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單個文章
舊 2003-09-12, 02:12 AM   #1
psac
榮譽會員
 
psac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3662
在線等級: 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07
住址: 木柵市立動物園
文章: 17381
現金: 5253 金幣
資產: 33853 金幣
預設 電腦故障維修判斷指導大全——的一部分(聯想內部文件)

電腦故障維修判斷指導大全(聯想內部文件)
第一部分---總則

第一章 電腦維修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這裡所述原則、方法等是第二部分分類判斷的基礎,需要認真遵守執行。
§1.1 進行電腦維修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 進行維修判斷須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
簡單的事情,一方面指觀察,另一方面是指簡捷的環境。
簡單的事情就是觀察,它包括:
1、 電腦周圍的環境情況——位置、電源、連接、其它設備、溫度與濕度等;
2、 電腦所表現的現象、顯示的內容,及它們與正常情況下的異同;
3、 電腦內部的環境情況——灰塵、連接、器件的顏色、設備的形狀、指示燈的狀態等;
4、 電腦的軟硬體配置——安裝了何種硬體,資源的使用情況;使用的是使種操作系統,其上又安裝了何種應用軟體;硬體的設定驅動程式版本等。
簡捷的環境包括:
1、 後續將提到的最小系統;
2、 在判斷的環境中,僅包括基本的執行設備/軟體,和被懷疑有故障的設備/軟體;
3、 在一個乾淨的系統中,增加用戶的套用(硬體、軟體)來進行分析判斷
從簡單的事情做起,有利於精力的集中,有利於進行故障的判斷與定位。一定要注意,必須通過認真的觀察後,才可進行判斷與維修。
二、 根據觀察到的現象,要「先想後做」
先想後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先想好怎樣做、從何處入手,再實際動手。也可以說是先分析判斷,再進去行維修。
其次是,對於所觀察到的現象,盡可能地先查閱相關的資料,看有無相應的技術要求、使用特點等,然後根據查閱到的資料,結合下面要談到的內容,再著手維修。
最後是,在分析判斷的程序中,要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來進行判斷,對於自己不太瞭解或根本不瞭解的,一定要先向有經驗的同事或你的技術支持工程師咨詢,尋求說明 。
三、 在大多數的電腦維修判斷中,必須「先軟後硬:
即從整個維修判斷的程序看,總是先判斷是否為軟體故障,先檢查軟體問題,當可判軟體環境是正常時,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從硬體方面著手檢查。
四、 在維修程序中要分清主次,即「抓主要矛盾「
在復現故障現象時,有時可能會看到一台故障機不止有一個故障現象,而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故障現象(如:啟動程序中無顯示,但機器也在啟動,同時啟動完後,有當機的現象等),為時,應該先判斷、維修主要的故障現象,當修復後,再維修次要故障現象,有時可能次要故障現象已不需要維修了。
§1.2 電腦維修的基本方法
一、觀察法
觀察,是維修判斷程序中第一要法,它貫穿於整個維修程序中。觀察不僅要認真,而且要全面。要觀察的內容包括:
1、 周圍的環境;
2、 硬體環境。包括接插頭、座和槽等;
3、 軟體環境;
4、 用戶操作的習慣、程序
二、最小系統法
最小系統是指,從維修判斷的角度能使電腦開機或執行的最基本的硬體和軟體環境。最小系統有兩種形式:
硬體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機板和cpu組成。在這個系統中,沒有任何信號線的連接,只有電源到主機板的電源連接。在判斷程序中是通過聲音來判斷這一核心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
軟體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機板、cpu、記憶體、顯示卡/顯示器、鍵盤和硬碟組成。這個最小系統主要用來判斷系統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啟動與執行。
對於軟體最小環境,就「軟體」有以下幾點要說明:
1、 硬碟中的軟體環境,保留著原先的軟體環境,只是在分析判斷時,根據需要進行隔離如卸載、遮閉等)。保留原有的軟體環境,主要是用來分析判斷應用軟體方面的問題
