史萊姆論壇

返回   史萊姆論壇 > 教學文件資料庫 > 網路軟硬體架設技術文件
忘記密碼?
論壇說明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Google 提供的廣告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舊 2006-04-13, 04:37 PM   #1
psac
榮譽會員
 
psac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3662
在線等級: 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07
住址: 木柵市立動物園
文章: 17381
現金: 5253 金幣
資產: 33853 金幣
預設 資訊 - 古典入門曲目

古典教育(美國音樂評論家蒂姆?佩奇)(美國《華盛頓郵報》2002年8月25日文章)


親愛的蒂姆:
我喜歡古典音樂,但對此瞭解不多。您能幫我推薦一些入門專輯嗎?
我經常接到這樣的請求:有時是郵件,有時是電話,有時是電子郵件,還有就是通過網上聊天。以下是25張專輯。剛剛接觸古典音樂的人也許會從中瞭解到,它們為何如此令人心動。
我很清楚這個清單的不足之處。比如,維瓦爾第、海頓、柏遼茲、馬勒、布魯克納、德彪西和勳伯格的作品哪去了?這還只是一大批受到忽略的重要作曲家當中的幾位。勃拉姆斯的交響曲在哪裡?貝多芬的絃樂四重奏在哪裡?我是否真的認為卡爾?奧爾夫的《博伊倫之歌》比同時代的貝爾格,巴托克和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更為「出色」?
所有這些問題都很有道理,但請記住:我們不是要給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儘管其中收錄了這樣一些作品)下定義。相反,我只不過希望推介一些知名、風格多樣、廣受喜愛、能即刻吸引普通聽眾的樂曲。
我所選項的這些唱片都應該很容易買到,我希望你一聽就著迷。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
《勃蘭登堡協奏曲》
這六首供小型管絃樂隊演奏的樂曲體現了最歡快和最直觀的巴羅克音樂風格。第二首有一段精彩的、難度相當大的小號獨奏,而第五首則是日後所有鍵盤音樂協奏曲的偉大先導。
《戈德堡變奏曲》
該變奏曲是巴赫為一位經常失眠、想要打發漫漫長夜的資助人創作的。我想,有些聽眾可能會感到昏昏欲睡,但已故加拿大鋼琴家格倫?古爾德把這首樂曲變成了感人至深的傑作。
喬治?弗裡德裡希?亨德爾(1685-1759):
《彌賽亞》
這部令人叫絕的清唱劇是作曲家在短短三周時間裡創作完成的,已經成為信仰各種宗教的聽眾的傳統劇目之一。有些人喜歡維多利亞風格詮釋方式:大型管絃樂隊,低沉有迴響的管風琴,還有數百人的合唱。其他人則喜歡比較親切宜人的風格:樂隊規模較小,合唱隊的成員也是精挑細選的。
沃爾夫岡?莫扎特(1756-1791):
《交響曲 第35--41號》
與其他偉大的作曲家不同,莫扎特吸引了世界各國的音樂愛好者。無論長幼,無論音樂鑒賞能力如何,他幾乎能讓所有人產生共鳴。如果你只想從莫扎特的音樂中得到瞬間的愉悅,你肯定會如願與償。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東西,莫扎特的所有作品都不會令你失望。
《費加羅的婚禮》
莫扎特的歌劇不僅以純淨優美的曲調取勝,它對人性的充分接納和肯定也征服了我們的心。從第一幕開始,我們就有一種感覺,覺得我們認識劇中這些人物。儘管他們身上存在種種缺點,但仍然令我們喜愛。
