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萊姆論壇

史萊姆論壇 (http://forum.slime.com.tw/)
-   一般電腦疑難討論區 (http://forum.slime.com.tw/f17.html)
-   -   如何把BIOS的畫面擷取出來? (http://forum.slime.com.tw/thread232951.html)

capalla626 2008-07-16 02:26 PM

如何把BIOS的畫面擷取出來?
 
小弟不才,想請問一下,如何在進入BIOS畫面後,把裡面的相關資訊畫面,能夠像跟在windows操作介面下一樣,把畫面擷取成圖片檔。(如JPG.BMP.....等)

:on_51::on_51::on_51:

P.S:除了用照相機照之外。

getter 2008-07-16 02:58 PM

要有兩台電腦

A 為要被抓取畫面的電腦;B 為抓取畫面的電腦,要裝電視卡。

再來要同是操作兩台電腦 ...,基本上一台電腦是不可能的

好像都是拍照比較直接,看看有沒有人用一台成功的。

戰神2001 2008-07-16 05:36 PM

虛擬系統也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getter 2008-07-16 07:01 PM

引用:

作者: 戰神2001 (文章 1988161)
虛擬系統也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不過這樣抓到的只會是 "虛擬系統" 的 BIOS 畫面吧 ...
如果是實體主機板的 BIOS 畫面 ...

我看還是乖乖的拍照吧 ...

使用手冊的電子檔,說不定有現成的圖片與說明。

a471 2008-07-16 07:10 PM

1.用數位、手機相機拍畫面

2.看主機板操作手冊跟你的畫面有無一樣,然後透過PDF檔案的畫面擷取出你要問的範圍

capalla626 2008-07-17 03:48 PM

謝謝大家的建議
 
首先感謝各位在百忙之中,提撥一些時間,來給小弟建議,聽取了以上大大的意見後,決定還是用數位相機,來進行BIOS畫面的擷取。

P.S:如果還有人發現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歡迎指教。

:on_65::on_65::on_65::on_65::on_65::on_65::on_65::on_65:

danny_2 2008-07-17 06:26 PM

引用:

作者: getter (文章 1988084)
要有兩台電腦

A 為要被抓取畫面的電腦;B 為抓取畫面的電腦,要裝電視卡。

這種擷取方式最佳,畫面最清楚。(請將此設為最佳解答。)

getter 2008-07-17 07:08 PM

引用:

作者: danny_2 (文章 1988907)
這種擷取方式最佳,畫面最清楚。(請將此設為最佳解答。)

兩台電腦互相擷取畫面

有些缺點
1.有 TV-OUT、TV-IN 功能,需要顯示卡或相關裝置能使用才行。
2.要兩台電腦。

顯示卡有的有提供 TV-OUT、TV-IN 功能

電視卡負責處裡 TV-IN 的部份

VGA to TV 轉換器負責處裡 TV-OUT 功能

如此能獲取比較數位相機拍攝好的效果,但不適用一般人,因為這樣做很燒錢。

---------------------------------------------------------------------------------------------------
用數位相機就很實在了...,便宜且只要有相機就能用,若先前的準備功夫得宜,
畫面的清晰度也不差。

1.數位相機的腳架設定。
可以達到不會晃動的畫面,可以穩定畫面。

2.數位相機、顯示器的位置、距離、角度調整。
是當的位置與距離可以讓畫面感覺較為矩形,就算是 LCD 顯示器,
也會因為數位相機的鏡頭的關係、拍攝距離等影響而有弧度,不是越近
越好(越近弧度越大),因此現場調整好後可以克服。

3.室內的光源確認,排除干擾光源及反射光源。
室內的光源確認,可以決定數位相機的進階設定值,
排除干擾光源及反射光源,可以確保畫面不會有白白的反光部份。

4.數位相機的畫面解析度、ISO 值、感光平衡、近拍功能 ...等。
並不是一切以最大值為最佳效果,有時以 300M 像素、ISO 200
日光燈平衡 ...等,以現場調整的拍攝結果為最好。