2、 硬碟中的軟體環境,只有一個基本的操作系統環境(可能是卸載掉所有套用,或是重新安裝一個乾淨的操作系統),然後根據分析判斷的需要,載入需要的套用。需要使用一個乾淨的操作系統環境,是要判斷系統問題、軟體衝突或軟、硬體間的衝突問題。
3、 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可根據需要增加或更改適當的硬體。如:在判斷啟動故障時,由於硬碟不能啟動,想檢查一下能否從其它驅動器啟動。這時,可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加入一個軟式磁碟機或乾脆用軟式磁碟機替換硬碟,來檢查。又如:在判斷音視瀕方面的故障時,應需要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音效卡;在判斷鉡e侍饈保|陀υ諶砑?給Z∠低持屑尤臚ǖ取?
最小系統法,主要是要先判斷在最基本的軟、硬體環境中,系統是否可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軟、硬體設備有故障,從而起到故障隔離的作用。
最小系統法與逐步增加法結合,能較快速地定位發生在其它板軟體的故障,提高維修效率。
三、逐步增加/去除法
逐步增加法,以最小系統為基礎,每次只向系統增加一個設備/設備或軟體,來檢查故障現象是否消失或發生變化,以此來判斷並定位故障部位。
逐步去除法,正好與逐步增加法的操作相反。
逐步增加/去除法一般要與替換法配合,才能較為準確地定位故障部位。
四、隔離法
是將可能妨礙故障判斷的硬體或軟體遮閉起來的一種判斷方法。它也可用來將懷疑相互衝突的硬體、軟體隔離開以判斷故障是否發生變化的一種方法。
上提到的軟硬體遮閉,對於軟體來說,即是停止其執行,或者是卸載;對於硬體來說,是在裝置管理員中,禁用、卸載其驅動,或乾脆將硬體從系統中去除。
五、替換法
替換法是用好的設備去替代可能有故障的設備,以判斷故障現象是否消失的一種維修方法。好的設備可以是同型號的,也可能是不同型號的。替換的順序一般為:
1、 根據故障的現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類別,來考慮需要進行替換的設備或設備;
2、 按先簡單後複雜的順序進行替換。如:先記憶體、cpu,後主機板,又如要判斷列印故障時,可先考慮列印驅動是否有問題,再考慮列印電纜是否有故障,最後考慮列印機或並列阜是否有故障等;
3、 最先考查與懷疑有故障的設備相連接的連接線、信號線等,之後是替換懷疑有故障的設備,再後是替換供電設備,最後是與之相關的其它設備。
4、 從設備的故障率高低來考慮最先替換的設備。故障率高的設備先進行替換。
六、比較法
比較法與替換法類似,即用好的設備與懷疑有故障的設備進行外觀、配置、執行現象等方面的比較,也可在兩台電腦間進行比較,以判斷故障電腦在環境設定,硬體配置方面的不同,從而找出故障部位。
七、升降溫法
在上門服務程序中,升降溫法由於工具的限制,其使用與維修間是不同的。在上門服務中的升溫法,可在用戶同意的情況下,設法降低電腦的通風能力,傷心電腦自身的發熱來升溫;降溫的方法有:1)一般選項環境溫度較低的時段,如一清早或較晚的時間;2)使電腦停機12~24小時以上等方法實現;3)用電風扇對著故障機吹,以加快降溫速度。
八、敲打法
敲打法一般用在懷疑電腦中的某設備有接觸不良的故障時,通過振動、適當的扭曲,甚或用橡膠錘敲打設備或設備的特定設備來使故障復現,從而判斷故障設備的一種維修方法。
九、對電腦產品進行清潔的建議
有些電腦故障,往往是由於機器內灰塵較多引起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維修程序中,注意觀察故障機內、外部是否有較多的灰塵,如果是,應該先進行除塵,再進去行後續的判斷維修。在進行除塵操作中,以下幾個方面要特別注意:
1、 注意風道的清潔
2、 注意風扇的清潔
風扇的清潔程序中,最好在清除其灰塵後,能在風扇軸處,點一點兒鐘表油,加強潤滑。
3、 注意接插頭、座、槽、板卡金手指部分的清潔
金手指的清潔,可以用橡皮擦拭金手指部分,或用酒精棉擦拭也可以。
插頭、座、槽的金屬引腳上的氧化現象的去除: 一是用酒精擦拭,一是用金屬片(如小一字改錐)在金屬引腳上輕輕刮擦。
4、 注意大規模集成電路、元件器等引腳處的清潔
清潔時,套用小毛刷或吸塵器等除掉灰塵,同時要觀察引腳有無虛焊和潮濕的現象,元件器是否有變形、變色或漏液現象。
5、 注意使用的清潔工具
清潔用的工具,首先是防靜電的。如清潔用的小毛刷,應使用天然材料製成的毛刷,禁用塑料毛刷。其次是如使用金屬工具進行清潔時,必須切斷電源,且對金屬工具進行洩放靜電的處理。
用於清潔的工具包括:小毛刷、皮老虎、吸塵器、抹布、酒精(不可用來擦拭機箱、顯示器等的塑料外殼)。
6、 對於比較潮濕的情況,應想辦法使其乾燥後再使用。可用的工具如電風扇、電吹風等,也可讓其自然風乾。
十、軟體偵錯的幾個方法和建議
1、 操作系統方面。
主要的調整內容是操作系統的啟動檔案、系統配置參數、元件文件、病毒等。
