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煩惱的品質觀念
最近被老闆點名要幫全公司人員上「品質觀念」的課程
大到老闆、總經理、副總、協理、小至一般小員工還有外籍員工 不過,我的頭已經痛了好久了,一直想不到要怎麼去讓員工了解「品質」 我公司是算小型企業,由很傳統很傳統的製造工廠轉變成一百多名員工的企業 只是,全部的「理級」含以上,都是存在舊有的觀念,有做就好了 管理階層人員認為自已才是最棒的、將責任推到他人身上、各自為政 批評它人, 這些已經是很習慣了。當很久的忍者龜了咩...:on_52: 我個人的想法是想要將品質的觀念融入到每一個單位的作業裡 並不是品質問題就是品管的事情(很不巧的,我公司目前就是這樣子...累...XD) 另一方面又想要先說明TQC、TQM等等的概念 搞到我已經失眠很久了:on_51: 可以問問大家有什麼想法嗎? 版上朋友有開設或者服務的公司的作法和品質制度和觀念為何啊? 可以說明一下嗎?參考參考...:on_16: 感恩:on_65: |
請參考 福特Q1(Quality is No.1)認證方式,福特制定Q1認證計畫的目的是建立一套標準,對好的管理方法達成一致意見,以確保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質量能夠保持穩定,達到並超過客戶的質量要求。(這段網路上的)
請依公司需要與方向制訂工作手冊,一切流程都要,完整度依品管認定為主,時時設定對策與檢討並記錄修正時間(寬鬆嚴謹上下微調),不遵守者要訂出主管懲處方式,員工請他全檢然後沒加班費等。品保制訂規定,品管要能作主出貨生殺大權。 以上先提出大方向與重點呈報上面,否則是浪費時間,若同意在規劃制訂,制訂方式請各單位提出,然後整合成手冊,在慢慢依需求修改。以上是不務正業很久的iso+品管員說的 |
嗯,我會參考的
至於流程和文件我也有製作和修正很多 只是,上頭的某些人都認定我在搶「功」 功勞 其實我一點都不稀罕 一整個就是無言而已:on_36: |
迪西只有想到 QC 十大手法 ...
生產單位也要顧好製程品質 ... QC 則監控產品品質 ... 有問題生產單位要立即停止生產動作,進行問題原的發生追蹤、排除 ... |
建議老板花幾佰萬 請專家來上課
結業時加上考試 通過考試者加薪 大家都麻很認真聽課~ :on_02::on_02::on_02: |
+1
建議如果怕麻煩:on_70:惹人是非 最好請外面來的顧問公司處理 其實有時候 最大問題應該是BOSS 就看他想要什麼了:on_14: |
就我所知
雖市面上很多認證 但每個老闆心態都不一樣...... 舉例=>BOSS心態 不認證=>反正老子一樣活得好好的! 員工聽講習=>老師有講,你(員工)有沒有在聽! 做認證=>別說老子沒本事!挖系"國寶"ㄟ!(拓展市場) 來真的=>客戶是神,我們不能違背神的旨意! 所以一切的一切......還是要問BOSS想什麼:on_47: |
理念 不等於 實用
好比學生時期念了二元一次方程式 卻重沒用過 所以多一些日常實用例子 不要讓人想睡覺 比較實在 品質就是深入人心的第一印象 品質好賣的比別人貴一點點 買家也會買單的 (因為不合理的便宜等於沒好貨) 如果一昧追求便宜 最後落得大陸製造的低落印象 到時就要花更多時間經費去做形象 最低價得標常常就是 善後要花同等或更多的$去維護補救 品質是個不歸路 如不幸買家賣到有落差的東西會得到更大的責難 所以考量經費 才會有 一致品質 不如 分級品質 的市場現象 有時品質也是無形的東西並非一昧建立在金錢上 比如員工用心一根螺絲確實上好 比得上 多上幾根 上好螺絲的產品 所以體貼員工讓員工肯付出心力是老闆的責任 有依據 明確事項 不含糊刻板行事 常是國人欠缺的手則 檢討不是流於形式 手則不吝嗇翻閱 行事歷之目標不是大目標 都是從上而下常忽略的地方 ... |
我的看法類似 yayaya
政策的推動完全取決於大老闆的決心 一般來說沒有獎勵及懲處的話 品質的推動多半流於口號 既然是全公司要上的課 少用一些專有名詞,多舉一些實例吧 要是能找到一兩個和品質沾的上邊的笑話尤佳 |
BOSS他要的是什麼,就連他自已也不曉得什麼,這才累
