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羅生門的由來
打開電視談話性節目
有一陣子常在引用「羅生門」這名詞 但不知由來,又想知典故的 今天告訴你。 羅生門是什麼門 什麼是羅生門呢? 大家的片面瞭解,多半只在於「各說各話」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其實,羅生門是日本導演黑澤明所拍的電影,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林下》。 羅生門只是小說中被提及的一座破敗的城樓。 小說裡寫道:荒蕪不堪的羅生門,被狐狸當成棲身之處。 盜賊進駐羅生門,甚至有人會把沒人認領的死屍拋棄在這一座頹圮 的城樓下。 因此,夕陽西下後,人們都懼怕這一帶,沒人敢在城門附近走動…… 故事是在附近的竹林裡發生的。 黑澤明的電影裡有四個最主要的人物:強盜、武士、武士的老婆和樵夫。 強盜想染指武士的美嬌娘,騙武士和他去尋找寶藏,把妻子擱在一旁, 路上強盜將武士綁了起來,回頭強暴了他的妻子,還耀武揚威的把武士的妻子帶到武士面前, 問可憐的女人:「妳要跟誰?」 沒想到,武士竟想拋棄失貞的老婆,強盜一聽,覺得很沒意思,也不打算要這個女人了。 選擇性認知為利益 女人同時被兩個男人拋棄,覺得自己很沒面子,挑撥武士和強盜決鬥, 兩人都怕得要命,劍法慘不忍睹,後來強盜一時僥倖,殺了武士。 有人死了,一夥相關人都被抓到衙門問話,同樣一件事情,四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 強盜說,他見義勇為與武士比劍,才贏得美人芳心; 妻子說自己是個貞潔烈婦,被強盜強暴後,企圖自殺; 武士透過靈媒說,他是因為被妻子背叛,為了武士尊嚴壯烈切腹自殺。 連當鬼也沒說實話。 唯一看清楚真相的樵夫,卻因偷了武士的短劍,不敢吐露真相,最後才在「羅生門」良心發現,將真相說出。 這部1950年拍攝的電影,十分轟動,也讓人們思考「為什麼同樣經歷一件事,每個人嘴裡說出來的事實卻都不一樣?」 此後「羅生門」就變成「各說各話」的代名詞。 這各說各話之中,都蘊含了片面的真實,片面的謊言。 每個人都會為了捍衛某些東西而說謊: 為了面子、為了貪圖利益,片面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說法,這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選擇性認知」,也是人性中永遠不會消失的陰暗面。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2:03 A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