《絃樂五重奏和絃樂三重奏嬉游曲(K.563)》
歌德描述說,室內樂是「智者間的談話」。這種說法用在這些樂曲上真實再合適不過了。嬉游曲尤其充滿了精神的光輝與安詳,而五重奏則探索了莫扎特豐富的情感世界。
路德維希?貝多芬(1770--1827):
《九部交響曲》
如果說,莫扎特有時是超凡脫俗的,那麼貝多芬顯然就是我們中的一員—艱難掙扎但興高采烈,飽嘗痛苦但熱情洋溢,忙於交際卻孤獨難耐。樂曲並非自然而然地產生於貝多芬的頭腦中,他的筆記表明他對每部作品傾注了大量心血。在他的晚年,耳聾的陰影越來越濃重。然而,對於所有想瞭解古典音樂的人來說,他的九部交響曲都是必聽的曲目,我建議你購買一套曲目完整的專輯。
《鋼琴奏鳴曲》
在理想的情況下,所有人在擁有《九部交響曲》的同時,都應該擁有《32首鋼琴奏鳴曲》,因為這些奏鳴曲是鋼琴曲的基礎。出於啟蒙的目的,單張唱片就足夠了,不過,感興趣的人應該搜羅克勞德?弗蘭克,理查德?古德或威廉?巴克豪斯演奏的全套專輯。
焦阿基諾?羅西尼(1792--1868):
《序曲》
我認為,羅西尼是長期以來最被人們低估的偉大作曲家之一。他的音樂無可挑剔:旋律悠長而豐富,其華美和有力程度令人震驚;不間斷的富有創意的聲部進行、和聲以及管絃樂編曲;極其豐沛的感情;還有智慧、熱情和理念。我選項了低價位、收有七部序曲的專輯,由夏爾?迪圖瓦指揮,對於剛剛入門的羅西尼愛好者來說,這是個很合適的選項。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
《歌曲》
舒伯特譜寫樂曲就像蘋果樹結果一樣:輕鬆自在,手到擒來。在短短的一生中,舒伯特創作了大量交響曲,歌劇,室內樂,一批難以理解但精妙雅致的鋼琴曲,還有數百首歌曲。如今,錄製舒伯特創作的歌曲已經成為一項延續百年的傳統,許多藝術家給我們帶來了著名獨唱曲目。最近,英國男高音伊嗯?博斯特裡奇賦予了歌曲罕見的靈性和強烈的激情。百代公司為他製作了兩張舒伯特歌曲的獨唱專輯,第一張收錄了這位作曲家的許多「熱門歌曲」。
弗雷德裡克?肖邦(1810-1849):
《前奏曲》
肖邦被譽為「鋼琴詩人」;他也是音樂史上最擅長寫短作品的作曲家。這一點在《前奏曲》中得到了最明顯的體現。專輯中收錄了他的24首短作品,其中有些作品的長度僅為半分鍾。樂曲具有驚人的力度和多樣性,而這一切都壓縮在了最簡練的音樂形式中。
費利克斯?門德爾松(1809-1847):
《八重奏》
完成絃樂八重奏德創作時,門德爾松只有16歲。儘管他後來又推出了《意大利交響曲》和《以利亞》等佳作,但我仍然認為八重奏是他最出色的作品。在八重奏的四個樂章中,我們感受到了濃烈的青春氣息,及大師般的技術把握。
羅伯特?舒曼(1810-1856):
《鋼琴四重奏/鋼琴五重奏》
美國已故作曲家兼評論家弗吉爾?湯姆森曾經說過:「舒曼創作的是心靈的音樂。」我最欣賞的是兩部曲調輕快,技巧完美的鋼琴和絃樂作品,創作時間相隔不到一年。埃默松絃樂四重奏小組和鋼琴家梅納赫姆?普雷斯勒的錄音尤其妙不可言。
朱塞佩?威爾第(1813-1901):
《茶花女》
在威爾第創作的多部歌劇中挑選一部可真是不容易。他有大約15部歌劇定期在世界各地公演,《弄臣》、《唐?卡洛》、《阿伊達》、《奧賽羅》和《福斯塔夫》各有精妙之處。我挑選了《茶花女》。這部歌劇講述了一個不久於人世的妓女和她的愛情故事。之所以挑選它,是因為它的深刻、親切、豐富的旋律和戲劇多樣性。
理查?瓦格納(1813-1883):
《無字的瓦格納》
據我的經驗,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學會喜愛瓦格納。當然,最佳途徑就是觀看音樂劇的舞台演出。如果無法如願,你也許可以聽聽他的管絃樂作品,因為瓦格納的歌劇都相當長,而且其高難度的聲樂部分可能會讓初入門者避之不迭。《無字的瓦格納》圓滿地介紹了這位作曲家的音樂,喬治?塞爾指揮下的克利夫蘭管絃樂團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管絃樂團之一。
