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萊姆論壇

史萊姆論壇 (http://forum.slime.com.tw/)
-   生活話題、日常閒聊、喇勒唬爛灌水區 (http://forum.slime.com.tw/f23.html)
-   -   網路上的集體意識 (http://forum.slime.com.tw/thread248958.html)

barrielee 2009-06-10 03:52 PM

網路上的集體意識
 
昨天跟香港友人通訊聊天,他因為一則新聞及網上評論感到很懊惱,他問如果同樣事發生在台灣,我們是否有不同的想法?

新聞故事大慨內容:
一名23歲青年男子,因失業且之前向政府申請的助學貸款到期被政府催繳,又因貸款擔保人是其70多無業的外公,同樣收到政府要求還錢通知,青年人受不了壓力在家中廁所燒炭自殺

年青人的背景是,8年前他在14歲時父親因失業,長期經濟壓力下得了憂鬱症,某天家人回家時發現父親在家中上吊自殺,從至故事中的主角身為長子身兼父職照顧媽媽弟妹一家四口,而且,主角本身從小患有氣喘病,本來父親在的時候連小康都不算,父逝世後更變成低收入戶

年青人申請助學貸不知為何只唸了兩年沒有再繼續,後找到英皇集團當藝人助理月入7千港元的工作,據說工作上遇到一些事件令他辭職不幹,直至後來燒炭自殺


雖然生命可惜,自殺是愚蠢行為,友人覺得這算是社會典型的悲劇,也對死者的遭遇感到同情

可是友人的國中兒子認為故事中的主角是自找的,完全不值得可憐,父子因此發生激烈爭論,兒子為了証明自己的論點是對,找了香港大小討論區有討論這則新聞的主題,發現香港網民幾乎一面倒指責死者不對

香港網民們的理由是:
1.自殺逃避責任完全不可取
2.死了就不用還錢,天下還有公理?
3.書不好好唸,眼高手低的青年人,活該!
4.社會上比他更慘的大有人在,有啥好同情
5.跑去燒炭丟下媽媽弟妹,正宗不忠不孝之人
6.工作做得好好的,為何辭掉?怪得了誰
7.為什麼不主動去求助?
8.爛攤子丟給別人,還要政府幫他善後,這種人真是..
9.自殺教壞年青人


友人感慨說是否我們老了?社會年青一代(網民)變得如此無情?人性上都是同情弱者,死者並沒有做任何傷天害理的事,淪落地走上燒炭的絕路,複製了父親的行為模式,難道半點都不值得同情嗎?

而友人的兒子竟然拿網民的意見來支持自己的論點,反駁父親的看法,如友人所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媒體報導只是片斷式的,我們外人無從得知他內心的苦衷,也不了解他當時是否精神上出了問題,大家的同理心都不見了?

死者的家屬已經夠傷痛,知道死者還被千夫所指,情何以堪?


有人說媒體可怕,網路集體意識的散播何嘗不是?

lutunhsiang 2009-06-10 04:11 PM

網路的確很可怕,一則不好的新聞或事件可以在幾個小時甚至幾分鐘部落格或是論壇或者留言版這些開始被張貼被討論,甚至開始批評更離譜的網友寫對方mail開始mail過去批評砲轟

古里特 2009-06-10 04:14 PM

先單純就友人兒子的那個網意討論之


先請兒子證明一下網路上的那幾個網友
佔了網路世界中所有的網友多少比例?
網路世界的民眾佔了現實生活中的多少比例?

再以PTT為例
鄉民都碼說自己30cm起跳,難道這代表台灣男人都是30cm?

barrielee 2009-06-10 04:23 PM

引用:

作者: tom710509 (文章 2164333)
網路的確很可怕,一則不好的新聞或事件可以在幾個小時甚至幾分鐘部落格或是論壇或者留言版這些開始被張貼被討論,甚至開始批評更離譜的網友寫對方mail開始mail過去批評砲轟

有個數位論壇,我以前也常上去

不過,他們的灌水區經常變成吵架園地,甚至之前還有鄉民吵到去提告,我實在不知他們在想什麼?

lutunhsiang 2009-06-10 04:27 PM

引用:

作者: barrielee (文章 2164339)
有個數位論壇,我以前也常上去

不過,他們的灌水區經常變成吵架園地,甚至之前還有鄉民吵到去提告,我實在不知他們在想什麼?

