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想請教關於風溼或類風溼的問題=.=?
由於台灣屬於海島型國家...故患有風溼或類風溼的人似乎不少
前陣子還從廚師那裡聽到一種說法,不建議吃勾芡的食物,聽說因澱粉很難排出體外,老的時候容易會患有風溼或類風溼 請問有人知道這類疾病的預防及治療措施嗎=.=?(因熊小弟(就是指可愛的我啦)從北極移居至台灣後,似乎也有一點患有風溼或類風溼,故特來請教:on_14: |
到時候我把你熊腿、熊掌給砍掉,換成A大科技C-3000人工義肢就好了咩...
本產品使用航太材料鈦合金製造質輕堅固,可以承受高達500KG的支撐... 每隻售價僅三千五百萬歐元,保固三十年... |
聽說海產類的要少吃
台灣啤酒也不能 |
唉唷~~熊大您不是還很年輕嗎??
這種應該是要像我們這種老人家才會有(人有一年記像五十肩、痛風、心臟、高血壓、退化性關節炎等慢性病都來了) 醫生是有告訴過我發做時或平常什麼東西少碰 酒類,海產、濃湯火鍋湯底至於澱粉類則沒說 中醫則告訴我平常多吃些較行氣得的東西(像十全等中藥煮水當茶水喝) 有時候退化性關節炎、骨膜發炎發做起來也很像不知道您有去檢查過了嗎? |
引用:
|
引用:
請您注意一下:on_61:小心笑太大聲牙齒掉出來了 |
引用:
|
北極熊,您說對了﹗
有類似這些毛病者,要避免吃的東西還有︰肉類、菌類(如香菇)等,最要命的是老吃香菇肉羹(麵或米粉)的,這些小吃在國內很普遍,相對的也產生許多的遺憾。 在中醫師父處曾聽學過鹿茸可以醫治這毛病。若病痛發生部位是在膝蓋的話,按照西醫的建議是要減肥,身體體重越輕越好,最好是像猴子般的全身都無剩餘脂肪。不過這對北極熊的體型來說是種苛求。 西醫醫學也提到要少吃黃豆類的食品,比如我們的豆漿、豆花等,最好是不要吃豆腐.....這些豆類產品會加劇病患的痛苦。 熊大,您還未提及真正的患處在哪?若是在膝蓋部位的話,那麼根據物理治療的復健療程,整條腿的肌肉都要作循序的負重鍛鍊,惟有強壯的腿肌(尤其是臀部與膝蓋間的肌肉,也就是大腿肌)條條賁起的情況下(這需要很仔細的鍛鍊),人類自從進化而站立後的無可避免的可憐雙腿之膝蓋,才能減輕負擔。 這種(類)風溼的問題,並不全然只發生在海島地區與國家,它們在大陸性氣候的美洲地區,尤其是全美洲大陸都也很猖獗。發生在北美及南美地區的是因為食用大量的肉類,再者如美國地區的「瘋狂與躁進」的做各種很傷膝蓋的運動,如籃球便是一例,大量的跑、跳動作,再加上超過標準BMI的體重,在重力加速度的蹂躪下,不到中年便都屈服在膝蓋的運動傷害之輕忽下,由急性的輕醫而轉換成長年揮之不去的終身痛苦。 減肥、運動、飲食三管齊下,就能控制住病情,並能參與日常的各式操勞,這就是健康。跆拳道中的壓腿(拉腳筋)動作,對於膝蓋乃至於整條腿都能起到非凡的預防與治療的良好效果。換句話說,若您擁有一雙靈動、健美的雙腿(註),保證您會健康一輩子,完全與醫師絕緣。 以上意見聊供參考,祝您能奔跑如飛躍的羚羊;在溫、熱帶地區,精瘦的肌肉最值﹗ 註︰昨天下午在圖書館中,坐在我右側的筆電座位邊,有位大陸的十三年級生(大一),在我正聚精會神的瀏覽時,只聽到她在輕聲的唸諸如托福等級的新生字,這證明她是在大陸出生的;因為那些字在本地是中、小學就會的,所以只聽到她在反覆的輕聲背誦,例如︰apocalypse/啟示錄;belligerence/好戰性、好鬥性;resurrection/復活、復甦;boutonniere/(西服上的)翻領等字。