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用:
跳, 怕對方大隻外國男友扁我.... 可是又在面前, 真是比死還痛苦.. 人在江湖, 人不由己..... :on_72: |
引用:
有反應 :on_59: 是哪一種反應押 :on_50: |
引用:
自己買來一套 |
引用:
還有空缺嗎? 不用薪資:on_79::on_79::on_79: |
引用:
其實大陸有滿多歷史劇都拍得很不錯 滿注重史實考據,不會任意更動史實,或是多出新角色 :on_44: |
引用:
以後的康熙帝國,漢武大帝..都沒法超越它 |
引用:
都應該是見到這種類型的戲劇叫好 因此一窩蜂都拍這種戲劇 :on_36: |
引用:
所以,才說同樣一群人弄出來的東西沒有比最早的好,也許雍正時代的故事就編得比較出色(也許改編自原著二月河的小說有關) |
引用:
"注重史實考據"不成立…頂多只是忠於原著 |
引用:
有無根據史實就真的很難講...國民政府也沒正式編篆清史...!!! 不過小說當然有些內容是有相當的參考性...!!! |
聽說乾隆王朝內容和二月河一點關係也沒有
還替和珅翻案:on_77: |
引用:
有一段時間到學校圖書館…把所有有關雍正的論文、考據文章看過… 其實…他沒有野史說的那麼壞:on_14::on_14::on_14::on_14: |
引用:
只有雍正和康熙兩部是改編自二月河的小說 據說康熙故事的後期是雍正王朝前面爭奪帝位重疊,所以康熙後期是亂編的,才會出現結局康熙莫名其妙在早朝時駕崩 |
引用:
想一個皇帝富有四海...七十二房妻妾成群... 怎麼會是一個亂倫的人??? 此外雍正勤於政事...自己又不享奢華... 實在不至於是如此苛君...暴君跟昏君!!! |
引用:
他寫的雍正小說是要為雍正平反 清朝康,雍,乾盛世都被後世認為雍正最壞也沒啥大貢獻,二月河認為康熙晚年已經搞到亂七八糟,沒有雍正上台十多年的改革努力清朝早就衰敗,乾隆根本就是吃父親的老本,所以,三位皇帝以雍正的評價最高! |
康熙後期的永不加賦…使大清的財政愈見窘迫…對人民雖是德政…對國家卻大傷…(鑑古知今…為政者該慎思慎行)
雍正為了國事操勞…因此在位才十三年…終於積勞成疾… 但僅僅十三年的基礎…就讓大清步入後來的盛世… 他的治國之道…是否值得後世參考? |
引用:
康熙講究以寬為政...但在緊要關頭的大事決斷上...卻絕不手軟!!! 雍正雖然表面上比苛刻...但在大事的絕斷上較無殺氣....!!! 我不認為有誰好誰不好...因為這兩位基本上都幫乾隆奠定了好基礎!!! |
因為雍正王朝的關係,對清朝的歷史感到興趣,其中有個關於名字的故事剛好可以回到主題
順治~愛新覺羅福臨 康熙~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重用漢臣,老師也是漢人,他發現滿州人沒有族譜,甚至康熙的眾多兄弟中還有人重複使用父親的名字"福臨,所以制定愛新覺羅家的族譜 雍正~愛新覺羅胤禛,他的兄弟都是"胤"字輩 乾隆~弘曆,弘字輩排 嘉慶~永琰,永字輩 比較有趣的地方是,因為雍正王朝經常重播,發現後期字幕雍正的兄弟,從胤字全部改成"允" 我查了一些史料發現,雍正當上皇帝很不爽他的兄弟,把他們的名字第二個"胤"全改為"允",不準跟他一樣 雍正在劇中常罵他的兩個弟弟是阿其那,塞思黑,滿州話是豬,狗之意 嘉慶帝本來叫永琰,後為避免避諱擾民,改稱顒琰,可見皇帝改名竟然是為了不讓"永"字變成禁忌使用字,不想增添老百姓的麻煩 從清朝皇帝名字的歷史事實,沒有是因為什麼姓名學,現代人換名改運是否有何根據? |
引用:
引用:
畢竟可作為的史實依據有很多 甚至稗官野史也有很多 到底要根據哪一部才算是史實呢? 其實只要別多杜撰角色,別亂牽關係 對我來說,就算是原汁原味 |
引用:
綜觀在清朝除了雍正堪稱一代君王 康熙亦算一個其餘諸君皆碌碌之輩 雍正王朝的主題曲幾乎道盡雍正一生....千秋功罪任憑說,海雨天風獨往來... 所謂'君臣!君臣!'要有明君,在有能臣.天下治矣 |
引用:
演戲而已多少會加油添醋 反正年代久遠難以考證 :on_79::on_79::on_79: 看的開心就好 至少這是好戲 |
引用:
歷史資料留存比較多,據二月河說除了考證不少現存的史料,他當年有訪問過還在世的愛新覺羅溥儀親弟溥傑(他是1994年才去世),問了不少有關他祖先的秘辛.. |
引用:
試問阿斗劉禪是明君嗎?恐怕是公認的昏君 但底下能臣不少,光是諸葛亮和姜維皆是大大有名的能臣 其他能臣更是不在少數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1:17 A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