修復操作系統啟動檔案。
1) 對於windows 9x系統,可用sys指令來修復(要保證msdos.sys的大小在1kb以上),但要求,在修復之前應保證分區參數是正確的。這可使用諸如diskmap之類的軟體實現;
2) 對於windows 2000/xp系統,有兩種方法——修復啟動檔案,使用fixboot指令;修復硬碟分區表,使用fixmbr指令。
調整操作系統配置文件。
a. 對於windows 9x系統,可用的工具很多,如:msconfig指令、系統檔案檢查器、註冊表制作備份和恢覆命令(scanreg.exe,它要求在dos環境下執行。另外如果要用scanreg.exe恢復註冊表,最好使用所列出的恢復功能表中的第二個備份檔案)等;
b. 對於windows 2000系統,可用的工具與windows 9x相比比較少,但某些偵錯指令可用win98中的一些指令(如win98下的msconfig指令,就可用在windows 2000下);
c. 對於windows xp系統,可用的工具主要是msconfig指令;
d. 調整電源管理和有關的服務,可以使用的指令是,要「執行」文本框中輸入gpedit.msc來進行;
e. 所有操作系統的偵錯,都可通過控制台、裝置管理員、電腦管理器(windows 9x系統無)來進行系統的偵錯。
元件文件(包括.dll、.vxd等)的修復
a. 通過增加刪除程式來重新安裝;
b. 通過從.cab文件中提取安裝;
c. 可用系統檔案檢查器(sfc.exe指令)來修復有錯誤的文件;
d. 從好的電腦上拷貝覆蓋。
檢查系統中的病毒。
建議使用指令行方式下的病毒查殺軟體,並能直接訪問諸如ntfs分區。
2、 設備驅動安裝與配置方面。
主要調整設備驅動程式是否與設備匹配、版本是否合適、相應的設備在驅動程式的作用下能否正常回應。
a. 最好先由操作系統自動識別(特別要求的除外,如一些有特別要求的顯示卡驅動、音效卡驅動、非即插即用設備的驅動等),而後考慮強行安裝。這樣有利於判斷設備的好壞;
b. 如果有操作系統自帶的驅動,則先使用,仍不能正常或不能滿足套用需要,則使用設備自帶的驅動;
c. 更換設備,應先卸載驅動再更換。卸載驅動,可從裝置管理員中卸載;再從安全模式下卸載;進而在inf目錄中刪除;最後通過註冊表卸載;
d. 更新驅動時,如直接昇級有問題,須先卸載再更新。
3、 磁牒狀況方面。
檢查磁牒上的分區是否能訪問、CD片是否有損壞、儲存在其上的文件是否完整等。
可用的調整工具:
a. diskmap,方便地找回正確的分區;
b. fdisk及fdisk /mdr,檢查分區是否正確及使硬碟分區表恢復到原始狀態;
c. 當硬碟容量大於64gb時,如果要重新分區或檢視分區,要求使用隨機附帶的磁牒分區軟碟中的fdisk指令。這個指令可用windows me下的fdisk指令來替代;
d. format、scandisk、廠商提供的磁牒檢測程式,檢查磁牒CD片是否有壞軌;
e. 文件不完整時,要求對不完整的文件先進行改名,再用在「操作系統方面」中所述的方法重建。
4、 應用軟體方面。
如應用軟體是否與操作系統或其它套用有相容性的問題、使用與配置是否與說明手冊中所述的相符、應用軟體的相關程序、資料等是否完整等;
5、 bios設定方面。
1) 在必要時應先恢復到最優狀態。建議:在維修時先把bios恢復到最優狀態(一般是出廠時的狀態),然後根據套用的需要,逐步設定到合適值。
2) bios重新整理不一定要重新整理到最新版,有時應考慮降低版本。
6、 重建系統。
在硬體配置正確,並得到用戶許可時,可通過重建系統的方法來判斷操作系統之類軟體故障,在用戶不同意的情況下,建議使用自帶的硬碟,來進行重建系統的操作。在這種情況下,最好重建系統後,逐步復原到用戶原硬碟的狀態,以便判斷故障點。
1) 重建系統,須以一鍵恢復為主,其次是恢復安裝,最後是完全重新安裝。恢復安裝的方法:
對於windows 9x系統,直接從光碟安裝,或執行toolssysrecpcrestor.bat,即可實現恢復安裝。在進行恢復安裝時,可能由於win.com的存在而影響安裝程序的正常進行,這時,可在windows目錄下,刪除win.com後,再重新安裝。
另一種恢復安裝,是將根目錄下的system.1st改名為system.dat後覆蓋掉windows目錄下的同名文件,之後重啟即可。但這種方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重新安裝,而類似於完全重新安裝。
對於windows xp或windows2000系統,直接使用其安裝光碟啟動,在安裝界面中選項修復安裝,選項r時會出現兩個選項:一是快速修復,對於簡單問題用此選項;另一是故障修復台,只要選項正確的安裝目錄就可啟用故障修復台。故障修復台界面類似於dos界面。
2) 為保證系統乾淨,在安裝前,執行fdisk /mbr指令(也可用clear.com)。必要時,在此之後執行format <驅動器磁碟代號> /u [/s]指令。
3) 一定要使用隨機版的或正版的操作系統安裝CD片進行安裝。