突然一條姣好的美腿(不肥不瘦,恰到好處、N健美的﹗)透過她的連身迷你裙下,斜伸在我的大腿下,亂驚艷的﹗那種脂肪率不是很高的美腿,也是你我都該擁有的健康美腿,因為那是高度新陳代謝優秀的象徵。我在當時並未轉頭去看她,直到她要走時,我才發現她在遮眼的秀髮下的臉蛋竟是那麼的漂亮,氣質超凡,舉止高雅,落落大方﹗回程中就想到,如果下次再幸運的遇見她的話,我想幫 A 大介紹,看能不能促成。我看她離去時正好是步行至我家附近的方向,這代表碰見的機率還是很高的。很久沒看見如此亮麗的小天使了,她的身材看得出是有恆鍛鍊出來的,真是華裔之光呀﹗ |
引用:
|
以前聽我大伯說他自己的醫療方式
膝蓋關節痛的治療土法 用薑片敷上..用布包緊 過一晚即可(好像是這樣) 聽他說那晚雙腳膝蓋處像火燒一樣 從此再也沒有關節疼痛的問題了 到大陸洗腳時..有一家有用薑泥敷腳的服務 再用熱毛巾包上...當然兩腳就會燒起來 那次的薑泥不知道是用過多少次了 所以燒起來的程度並不嚴重 聽小姐們說有不少客人燒到受不了 我的手指有類風濕吧!! 總覺得手指頭怪怪的..濕氣很重 我都是用按摩器按摩啦!! 可以減緩..不能根治 可能是我按摩的頻率太寬鬆了(一曝十寒..一天打魚一個月曬網) 膝蓋由於工作上下很陡的樓梯受傷 也是靠按摩減緩吧 剛開始按摩很痛..只敢輕輕碰觸 現在只有偶而會覺得怪怪的 拿起按摩器按摩就對了!! |
在腳踝部份的話,若未曾有受傷過的話,那就轉而考慮您有無站立過久,不過不管有無前述問題,根據物理治療的方法,在家可以溫熱的水來泡足踝部份,泡到感覺舒服後,用大毛巾擦乾,然後以翹二郎腿的方式,兩腳輪流做足踝旋轉運動,轉到舒服(血液暢通)為止,連續的做,但不要過勞,請量力而為。晚上睡覺的時候,把患部塗上刮痧膏,再穿上薄襪子睡覺(以免藥膏輕易擦掉),隔天早上起床後,再予操後以溫熱水洗滌乾淨,在治療期間如非劇痛非常,否則盡量不要接觸冰涼之水。縱使天氣再濕熱也不要沾冰涼的冷水。上述為主動療法,還有的就是被動療法,可請尊夫人或愛人幫您按摩,尤其是在疼痛難以入睡的情況下,以凡士林塗抹患處,在適當按摩後,以熱吹風機,吹拂患處表面。如覺得要更簡便的話,請以打果汁機,加少量水至能攪動打碎為止的程度,把「適量」的姜汁倒在稍厚的數雙輪換棉襪上,晒乾後在上班時穿著,也能經由活血的方法,舒緩並治癒它們(直到症狀完全消失為止)。不妨一試﹗
:on_79::on_79::on_79: |
引用:
因為,我,不飛,現在剛好罹患。 病徵: 板機指,響板症。 單邊手指腳趾跟膝蓋, 嚴重時,會對應到雙手雙腳趾。 板機指, 因為手指指頭關節之間長出息肉,導致手指腳趾僵硬扭曲變形,不能彎曲, 形狀就像是打靶扣板機後,整枝手指頭僵硬變形,不能彎曲, 看過龍爪拳法沒有? 別懷疑,我現在的手指頭就是這樣!!! 而且會像是千萬根針在刺的痛,麻,很有感覺 !!!!!!!! (TMD 我現在真的很痛...>"<) 甚至於痛到地上床上打滾!!!!! 響板症, 手腕關節稍微一動就會發出連續劈哩啪啦類似打架前板手指壯聲勢的響聲, 還真的以為會脫臼般的恐怖, 因為關節之間的韌帶壞了,生病了,流失了, 所以關節與關節之間的骨頭直接碰撞沒有潤滑作用而發出響聲。 