=========================
是不是OOOOOOOO,我有時候會在那邊
灌水區那邊現在比較寧靜,您應該是說之前的狀況,可能那邊的站長與版主有制止與處分違規會員

qdenise 2009-06-10 04:28 PM

現在的孩子…只關心自己的福利是否被侵犯…

不再像從前…為了某些理念可以犧牲奉獻…不問收獲…
這幾天感觸頗深…時代真的變了:on_40:

----------------------------------------------------------------------------------

就此事件…我也認同上述網民的看法…死者太不負責任…死了一了百了…活著的幼子跟老母呢?

但也同情他的處境…或許他有精神疾病…可惜了…如果他及時向外界求救的話…

lutunhsiang 2009-06-10 04:34 PM

引用:

作者: qdenise (文章 2164342)
現在的孩子…只關心自己的福利是否被侵犯…

不再像從前…為了某些理念可以犧牲奉獻…不問收獲…

時代真的變了

==================
說到時代變,這是沒辦法的,因為新一代年輕人思想會跟老一輩的人想法不同,這是沒辦法的
時代變思想與行為改變這也沒辦法,只能說能勸導能幫忙年輕一輩的人就盡量勸導幫忙,無效的話也沒辦法只能看年輕一代自己嚕,網路上很多事情本來就是看看就算,我除了在史版也會在很多論壇趴趴走,也是戴著墨鏡看看就算了
樓主所說的故事,我只覺得網路上面什麼樣的個性脾氣的人都有,有些人說的話本來就是聽聽就算別當真,當真反而沒有必要,因為就算在怎麼批評在怎麼要求對方道歉,對方不會理會的,除非實際去找對方否則沒有用的
有些事情真的就像戴著墨鏡一樣,眼不見為淨,不需要生氣

barrielee 2009-06-10 04:34 PM

引用:

作者: tom710509 (文章 2164341)
=========================
是不是xxxx,我有時候會在那邊
灌水區那邊現在比較寧靜,您應該是說之前的狀況,可能那邊的站長與版主有制止與處分違規會員

還是不要直指是哪個網站

哪次提告妨害名譽事件發生,我才多增長知識

原來在網路世界,即使大家彼此暱稱罵人,還是可以告妨害名譽或公然侮辱,重點是竟然有判決成立的案例

因此,大家意見不同再生氣也不可以謾罵

barrielee 2009-06-10 04:36 PM

引用:

作者: qdenise (文章 2164342)
現在的孩子…只關心自己的福利是否被侵犯…

不再像從前…為了某些理念可以犧牲奉獻…不問收獲…
這幾天感觸頗深…時代真的變了:on_40:

----------------------------------------------------------------------------------

就此事件…我也認同上述網民的看法…死者太不負責任…死了一了百了…活著的幼子跟老母呢?

但也同情他的處境…或許他有精神疾病…可惜了…如果他及時向外界求救的話…

他是家中長子,是他父親8年前上吊自殺留一下家四口由他扛責任

lutunhsiang 2009-06-10 04:44 PM

還是不要直指是哪個網站

哪次提告妨害名譽事件發生,我才多增長知識

原來在網路世界,即使大家彼此暱稱罵人,還是可以告妨害名譽或公然侮辱,重點是竟然有判決成立的案例

因此,大家意見不同再生氣也不可以謾罵[/quote]
==================================
我已經更改那網站名稱了,請您把引用移除,謝謝

barrielee 2009-06-10 04:47 PM

引用:

作者: tom710509 (文章 2164356)
還是不要直指是哪個網站

哪次提告妨害名譽事件發生,我才多增長知識

原來在網路世界,即使大家彼此暱稱罵人,還是可以告妨害名譽或公然侮辱,重點是竟然有判決成立的案例

因此,大家意見不同再生氣也不可以謾罵

==================================
我已經更改那網站名稱了,請您把引用移除,謝謝[/quote]
不是你說的哪個,所以沒關係啦:on_14:

lutunhsiang 2009-06-10 04:49 PM

不是你說的哪個,所以沒關係啦:on_14:[/quote]
===================
第八樓還是幫我拿掉那引用,因為我已經更改過了,謝謝啦

barrielee 2009-06-10 04:53 PM

我是傾向同情故事中的苦主

因為一個只有14歲的少年目睹父親因憂鬱症在家中上吊自殺

他是長子之後的八年歲月,扛起照顧媽媽弟妹的責任

我們不是當事人,沒法想像他內心承擔的壓力,現在走上父親的路,實在不忍苛責他

rainfire 2009-06-10 05:05 PM

那邊比起我們
人情味太差勁了

lutunhsiang 2009-06-10 05:07 PM

引用:

作者: rainfire (文章 2164363)
那邊比起我們
人情味太差勁了

=====================
雨焰大,您換頭像了

猜謎人 2009-06-10 07:00 PM

引用:

作者: tom710509 (文章 2164364)
=====================
雨焰大,您換頭像了

因為夏天了咩:on_44::on_44:

barrielee 2009-06-10 07:13 PM

友人會對這件事很在意還有一個小插曲

因為故事死者的父親自殺時死者剛好跟友人兒子同年

所以友人問兒子,內容大慨是:14歲年青人讀書,生活花費都可以伸手跟父母要錢,當然覺得很輕鬆愉快,可是萬一老爸現在就掛了,你的好日子馬上消失要承擔家計,對這件事還會有同樣的想法嗎?"

友人兒子回答:老爸假設性的問題,我不予回答.......然後小聲講了句"媽媽也有上班賺錢"

我的友人聽完兒子的回應差點吐血:on_77:

a471 2009-06-11 01:01 AM

因為一代不如一代....

不同世代的出生時空、環境都不同,因此生活上的摩擦也不同,因此擦出的火花也不同..

好比以前哪來的CATV可看?每天就就只能轉那三台.....沒有HBO的日子也過的很愉快

好比以前哪來的Wii、電腦?玩遊戲一台紅白機2D平片遊戲就玩的不亦樂呼.....

就像我以前領那300/天的薪水....讓我體認到產品售價越高細節就得越注意......


事情有前因後果.......有因才有果......我們光從新聞無法得知內幕細節所以不該

認真批判........誰知道死者幹麻唸書不唸完又不念?....誰知道他幹麻工作好好又不幹?

barrielee 2009-06-11 10:01 AM

引用:

作者: a471 (文章 2164534)
因為一代不如一代....

不同世代的出生時空、環境都不同,因此生活上的摩擦也不同,因此擦出的火花也不同..

好比以前哪來的CATV可看?每天就就只能轉那三台.....沒有HBO的日子也過的很愉快

好比以前哪來的Wii、電腦?玩遊戲一台紅白機2D平片遊戲就玩的不亦樂呼.....

就像我以前領那300/天的薪水....讓我體認到產品售價越高細節就得越注意......


事情有前因後果.......有因才有果......我們光從新聞無法得知內幕細節所以不該

認真批判........誰知道死者幹麻唸書不唸完又不念?....誰知道他幹麻工作好好又不幹?


這一代人的腦袋有時真不知裝什麼?

做了壞事如校園凌霸,虐待動物......或是做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事,用影音格式放在部落格或網站上供人觀賞

目的只是為了好玩?炫耀?

根本不知這是留下證據,被抓到也賴不掉

rezard 2009-06-11 11:18 AM

小弟的看法如下:

1. 關於樓主友人的父子之間
"集體潛意識"或"世代意識"的發現和探討應該早就開始,網際網路只是把這樣的意識關連與交互影響更加具體化,小弟認為不用再給網路安插一個原罪

此外,夫妻意見相左、父子看法分歧...等,當事者應該要能視為"合理"現象並試著接受,凡事均可討論,均可爭辯,但對於對方不苟同自己,或自己不苟同對方時,沒必要因此就沮喪...