第二章 電腦維修步驟與維修操作注意事項

§2.1 電腦維修步驟
對電腦進行維修,應遵循如下步驟:
一、瞭解情況
即在服務前,與用戶溝通,瞭解故障發生前後的情況,進行初步的判斷。如果能瞭解到故障發生前後盡可能詳細的情況,將使現場維修效率及判斷的準確性得到提高。瞭解用戶的故障與技術標準是否有衝突。
向用戶瞭解情況,應借助第二部分中相關的分析判斷方法,與用戶交流。這樣不僅能初步判斷故障部位,也對準備相應的維修備件有說明 。
二、復現故障
即在與用戶充分溝通的情況下,驗證:
1. 用戶所報修故障現象是否存在,並對所見現象進行初步的判斷,確定下一步的操作;
2. 是否還有其它故障存在。
三、判斷、維修
即對所見的故障現象進行判斷、定位,找出產生故障的原因,並進行修復的程序。在進行判斷維修的程序中,應遵循下面一節「維修判斷」中所述的原則、方法、注意事項,及第二、三部分所述內容進行操作。
四、檢驗
1. 維修後必須進行檢驗,驗證所復現或發現的故障現象解決,且用戶的電腦不存在其它可見的故障。電腦整機正常的標準,參見《聯想台式電腦整機檢驗規範》;
2. 必須按照《xx維修檢驗驗證單》所列內容,進行整機驗機,盡可能消除用戶未發現的故障,並及時排除之。
§2.2 電腦維修操作
在維修程序中,下列各條款應引起切實的關注和注意。
一、在進行故障現象復現、維修判斷的程序中,應避免故障範圍擴大;
二、在維修時,須查驗、核對裝箱單及配置;
三、必須充分地與用戶溝通。瞭解用戶的操作程序、出故障時所進行過的操作、用戶使用電腦的水準等。
四、維修中第一要注意的就是觀察——觀察、觀察、再觀察!!!
1. 周圍環境:電源環境、其它高功率電器、電、磁場狀況、機器的佈局、網路硬體環境、溫濕度、環境的潔淨程度;安放電腦的台面是否穩固。周邊設備是否存在變形、變色、異味等異常現象;
2. 硬體環境:機箱內的清潔度、溫濕度,設備上的跳接線設定、顏色、形狀、氣味等,設備或設備間的連接是否正確;有無錯誤或錯接、缺針/斷針等現象;用戶加裝的與機器相連的其它設備等一切可能與機器執行有關的其它硬體設施;
3. 軟體環境:
a. 系統中載入了何種軟體、它們與其它軟、硬體間是否有衝突或不匹配的地方;
b. 除標配軟體及設定外,要觀察設備、主機板及系統等的驅動、修正檔是否安裝、是否合適;要處理的故障是否為業內公認的bug或相容問題;用戶加裝的其它套用與配置是否合適;
4. 電源程序中的觀察:元件器的溫度、異味、是否冒煙等;系統時間是否正確;
5. 拆裝設備時的觀察:要有記錄設備原始安裝狀態的好習慣,且要認真觀察設備上元件器的形狀、顏色、原始的安裝狀態等情況;
6. 觀察用戶的操作程序和習慣,及是否符合要求等。
五、在維修前,如果灰塵較多,或懷疑是灰塵引起的,應先除塵