5.圖片軟體的在處裡。
除了裁切要的部分、亦可對畫面的清晰度、色相做二度處裡補強。

如此拍出畫面也是有一定程度清晰、穩定、乾淨的 ...

danny_2 2008-07-17 07:33 PM

引用:

作者: getter (文章 1988925)
2.要兩台電腦。

一台電腦也能夠達到擷取目的,不過BIOS畫面依然不能抓取,因為沒進入OS介面,無法錄影/截圖。

引用:

作者: getter (文章 1988084)
要有兩台電腦

A 為要被抓取畫面的電腦;B 為抓取畫面的電腦,要裝電視卡。

不知HDMI畫面如何? 有無對應錄影用介面卡?

引用:

作者: getter (文章 1988925)
用數位相機就很實在了...,便宜且只要有相機就能用,若先前的準備功夫得宜,
畫面的清晰度也不差。

相機規格光學變焦建議在5x~10x以上,(相機有optical zoom 10x規格嗎?)

getter 2008-07-17 09:41 PM

引用:

作者: danny_2 (文章 1988934)
一台電腦也能夠達到擷取目的,不過BIOS畫面依然不能抓取,因為沒進入OS介面,無法錄影/截圖。

這個知識,有的人會不知道,認為要抓畫面要用相機 ...,
當然用 PrintScreen 鍵的知識也是如此,其實 PrintScreen 鍵
是在 Windows 下才有作用 ...

樓主要的是要 BIOS 畫面,BIOS 要擷取用數位相機是最實惠的 ...
也因為樓主要的是要 BIOS 畫面,才會有兩台電腦的方式 ...
不然在 Windows 下面,也不會用兩台電腦抓畫面,除非要抓取
的畫面無法用 PrintScreen 鍵,才會需要用兩台電腦或數位相機、
數位攝影機吧。


舊的 DOS 雖有畫面抓取的程式(MS-DOS 本身不提供),但現在就不好找了,
用數位相機是雖是下下策,但也是很容易做到的方式 ...

使用 "虛擬電腦" 來抓 DOS 畫面 ...,這也需要一些門檻,就是
要會裝會用 "虛擬電腦" 才有辦法用吧。

引用:

作者: danny_2 (文章 1988934)
不知HDMI畫面如何? 有無對應錄影用介面卡?

這要視實際的機器規格,以電視卡或顯示卡有 TV-IN 的功能,只要有
相關的錄影軟體就能錄了,效果就見仁見智了,要好的效果就要燒錢 ...

如果是要單一畫面擷取,有的可以存成圖檔或用 PrintScreen 鍵就好了。

引用:

作者: danny_2 (文章 1988934)
相機規格光學變焦建議在5x~10x以上,(相機有optical zoom 10x規格嗎?)

基本上我用數位相機在拍顯示器畫面的時候,幾乎沒有用到 zoom 的變焦功能,
因為拍攝的距離很近的 ...,現在市面上買的到數位相機都能應能勝任。

JOHN 2008-07-17 09:47 PM

如果只有一台PC
有一個方式可以擷取出BIOS畫面
畫質理想

請找VMware程式
官方主網站
http://www.vmware.com/

這不是一隻專為擷取BIOS畫面的程式

它只是一隻"虛擬作業"模式的程式
簡單的說就是在Windows作業模式下,用它可以開出Linux
並執行Linux

在虛擬重開機的狀況下會有的BIOS畫面
此時還在Windows的控管下,可以隨意擷取BIOS畫面,擷取的檔案是.bmp檔

詳細擷取狀況,已替您上網抓了教學
請參考教學第十五步到第十九步中的說明
教學網站
http://jhchen62.vbird.org/ins_vmware/ins_vmware.htm

此教學網頁中的bios畫面就是用VMware擷取下來的

請參考
...................
補充說明
您的電腦中不需要有二個OS
教學中第十六步就提到Linux系統是以光碟執行

getter 2008-07-17 09:55 PM

引用:

作者: JOHN (文章 1989005)
如果只有一台PC
有一個方式可以擷取出BIOS畫面
畫質理想

請找VMware程式
官方主網站
http://www.vmware.com/

這不是一隻專為擷取BIOS畫面的程式

它只是一隻"虛擬作業"模式的程式
簡單的說就是在Windows作業模式下,用它可以開出Linux
並執行Linux

在虛擬重開機的狀況下會有的BIOS畫面
此時還在Windows的控管下,可以隨意擷取BIOS畫面,擷取的檔案是.bmp檔

詳細擷取狀況,已替您上網抓了教學
請參考教學第十五步到第十九步中的說明
教學網站
http://jhchen62.vbird.org/ins_vmware/ins_vmware.htm

此教學網頁中的bios畫面就是用VMware擷取下來的

請參考

這我說過了
http://forum.slime.com.tw/post1988182-4.html
會抓到 "VMware" 的 BIOS 畫面,萬一要的不是這個
而是實體主機板的 BIOS 畫面 ...

1.用數位相機拍照。
2.找看看主機板的使用手冊的電子檔,也許有。
3.兩台電腦的方式。

拍照是簡單好用的一種。

JOHN 2008-07-17 10:09 PM

印象中VMware重開機時抓的是您的PC實體BIOS的晝面
因為第二個系統雖然是虛擬的。但是要在本體電腦中運作
而開機過程無需做任何設定
它是直接抓取本機的BIOS

至於其它虛擬系統小弟就無法評估了

不過這個程式小弟上次執行時已是四、五年前的事了
如有錯誤,還請更正

.....................................
G大
非常感謝您十五樓的更正!
因為上次使用時間已久

記憶有誤。敬致歉意!

David722 2008-07-17 10:10 PM

引用:

作者: getter (文章 1989009)
這我說過了
http://forum.slime.com.tw/post1988182-4.html
會抓到 "VMware" 的 BIOS 畫面,萬一要的不是這個
而是實體主機板的 BIOS 畫面 ...

1.用數位相機拍照。
2.找看看主機板的使用手冊的電子檔,也許有。
3.兩台電腦的方式。

拍照是簡單好用的一種。

首推應該是使用照相的方式
也可用2部PC,或螢幕外接錄影(截圖)設備

題外話
現在的vPRO技術也可以截下BIOS的畫面,但主機板要有支援vPRO,
且要配合軟體,這個小弟在廠商展示時有看過,的確是滿厲害的功能。

getter 2008-07-17 10:18 PM

引用:

作者: JOHN (文章 1989028)
印象中VMware重開機時抓的是您的PC實體BIOS的晝面
因為第二個系統雖然是虛擬的。但是要本體電腦中運作
似乎開機過程與原電腦同

不過這個程式小弟上次執行時已是四、五年前的事了
如有錯誤,還請更正

我有用過 VMware 4、5、6 是 VMware 自己的 BIOS ...

你說的沒見過說 ...

atie 2008-07-17 10:19 PM

曾經(快一年前了吧)試用支援 IP 的 KVM switch,
從另一台電腦上的windows 桌面直接操作及抓圖
這樣抓取的圖片應該是還不錯才對:on_52::on_52:

(曾當網管時製作新手手冊使用的方法)

不知道可不可以:on_52::on_52:

danny_2 2008-07-17 10:19 PM

引用:

作者: danny_2 (文章 1988934)
一台電腦也能夠達到擷取目的,不過BIOS畫面依然不能抓取,因為沒進入OS介面,無法錄影/截圖。)

我的意思→一台電腦+TV-out顯示卡+電視卡,亦能完成自己電腦錄影,
VCR視窗不要開啟放到最大就好了,會有同心方塊現象。(此回覆不重要啦,看看就好了)

getter 2008-07-17 10:26 PM

引用:

作者: danny_2 (文章 1989043)
我的意思→一台電腦+TV-out顯示卡+電視卡,亦能完成自己電腦錄影,
VCR視窗不要開啟放到最大就好了,會有同心方塊現象。(此回覆不重要啦,看看就好了)

很有趣的方式 ... 會不會操死那台電腦阿 ...

danny_2 2008-07-17 10:46 PM

引用:

作者: getter (文章 1989050)
很有趣的方式 ... 會不會操死那台電腦阿 ...

