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用:
以後好圖真的可以期待 一定會出現更厲害的作品 史版真是人才濟濟:on_02: |
引用:
還有看是用哪一套軟體 PhotoShop 的去背難度很高 不過可以加掛 Abode 的去背大師來用 我現在都是用 Paint .net 在做合成與去背 操作上不只簡單,使用上跟 PhotoShop 類似 ... 去背的效果也不差 ... 單要辛苦一點,花點時間就是了 |
引用:
軟體主要還是習慣問題 哪個容易上手就是好軟體 其他就看是否具有所需特效 PhotoShop是旗艦級 Paint .net就陽春了些 不過 他也具有圖層的功能 除非要做較大的工程 一般也是夠用的 |
引用:
一個是不用錢 操作簡單(瘦瘦的較不吃系統) ... 用之前稍微玩一下 ... 我當然是用簡單好用又免錢的 ... 至於功能 一般應用綽綽有餘 ... 不需要到 PhotoShop 那種的 ... 凡用過 Paint .net 都會認為他還不錯 ... |
終於有人出來了
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戳破減稅救經濟謬論 * 2008-08-25 * 中國時報 * 【簡錫堦】 近日,電視媒體不斷出現一則由工總製作的「減稅救經濟」廣告,更砸下重金猛打宣傳,用似是而非的謬論,向全民進行疲勞轟炸式的洗腦,並藉以向賦改會及政府施壓,試圖左右本次稅改的方向。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首先,廣告訴求「稅低才能發展經濟,稅高則經濟就衰退」。如果這理論正確,免稅天堂的威京、開曼群島不就是世界經濟發展第一名的國家?舉瑞典這個世界高稅負的國家為例,由於透明、清廉,人民願意繳較高的稅,也感受繳稅的好處,享有完善的社會福利與高品質的生活環境,而免學費的教育、高素質高創造力的勞工,國家投入科研經費人均世界第一,造就了國際級企業。誰說,高稅負就無法發展經濟? 一九八一至一九九二年,美國在雷根和老布希執政時,採取供給面經濟派學者的「減稅政策」,初期的刺激帶來經濟復甦,但貧富差距亦隨之擴大;一九八九年時排行前一%的家庭,擁有全國總資產三十九%。之後,政府赤字倍增,利息支出快速成長,高居預算第二位,大量舉債成了經濟發展的大包袱,經濟幾近崩盤,共和黨政權因此遂被民主黨輪替。 回頭看台灣,一九八○至一九九○年,經濟成長率平均八%,一九九一年促產條例實施擴大對企業減稅,經濟成長反而掉至五至六%;一九九八年再實施兩稅合一的減稅方案,經濟成長又掉到四%左右,甚至二○○一年出現首度的二.一七的負成長。實證可知,台灣一再實施減稅,並沒有帶來更好的經濟成長。 其次,廣告說:「輕稅可擴大稅基,增加政府稅收」。實證美國雷根和老布希的減稅政策,使美國政府收入從世界第一名,掉到第十三名。聯邦政府負債餘額由一兆多美元,驟增至六兆七千億美元。直到柯林頓執政採「增稅政策」,向富人課稅,才終結了赤字,但仍無法處理龐大的債務餘額。 而在台灣一九九○年,國民平均稅負率二十.一%,由於減稅政策,造成稅負率逐年下降至十二至十三%,負債餘額也隨之攀升,已高達新台幣十三.八兆元。台灣政府財政敗壞可說是託減稅之「福」! 廣告強打:「輕稅才可以創造財富,增加就業」。我們再看看瑞典高稅負國家,政府實施充分就業政策,減少依賴、增加稅收,是全世界就業率最高的國家,維持七六%至八十%的比率,遠比任何輕稅國都來得高。反之,美國老布希執政時,承諾增加一千五百萬個新工作機會,認為減稅可增加投資促進就業,但適得其反,反而新增了一千四百多萬的失業人口,就業參與率由六四%降至六二%。而台灣在一九九二年以前,就業參與率為五八.四%,兩次大減稅政策實施之後,就業參與率跌至五六.五四%,二○○六年僅五五.七%,可證減稅並未增加就業。 其實,台灣的實質稅負比新加坡、香港還低。以營所稅為例,香港十七.五%,新加坡十八%,台灣名目稅率雖為十五%至二十五%,但因促產條例、兩稅合一的減免,有效稅率僅十七%。如果不及時堵住減稅漏洞,若降名目稅率到十七%,則有效稅率恐怕會低到十%以下。 而個人所得稅方面,香港邊際稅率十七%,新加坡為二十%,台灣雖為四十%,但平均有效稅率不及十三%。由於資本利得免稅,致使排名前三十名的高所得者,稅率不及十%,這在香港與新加坡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最嚴重的,台灣的證券和土地交易所得完全免稅,而香港土地交易所得及從事業務的證券交易所得均課徵十六%的利得稅,新加坡則將兩者併在一般所得予以課稅。因此廣告訴求:「新加坡、香港稅負比台灣低,所以競爭力較強」,根本與事實不符。 調降稅率的前提,應先防堵避稅漏洞,建立公平稅制,才可能「簡政輕稅」達到擴大稅基的稅改目標。 (作者為公平租稅聯盟發言人) |
企業要減稅,先把十多年的勞工基本工資一次調足,24000塊起.:on_81: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2:44 P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