孔子說的君子之爭是「揖讓而升,下而飲」,爭與不爭都該有"時",為人父者應在爭與不爭的過程中,做一個"時"的模範者,而非一直感嘆"時不我與"、"長江後浪推前浪,後浪死在沙灘上";至於為人子者能透過父親影像吸收領悟多少,還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不是父親單方面即可決定的

2. 關於那個自殺個案
會走上自殺的個案,大概都會有令人同情的背景,不過如果該個案不是天生的身心障礙者,一出生即無生活自理能力或行為能力,那麼大多可以用「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來加以審視批判,畢竟這個案還有能力選擇自殺,有些人想自殺可都還不行喔...

有些自殺個案,是要表現對社會的不滿,並施以報復。策略性來講,自殺可能會成功,因為比起未自殺前吸引到更多人的關注;政治性而言,自殺未必能成功,因為當事人一死,他(她)原想傳達的意念如果沒有後繼者協助貫徹,是不可能達成變革的綜效

樓主所述的這個個案為何選擇自殺?除非他個人有留下遺言,否則幾乎都只是旁人論述,要說他多可憐也行,要說他多可惡也行,多元社會就是這樣,人言可愛與人言可畏並存...

再者,同情不等於同理,專業上在同理心的運用,並不代表諮商者認同個案的價值或行為,當諮商者透過多次同理降低案主自我防衛,發現案主更多矛盾的價值或行為時,接下來的諮商過程會導入更多的"澄清"與"挑戰",若個案涉及身心病徵,可能還得轉介去"治療"

同情不等於同理的舉例~~

馬路分隔島上有一個老婆婆,車水馬龍的車陣中看到她穿梭其間,很可憐地在賣玉蘭花,看到她蹣跚的身影,楚楚可憐的模樣,令人動容...這是同情

某位駕駛人:看她這麼可憐,我很想買玉蘭花幫她,但我知道這樣不行也不對,在車陣中賣玉蘭花很危險,可能導致車禍意外的發生,向老婆婆買花,等於是鼓勵她繼續在大馬路上賣花,這樣做很不好...這位駕駛人開始同理,而非單純同情

另一位駕駛人:不管她賣花的理由甚麼,在大馬路上賣花就是不對,這已經違反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交通警察應該予以取締...這算是同法(有這說詞的話)

價值排列不同,觀感就會不同,要求與期待也跟著不同

情理法,多數情況只能妥協到大多數公民可以認同與接受的平衡,要全部兼顧幾乎不可能...

barrielee 2009-06-11 12:36 PM

引用:

作者: rezard (文章 2164620)
小弟的看法如下:

1. 關於樓主友人的父子之間
"集體潛意識"或"世代意識"的發現和探討應該早就開始,網際網路只是把這樣的意識關連與交互影響更加具體化,小弟認為不用再給網路安插一個原罪

此外,夫妻意見相左、父子看法分歧...等,當事者應該要能視為"合理"現象並試著接受,凡事均可討論,均可爭辯,但對於對方不苟同自己,或自己不苟同對方時,沒必要因此就沮喪...

孔子說的君子之爭是「揖讓而升,下而飲」,爭與不爭都該有"時",為人父者應在爭與不爭的過程中,做一個"時"的模範者,而非一直感嘆"時不我與"、"長江後浪推前浪,後浪死在沙灘上";至於為人子者能透過父親影像吸收領悟多少,還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不是父親單方面即可決定的

2. 關於那個自殺個案
會走上自殺的個案,大概都會有令人同情的背景,不過如果該個案不是天生的身心障礙者,一出生即無生活自理能力或行為能力,那麼大多可以用「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來加以審視批判,畢竟這個案還有能力選擇自殺,有些人想自殺可都還不行喔...

有些自殺個案,是要表現對社會的不滿,並施以報復。策略性來講,自殺可能會成功,因為比起未自殺前吸引到更多人的關注;政治性而言,自殺未必能成功,因為當事人一死,他(她)原想傳達的意念如果沒有後繼者協助貫徹,是不可能達成變革的綜效

樓主所述的這個個案為何選擇自殺?除非他個人有留下遺言,否則幾乎都只是旁人論述,要說他多可憐也行,要說他多可惡也行,多元社會就是這樣,人言可愛與人言可畏並存...