約翰內斯?勃拉姆斯(1833-1897):
《德意志安魂曲》
對悲觀主義者而言,這部參悟生死的嚴肅作品是高雅不俗的。勃拉姆斯的後期作品感人至深。整整一代樂迷通過費城交響樂團在20世紀60年代初的錄音瞭解了安魂曲。當時的指揮是奧托?克倫佩雷爾,女高音是伊麗莎白?施瓦茨科普夫,男中音是迪特裡希?菲捨爾—迪斯考。
喬治?比才(1838-1875):
《卡門》
人們稱之為「一部完美的歌劇」,當然,它也是一部極受歡迎的歌劇。找一個聲稱對古典音樂一無所知的朋友,給他聽聽《卡門》。當一段段熟悉的旋律在耳邊響起時,看看他欣喜的反應。
彼得?柴科夫斯基(1840-1893):
《胡桃夾子》
這部無與倫比的芭蕾舞劇向我們展示了柴科夫斯基作為作曲家的全才—高雅但感情色彩濃郁的《花之圓舞曲》,令人陶醉的《雙人舞》,《中國舞曲》中重複低沉的巴松管和輕快的短笛,《糖果仙人舞》中迷人的鋼片琴,還有《特列帕克舞曲》的急促旋律。
賈科莫?普契尼(1858--1924):
《波希米亞人》
如果你曾經青春年少,如果你曾經在一座大城市裡掙扎求生、墜入情網,那麼你就無法抗拒《波希米亞人》(又名《藝術家的生涯》)的魅力。的確,沒有其他任何一部歌劇能夠如此令人信服地展現貧困的可怕,同時又給隨之產生的艱難困苦塗上如此濃郁的浪漫色彩。
理查?施特勞斯(1864—1949):
交響詩和《最後四首歌》
理查?施特勞斯在60多年時間裡創作了大批偉大的音樂作品。卡拉揚和柏林愛樂樂團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錄製的專輯包括了他早期創作的一首極富浪漫色彩的交響詩--《死與變容》,正是這首交響詩使他享譽全球。此外還有施特勞斯80歲以後創作的兩首截然不同的交響詩:曲調悲傷的絃樂曲《變形》和成熟的《最後四首歌》。
讓?西貝柳斯(1865--1957):
《交響曲第5、6號》
西貝柳斯是最具神秘色彩的作曲家之一;他隨著每部作品改變自己的風格,在漫長的人生中的最後30年裡,他幾乎沒有創作任何東西。《第5交響曲》屬於晚期的浪漫主義風格,《第6交響曲》則是溫和純淨的,帶有少有的甜蜜和滿足感。
莫裡斯?拉威爾(1875--1937):
《波萊羅》
拉威爾的《波萊羅》極為流行,幾乎所有演奏這一曲目的音樂會都會座無虛席。作曲家解釋說:「這是我的代表作。」
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
《火鳥》、《彼得魯什卡》、《春之祭》
斯特拉文斯基無疑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許多人認為他也是最偉大的作曲家。我認為,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春之祭》相比,他的芭蕾舞劇《火鳥》和《彼得魯什卡》更為優雅迷人,旋律也更美妙。但是,《春之祭》無疑改變了音樂史的工作。
卡爾?奧爾夫(1895--1982):
《博伊倫之歌》
有些作曲家和評論家批評指責說,這部以中世紀為背景的合唱作品過於簡單化。但是,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它是20世紀最具開創性的傳統作品之一。
阿倫?科普蘭(1900--1990):
《阿巴拉契亞之春》、《墨西哥沙龍》
這是我們的清單中的首位美國作曲家。在他那個時代,阿倫?科普蘭是同時受到專業音樂人士的和普通大眾推崇的少數作曲家之一。
為那些想要體驗當代音樂的人士提出的特別建議:
史蒂夫?賴克(1936--):
小音槌、人聲和電風琴音樂及其他作品。
如果有人非讓我挑選當代最華美的音樂,我可能會選項賴克1973年問世的代表作。它是如此華麗,如此新穎,聽眾甚至無法想像,它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好了,以此為開端吧。誰都不會對我所有的選項表示贊同,有時我自己可能都不是很贊同。但是,這些專輯包含了最美妙的音樂,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自己在清單裡增加別的內容了。
__________________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6014649812.gif
psac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3, 收花文章: 1631 篇, 收花: 3205 次
舊 2006-10-25, 04:28 PM   #2 (permalink)
榮譽會員
 
psac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3662
在線等級: 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07
住址: 木柵市立動物園
文章: 17381
現金: 5253 金幣
資產: 33853 金幣
預設

交響樂入門之交響樂隊的發展



提起樂器和集體的演奏,我們首先就會想到古代東方的幾個文明國家——埃及、亞述、巴比倫、中國以及西歐的古希臘。大約在四千多年前,在古埃及所採用的許多原始樂器中,已經包括絃樂器、管樂器和打擊樂器了;這些樂器當時不但用來獨奏和作為歌唱的伴奏,而且也用在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合奏中。希伯來民族的樂器,根據聖經的記載,遠在大衛王和所羅門王的時代,即在三千年前左右,也已經有三十六種樂器,他們在祭神的時候除了鼓鈸、鼓瑟和彈琴的人之外,同時還有一百二十個祭司吹號。古希臘神話描寫過阿波羅和大潘比賽音樂,也描寫過奧菲士借音樂的力量馴服鬼魔而從冥國救出他的妻子,在這些故事中都介紹過古希臘的豎琴、笛和七絃琴等樂器。從某些古代墓刻、瓶畫以及流傳下來的神話和傳說中,我們可以確定東方文明古國的樂器和樂隊,主要是用於民間節慶舞蹈、行軍和宗教儀式中的。
中世紀的音樂藝術,不論是宗教的(教堂聖詠)或是世俗的(流浪藝人、游吟詩人和戀歌詩人的藝術),都以聲樂為主,樂器只是用來作為歌唱的伴奏,或者用來替代缺少的聲部,樂器本身並不具有獨立的作用——中世紀的樂器除了教堂常用的風琴之外(由於構造尚未完備,還不能用來獨奏),還有一種叫做維沃爾(viol)的古提琴。這是游吟詩人最喜歡用來伴隨他們自己的歌唱的絃樂器。在這類歌唱性的絃樂器第一次被用來作為主要樂器之後,絃樂器的意義和作用便大大地加強起來,因此也大大地促進了音樂文化的發展。
交響樂隊的萌芽實際上是在十六世紀中葉,即在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交響樂隊中的樂器大多也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現代的交響樂隊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一直到十九世紀末葉,甚至可以說一直到二十世紀初,一共經歷了三個世紀的複雜發展過程才最後定型。