不會啦,那吃cpu使用率不高,記憶體512m即可,就vcr視窗不要放大/不要全螢幕,只要錄影功能,
有時想錄youtube影片(放大至無邊界),這樣省去轉檔的麻煩。

vnc也玩過這樣,(不過是兩台電腦)

p.s.就一直跑出【同心方塊】視窗,愈來愈小。

David722 2008-07-17 10:48 PM

引用:

作者: atie (文章 1989041)
曾經(快一年前了吧)試用支援 IP 的 KVM switch,
從另一台電腦上的windows 桌面直接操作及抓圖
這樣抓取的圖片應該是還不錯才對:on_52::on_52:

(曾當網管時製作新手手冊使用的方法)

不知道可不可以:on_52::on_52:

阿姨說到才想起來,
手上剛好有一台這個設備,叫CN-6000
這幾天到公司來試玩一下:on_02:

getter 2008-07-17 10:55 PM

引用:

作者: danny_2 (文章 1989074)
不會啦,那吃cpu使用率不高,記憶體512m即可,就vcr視窗不要放大/不要全螢幕,只要錄影功能,
有時想錄youtube影片(放大至無邊界),這樣省去轉檔的麻煩。

vnc也玩過這樣,(不過是兩台電腦)

p.s.就一直跑出【同心方塊】視窗,愈來愈小。

像是兩面鏡子互相照嗎 ... :on_60:

我覺得重點是在那張負責錄影的卡身上 ...

買的太差是那種軟體壓縮錄影的話 ...,CPU 就會倒大楣 ...,
相對的畫質上的好壞就會被 CPU 的能力所限制 ...

如果是買有硬體壓縮錄影的卡,CPU 就會很輕鬆 ...,
相對的畫質上的好壞就會被硬體壓縮晶片的能力所限制 ...

硬體壓縮 ... 好ㄚ ... 好貴ㄚ ... :on_88:

danny_2 2008-07-17 11:20 PM

引用:

作者: getter (文章 1989092)
像是兩面鏡子互相照嗎 ... :on_60:

沒有反射,意思差不多了,
若把vcr視窗移至正中央,就會看到裡面還有視窗,再看裡面一點,又有一個視窗,像是隧道一樣,(windows未來介面好像是這樣)
vnc比較簡單,兩台電腦各建立server,A電腦viewerB電腦,出現vnc視窗,b電腦再viewerA電腦,就會【同心視窗】。
引用:

作者: getter (文章 1989092)
我覺得重點是在那張負責錄影的卡身上 ...

買的太差是那種軟體壓縮錄影的話 ...,CPU 就會倒大楣 ...,
相對的畫質上的好壞就會被 CPU 的能力所限制 ...

如果是買有硬體壓縮錄影的卡,CPU 就會很輕鬆 ...,
相對的畫質上的好壞就會被硬體壓縮晶片的能力所限制 ...

硬體壓縮 ... 好ㄚ ... 好貴ㄚ ... :on_88:

我的卡(只是BT878)還沒分硬壓或軟壓之分,錄製MPEG-2原因→fps:還是29.97,沒低於過29以下,(七、八年前不錄MPEG-2,是因為容量太大,且MPEG-2畫質在MPEG-4之上,MPEG-2一個小時約2GB)
若要錄影的電腦最低配備p4-478(0.13um)以上(不含Athlonxp)支援SSE2(支援MPEG-2)以後的指令集尤佳。

現在電腦等級隨便都超過這標準,只是向下相容性問題。

getter 2008-07-18 10:54 AM

引用:

作者: danny_2 (文章 1989121)
我的卡(只是BT878)還沒分硬壓或軟壓之分,錄製MPEG-2原因→fps:還是29.97,沒低於過29以下,(七、八年前不錄MPEG-2,是因為容量太大,且MPEG-2畫質在MPEG-4之上,MPEG-2一個小時約2GB)
若要錄影的電腦最低配備p4-478(0.13um)以上(不含Athlonxp)支援SSE2(支援MPEG-2)以後的指令集尤佳。

現在電腦等級隨便都超過這標準,只是向下相容性問題。

MPEG 定義

MP3 定義

MPEG-1:第一個官方的視頻音頻壓縮標準,隨後在Video CD中被採用,其中的
音頻壓縮的第三級(MPEG-1 Layer 3)簡稱MP3,成為比較流行的音頻壓縮格式。

MPEG-1 Audio Layer 3,經常稱為MP3,是當今較流行的一種數字音訊編碼和
有損壓縮格式,它設計用來大幅度地降低音訊資料量,而對於大多數用戶的聽覺
感受來說,重放的音質與最初的不壓縮音訊相比沒有明顯的下降。

MPEG-2:廣播質量的視頻、音頻和傳輸協議。被用於無線數位電視-ATSC、DVB
以及ISDB、數字衛星電視(例如DirecTV)、數字有線電視信號,以及DVD視頻
光碟技術中。

MPEG-3:原本目標是為高清晰度電視(HDTV)設計,隨後發現MPEG-2已足夠
HDTV應用,故MPEG-3的研發便中止。

MPEG-4:2003年發佈的視頻壓縮標準,主要是擴展MPEG-1、MPEG-2等標準以
支援視頻/音頻物件(video/audio "objects")的編碼、3D內容、低位元率
編碼(low bitrate encoding)和數位版權管理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其中第10部分由ISO/IEC和ITU-T聯合發佈,稱為H.264/MPEG-4 Part 10。參見H.264。

都是壓縮格式的定義 ...,可由 CPU 或專用的硬體晶片的演算做處裡,在 486/586 時代裡
還有針對 MPEG-1 推出解碼晶片,因為當 CUP 的演算能力不是很好,畫質上也
不竟理想而推出的硬體產品。

而你這邊講的 P4-478 就是充分利用 P4 CPU 中的 SSE/SSE2 的多媒體指令進
行壓縮演算,如果 CPU 的等級不好、硬碟效能差,要錄出高畫質的影片可是會很
痛苦的。

而當時 P4-478 時代的 CPU,除了 "賽揚" 系列外,會跑去買的 P4-2.4~3.0Ghz
的正規 P4 的人,有的人就是為了針對影像的錄影、轉檔買的機器。

當然以現在的 CPU 跟以前比是不公平的,CPU 的演算能力之進步是很快速的...
連省電功能也是 ...,

引用:

作者: danny_2 (文章 1989074)
不會啦,那吃cpu使用率不高,記憶體512m即可,就vcr視窗不要放大/不要全螢幕,只要錄影功能,
有時想錄youtube影片(放大至無邊界),這樣省去轉檔的麻煩。

引用:

作者: danny_2 (文章 1989121)
要錄影的電腦最低配備p4-478(0.13um)以上(不含Athlonxp)支援SSE2(支援MPEG-2)以後的指令集尤佳。

由此,比對你的發言就更清楚一件事,從 CPU 到電腦的整體效能,對用軟體錄影
來說影響是有的,以當時的 P4-478 的時期,你那樣的電腦視羨煞多少人阿 ...
當時的 P4系列 VS Athlon系列 CPU 的價格就不一樣了。

而你說的 BT878 ,我查到的是:BT 878 晶片

目前大部份的數位影像擷取卡大部份都是以 BT878 單顆晶片為影像擷取卡之中心。
BT878 運作方式是以軟體來進行影像解壓縮工作, BT878 晶片負責將擷取之影像丟
給 Linux 做影像處理, 而 BTTV 則是 Linux kernel 的 BT878 晶片軀動程式。

