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ilera公司 給你超強64核心
http://www.wretch.cc/blog/win1026&article_id=8732491
一個名叫Tilera的公司公布了一款64核心的處理器,而且是用在普通電腦上的。 Tilera公司是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商業技術公司,該處理器是建立在一個『網格』架構上的,這種架構英特爾等公司還沒有研究成功。 Insight64的一位晶片產業分析師Nathan Brookwood 說,Tilera公司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他們找到了一種在多個核心之間處理大流量資料的技術,解決了困擾新一代處理器發展的技術性難題。 該處理器裡面的核心是放在一個網格上的,彼此之間ui以單獨聯繫。資料流通十分的迅速,改變了以往那種將所有的資料通過一個匯流排傳輸的方法,那種方法限制了多核心處理器的能力。 其實這項技術是從一項十多年前麻省理工學院Anant Agarwal教授發明的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Anant教授就是Tilera公司的創始人,目前為該公司的技術顧問。 Tilera表示該晶片已經應用于十幾家公司,其中就包括3Com。該公司的業務是處理視頻流,垃圾郵件過濾等,用4核心或8核心的處理器進行這些任務的處理有一定的難度。 Sun公司本月早些時候公布了一款8核心的處理器,可以同時運行32個線程,而英特爾公司目前的最高端產品還是4個核心。 Tilera公司表示他們的處理器的運算能力是英特爾雙核心至強的10倍。多核心處理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現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相應的軟件支援,因為程式員們要重寫所有的代碼才能發揮系統的能力。 ![]() |
英特爾近期宣稱研製成功了80核心的原型晶片,其功耗比當前的四核設計還要低。該晶片可能會在5-8年後實現商業化。
:on_72::on_72::on_72: :on_14: Insight 64分析師Nathan Brookwood認為,到2010,X86伺服器晶片將擁有8-16個CPU內核。在Brookwood看來,增加更多的核心是提升系統性能的最快方法。他分析說,記憶體技術改進可以提升5%-10%的系統性能,採用新的處理器架構可以再增加10%,但在一個處理器內部增加一倍核心密度卻能提升50%甚至更多的性能效率。比如,當初英特爾從奔騰3轉向奔騰4時,儘管奔騰4採用的是全新的微處理器架構,但性能只提升了大約20%;相對應的是,英特爾的首款四核至強處理器卻獲得了40%甚至更多的性能增長。 如果將摩爾定律從“每兩年電晶體數增加一倍”改寫為“每兩年處理核心增加一倍”,我們會看到:2005年是雙核,2007年是四核,2009年會達到8核,2011年達到16核心,2013年為32核心。但事情真是會這樣線性的向前發展嗎? Gartner 分析師Martin Reynolds認為,“核心數越多,我們要做的事情也會越多。”而且我們看到當前多核發展已經面臨一些爭論,如AMD和英特爾採用不同的四核設計方法,前者計劃在一個晶片上集成四個獨立核心,而後者則是採用“將兩個雙核處理器封裝在一起”多晶片模式;多核處理器是不斷增加相同的核心,還是在內部加入加速器等特殊的異構型核心;還有核心之間的通訊以及I/O帶寬的瓶頸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未來多核的發展方向。但現在還沒有人確切地知道,多核產業最終會發展到何種程度。 多核已成為晶片廠商繼主頻之後用來提升性能的新途徑,但多核演變之路還只是剛剛開始。雖然英特爾和AMD在X86領域受到更多關注,但SUN、IBM、 Azul等非X86架構晶片廠商在多核化之路上走得更早、更遠。不過,目前還沒有人確切地知道,多核最終會朝哪個方向發展。而對最終用戶來說,在向多核環境切換的過程中,網路帶寬、軟體許可證等卻是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 |
看來雙核心進度稍有落後了喔!!
期待"深藍"的量產化... 想拿它來下西洋棋捏... :on_14: |
如果素單看爽的.....不管幾核心CPU外觀還是一顆CPU
我情願在一部電腦裡裝64顆cpu......單看就爽:on_07: |
引用:
:on_36::on_36::on_36::on_36::on_36: |
引用:
![]() |
引用:
|
大叔支援HT超值型序....可以一個人當兩個人用......:on_82:
不管是老婆、外婆通通搞定....:on_82: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4:11 P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