在文藝復興時期,由於資本主義在封建社會內部的萌芽和發展,由於城市的建立和發展,以及與此相適應的進步的資產階級世界觀——人文主義的形成,因此對藝術創作也提出了以現實主義的方法基礎。蒙特威爾第的另一個功績還在於:他對樂隊有著新的理解,認為樂隊就是各種不同的音色的結合,因此他開始使不同的樂器進行對置,相互對比,讓各組樂器輪番演奏等,這些做法在當時都還是一種意外的新發現。總的說來,這一個時期在樂器的採用和配合方面仍不斷地在變換著,有時候甚至還把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例如巨型提琴、風車和大炮等用在樂隊中,以造成某種特殊的效果。
十七世紀是交響樂隊發展的一個很重要時期。隨著主調和聲風格的發展和數位低音的採用,羽管鍵琴因為便於奏出和弦便在樂隊中佔據很穩固的地位;其次,由於意大利著名提琴製造家,例如阿瑪蒂和斯特拉蒂伐利等人在提琴的改良和最後定型方面所獲得的輝煌成就,提琴族樂器在樂隊中的數量便逐漸增多,並最終把詩琴和其他一部分古老的樂器排擠出樂隊之外。但是這時候的樂隊還不能算是新型的樂隊,因為它的基礎仍然是羽管鍵琴,而且樂隊中還有不少是古老的樂器。從十七世紀中葉開始,對樂隊的興趣在整個歐洲逐漸蔓延開來,樂隊也從它誕生的搖籃——意大利的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和那不勒斯等城市走出國境,在巴黎、倫敦、柏林、漢堡和維也納,都相繼出現不同類型的早期樂隊。到十七世紀末,不但在歌劇院和教堂有樂隊演奏,還有專門供樂隊演奏音樂的新場所應運而生。1672年,第一個公開收費的絃樂隊音樂會在倫敦舉行,1686年荷蘭開始有定期的公開演奏會,並即遍傳歐洲其他國家。
十八世紀是大轉折和大革命的世紀。歐洲的社會結構、哲學觀點、美學理想以及藝術形式都發生了變化,交響樂隊的轉折時期也隨著到來了。在交響樂隊史上的這個轉折,應該以海頓的《第一交響曲》問世的1759年為標誌。
巴赫和亨德爾都是復調音樂作曲大師,他們的樂隊寫法依然遵循著過去的傳統。不過,他們作品的樂器組合還是反映了十七、十八世紀之交開始形成的音樂趣味的變化。首先是他們總結了過去作曲家的成果,最後確立了絃樂器一組在樂隊中的地位,即在樂隊中使用小提琴一族樂器,與此同時,木管樂器組和銅管樂器組的胚胎也出現了——雙簧管和大管成為聽眾的寵物,橫笛取代了豎笛;法國號和小號成為樂隊的常用樂器。此外,巴赫在樂隊中往往加用抒情雙簧管和獵角;亨德爾則加用豎琴。但是,巴赫和亨德爾都還沒有意識到各種樂器、特別是整個絃樂器組、木管樂器組和銅管樂器組各自獨有的特點、而且,對木管樂器和銅管樂器的採用往往有偏多的傾向;其組合之不定規也特別突出。

巴赫的樂隊完全建立在多聲部和復調結構的基礎上,正如他的聲樂創作一樣。他的樂隊中的鍵盤樂器、木管樂器、絃樂器、甚至部分銅管樂器的表達手法,在某種程度上都具有一種單一的、彼此間極其相像的方式——他讓木管、銅管與絃樂器演奏同一類型的樂句,即用一種樂器接著模仿另一種樂器的樂句。巴赫的樂隊採用各種自由的樂器組合,例如,他的六首《勃蘭登堡》協奏曲使用的樂隊。沒有一首採用同樣的樂器組合。巴赫使各種不同方式的組合在各種巧妙的連續程式中互相對比,在音響上造成了非常多樣化的感覺。巴赫的樂隊所具有的這種特徵,不但使他的每一部作品具有不同的色彩,甚至每一樂章都在變換色彩。
亨德爾的創作非常多樣化,特別是因為他還創作了大量『應時。的作品、因此他時常要求擴大樂隊的組合,並不斷加用一些在當時已屬古老的樂器(例如詩琴和低音古提琴等)和一些剛剛開始在樂隊中爭地盤的樂器(例如豎琴和曼陀林等)。他為慶祝英國的某次戰爭勝利而寫的《焰火音樂》,為供大型樂隊在露天演出起見,除了絃樂器相應地增多之外,管樂器方面競用到九個小號、九個法國號、二十四個單簧管、十二個大管和三個定音鼓。亨德爾是慣於運用這種規模過分龐大的樂隊的。像這樣擴充的樂隊後來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又有了新的發展。