由於影像是利用 BT878 擷取後交由軟體來做影像處理, 因此在處理效能上自然就會
比較差。如果是經由網路來傳送影像的話, 我們就會再利用影像壓縮技術
(H.261/H.263...等等) 來做影像處理。

由此可見你的這卡不是軟硬不分,而是軟體壓縮的,早期許多的影像擷取卡、電視卡
為了壓低成本多已採用軟體壓縮的方式錄影,因此價格便宜,一張入門的硬壓卡則
價格約是軟壓卡的最少 2 倍。

danny_2 2008-07-18 12:46 PM

引用:

作者: getter (文章 1989512)
音頻壓縮的第三級(MPEG-1 Layer 3)簡稱MP3,成為比較流行的音頻壓縮格式。

還有MPEG-1 Audio layer 1跟2,分別為VCD左右聲道,
MPEG-2,mpg檔案也是可以有左右聲道,
錄製雙語影片可以同時聽到兩種語言,
不過,divX的audio decoder只允許MPEG-1 audio layer 3輸出,只能有一個聲道,
MPEG-2降轉divX,雙語影片聲音不能切換。

引用:

作者: getter (文章 1989512)
你那樣的電腦視羨煞多少人阿 ...
當時的 P4系列 VS Athlon系列 CPU 的價格就不一樣了。

我只是舊卡新用而已,剛好這配備比較滿意。

引用:

作者: getter (文章 1989512)
而你說的 BT878 ,我查到的是:BT 878 晶片

PV-878+
有個TV/FM tuner,但是FM tuner軟體設定不好操作,且看不到畫面,就把tuner上面兩個接頭都拔掉了,
只用Video/S-Video就好了。
引用:

作者: getter (文章 1989512)
硬壓卡

簡單說有一個處理晶片獨立處理錄影動作。

getter 2008-07-18 01:46 PM

引用:

作者: danny_2 (文章 1989661)
還有MPEG-1 Audio layer 1跟2,分別為VCD左右聲道,
MPEG-2,mpg檔案也是可以有左右聲道,
錄製雙語影片可以同時聽到兩種語言,
不過,divX的audio decoder只允許MPEG-1 audio layer 3輸出,只能有一個聲道,
MPEG-2降轉divX,雙語影片聲音不能切換。

這個不對吧 ...,divX 只允許MPEG-1 audio layer 3輸出,為何網路上一堆
5.1ch 的 AVI 的影片,我只能猜測你的有問題:

編碼包
編碼包有分只適合看片的、可以轉檔+看片的兩大類型,選用不適當編碼包,
就會有一些轉檔、壓縮上的問題,

軟體壓縮的錄影軟體
還有用了爛爛的軟體壓縮的錄影軟體也會適得其反。

引用:

作者: danny_2 (文章 1989661)
我只是舊卡新用而已,剛好這配備比較滿意。


PV-878+
有個TV/FM tuner,但是FM tuner軟體設定不好操作,且看不到畫面,就把tuner上面兩個接頭都拔掉了,
只用Video/S-Video就好了。

簡單說有一個處理晶片獨立處理錄影動作。

這一張 ... 寶蓮出的 ... :on_88:

關於硬壓卡 ...,你說的太模糊了 ... 簡直沒說一樣 ... :on_32:

danny_2 2008-07-18 10:03 PM

引用:

作者: getter (文章 1989723)
這個不對吧 ...,divX 只允許MPEG-1 audio layer 3輸出,為何網路上一堆
5.1ch 的 AVI 的影片,

剛開始divX搭配的音訊解碼器本來都是佩MPEG-1 Audio Layer3 Decoder居多(主要在於省檔案容量),

引用:

作者: getter (文章 1989723)
編碼包
編碼包有分只適合看片的、可以轉檔Encoder看片Decoder的兩大類型,選用不適當編碼包,
就會有一些轉檔、壓縮上的問題,