RA 以女人病發比率較多,尤其是 30~50 之間的壯年人, 以心裡關係為主導致內分泌不正常或是免疫系統失常, 甚至於蜂窩性組織炎也會導致併發 RA 症後, 這種病,屬於重大慢性病,必須長期服用專用藥物控制治療, 目前沒有特效藥或是根治的藥物, 可憐到可以領殘葬手冊, 藥物只能控制(刺痛)的感覺跟延長長息肉的速度跟數量跟範圍, 並不能完全治療。 天呀,就這幾行字,以前三分鐘內就可以 Key 完, 現在居然敲了快要一個鐘頭! :on_08::on_08::on_08: 中醫方面不清楚, 因為嚴重到走路都困難, 要蹲下起立是一項艱難的挑戰,尤其是蹲馬桶後要起身, 必須掙扎三分鐘以上才能站直, 其痛苦可見一班, 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去看中醫。 |
|
八段錦 ?
嗚嗚.... 年輕時候在大直北安路七海特勤憲官(預官考上被迫分發到的)服役, 天天都打到不能打了, 當時我是跆拳道三段,空手道兩段的高手(?) 現在只能在這裡胡說八道了。 |
目前的手指頭變形情形,
唉,無言以對 !!!!! ![]() ![]() |
|
|
衷心祝福老爺子能早日康復 , 看到相片心裡怪難過的
說到這些病痛 , 大約在十多年前 , 有次工作完晚上拿了買冷氣送的電動按摩器按摩雙腳 剛用的時候還蠻舒服的 , 直到雙腳發熱 , 結果上床睡到半夜. . . 啊~ :on_31: 就聽到我在慘叫 , 跟殺豬一樣 , 甚至我老婆翻個身我都會痛到不行 , 上廁所幾乎是用爬的 隔天跑去附近國術館把左腳包了一大包回家 , 連續看了一個禮拜 , 卻絲毫沒有改善 直到我姊回家 , 叫我應該要去看骨科 , 這才想到應該去打個針比較快 , 醫生說是韌帶發炎 果然 , 打完針大概四個小時就退掉了 但接下來幾年 , 只要工作太操就會復發 , 問了醫生怎麼會這樣 醫生問我有沒有喝酒 , 要我去驗一下尿酸 , 我懶得去 因為第一我不喝酒 , 第二我只要到了中午把腳踝動一動 "兜兜" 兩聲就好了 這幾年也沒再復發了 , 不過其他部位卻一樣接一樣而來 但也一樣接一樣消失了 , 最近一個月則是網球手 , 連要剪個電話線或做個網路接頭 都要兩隻手 , 這幾天也稍有好轉了 , 要講這些疼痛一時也講不完 怪了 , 我一直都是25歲怎麼會有那麼多毛病 熊大會不會是馬沙的鱔魚意麵吃太多了:on_07: |
老爺爺已經精湛解說了所以熊大我為什麼問您有沒有去做檢查的原因了
類風濕關節炎與痛風發做起來很像且只有一個字來形容就是痛...痛到你 會受不了坐也不是躺也不是,一般止痛要快對我說沒法度了。 有很多人年輕時為賺錢不懂照顧身體到老來上天會慢慢的把你健康跟你要回去 我為什麼有時候發言會打錯字且掉字跟我症狀也有關係,我現在開車很少超過60以上 ,出遠一點門我太太都要叫別人幫我開車她才放心。 |
要怎麼安慰不知
各位.......保重啊!!!!!!1 |
引用:
|
引用:
只是痠,抽,痛而已, 跟 類風溼性關節炎 是兩碼子的病症, 這種痛,痛到會很想當場自殺來結束痛覺。 唉,說到這裡, 桃花大叔這時候應該要立馬叫 倩小姨 來問候關心我一下了........ :on_05: |
引用:
心情開朗一點,把那種痛先放到一邊, 自然就沒有那種椎心之痛了。 |
引用:
|
引用:
有M扶枕:on_82::on_82::on_82: 偶沒有M扶枕:on_74::on_74::on_74::on_74::on_74: |
這個倒沒聽說過, 可能勾芡過多體重太重, 膝蓋受不了吧?
