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壇說明 | 標記討論區已讀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
![]() |
#1 (permalink) | |
管理員
![]() ![]() ![]() |
![]() 引用:
沒有培養年輕一輩的人出來為往後鋪路,搞不好以後都沒選舉了~~ 靠轉酒瓶決定誰當鬼.. |
|
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史版A大,錢的數量決定電腦的力量 ![]() 我是給女孩修電腦長大的,經驗豐富技術過硬,就沒有我修不好的電腦 ![]() |
||
![]() |
送花文章: 79418,
![]() |
![]() |
#2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關於培養人才,以前有位學者專家在節目中說起一則故事
最近不是有上海和台北的城市交流論壇嗎? 這位學者是馬市長時代的市府顧問,當年就已經建立跟上海交流 他是市府團隊代表之一到上海交流 其中上海有項政策是,跟幾家大學合作,如復旦大學 重大政策要推動前,找幾家大學的學者去咨詢,找的都是持反對意見 因為政府公務員心態,很難看到盲點,反對者提的意見越多,給他們在政策出來前修正的機會 最後政策推出前爭議點大都修正了,市民反對聲浪,阻力以及缺失減到最少(我們先求有再求好根本是錯誤的觀念) 除了這種反對意見建立制度化後,這類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經常參與政府的政策流程 當熟識了政府的運作,如果又是可造之才,就延攬到政府體制做官,一進入就是熟手沒有新手上路慢慢摸索,浪費時間成本 他說"學者是反對政府進入體制,總比拍馬屁進入強得多" 我們就是找一些聽話的來培養,如果,適應不良就自動滾回學校教書,完全沒歷練過就一直做大官,江院長就是最好的例子 難怪上海會進步如此神速 他覺得政策很好值得學習,回台北後向馬市長報告,結果....完全不被採納 其實這種培訓人才入政府體系並非上海獨創,歐美很多國家也有類似的制度 可惜台灣的問題是,我們教育文化從小到大,不習慣接受"反對"的聲音 加上全面民選後,大家只想炒短線,希望阻力越少越好,政策快推出,快快剪綵做政績騙選票比較實在 找去開什麼公聽會或是國事會議的學者專家,是希望你來背書,倘若有反對聲音出現,下次保證不會找你去 如同他說,台灣政客藍綠心態都一樣,綠的只上綠媒取暖,藍的也只上藍媒 國外的政治人物,越被罵越要上,敢接受挑戰才是有魄力,藍綠都一樣用人只用乖乖牌,能力反而不是重點,國家何來進步之理? |
![]() |
送花文章: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