再者,同情不等於同理,專業上在同理心的運用,並不代表諮商者認同個案的價值或行為,當諮商者透過多次同理降低案主自我防衛,發現案主更多矛盾的價值或行為時,接下來的諮商過程會導入更多的"澄清"與"挑戰",若個案涉及身心病徵,可能還得轉介去"治療"

同情不等於同理的舉例~~

馬路分隔島上有一個老婆婆,車水馬龍的車陣中看到她穿梭其間,很可憐地在賣玉蘭花,看到她顢頇的身影,楚楚可憐的模樣,令人動容...這是同情

某位駕駛人:看她這麼可憐,我很想買玉蘭花幫她,但我知道這樣不行也不對,在車陣中賣玉蘭花很危險,可能導致車禍意外的發生,向老婆婆買花,等於是鼓勵她繼續在大馬路上賣花,這樣做很不好...這位駕駛人開始同理,而非單純同情

另一位駕駛人:不管她賣花的理由甚麼,在大馬路上賣花就是不對,這已經違反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交通警察應該予以取締...這算是同法(有這說詞的話)

價值排列不同,觀感就會不同,要求與期待也跟著不同

情理法,多數情況只能妥協到大多數公民可以認同與接受的平衡,要全部兼顧幾乎不可能...

大大的見解很好

友人身為父親是希望教導兒子能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不斷指責之聲中有沒有想過自己是故事中的主角又會如何?

沒想到兒子找來站台的是網路上的集體意見來否定父親的苦心

當然,夫妻吵架是難免,但,大家心平氣和各退一步總會和氣收場,最怕是有一方撂來娘家一大票人來支援自己,單純的意見之爭就變得複雜

我們這一代從無到有,電腦也是一把年紀才開始學習,對於網路文化或網民意見自有個人的判斷是非能力

今天即使資訊再如何發達,媒體總會選擇性或特顯他們想要表達的事項,其實主題新聞,好像有幾家媒體都用"香港政府逼死大好青年",把重點放在死者欠債的事情上,網民或友人兒子也把論點著重在自殺/欠錢不還/是否大好青年?

而友人為人父者,關注的是死者的背景,有沒有值得體諒之處,意思是希望兒子理性從多角度思考事情,而不是只接受網民的看法

我自己沒有生小孩也難以理解做父親的心情,不過,我會回想自己14歲時在做什麼?雖然,生活不富裕,哪個年代物質不豐沛,可是還算是無憂無慮的快樂少年郎,至少認為天大事有爸媽去扛

ps:補充一下,我之前看過香港的網路新聞,死者有留下十多封遺書,報導指出內容都是向親友一一道別及致歉,尤其是對家人愧疚沒有遵守承諾,拖累了擔保人外公

飛鳥 2009-06-11 02:45 PM

我針對主題討論,我對[網路上的集體意識]的看法

在公開的網路上,大家都會表示自己正直,為人容易相處的一面

但就自己的黑暗面是都不會直接表現出來的

我舉例:
在友站的單車版,每月都來一次的月經文,像是請騎腳踏車的人不要再闖紅燈

回文的人一定都嘛是回
引用:

me不闖紅燈 +1

有人會回說他自己闖紅燈的嗎?

大多數真名表達的,都是正面正向的面

另一面比如罵人,發洩,惡言相向的,都是用假身份的多

所謂網路上的集體意識,只能當作大多數人正面的多數回應,可供參考的

barrielee 2009-06-11 04:21 PM

引用:

作者: 飛鳥 (文章 2164666)
我針對主題討論,我對[網路上的集體意識]的看法

在公開的網路上,大家都會表示自己正直,為人容易相處的一面

但就自己的黑暗面是都不會直接表現出來的

我舉例:
在友站的單車版,每月都來一次的月經文,像是請騎腳踏車的人不要再闖紅燈

回文的人一定都嘛是回


有人會回說他自己闖紅燈的嗎?