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1,11&id=13781 好消息是, 關節炎患者不易失智 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1,13&id=11440 引用:
|
引用:
我是建議可以到榮總或大型醫院看 |
看了資料
想不到差一個字其實差很多的 類風溼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簡單來講就是 自己的免疫系統傷害關節) 而 風溼就比較廣 可以說是 疾病造就 風溼症狀 研究上是病菌病毒或基因導致發病 並非食物所致 (當然食物多少也可能是副因,總之目前沒定論的說) 類風溼除非不斷的換血 :on_77::on_72: 不然就靠臍帶血治療法 否則目前是無藥可完全治癒 |
引用:
我曾有過類似的情形 應該也是板機指吧!! 右手拇指僵硬無法彎曲 過沒兩天左手拇指也一樣.. 只不過沒右手那麼嚴重 要稍微好一點點 可以用手去扳動拇指關節(記得還會發生聲音..) 無法自己活動 我還是用按摩器按摩好的 大約是一個星期就恢復正常了 至今從沒再犯過...大約有五年了 按摩很痛...就用毛巾覆蓋再按摩 不用按很久...常常按即可 我是按摩器的忠實用戶 哪裡不舒服就按哪裡 有天鼻子過敏就按鼻子 按了一個星期..鼻子過敏好多了 後面就偷懶至今..很想繼續只是JHHY*&*(O)P..一個字懶啦!! |
引用:
|
引用:
記得要使用五個頭的 那種半球上有一個頭的 要小心使用..很容易打傷 我是在大潤發買的 輝葉牌..型號是HY-10323 我買的那家大潤發已不售這款了 我是打電話到公司訂貨 那時一個只要500元(含運費送貨到家) (網拍好像只要300元..不知道含不含運費啦!!) 其實只要五頭的按摩器應該都可以啦!! 尤其是按背後脊椎是最舒服的 有時用按摩棒找身上的痛點 常會發現異想不到的痛點 有些痛點很奇怪 平常沒感覺..用手按也沒感覺 但按摩器碰到卻痛得很 按摩幾次大多都可以消除痛點 有的用拍打也不錯 拍打不需用力..那就不叫"拍"了 只是時間長也比較痛 |
引用:
y大說的我也聽過 自己或找親友用拍打的法式拍個幾天就治好了(不管是風濕或類風濕或是痛風..),還是"徹底"治癒,只不過被西醫誤導了,大慨沒幾人相信會如此簡單把所謂沒法治好的痛症輕而易舉的根治 最近都在看一些健康的資訊,坊間有本書是一位日本腦科名醫所著,身為西醫他的論點幾乎是"反西方醫學理論" 他認為人類九成的病根本不必吃藥就會自己好,他強調的是"人體的自癒能力" 不管按摩或拍打.理論上是激發身體產生的自癒力 ps:既然要痛一輩子,西醫也醫不好,死馬當活馬醫,不妨一試按摩或拍打 |
引用:
![]() 日本50萬冊暢銷作家、不開藥名醫的誠懇告白! 從自癒力、運動養生、挑選醫生醫院,到真正的疾病該怎麼處理, 第一集不便明講的部份,本書深入說明! |
引用:
書中內容有電子報摘錄了一些簡介,其中有些內容真的顛覆了一般人的觀念 ----------------------------------------------- 本書作者岡本裕,是日本腦神經外科與惡性腫瘤名醫,他原本在一家大型醫院擔任住院醫生,但行醫多年後,覺得醫院的所做所為,跟他成為醫生的理念——賦予病人活力,因而變得有自信——相去甚遠,於是離開醫院,自己出來開業提供諮詢。他最出名的主張就是「90%的病,自己會好」(大是文化出版),在日本引起讀者廣泛共鳴,九個月就銷售超過三十萬冊,他也因此成為「不開藥的名醫」。 