十八世紀中葉,主調和聲的新風格取代了多聲部的復調音樂,出現了交響曲和協奏曲這一音樂新體裁,隨著音樂風格本身的轉換,在樂器組合方面,已經漸趨合理的所謂「古典時期樂隊」也在這個時候形成了。這時候的樂隊已經從長期妨礙它發展的數位低音和羽管鍵琴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但是木管樂器組和銅管樂器組在樂隊中的地位還沒有確立,海頓的《第一交響曲》所用的樂隊除絃樂器組外,只有兩個雙簧管和兩個法國號。由海頓所創始並由莫扎特最後確立的「古典樂隊」,實際上是取法於曼海姆樂派的雙管樂隊。曼海姆樂派的代表人物——定居在德國的著名捷克作曲家斯塔米茨,在海頓的《第一交響曲》之前已經寫了近五十部同類作品,可惜他的功績幾乎全為後世所遺忘。斯塔米茨的樂隊除長笛、雙簧管、單簧管、法國號和小號各用一對外,大管卻用四個;莫扎特則完全確立管樂器的雙管關係,把大管也縮減為一對。隨著這種樂隊的形成,各種樂器也開始根據各自不同的性能在樂隊中起著互不相同的作用,而不是像以前的樂隊那樣讓所有的樂器都演奏同樣的旋律,例如華麗的樂句從這時候開始便很少交給銅管樂器演奏了;樂器的組合方面也不像從前那樣一個樂章只限於採用一種組合方式,而是隨時在變換著,這樣一來,樂隊的色彩可以隨時地、而不是逐樂章地變換著。海頓和莫扎特為這種古典樂隊創作出許多非常有名的交響樂作品,並為交響音樂領域的新紀元奠立基礎。總括地說,交響樂隊的發展的第一個時期從現代的絃樂器出現開始(在十七世紀,後來逐漸組成絃樂隊),第二個時期則以取消數位低音、建立古典樂隊算起,因此也有人認為現代樂隊的形成過程是從古典樂隊的確立開始的。
此後,交響樂隊的發展只是在細節上有所變換而已。十九世紀初的樂隊又擴大了樂器的數量,特別是銅管樂器的數量有了比較大的變動——起初把法國號增加到四個,構成一個四重奏,稍後又加用了三個長號。這樣便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樂隊——大交響樂隊,也就是所謂「浪漫派樂隊」。這種樂隊在浪漫派作曲家威柏、舒柏特和門德爾松的創作中才最後完成。貝多芬的某些交響曲雖然也曾採用過類此的樂器組合,但是他只是偶然才用到四個法國號;他的《第九交響曲》的樂隊編制;在當時算是特別龐大的,但是在浪漫派樂隊中,像這種規模的樂隊已經變成正常了。同在這個時候,法國在歌劇方面也形成了一種「大歌劇樂隊」,這種樂隊在木管樂器組加用了所有的變形樂器,包括短笛、英國管和低音單簧管,但是低音大管卻還很少用到。銅管樂器組除了大號還儲存它原有的古老蛇形之外,所有的樂器組合已經近似今天的樂隊;但是其中加用兩個活塞短號以加強兩個小號。打擊樂器組包括當時所有的樂器,甚至還用到排鍾和管鐘。此外,絃樂器的數量較多的樂隊還加用一個或若干個豎琴。這種大歌劇樂隊是由斯邦提尼和梅葉貝爾完成的。後來這種大歌劇樂隊還被柏遼茲用在他的交響樂中,並把它擴展到非常不可思議的、甚至現代的樂隊部未能超越的規模。在柏遼茲的樂隊中。木管樂器起著非常重要的、有時有決定性的作用,同時他對銅管樂器的運用也特別加重。例如,他那著名的《安魂曲》的樂隊,絃樂器組共有一百零八人,管樂器方面有長笛四個,雙簧管和英國管各兩個,單簧管四個,法國號十二個,大管八個。整個樂隊共由一百四十人組成。除了這個主要的樂隊之外,柏遼茲同時還在劇場的四角另外安置四個由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組成的小樂隊,以象徵「末日的審判」。像這樣的樂隊規模的確是非常少見的。