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萊姆論壇

史萊姆論壇 (http://forum.slime.com.tw/)
-   轉帖文章區 (http://forum.slime.com.tw/f117.html)
-   -   承擔 (http://forum.slime.com.tw/thread234579.html)

atie 2008-08-22 11:40 PM

承擔
 
承擔

有一位心地非常謙虛的主管跑來向我遞辭呈,我大吃一驚,

因為這位他是一位完全以部屬為重的人,以每年公司分紅為例,

他總是將自己的一份轉給部屬。失去他,將會是一個公司的大損失。

我詢問原因,繞了個大圈子後,他很委婉的說出離職的原因。

原因是他有一位能力很強的副手,

但因為他曾對這位副手的某些企劃案提出一些不同意見,

可是副手卻不見得完全認同他的看法,以致於他觀察到副手有些悶悶不樂的行為。

顯然,這位主管想離開,因為將心比心,他不忍看到副手有志難伸,

所以他想空出位置來讓副手有自己揮灑的空間,避免自己成為別人的障礙。

了解後,我找來那位副手,並告知他的主管要離開的事,

並詢問他是否知道主管離開的理由,他說他不清楚。

為了避免給副手太直接的衝擊,我先跟他分享一個故事。

故事描述,有間廟宇,被蓋在一座大湖中央,大湖一望無際,

廟中供奉著傳說中菩薩戴過的佛珠鍊子,廟裡只有一艘小舟供和尚出外補給用,

外人無路接近,把佛珠鍊子放在湖中廟,更顯現佛珠鍊子的珍貴與安全。

廟裡,住著一位老師父,帶著另外幾位年紀較輕的和尚修行,

和尚們都期望能在這個山清水秀的靈境中,加上菩薩鍊子的庇佑下,

早日修道完成。這幾位和尚潛心修練,直到有一天老師父召集他們說:

「菩薩鍊子不見了!」

和尚們都不敢置信,因為廟中唯一的門二十四小時都會由這幾位和尚輪流看守,

外人根本進不來,佛珠鍊子不可能不見,和尚們議論紛紛,

因為他們都從和尚變成嫌犯。

老師父安慰這群和尚,說他並不在意這件事情,只要拿的人能夠承認犯錯,

然後好好珍惜這串佛珠鍊子,老師父願意將鍊子送給喜歡的人。

所以老師父給他們七天靜思。

第一天沒有人承認,第二天也沒有,但是原來互敬共處的和尚們,

因為多了猜疑,彼此間已不再交談,令人窒息的氣氛一直持續到第七天,

還是沒有人站出來。

老師父見沒有人承認便說:「很高興各位都認為自己是清白的,

表示你們的定力已夠,佛珠鍊子不曾誘惑得了你,

明天早上你們就可以離開這裡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了。」

隔天早上,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尚們一大早就背著行囊,

準備搭舟離開,只剩一個雙眼失明的瞎和尚依然在菩薩面前唸經,

眾和尚心中鬆了一口氣,因為終於有人承認拿了鍊子,

讓冤情大白。老師父一一向無辜的和尚道別後,轉身詢問瞎和尚:

「你為什麼不離開?鍊子是你拿的嗎?」

瞎和尚回答:「佛珠掉了,佛心還在,我為修養佛心而來!」

「既然沒拿,為何留下來承擔所有懷疑,讓別人誤會是你拿的?」師父問到。

瞎和尚回答:「過去七天中,懷疑很傷人心,自己的心,

還有別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擔才能化解懷疑。」

老師父從袈裟中拿出傳說中的佛珠鍊子,戴在瞎和尚的頸子上:

「鍊子還在,只有你學會了承擔!」

說到這邊,我把主管離職原因告訴了他,並提醒他:
「你還沒學會承擔,因為別人心中有你,而你心中只有自己。」



.

NKNK 2008-08-23 12:11 AM

結論是

謙:亨,君子有終。
譯文:

謙卦 地中藏有礦石財富。恭敬合禮,屈己下人,退讓而不自滿,謙虛退讓,輕己尊人,“勞謙君子的盛德,內充實。


大象:

“謙”這一卦,內卦“艮”象徵山、止;外卦“坤”象徵順、地;“艮”的山在“坤”的地;本來山高地低,但高山將自己貶低到地的下面,是謙虛的形象。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譯文:謙之又謙的君子,徒步涉河,吉祥。
啟示:勿矜己長。

六二:鳴謙,貞吉。
譯文:以謙虛著稱,純正大吉。
啟示:啟示:“鳴謙”,勿矜啟示自己之聲名。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譯文:勤勞爲前提的謙虛,君子會有好結果。
啟示:“勞謙”,勿居功自傲。

六四:無不利,撝謙。
譯文:謙虛的行爲表現在一切行爲中,這樣的人沒有不吉利的事。
啟示:施惠予人而不居德。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譯文:自己不富,因謙虛得到鄰居愛戴,用兵打仗,是不得已。
啟示:在上而謙,與群衆打成一片。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譯文:以謙虛著稱,贏得四方共鳴,在這種形勢下,當然利於用兵征戰。
啟示:“謙”並非退讓,而是以退爲進。

總綱:《謙》卦提倡謙遜。《易經》六十四卦只有《謙》卦下三爻皆吉,上三爻無不利,而且只要謙遜就能吉利,不需要中正孚等其他條件,由此可見對謙遜的重視程度。《易經》講得最多的,本來就是告訴人們如何行動,講謙遜也不例外。因此,本卦所說的謙遜,不是談吐方面的禮儀表現,而是冷靜分析現有成就,找出不如人意之處,從而客觀地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成就的位置,目的在於優化行動,推動事業前進,使之更有利於社會和國家。概括地說,謙虛是爲了順利前進。

【地山謙箴言】
懂得謙虛才能接受真正的知識;不自以爲是才能進步。這是生活應持的態度。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1:24 A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


SEO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