這位不開藥、也堅持看診不穿白袍的名醫,長年在日本各地開辦健康講習,告訴大家: ◎ 不要隨便看醫生!因為醫院必須開藥給不必吃藥的肥羊病患,來維持營運。 ◎ 吃了不該吃的藥,會得「醫源病」:原本健康的身體,因為吃藥反而搞壞,醫療反而成為生病的原因。 ◎ 養成幾點生活習慣(要點就在本書第二、三章),就能增強自癒力。 岡本裕身為名醫,卻站在病患的立場,痛陳醫生不會告訴你的事,例如: ◎ 別找層級太高的醫生。醫生也是人,他的地位愈高,身邊愈沒人敢跟他說真話。 ◎ 別看雜誌名醫排行榜選醫生。如果排名只是湊熱鬧還好,要是病患跟醫生都對排行榜開始認真,醫病關係就會變成生意關係。 ◎ 會開刀不代表就是好醫生。術後如何不復發才是關鍵。 ◎ 別去癌症治療中心。癌症中心是抗癌藥劑的實驗室。 ◎ 別找教授醫生或去大學附屬醫院。對待患者首重治癒,而非學術問題,更不能把醫療研究與教育放在第一順位。 ◎ 不要太相信媒體資訊。媒體的情報都是照著劇本走,情節符合他們的需求才會報導。 但人總有必須看醫生的時候,怎麼辦呢? ◎ 不要一個人面對主治醫生。就像登聖母峰需要導遊、當的的雪巴人、扛行李的人等組成一支團隊,當你生病時,也需要一支團隊來幫你。例如主治醫生、幫忙打聽資訊的親友、聽你訴苦、抒發情緒的對象。 ◎ 問問其他醫生的看法。如果你找的是內科,第二意見可以找外科或掃描科。 ◎ 選醫生,首先請憑感覺。因為如果雙方不投緣,你一定有很多話不想對他說。 ◎ 想知道醫生人品如何,跟醫院的護士、清潔員、業務助理打聽準沒錯。 ◎ 別把對方當醫生,而是醫療顧問。醫生的話你只能乖乖聽,花錢買諮詢若覺得不對勁,你會再找別人問。 ◎ 請醫生回答「如果是你會怎麼辦」。沒有醫生能每種疾病都專精,找到願意回答你這問題的醫生,比較能知道後續該如何處理。 ◎ 醫生開藥超過四種,就要小心!沒人能確定這麼多的藥物進入人體,會產生什麼化學變化。 …… 本書是他繼《90%自己會好》後,更進一步具體說明:如何以簡單方法增強自癒力、聰明地跟醫院打交道、得到醫生100%的幫助。 《內容摘錄》 小病就吃藥,吃出「醫源病」 各位讀者或許並不熟悉,不過有一種可怕的病叫做「醫源病」。你光從字面上猜,應該就能猜出它的意思——因為看醫生而導致罹患真正的疾病的狀況,就稱為「醫源病」。 「醫源病」這種病聽起來簡直是倒因為果,但實際的案例可是多到一點也不像是開玩笑。這種事情當然是不可容許的,可是很遺憾,醫源病發生的機率跟日常瑣事一樣頻繁。也因為我熟知現狀如此,所以我自己會盡量不上醫院,也盡可能不吃藥。 我來舉兩個關於醫源病的著名案例。 昭和四○年代(西元一九六五至一九七四年)以前,是光感冒就要立刻打針的年代。當時打針不像今天針頭用過即丟,而是消毒後繼續讓下一個人使用,有很多人因此染上B型和C型肝炎。由於當時B型和C型肝炎病毒尚未被發現,所以沒有人認為打針會造成肝炎感染,所以就算後悔「要是沒有多打那一針就好了」,政府或者相關人士,都不需要為這個問題負責。 二十世紀六○年代的「沙利竇邁事件」也是一樣。原本沙利竇邁(Thalidomide)只是用來舒緩懷孕不適的鎮定劑,還宣稱是「沒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應藥物」,上市不到一年就風靡歐洲與日本。 誰也沒想到這種鎮定劑居然有嚴重的副作用,孕婦吃了會導致胎兒畸形。當時有很多懷孕婦女服用沙利竇邁,在當時一共產下三千個畸形嬰兒,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其中有一半的受害者,是因為日本政府不顧國外早就禁止販售的事實,下令禁止的措施慢了半拍造成的,很顯然是人為疏失。 