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萊姆論壇

史萊姆論壇 (http://forum.slime.com.tw/)
-   寵愛動物討論區 (http://forum.slime.com.tw/f80.html)
-   -   現代人貓關係「進化論」 (http://forum.slime.com.tw/thread203865.html)

Omar Lin 2007-04-25 06:07 PM

現代人貓關係「進化論」
 
文‧王文娟
從捕鼠幫手、寵物到同伴動物,貓兒與人類同行的腳步,未來又將走向何方?
甦醒中的眠火山
這座從沈睡慢慢甦醒的火山,首要的噴發點在於衛生安全。
繼豬隻口蹄疫風暴後,政府衛生單位也發佈狂犬病可能再度流行的消息。杜白強調,不要被名稱上的「犬」字蒙蔽,因為所有溫血動物都有可能成為帶原者,「貓則是最大的隱憂」。然而,關於流浪貓最基本的生態資料,數目、領域、行為等,台北市家畜衛生所坦承,「目前都還是『黑數』。」
然而,人與貓的衝突,卻已不斷地在社會周遭無言地上演。
愛貓如親人的戴月和蒲思棠夫婦曾碰到一件傷心事。他們居住的社區,不時傳出有流浪貓翻食垃圾的抱怨。一天居民們抓不到動作靈敏的成貓,就拿剛出生的仔貓出氣,亂棒打死,丟在垃圾堆裡。
來自愛貓國度美國的蒲思棠,簡直無法置信,一個生命怎能遭到如此對待。無奈的是,台灣這個社會對動物及養動物的人依然充滿歧視。
以租房子為例,房東只要一聽到他們養貓,通常成交的機會就很渺茫。想要帶貓兒下山就診,即便裝在籠中,依然可能遭到計程車司機的拒載。尤有甚者,左鄰右舍常投以不屑的眼光,「怎麼養這種垃圾貓?」
互惠新倫理
國際動物福利團體近幾年來大力鼓吹尊重弱勢「動物權」觀念。他們主張,動物不是人可支配的財產,而是伴侶,不是「寵物」,而是「同伴動物」。國內則有關懷生命協會和愛貓族聯誼會響應。
去年來台灣訪問的瑞士動物行為與動物心理學者Dr. Turner所領導的組織,現下正進行動物與人類互動科學研究,希望在有實際證據支持下,建立動物在現代社會的互惠新倫理。
一九九五年澳洲貝克研究所教授Gary Jennings發表一份報告,企圖從實用面提出飼養同伴動物的優點。研究結果顯示,飼主因為心臟病、高血壓、膽固醇及失眠問題而就診的次數較少,藥物治療的情況也較低。比起非飼主,養狗的人看醫生的次數少百分之八,養貓的人少百分之十二。
從捕鼠幫手、珍愛寵物到同伴動物,人與貓的關係一路走來,不脫互助互惠的軌跡。想想小小貓兒一再順應人類環境的變化而適時滿足對方不同需求,可算是絕頂聰明,何不多疼牠幾許?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7:09 A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


SEO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