六、對於自己不熟悉的套用或設備,應在認真閱讀用戶使用手冊或其它相關我的文件後,才可動手操作。
七、平時要多注意通過《技術直通車》、《技術工程信息通報》等下發的技術資料及其他工程師們的經驗來積累自己的經驗和提高維修水準。
八、禁止維修工程師為用戶安裝地線。如用戶要安裝地線,請用戶聯繫正式電工為其安裝。
九、如果要通過比較法、替換法進行故障判斷的話,應先徵得用戶的同意。
十、在進行維修判斷的程序中,如有可能影響到用戶所存儲的資料,一定要在做好制作備份、或保護措施、並徵得用戶同意後,才可繼續進行。
十一、當出現大批量的相似故障(不僅是可能判斷為批量的故障)時,一定要對周圍的環境、連接的設備,以及與故障設備相關的其它設備或設備進行認真的檢查和記錄,以找出引起故障的根本原因。
十二、隨機性故障的處理思路。隨機性故障是指:隨機性當機、隨機性報錯、隨機性出現不穩定現象。對於這類故障的處理思路應該是:
1. 慎換硬體,特別是上門服務時。一定要在充分的軟體偵錯和觀察後,在一定的分析基礎上進行硬體更換。如果沒有把握,最好在維修站內進行硬體更換操作。
2. 以軟體調整為主。調整的內容有:
1) 設定bios為出廠狀態(注意bios開關位置)
2) 查殺病毒
3) 調整電源管理
4) 調整系統執行環境
5) 必要時做磁牒整理,包括磁牒磁碟重整、無用文件的清理及CD片檢查(注意,應在檢查磁牒分區正常及分區中空餘空間足夠的情況下進行)。
6) 驗證有無用戶自加裝的軟硬體,如果有,驗證其效能的完好性/相容性。
7) 與無故障的機器比較、對比。這種對比的一種方法是,在一台配置與故障機相同的無故障電腦上,逐個插入故障機中的設備(包括軟體),檢視無故障機的變化,當在插入某設備後,無故障機出現了與故障機類似的現象,可判該設備有故障。注意這種方式的對比,應做得徹底,以防漏掉可能有兩種設備引起同一故障的情況。
十三、應努力學習相關技術知識、掌握操作系統的安裝、使用方法及配置工具的使用等;理解各配置參數的意義與適用的範圍。
十四、請求支持需要關注的內容
1. 硬體及配置資訊(盡可能詳盡)
2. 軟體及配置資訊(盡可能詳盡)
3. 周圍環境
4. 完整的故障現象描述。即用戶第一次報修時的故障現象,經過維修操作後故障現象的變化情況。(清晰的描述)
5. 做過的維修操作(要詳盡)
§2.3 電腦維修的基本思路
為說明 維修工程師,順利找到第二部分中的相關內容,在這裡列出基本的判斷思路,供參考使用。
電腦故障維修判斷指導大全(聯想內部文件)
第三部分--附錄
每個用戶的硬碟中都存放著大量的有用資料,而硬碟又是一個易出毛病的設備。為了有效的儲存硬碟中的資料,除了有效的儲存硬碟中的資料,制作備份工作以外,還要學會在硬碟出現故障時如何救活硬碟,或者提取其中的有用資料,把損失降到最小程度。