柏遼茲的這種過分擴大的樂隊造成了在音樂會演奏的實際困難,而且也不容易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他的大型樂隊並沒有得到後輩作曲家的讚許。但是像柏遼茲這樣擴大樂隊的做法,對樂隊的發展也有影響。瓦格納對這一類型的樂隊就很感興趣,而且他在早期的歌劇中,特別是在歌劇《黎恩濟》中還為這種類型的樂隊作出重要貢獻。但是後來瓦格納建立起一種管樂器(特別是銅管樂器)佔優勢的樂隊。瓦格納把每一種木管樂器的數量各增加到三個,這樣便使音色相同的一類樂器得以奏出三和弦中的每一個音,也就是說,可以奏出整個和弦。他還加用英國管、低音單簧管和低音大管,這樣木管樂器組便趨於完備了。在瓦格納之前,上述這三種變形樂器的應用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奢侈,只是到瓦格納手裡,這些樂器在樂隊中的正式地位才被最後確定。銅管樂器方面,瓦格納新增加了低音小號、低音長號、四個所謂尼伯龍根大號和一個大號。絃樂器方面,瓦格納在完成《尼伯龍根的指環》之後,便把它的總數規定為六十四個。瓦格納的樂隊必須用這樣多的絃樂器才足以與管樂器保持平衡。
在瓦格納之後的作曲家,例如布魯克納和馬勒,特別是理查·施特勞斯,在運用樂隊方面都是繼承瓦格納傳統的。理查·施特勞斯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交響詩《英雄的一生》所採用的樂隊也非常龐大,其中絃樂器不少於六十二個,木管樂器包括變形樂器在內幾乎各有四個,銅管樂器有八個法國號、五個小號、三個長號、一個中音大號和一個低音大號、打擊樂器有定音鼓、大鼓、小鼓、軍鼓和鈸等。

現代的交響樂隊的基礎在十九世紀上半葉多半已確定下來,十九世紀下半葉在木管和銅管樂器的改良上有很大的成果,特別是迴旋式活塞的發明和這種新機械的普遍採用。二十世紀的樂隊的發展有兩種傾向,一種是繼續擴大樂隊的編制,另一種則截然相反,倒回到十八世紀室內樂型樂隊的模式中去。總的說來,在交響樂隊發展的整個歷史過程中,歷代作曲家所採用的樂隊是非常多種多樣的。但是我們可以把所有這些種類繁多的樂隊歸納為兩種基本類型,那就是小交響樂隊和大交響樂隊;這兩種樂隊都包括有絃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等四組。現在先談小交響樂隊。
小交響樂隊在十八世紀下半葉形成,這種樂隊在當時的作曲家看來並不覺得它是小型的樂隊,直到十九世紀初,絕大多數的歌劇和交響樂作品都是採用這種樂隊。小交響樂隊使用的樂器通常包括有:
絃樂器:第一小提琴六至八個,第二小提琴四至六個,中提琴二至四個,大提琴二至四個,低音提琴二至三個。
木管樂器: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和大管各兩個。
銅管樂器:法國號和小號各兩個。
打擊樂器:定音鼓一對。
小交響樂隊使用的樂器有時候往往還有所省略,例如省略單簧管和小號等。莫扎特的後期交響曲創作有時候省略小號或定音鼓,有時候省略雙簧管。相反地,小交響樂隊有時候也有所擴充,甚至接近大交響樂隊。這種擴展的形式時常被用在當時的歌劇樂隊和清唱劇樂隊中,交響樂作品應用這樣的樂隊的就少得多。
從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開始直到現在,一般的交響樂、歌劇和舞劇作品,多半應用大交響樂隊,大交響樂隊使用的樂器通常包括有:
絃樂器:第一小提琴十二至十六個,第二小提琴十至十四個,中提琴八至十二個,大提琴六至十個,低音提琴六至十個。
木管樂器: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和大管各二至三個,此外往往還加用這些樂器的變形樂器,例如短笛(偶爾也採用中音長笛)、中音雙簧管(或英國管,偶爾也採用抒情雙簧管)、低音單簧管(偶爾也採用小單簧管、中音或倍低音單簧管)和低音大管等。
