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錯誤的勇敢
錯誤的勇敢
【故事原文】 齊之好勇者,其一人居東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於途曰:「姑相飲乎?」觴數行。曰:「姑求肉乎?」 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為?」於是具染而已,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 勇若此,不若無勇。 《呂氏春秋.當務》 【大意解釋】 齊國有兩個很勇敢的人,一個住在城東,一個住在城西,有一天突然在路上相遇,同時說:「我們一起來喝酒吧?」 於是兩人就喝起來,酒過三巡,菜過五色;一人提議:「弄點肉來吃吧!」 另一個人回答:「你身上有肉,我身上也有肉,哪裡還需要弄肉呀!」於是準備了佐料,拔出刀來,你割我一刀,我割你一塊,互相大嚼起來,直到各人斷氣為止。 像這樣的勇敢,倒不如沒有的好。 【延伸寓意】 像這樣的勇敢,不過是匹夫之勇。真正勇敢的人,他不是最能鬥,也不是最敢鬥,而是最能忍,他不會有任何匹夫之勇的行徑。蘇軾〈留侯論〉云:「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小不忍則亂大謀,不能忍辱,禍將及身;一旦動怒,理智全失,魯莽行事,鑄下大錯。 張良強忍自己的怒氣,為圯上老人取鞋穿鞋,得到老人的兵法;韓信強忍恥辱,從無賴少年的胯下鑽過,避免了無賴少年的糾纏,他們最後都成為輔佐漢高祖亡秦滅楚的功臣。《說苑.叢談篇》說︰「能夠忍恥的人能安全,能夠忍辱的人能生存。」這正是孔子反對「暴虎馮河」式的匹夫之勇的真諦。 忍辱,是一個人身上最大的寶藏。 ======================================== 文章來源 【王竹語作品◎絕妙寓言智慧100個】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1:40 P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