1、系統不承認硬碟
此類故障比較一般,即從硬碟無法啟動,從a盤啟動也無法進入c盤,使用cmos中的自動監測功能也無法發現硬碟的存在。這種故障大都出現在連接電纜或ide口連接埠上,硬碟本身的故障率很少,可通過重新插拔硬碟電纜或者改換ide口及電纜等進行替換試驗,可很快發現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碟不承認,還有一個一般的原因就是硬碟上的主從條線,如果硬碟接在ide的主盤位置,則硬碟必須跳為主盤狀,跳線錯誤一般無法檢測到硬碟。

2、cmos引起的故障
cmos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硬碟的正常使用,這裡主要指其中的硬碟類型。好在現在的機器都支持"ideautodetect"的功能,可自動檢測硬碟的類型。當連接新的硬碟或者更換新的硬碟後都要通過此功能重新進行設定類型。當然,現在有的類型的主機板可自動識別硬碟的類型。當硬碟類型錯誤時,有時乾脆無法啟動系統,有時能夠啟動,但會發生讀寫錯誤。比如cmos中的硬碟類型小於實際的硬碟容量,則硬碟後面的扇區將無法讀寫,如果是多分區狀態則個別分區將丟失。還有一個重要的故障原因,由於目前的ide都支持邏輯參數類型,硬碟可採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裝了資料,而又在cmos中改為其他的模式,則會發生硬碟的讀寫錯誤故障,因為其物理地質的映射關係已經改變,將無法讀取原來的正確硬碟位置。

3、主啟始程序引起的啟動故障
硬碟的主啟始扇區是硬碟中的最為敏感的一個設備,其中的主啟始程序是它的一部分,此段程序主要用於檢測硬碟分區的正確性,並確定活動分區,負責把引導權移交給活動分區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統。此段程序損壞將無法從硬碟引導,但從軟區或光區之後可對硬碟進行讀寫。修復此故障的方法較為簡單,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為方便,當帶參數/mbr執行時,將直接更換(重寫)硬碟的主啟始程序。實際上硬碟的主啟始扇區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碟主啟始程序。雖然dos版本不斷更新,但硬碟的主啟始程序一直沒有變化,從dos3.x到目前有windos95的dos,所以只要找到一種dos起始碟啟動系統並執行此程序即可修復。

4、分區表錯誤引導的啟動故障
分區表錯誤是硬碟的嚴重錯誤,不同錯誤的程度會造成不同的損失。如果是沒有活動分區標誌,則電腦無法啟動。但從軟式磁碟機或光碟啟始系統後可對硬碟讀寫,可通過fdisk重置活動分區進行修復。如果是某一分區類型錯誤,可造成某一分區的丟失。分區表的第四個字元為分區類型值,正常的可引導的大於32mb的基本dos分區值為06,而擴展的dos分區值是05。如果把基本dos分區類型改為05則無法啟動系統,並且不能讀寫其中的資料。如果把06改為dos不識別的類型如efh,則dos認為改分區不是dos分區,當然無法讀寫。很多人利用此類型值實現單個分區的加密技術,恢復原來的正確類型值即可使該分區恢復正常。分區表中還有其他資料用於紀錄分區的起始或終止位址。這些資料的損壞將造成該分區的混亂或丟失,一般無法進行手工恢復,唯一的方法是用制作備份的分區表資料重新寫回,或者從其他的相同類型的並且分區狀況相同的硬碟上獲取分區表資料,否則將導致其他的資料永久的丟失。在對主啟始扇區進行操作時,可採用nu等工具軟體,操作非常的方便,可直接對硬碟主啟始扇區進行讀寫或編輯。當然也可採用debug進行操作,但操作繁瑣並且具有一定的風險。

