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國家卓越建設獎 看文化資產保存
從國家卓越建設獎 看文化資產保存 殷寶寧(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兼任助教授) 「2006國家卓越建設獎」日前頒給「台北三峽民權老街復舊」和「台南市忠義國小整建」在「環境文化獎」並列首獎,對關注台灣文化資產發展者,不僅有鼓舞作用,也創造國內文化保存的新個案經驗。 相異於建築相關獎項,多以新建為主要鼓勵對象,這兩項一南一北工程同時結合古蹟與聚落保存、校園教育設施建設、社區總體營造等多面向,顛覆了新建工程從零開始的狹隘定義,更為工程建設增添豐富的文化意涵。 「三峽民權老街」的保存修復今日得到卓越建設獎的肯定,但回首其推動保存歷程的風雨,讓人不勝欷噓。因三峽老街曾在1991年由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為台灣首條依文資法第三條指定為「市街」類型的古蹟。 但指定之際便遭遇居民強烈反彈,主在於當時古蹟保存修復工程經驗不足,實務程序亦不完備,因當時採凍結式保存,讓居民無法依其使用現況或生活需求,循特定修復準則程序進行修景。居民更擔心一旦指定為古蹟,會對其生活品質造成過大衝擊,如老房子漏水無法自行雇工修理,且需拖延冗長之行政申請程序;裝冷氣換燈管等日常生活需求,也有引發破壞古蹟或景觀之疑慮;而可預期的觀光人潮將破壞其原先良好生活空間等等,因此在居民強烈反對與抗爭下,於1993年解除古蹟指定,此一解除同樣創造國內古蹟保存先例。 其間雖改訂為「文化保存區」,但當地居民在當時房地產利益高漲的開發壓力時勢下,以安全考量名義開始自行拆除改建,而文建會為搶救三峽老街而與當地居民召開協調會,呼籲居民停止自行拆除,並投入3億6千萬的修建經費,始創造出今天老街得以重生的契機。 而南方的故事情節同樣引人入勝,台南市忠義國小所在地是位於孔廟園區,1997年台南市府重新規劃孔廟園區,當時打算廢校或遷併忠義國小,主要考量是學校範圍廣裘,阻礙孔廟視覺軸線,也切斷文化園區動線,造成園區景觀的大衝擊,甚至孔廟之「西大成坊」因受限忠義國小建築而無法開啟。 但若讓我們回到孔廟在中華文化教育意涵上的歷史意義,為保存孔廟而拆除鄰近學校,實為文化保存一大本末倒置的諷刺。所幸2004年許添財市長任內,爭取到教育部的老舊校舍改建經費,投入1億3千萬元的經費,讓創校於1940年的忠義國小,有重新規劃設計改建的機會,形成國內第一座孔廟園區與學校共構的生活環境博物館(Eco-Museum),開放了園區內歷史建築與老樹蓊鬱的寧靜環境品質,並創造了良好都市景觀。 孔廟園區內的忠義國小,更是讓這所創建於明永曆19年(1665年),有「全台首學」美稱之全台最早的孔廟,不再僅限於是個「古蹟」,重新恢復在空間上配屬教育機構的功能;而在這個多年整建完成並獲國家獎項肯定的園區內,忠義國小必然扮演延續文化資產珍貴價值的教育重任。 之前,台灣的古蹟保存修復案例,不是讓人擔憂於古蹟活化再利用與經營管理的運作,是否能夠讓這些古蹟永續發展下去,便是擔憂「凍結式」的保存方式,可能反而會讓古蹟漸漸「死去」。然而,這兩個獲獎案例的經驗為台灣的古蹟保存與文化資產發展,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值得期待。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7:36 A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