總之,這可以說是「一點小症狀馬上跑去看病吃藥」所引發的悲劇。這是輕率將自己的健康託付給醫生或醫院照料,最後卻適得其反的典型故事。 事實上,醫學是一門尚未成熟的學問。尤其是政府官方承認的「西醫」,只有不到二百年的歷史,是一門還在發展中的學問。我們不可以被「最先進」、「最尖端」這些字眼所矇騙。 現在的醫學不是萬能的,其實用「不確定」、「不完全」、「充滿缺陷」來形容也不為過。因此,我認為應該鼓勵大家去懷疑現在的醫學是否正確。即使是今天認為沒問題的藥物,也不以能為明天它還是沒問題。 吃進體內的藥、在體內作用的放射線、傷害身體的手術,一定要依照自身狀況謹慎思考,否則就不要接受。換句話說,除非逼不得已,否則不要輕率地把自己的健康交給別人負責。 尤其是新型藥物,或許可以預測到短期的副作用,但是長期服用會產生什麼副作用,卻完全是未知數。另外,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時,因為沒有人可以保證結果如何,等於是拿病患的身體玩俄羅斯輪盤。 我的意思是:能不去看醫生就不要去看!能不接受現代醫療就不要接受!尤其是不需要找醫生的未病,對於看醫生能免則免才是最理所當然的想法,大家覺得如何呢? 請相信你的自癒力 我本來就覺得自己是一個怪咖,但就連我剛當上醫生時,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公開表示「不要隨便去看醫生!」這或許是西醫和其標榜「醫生萬能」的形象深植人心的緣故吧。 當時我對西醫走在科學的最前端深信不疑,就算有一些疾病現在還無法治好,也覺得將來也一定能夠做到。就像地球上已經沒有人類還沒踏足的陸地一樣,醫學可能也不再會有未知的領域。或許當時我是被這樣樂觀的想法所誤導吧。 在這裡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生物和非生物有什麼分別?」你會怎麼回答?生物和非生物的差異雖然一目瞭然,但是真的碰到這樣的問題,還是會覺得很難回答。 要是問到我的話,我會說是:「差別在於自癒力(復元力)。」生物基本上都具有自我複製、自我修復和自我復元的能力,我認為這是區分生物與非生物的一大特徵。 我好像聽到大家在說:「這不是廢話嗎?」這的確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但就是有人沒有打從心底確信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不信任自癒力,才會一生病就跑去看醫生。要是發自內心相信自癒力的話,就不會病急亂投醫了。 說了這麼多,我猜可能還是有人不相信「未病能靠自己痊癒」。但是你的自癒力全年無休地為了你持續運轉,這是鐵錚錚的事實。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由大約六十兆個細胞組成的。是六十兆喔!地球的人口算六十億的話,六兆可是人口數量的一萬倍。我們的身體由天文數字的細胞構成,而且如果沒有發生什麼問題的話,能維持將近一百年的正常功能。汽車只有三萬個零件,卻只能正常運轉數年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可以想像,要維持身體的機能,不光是零件(細胞)要具備良好機能,還要可以正確無誤地自動交換、修復零件,這需要多麼驚人的能力才能夠辦到。