5、分區有效標誌錯誤引起的硬碟故障
在硬碟主啟始扇區中還存在一個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後的兩個字元:55aah,此字為扇區的有效標誌。當從硬碟,軟碟或光區啟動時,將檢測這兩個字元,如果存在則認為有硬碟存在,否則將不承認硬碟。此標誌時從硬碟啟動將轉入rombasic或提示放入軟碟。從軟碟啟動時無法轉入硬碟。此處可用於整個硬碟的加密技術。可採用debug方法進行恢復處理。另外,dos啟始扇區仍有這樣的標誌存在,當dos啟始扇區無引導標誌時,系統啟動將顯示為:"missingoperatingsystem"。其修復的方法可採用的主啟始扇區修復方法,只是位址不同,更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統通用的修復方法。

6、dos啟始系統引起的啟動故障
dos啟始系統主要由dos啟始扇區和dos系統檔案組成。系統檔案主要包括io.sys、msdos.sys、command.com,其中command.com是dos的外殼文件,可用其他的同類文件替換,但預設狀態下是dos啟動的必備文件。在windows95攜帶的dos系統中,msdos.sys是一個文本文件,是啟動windows必須的文件。但只啟動dos時可不用此文件。但dos引匯出錯時,可從軟碟或光碟啟始系統,之後使用sysc:傳送系統即可修復故障,包括啟始扇區及系統檔案都可自動修復到正常狀態。

7、fat表引起的讀寫故障
fat表紀錄著硬碟資料的存儲位址,每一個文件都有一組連接的fat鏈指定其存放的簇位址。fat表的損壞意味著文件內容的丟失。慶幸的是dos系統本身提供了兩個fat表,如果目前使用的fat表損壞,可用第二個進行覆蓋修復。但由於不同規格的磁牒其fat表的長度及第二個fat表的位址也是不類BIOS的,所以修復時必須正確搜尋其正確位置,由一些工具軟體如nu等本身具有這樣的修復功能,使用也非常的方便。採用debug也可實現這種操作,即採用其m指令把第二個fat表移到第一個表處即可。如果第二個fat表也損壞了,則也無法把硬碟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但文件的資料仍然存放在硬碟的資料區中,可採用chkdsk或scandisk指令進行修復,最終得到*.chk文件,這便是丟失fat鏈的扇區資料。如果是文本文件則可從中提取並可合併完整的文件,如果是二進制的資料文件,則很難恢復出完整的文件。

8、目錄表損壞引起的引導故障
目錄表紀錄著硬碟中文件的檔案名等資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該檔案的起始簇號,目錄表由於沒有自動制作備份功能,所以如果目錄損壞將丟失大量的文件。一種減少損失的方法也是採用上面的chkdsk或scandisk程序的方法,從硬碟中搜尋出chk文件,由目錄表損壞時是首簇號丟失,在fat為損壞的情況下所形成的chk文件一般都比較完整的文件資料,每一個chk文件即是一個完整的文件,把其改為原來的名字可恢復大多數文件。

9、誤刪除分區時資料的恢復
當用fdisk刪除了硬碟分區之後,表面現象是硬碟中的資料已經完全消失,在未格式化時進入硬碟會顯示無效驅動器。如果瞭解fdisk的工作原理,就會知道,fdisk只是重新改寫了硬碟的主啟始扇區(0面0道1扇區)中的內容。具體說就是刪除了硬碟分區表信息,而硬碟中的任何分區的資料均沒有改變,可仿造上述的分區表錯誤的修復方法,即想辦法恢復分區表資料即可恢復原來的分區即資料,但這只限於除分區或重建分區之後。如果已經對分區用format格式化,在先恢復分區後,在按下面的方法恢復分區資料。

10、誤格式化硬碟資料的恢復
在dos高版本狀態下,格式化操作format在預設狀態下都建立了用於恢復格式化的磁牒信息,實際上是把磁牒的dos啟始扇區,fat分區表及目錄表的所有內容複製到了磁牒的最後幾個扇區中(因為後面的扇區很少使用),而資料區中的內容根本沒有改變。這樣通過執行"unformatc:"即可恢復原來的mbr及目錄表,從而完成硬碟信息的恢復。另外dos還提供了一個miror指令用於紀錄當前的磁牒的信息,供格式化或刪除之後的恢復使用,此方法也比較有效。
psac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3, 收花文章: 1631 篇, 收花: 320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