銅管樂器:法國號四個,小號二至三個,長號三個,大號一個或兩個。
打擊樂器:定音鼓、三角鐵、小鼓、鈸和大鼓等。
除了上述四組樂器外,往往還加用豎琴,而且多半是用兩個。大交響樂隊大約由六十至九十人組成,但也有一百人以上的。這種樂隊有時也壓縮一部分樂器的數量,特別是減少絃樂器的數量、但有時也擴大某一組樂器中的個別樂器的數量或全組樂器的數量,以及加用一般樂隊少見的個別樂器,如鋼琴或管風琴等。
從小交響樂隊和大交響樂隊使用的樂器種類上可以看出,長號是決定樂隊所屬的類型的標誌。缺少長號的樂隊只能算是小交響樂隊,因為一個大交響樂隊必須有三個長號和一至兩個大號。如果只有一個長號,也只能算是小交響樂隊。
最後,再簡單地談一談關於「雙管樂隊」和「三管樂隊」的名稱和它的含義等問題。所謂「雙管」或「三管」,是指木管樂器組中的每一種樂器的數量,如果每一種木管樂器都用兩個(包括變形樂器在內),這樣的樂隊便叫做「雙管樂隊」,前面所說的小交響樂隊便是雙管樂隊。每一種木管樂器都用三個,便叫做「三管樂隊」,用上四個,便叫做「四管樂隊」。從這裡還可以看出,每一種木管樂器的數量越多,所用的變形樂器也越多。大交響樂隊一般都是採用三管制的,但也有採用四管制,甚至五管制的。採用五管制的樂隊,銅管樂器也要相應地擴充,但是數量必須與木管樂器保持一定的比例。一般說來法國號最多可以擴充到六至八個,小號最多用四至五個,長號最多可以用四個,大號最多只能用兩個,因為銅管樂器用得過多,很容易破壞樂隊中各組樂器的音響平衡。
在上述各種正常的雙管至五管樂隊中,作曲家往往還喜歡省略或加用一些樂器,像這種變形的樂隊通常改稱為「混合樂隊」。此外還有若干種常見的特殊結合方式,順便也在這裡談一談。大交響樂隊有時在某一部作品的某一部分中結合著另一個銅管樂隊同時演奏,這種情形在戲劇音樂中比較常見,因為這種做法往往是配合劇情發展的需要的。這種臨時參加進來的銅管樂隊,有時候直接安置在舞台上作為劇中人物出現,但一般都是把它安置在舞台的後面。在交響樂作品中也有臨時結合銅管樂隊或結合某些銅管樂器同時演奏的,當然這種情形還比較少見。還有一種更為罕見的情形,那就是把人聲(合唱隊)結合到樂隊中來,但是在這種時候合唱隊往往只是閉嘴哼唱,或者只是發某一個音,而不是唱歌詞,這種合唱隊在整個樂隊中只是起著樂器的作用。此外還有結合曼陀林、吉他、手風琴、薩克管以及其他各種民族樂器的,但是這些結合都極為少見,這裡就不準備多談了。
psac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3, 收花文章: 1631 篇, 收花: 3205 次
 



發表規則
不可以發文
不可以回覆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論壇啟用 BB 語法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語法
論壇禁用 HTML 語法
Trackbacks are 禁用
Pingbacks are 禁用
Refbacks are 禁用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6:02 A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4,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SEO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