大多數真名表達的,都是正面正向的面

另一面比如罵人,發洩,惡言相向的,都是用假身份的多

所謂網路上的集體意識,只能當作大多數人正面的多數回應,可供參考的

看過不少實例,集體意見大多傾向認同某樓主開的主題,只要出現少數反對意見,馬上會被圍剿,什麼腦殘之類的話...最後演變成謾罵

我看過很誇張的是,有些人會把自己的部落格弄成簽名檔,在雙方進入不理性謾罵中,被對方闖進部落格繼續罵,甚至在其中找到真正身分及相片,為了報復拿到各大討論區貼上直接開罵

grc45 2009-06-11 04:40 PM

網路集體意識,它也是共識的一種;談到共識那當然是集合了大多數人的觀點來作歸納的。表達這種意識的形態,綜合了許多的條件,比如說,時代背景、公民教育、歷史文化、倫理道德和宗教思維等等,所以在作批判時,總會以集體的框架來構思兜攏,很少有人會選邊站的,所以表達的意見自然會有集體妥協的折衷做法,這是很無奈的。


個人很在乎的一件事是,人或物之所以美就在於它們各有獨特之處,大自然中的萬物不就說明了這一切。但是別忘了集體的時候,人終究擺脫不了「物以類聚」這四個字,例如,在本人的公司底下,曾有種族圈圈的弊端(其實各種族間又分化成更多的小圈圈,這很令人頭痛),各聯絡各的,如舉辦活動,大多以自己的族裔為主,排他性很強,這對號稱是無種族歧視的加拿大人權法來說是個痛腳,也是個諷刺。


人性到底是投機、自私的,只有利用公司的政策配合宣導,強調大家是來工作而不是搞小圈圈的,這才表面的杜絕了很多不利大局發展的問題。關鍵來了,大家的所謂共識產生了,但這也是假象,因為私下間的鬥爭不斷,表面說是,背面說不,在公開場合講的話和在自己私下講的根本不同,這也就是所謂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不誠實的問題,一直是事業進步的阻力。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請了第三方,亦即委託美國方面的專業顧問調查機構(外國獨立單位,地位超然),來做無記名的各種意見和建言的問卷收集調查,從制式的到自由發揮的都可以,問卷不以筆寫也不用電腦答覆,而是以該機構的人員來執行的,用意就是什麼都能說,只要是建設性的﹗所以就不必擔心所謂的公司主管報復的威脅了,人人皆可大鳴大放;之後,該機構匯集了所有改善的資料,這才擺脫了「集體共識」下的虛偽結論,實際的幫助了發現團隊中真正的問題癥結之所在。


從此,在公司的所有意見,都可藉由各種管道,免費美國長途電話、電郵、傳真等手段直接告發,公司完全不知道是誰說的,這就讓真正的「個人觀點」徹底的表達出來了,集體表達的誤差還真大哩。從學過的心理學上得知,人是很複雜的動物,但是待之以誠可簡化很多心理障礙,而方法就是要客觀公正。最忌諱的不能有我先看別人(或整體)怎做、怎說的風向後再跟風的弊端出現,否則真是白搭了,一點建設性都沒有,這樣的公司哪能進步?




心得︰

個人最欣賞每人心中最真誠的表達,那種感覺就如同與純潔的嬰兒般相處一樣,沒有利害,沒有心機,沒有雜質;換句話說,能自己約束而不在後面中傷別人的人,才是我所敬佩和學習的。

但是,談何容易呀?人太精了﹗在大庭廣眾下都是標榜為大眾利益著想,而真正的面目卻是齷齪的要命,無毒不丈夫﹗

送禮的背後總有一段要拿回的代價,這種人際關係,真想維持也難﹗因為大家都跟著照做,我到底聽誰的?我寧願作不沾鍋,要不然真是本末倒置,事不用做就光人事鬥爭就好了﹗


barrielee 大有自己的想法,也難得來這兒聊;不過,在我個人來說,我與他的見解是很不同的。簡言之,人要為自己的生存而戰鬥,儘量的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這樣才會「自重而後人重」;或許我們間觀點不盡相同,但是,我還是很尊重大家的各式各樣發言,有機會再切磋 ~



最近公司只在研發新型的純電池動力汽車上努力(需在家與三班在廠的開發工程師們做全天候的開機聯繫),所以我根本無法正常的睡覺,但這卻提供了我參與討論的機會;現在要去看看大家對本主題的寶貴意見了,謝謝您﹗


.

grc45 2009-06-11 04:49 PM

引用:

作者: rezard (文章 2164620)
小弟的看法如下:

1. 關於樓主友人的父子之間
"集體潛意識"或"世代意識"的發現和探討應該早就開始,網際網路只是把這樣的意識關連與交互影響更加具體化,小弟認為不用再給網路安插一個原罪

此外,夫妻意見相左、父子看法分歧...等,當事者應該要能視為"合理"現象並試著接受,凡事均可討論,均可爭辯,但對於對方不苟同自己,或自己不苟同對方時,沒必要因此就沮喪...