我想大家也可以了解到,這是一種人力無法企及的驚人能力。 這麼說,遇上真正的疾病時,就該找醫生治療才對囉?的確,醫生只有在真正的疾病上才能發揮所長,但是醫生的能力再強,能夠治療疾病的依舊不是醫生本身;真正能發揮治療作用的,既不是醫生也不是藥物,當然也不是手術或放射線。這些或許能幫助病患讓治療產生效果,或為身體痊癒爭取時間,但是也僅只於此。無論大家是不是發現到了,但實際上能根治疾病的,是每個人都確實擁有的美好能力,也就是無可取代的自癒能力。 西醫被稱為走在科學最尖端的應用科學,但即使是最尖端的科學,現在依舊無法復原或讓生命重生。雖然以現在的技術已經能夠徹底分析細胞的構成成分,但我們還是沒有能力從零開始構成一個細胞。 可是大家的身體卻能夠簡單地完成生命的復原再生,而且是每天、每秒,甚至是每個瞬間都在進行。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擁有驚人能力的超人。我們擁有的能力,可以完成醫生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 可是有一些人不相信自己擁有這樣的超能力,反而多此一舉,讓原本可以治癒的疾病無法痊癒,或是因而延誤了治療時間。 感冒時服用抗生素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感冒有九九%是病毒引起,而抗生素對病毒無效;可是不知為何,很多人在感冒時服用抗生素。抗生素是藥物,所以當然會讓人體自癒力下降。因此,將感冒和抗生素加在一起,只有百害而無一益。 請大家拿出信心,相信自癒力這種驚人的超能力! 要是大家能體會自癒力的優異之處,應該會萌生要好好保護自癒力的念頭。連續劇裡那種為了把病治好而心力交瘁的故事情節,從戲劇的角度看起來或許很唯美;但在現實中浪費自己珍貴的自癒力、不好好照顧健康,導致必須為了治病心力交瘁,只會遭人輕視,絕對不會被傳為美談。我認為這是對賦予大家珍貴生命的雙親和先祖的一種冒瀆。 話說回來,也有人將自癒力解讀為「自然治癒力」。我認為自然治癒力這種說法並不恰當,因為這種說法很容易招致誤解。 自癒力不是自然運轉的。自癒力是需要保護、保養、因應各種狀況不時加以強化,才能開始發揮作用,絕對不是放著不管就會自然而然發揮功用。所以我覺得不該稱之為自然治癒力,而是自癒力比較妥當。 雖然自癒力是非常優異的能力,但如果受到各種阻力,也會無法發揮效用。而最最妨礙自癒力發威的,就是對自癒力的不信任與依賴醫生的心態。抱持著「治病靠自己」的心態可以促使自癒力進步,可是如果興起「靠自癒力真的有辦法痊癒嗎?」的疑慮,就會導致自癒力下降。如果沒有抱持靠自己力量治病的積極心態,一味只想靠別人、依賴外物替自己治病的消極態度,更會大幅削弱自癒力。 從以上我們可以知道,自癒力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潛在能力,但麻煩在於能否發揮,取決於個人的心態。如果你想要充分發揮自癒力,就不可以弄錯它的使用方式。 超簡單的健康程度檢查法 提高自癒力,就是提高自己的健康程度。那麼,該如何測量健康程度呢? 雖然有很多人想要提升自癒力,卻只憑直覺行動而白費功夫,有時甚至還用錯方法。有些你以為對身體有益的舉動,其實只會帶來反效果。因此,定期檢測自己的健康程度是有必要的。 「要檢測健康程度的話,是不是找醫生就可以了?」 很遺憾,我想一般的醫生沒有辦法做好檢測。 「去做抽血檢查或其他檢查,沒有辦法了解嗎?」 