編碼器encoder→是用於製作影片;解碼器decoder→才是使用者觀看套件
ex.這才是Encoder編碼器,這只是Windows Media的Encoder,那種網路上蒐集而成外掛安裝套件,翻譯命名本來就不會care到這問題,
我相信現在也不會有哪個電腦使用者會用到[Windows Media Encoder],自然就淡忘這存在,因為人是懶惰的,自然會選擇外掛好用轉換套件。

getter 2008-07-18 11:16 PM

引用:

作者: danny_2 (文章 1989894)
剛開始divX搭配的音訊解碼器本來都是佩MPEG-1 Audio Layer3 Decoder居多(主要在於省檔案容量),

編碼器encoder→是用於製作影片;解碼器decoder→才是使用者觀看套件
ex.這才是Encoder編碼器,這只是Windows Media的Encoder,那種網路上蒐集而成外掛安裝套件,翻譯命名本來就不會care到這問題,
我相信現在也不會有哪個電腦使用者會用到[Windows Media Encoder],自然就淡忘這存在,因為人是懶惰的,自然會選擇外掛好用轉換套件。

離題太嚴重了 ... 到此為止吧

danny_2 2008-07-18 11:52 PM

引用:

作者: getter (文章 1989980)
並沒有你說的 Divx AVI mp3
音源會路單聲到,依據我以往轉檔、錄影的經驗 ...,除了轉檔、錄影的程式外,
那個編碼包也很重要,要是裝的不好,可以用的資源就少了 ...,影像擷取卡、
電視卡的好壞也會影響到作業的品質,要玩影像的東西,不能貪便宜(會很糟的) ...

我是指我要錄影雙語雙聲道(兩種語言聲音)轉換成divx,不能切換audio decoder,切換語言;影像編碼器→早期的divx 5.x版吧,轉換下來,有的圖像少了許多,divx 6.8.2以後就比較好,畫面差→換個encoder再轉換一遍囉。
引用:

作者: getter (文章 1989980)
我錄一個 mpeg4 640x480 約 10 分鐘長左右約 86MB,CPU 是 P4 3Ghz
CPU 使用率卻高到 60~75% 來回,雖然錄影的格式、規格會影響 CPU 的使用率,
但並無你說的 CPU 使用率不高的情形。...

錄製時,選擇MPEG-4,其實是邊錄影邊轉換檔案,所消耗的硬體資源也比較大,
我通常習慣設定MPEG-2/720*480,錄製約10分鐘,檔案容量:326 MB (342,169,600 位元組)(就看DVD-Video光碟,裡面vob都是1GB=25~35min,要看bitsrate)

反正,現在硬碟都很大,隨便都200GB/500GB,傳輸率:20MB/s~40MB/s,
錄完檔案滿了,就換一顆,當作VHS使用,拿給朋友,再把檔案轉換燒錄DVD給人。

getter 2008-07-19 12:42 AM

引用:

作者: danny_2 (文章 1989995)
我是指我要錄影雙語雙聲道(兩種語言聲音)轉換成divx,不能切換audio decoder,切換語言;影像編碼器→早期的divx 5.x版吧,轉換下來,有的圖像少了許多,divx 6.8.2以後就比較好,畫面差→換個encoder再轉換一遍囉。


錄製時,選擇MPEG-4,其實是邊錄影邊轉換檔案,所消耗的硬體資源也比較大,
我通常習慣設定MPEG-2/720*480,錄製約10分鐘,檔案容量:326 MB (342,169,600 位元組)(就看DVD-Video光碟,裡面vob都是1GB=25~35min,要看bitsrate)

反正,現在硬碟都很大,隨便都200GB/500GB,傳輸率:20MB/s~40MB/s,
錄完檔案滿了,就換一顆,當作VHS使用,拿給朋友,再把檔案轉換燒錄DVD給人。

換個牌子的軟壓的影軟體試試吧,如威力導演,聽說能用你那一個晶片...

不然換牌子的卡也不錯,如COMPRO。

我又離題了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1:42 P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4,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


SEO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