孔子說的君子之爭是「揖讓而升,下而飲」,爭與不爭都該有"時",為人父者應在爭與不爭的過程中,做一個"時"的模範者,而非一直感嘆"時不我與"、"長江後浪推前浪,後浪死在沙灘上";至於為人子者能透過父親影像吸收領悟多少,還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不是父親單方面即可決定的

2. 關於那個自殺個案
會走上自殺的個案,大概都會有令人同情的背景,不過如果該個案不是天生的身心障礙者,一出生即無生活自理能力或行為能力,那麼大多可以用「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來加以審視批判,畢竟這個案還有能力選擇自殺,有些人想自殺可都還不行喔...

有些自殺個案,是要表現對社會的不滿,並施以報復。策略性來講,自殺可能會成功,因為比起未自殺前吸引到更多人的關注;政治性而言,自殺未必能成功,因為當事人一死,他(她)原想傳達的意念如果沒有後繼者協助貫徹,是不可能達成變革的綜效

樓主所述的這個個案為何選擇自殺?除非他個人有留下遺言,否則幾乎都只是旁人論述,要說他多可憐也行,要說他多可惡也行,多元社會就是這樣,人言可愛與人言可畏並存...

再者,同情不等於同理,專業上在同理心的運用,並不代表諮商者認同個案的價值或行為,當諮商者透過多次同理降低案主自我防衛,發現案主更多矛盾的價值或行為時,接下來的諮商過程會導入更多的"澄清"與"挑戰",若個案涉及身心病徵,可能還得轉介去"治療"

同情不等於同理的舉例~~

馬路分隔島上有一個老婆婆,車水馬龍的車陣中看到她穿梭其間,很可憐地在賣玉蘭花,看到她蹣跚的身影,楚楚可憐的模樣,令人動容...這是同情

某位駕駛人:看她這麼可憐,我很想買玉蘭花幫她,但我知道這樣不行也不對,在車陣中賣玉蘭花很危險,可能導致車禍意外的發生,向老婆婆買花,等於是鼓勵她繼續在大馬路上賣花,這樣做很不好...這位駕駛人開始同理,而非單純同情

另一位駕駛人:不管她賣花的理由甚麼,在大馬路上賣花就是不對,這已經違反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交通警察應該予以取締...這算是同法(有這說詞的話)

價值排列不同,觀感就會不同,要求與期待也跟著不同

情理法,多數情況只能妥協到大多數公民可以認同與接受的平衡,要全部兼顧幾乎不可能...

+1 ~

結論前的舉例,舉的很好﹗

barrielee 2009-06-11 07:40 PM

引用:

作者: grc45 (文章 2164708)
網路集體意識,它也是共識的一種;談到共識那當然是集合了大多數人的觀點來作歸納的。表達這種意識的形態,綜合了許多的條件,比如說,時代背景、公民教育、歷史文化、倫理道德和宗教思維等等,所以在作批判時,總會以集體的框架來構思兜攏,很少有人會選邊站的,所以表達的意見自然會有集體妥協的折衷做法,這是很無奈的。


個人很在乎的一件事是,人或物之所以美就在於它們各有獨特之處,大自然中的萬物不就說明了這一切。但是別忘了集體的時候,人終究擺脫不了「物以類聚」這四個字,例如,在本人的公司底下,曾有種族圈圈的弊端(其實各種族間又分化成更多的小圈圈,這很令人頭痛),各聯絡各的,如舉辦活動,大多以自己的族裔為主,排他性很強,這對號稱是無種族歧視的加拿大人權法來說是個痛腳,也是個諷刺。