的確有一些問題需要靠抽血檢查來了解,不過這需要稍微特殊的方式才能判讀。 「這麼說來,我們不能自己檢測囉?」 不是這樣的。每個人只需要一點點的努力,都可以自己檢查健康程度。訣竅就是認真傾聽自己身體發出的訊息。 我將自己所使用的「超簡單健康程度檢查法」列舉如下: ●早上能很快起床嗎? ●有沒有殘留的疲勞感? ●有精神嗎? ●吃飯津津有味嗎? ●排便順暢嗎? ●身體活動有沒有滯礙感? ●會想用親切的態度對待他人嗎? ●有沒有感謝的念頭從心中湧出的感覺? ●能夠順利入睡嗎? ●體重正常嗎? 以上十個問題,有八到十個回答「是」的人,就不太容易生病。而回答「是」的答案數量在七個以下的人要注意,你們的健康已經亮起黃燈了。請一定要重新改進自己的生活習慣或想法。 在季節交替、低氣壓通過,或是身體激烈勞動的時候,「是」的答案數量會變少。碰到這種情況,希望大家牢記「兩星期原則」。上面所提及的各種不良影響,在自己感覺到異狀之後,只要改變生活習慣,通常會在兩星期、最多三星期內得到改善。不過要是經過兩、三個星期還沒有改善、甚至惡化的話,就必須注意了。這時候不要怕麻煩,最好去找醫生檢查。 碰到這種情況本來就應該立刻去詢問醫生的意見,令人遺憾的是,現在的人很難做到這一點。就算真的去診所或醫院,醫生大概也不會當一回事。我想只會看情況敷衍一下,不然就是被當成肥羊病患對待。 可是,中國人在季節更替之際,或身體狀況稍有不佳(處於未病狀態)時,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地跑去找中醫。中醫師會藉由脈象、舌象、觸摸腹部等方式,綜合所有的症狀來推測身體和自癒力的狀態。接著,中醫師會開出自己調配藥材而成的處方,或是指點飲食注意事項,或是指導生活習慣等等,讓一般人定期調整身體狀況,修正調養的方向。 中國的民眾在變成真正的疾病之前,會請專家幫自己詳加檢查。我每次前往中國,都很希望這樣的習慣能夠在日本普及。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041800792.html |
每次約見醫師時,在其將處方時,千萬記得「每次」提醒他們有關您的個人健康背景,例如有肝病、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時的用藥成分是有明顯的區別用法的。醫師們有時因太忙而忘記了追問患者的客觀健康背景,所以要自己每次主動的提供符合自己健康條件的資訊以供有效處方參考。否則,會被程式化的當作一般病患處方藥物。
. |
小護士只能說~~
對不起大家~~ 太久沒來好好關心大家的健康了... :on_28::on_28::on_28::on_28: 我去面壁思過去 :on_51::on_51::on_51::on_51: |
●早上能很快起床嗎? Y
●有沒有殘留的疲勞感? Y ●有精神嗎? Y ●吃飯津津有味嗎? N ●排便順暢嗎? N ●身體活動有沒有滯礙感? N ●會想用親切的態度對待他人嗎? Y ●有沒有感謝的念頭從心中湧出的感覺? Y ●能夠順利入睡嗎? N ●體重正常嗎? Y 我才6個Yes~"~我我連自己的顧不好了怎麼照顧大家...:on_03::on_03::on_03::on_03::on_03: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0:20 A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