人性到底是投機、自私的,只有利用公司的政策配合宣導,強調大家是來工作而不是搞小圈圈的,這才表面的杜絕了很多不利大局發展的問題。關鍵來了,大家的所謂共識產生了,但這也是假象,因為私下間的鬥爭不斷,表面說是,背面說不,在公開場合講的話和在自己私下講的根本不同,這也就是所謂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不誠實的問題,一直是事業進步的阻力。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請了第三方,亦即委託美國方面的專業顧問調查機構(外國獨立單位,地位超然),來做無記名的各種意見和建言的問卷收集調查,從制式的到自由發揮的都可以,問卷不以筆寫也不用電腦答覆,而是以該機構的人員來執行的,用意就是什麼都能說,只要是建設性的﹗所以就不必擔心所謂的公司主管報復的威脅了,人人大可大鳴大放;之後,該機構匯集了所有改善的資料,這才擺脫了「集體共識」下的虛偽結論,實際的幫助了發現團隊中真正的問題癥結之所在。


從此,在公司的所有意見,都可藉由各種管道,免費美國長途電話、電郵、傳真等手段直接告發,公司完全不知道是誰說的,這就讓真正的「個人觀點」徹底的表達出來了,集體表達的誤差還真大哩。從學過的心理學上得知,人是很複雜的動物,但是待之以誠可簡化很多心理障礙,而方法就是要客觀公正。最忌諱的不能有我先看別人(或整體)怎做、怎說的風向後再跟風的弊端出現,否則真是白搭了,一點建設性都沒有,這樣的公司哪能進步?




心得︰

個人最欣賞每人心中最真誠的表達,那種感覺就如同與純潔的嬰兒般相處一樣,沒有利害,沒有心機,沒有雜質;換句話說,能自己約束而不在後面中傷別人的人,才是我所敬佩和學習的。

但是,談何容易呀?人太精了﹗在大庭廣眾下都是標榜為大眾利益著想,而真正的面目卻是齷齪的要命,無毒不丈夫﹗

送禮的背後總有一段要拿回的代價,這種人際關係,真想維持也難﹗因為大家都跟著照做,我到底聽誰的?我寧願作不沾鍋,要不然真是本末倒置,事不用做就光人事鬥爭就好了﹗


barrielee 大有自己的想法,也難得來這兒聊;不過,在我個人來說,我與他的見解是很不同的。簡言之,人要為自己的生存而戰鬥,儘量的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這樣才會「自重而後人重」;或許我們間觀點不盡相同,但是,我還是很尊重大家的各式各樣發言,有機會再切磋 ~



最近公司只在研發新型的純電池動力汽車上努力(需在家與三班在廠的開發工程師們做全天候的開機聯繫),所以我根本無法正常的睡覺,但這卻提供了我參與討論的機會;現在要去看看大家對本主題的寶貴意見了,謝謝您﹗


.

g大說得很好,感謝您的意見

大部分的網路文化少有像這裡,遇到嚴肅的主題大家願意引經據典及舉例表達自己的論點,我看到哪些討論生死問題的主題像這裡的灌水大樓連續了十幾頁以上,竟然沒有幾個回應超過五行字,甚至用一句話就肯定/否定別人的論點

grc45 2009-06-11 07:54 PM

引用:

作者: barrielee (文章 2164770)
g大說得很好,感謝您的意見

大部分的網路文化少有像這裡,遇到嚴肅的主題大家願意引經據典及舉例表達自己的論點,我看到哪些討論生死問題的主題像這裡的灌水大樓連續了十幾頁以上,竟然沒有幾個回應超過五行字,甚至用一句話就肯定/否定別人的論點

來論壇就是來討論問題的,它是公民社會的縮影,這就是論壇成立的目的;來而不論者羊頭也狗肉。

如上文我所說的結論一樣,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常是這樣,非常時期又不同了﹗),當您感覺到莫名其妙的甜蜜的時候,不要高興,肯定是小人闖入糾纏時(別奢望工於自身利益的他會雪中送碳﹗)所以,孤獨也是一種超然,寧靜而致遠,求之不得也﹗


.

atie 2009-06-11 08:35 PM

個人有個人的觀點

他說他對 他說他不對

到底是誰對?!:on_07: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7:04 P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


SEO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