問他要向員工表達的方向還是訓練為何? 說得天花亂墜,結果咧?方向咧?還不是一樣沒方向 每天都叫我要向他報告(我要報告什麼啊?) 後來,又一個管理課的馬屁課長又來亂入 又是講一些天方夜譚,也是沒有結果的... 自已訂方向好了「品管圈」 不管對不對他們的胃口,至少我認為對目前我公司應該會有所助益吧:on_52: |
國內的品管(Quality Control)在本地是以Quality Assurance 來表述的,在執行QA時每個部門,每個零組件都要在嚴格的目檢(Visual Checking)下予以篩選。遇到稍有不良跡象的類似品管零件都可在不用懷疑的情況下,隨時捨棄到置於隨手可扔的紅色收集箱中,品管工程師將按件獨立造單向生產單位逐件要求解釋,同樣的錯誤超過三次以上,即刻中斷供貨合約,而迅即另納優良口碑的後輩廠商進貨,一切要求條件毫不妥協,所以各生產商皆不敢不執行高度嚴厲的品管。比如生產線上的各個員工都具有如鷹眼般的眼力,他們經常以挑剔的執行手段為自我期許。這就是工業文化的QA精神。馬馬虎虎、將就過關的品管態度就是在扼殺自己的事業前程。在員工例行的ISO各項考核中,皆能以高標達的,而非一般的僅以所謂的過關就好。
不過,這是有慘痛的實例可援的﹗在2003年秋,有位倚老賣老的牙買加籍的女性資深員工,由於是公司第一批所雇用的員工,看到後進者就擺起自己在原居留地的落伍作風,老是欺負新進者。然而,這一切舉措與事件都被悄然的記錄人事資料上,比方說,故意毫無理由的放慢生產速度(非機件或人為因素,而是以自己的脾氣在耍老大,以示自己資歷之不凡),或故意以自己的手去碰撞資淺人員於上游點所生產的組件,然後大聲吆喝別人的不是。這已是在精神上對別人作出威脅的舉措,線上的組長(Team Leader)都會適時的向主管(Supervisor)反應,這一切都違反了公司的員工守則。 最嚴重的一次是在裝配Honda Accord時,她(49歲)可能因遠視(老花眼)而堅持不戴眼鏡,結果在一次鉚釘自動裝置故障時,她正巧輪值於最關鍵的包裝點(Packing Spot),她的職責就是要迅速的檢查雷射生產序號、各彈簧是否完美的掛扣、機動部份是否潤滑正常等等,結果在資深的自以為是的心態上,竟然讓右側的座椅骨架的鉚釘全部都因機件的不正常而無法達到品管的要求,當時,我正巧巡視到該點的後方,只見絲毫未作用的鉚釘,隨著她偽裝的目測,在反轉零組件檢查雷射打印時,一一的掉落,那是一次四顆的鉚釘,為長度約三公分的鉚釘,近看,竟然掉得滿地都是,大約有兩百多顆,按比例算,那就是五十多個的座椅出問題。當下,我迅即掀按在她臉側的緊急紅色按鈕,當場該Honda Accord 線馬上全停,她還以牙買加的特有抗議高調說︰為什麼?我很稱職﹗(Why stop it? I am doing fine!),她用那圓滾滾的特大黑白眼神抗議著,我用中肯的口氣問她,注意妳的態度,她繼而發飆的狂喝說︰我是最好的員工,才不像其他的新進菜鳥(I am the best, unlike those new comers!)結果,我把一整地面的鉚釘指給她看,她馬上改口說那是機器故障﹗那我問她,妳在此地的QA是在執行假的?機器有問題,妳可以馬上按緊急按鈕,並通知長官,結果她終於閉上嘴了﹗一反常態,她在下班前,找我求情。不過很對不起,對事不對人,那是她的職責所在,公司無法在品管上打任何折扣﹗結果就當場炒她魷魚了﹗ 公司絕不寬容迂腐、官僚不敬業的人士,向品管敷衍的,就請走路;但願她學得教訓,品質第一﹗ |
引用:
當時一批貨隨便出去都是2~300萬耶,唉,想我家的品管妹, 在當年也是公司ISO與Q1的能手,做到在台灣福特的下游廠商品管裡也算是赫赫有名的, 因為他都處理公司主管處理不了的百萬以上出貨的問題, 因為學歷沒他們高,薪水也就沒人家高,也因為公司的老闆,主管與家族企業環境, 賣力也沒用,毅然離開這數十年的低薪不被重視的工作 :on_44:。 |
引用:
一個公平、互信、互重、有前瞻的單位才是發展個人長才的「事業」單位;在家族企業中,隨時都有失業的可能。 |
引用:
這也是我最近非常頭痛的課題! 董事長、協理、經理個個都比我大 說什麼要品管(保)是超然單位,只有「是」與「非」沒有灰色地帶 我本也想說蠻慶幸經過許久的理念碰撞終於有了回應 但,昨日、今日還是被我家董事長給打了兩巴掌 這個東西可以的啊,就讓它出貨嘛... 我到底要怎麼跟我底下的人說啊... 他們是我一手親自拉拔起來的,我信認他們 也認同他們的判定 但 長久一來,心真的會很累 我底下的同事 也常常跟我說要離開這個地方 我還是勸他們繼續留下來學習 我會把我會的全部告訴他們 讓他們至少出去之後還是有其優勢 唉...哇...話一多,開始又離題了...歹勢:on_52: |
引用:
要處理事情,歹勢,這不是我的事情:on_88: |
引用:
|
引用:
非常感謝您 |
引用:
|
把公司的東西當自己的做,品管就會好.....馬馬虎虎隨便的人千萬不能用
金錢損失事小,商譽口碑丟了公司可能也快倒了... 以前我們公司排氣岐管供應商超扯,本應該事先加工縮好的雙頭螺栓居然都沒鎖, 打電話投訴後居然只派人來送我兩件寶物... 1.雙頭螺栓5包,每包100PCS... 2.雙頭螺栓氣動板手套筒兩個 我就叫辦公室裡傢伙下來生產線,我交給他們四樣寶物... 1.雙頭螺栓5包,每包100PCS... 2.雙頭螺栓氣動板手套筒兩個 3.氣動板手一支 4.螺旋壓縮空氣軟管附快速接頭 沒給我鎖完就別想回辦公室,因為我的工作不包含替供應商擦屁股, 要是再犯我就call你們單位的人下來替我加工,否則我就停止作業!! 生產報告書上頭我會寫"供應商品管不良、缺件導致延誤",到時候耽誤 車主交車、標案交車可不是我能扛的唷。後來情況改善了......因為該 公司業務部收到這麼一個訊息.... "品管不良常缺件,若經常如此本公司考慮終止供應契約" 從此過年過節都來鞠躬哈腰.....年底贈送隔年度的記事本、 原子筆、鉛筆等公關小禮... |
引用:
引用:
|
引用:
聽另一個下游廠商講更誇張,另一公司是金屬製造的,那人是倉管,薪水每月大概3萬,年薪卻超過百萬,原因就是公司查核不實被作假,被盜賣廢五金長達很多年,這也是家族企業 ... :on_67: 不知G大是否有遇過這種下屬吃錢吃的神不知鬼不覺的狀況 |
引用:
先觀察是否來真的=>客戶是神,我們不能違背神的旨意! 因為客戶問題沒解決,就沒法拿到訂單 舉例好了 以前電子產品是用乾電池 但因為環保,故輸往歐洲就規定要用鋰電池這類充電電池 這就是客戶改變生廠過程 如果不是上述這點 就看他要不要做各種認證 簡單的問BOSS一句話 "有打算錢開下去嗎?"(認證花錢&花時間) 如果都沒有 就......隨他去......:on_79: :on_14:以上言論僅為個人建議,不代表適用各公司:on_14: |
引用:
公司的倉存週期很短,也就是說,任何物件的存貨最多只能存在三個月。這在經濟不景氣下亦也向下修改為三週;公司有倉存監視軟體,那是由各條線上的主管來操控的,數量與金額反常時,該線的經理會適時的介入關切。 人為的坐擁勢力,一如軍閥之割據者,進而貪贓枉法者,在此地根本不可能發生。每週一的開會,就是歡迎大家利用星期六與日兩天,給與員工們有機會擬提任何發問事項的機會,公司無隱諱或袒護上層的作風。任何議題公司會對所有生產與人事做積極的報告,並迅速作出改善,一切攤在陽光下。任何人對公司的任何事務有所關切,更可立即得到深入調查與處置,並以法律文件答覆提問者,以示嚴謹的處理態度。 |
引用:
|
引用:
客戶要求的重點,為什麼圖面上沒有標示 客戶的相關檢驗重點還是其它的要求圖面上也沒有註明 誰知道客戶的最終要求是什麼啊...:on_34: 知道的人就接單的業務和總經理、董事長和RD 其餘的人咧:on_32::on_32: 等客訴還是被第三公證人員判定品質out才知道:on_22: (不知道陪驗的人很辛苦嗎,常常都要賣笑賣屁股的咧:on_08:) 所以,今天,不要命的我 有請董事長(同時掌管RD部門) 請在圖面上標示、註明客戶最終需求和要求:on_19: 至於,後續如何...說實話,我真的也不知道:on_47: 靜待後續發展了吧:on_07: |
引用:
各級老大洋洋灑灑寫一堆.... 別忘這時再要他們寫"解決方案":on_16: 不然會累給你死:on_70::on_85::on_51::on_63: |
引用:
這個樣子就能知道其觀念為何了:on_14: |
引用:
|
引用:
引用:
|
引用:
非常非常.............. |
引用:
當天就已經沒有主管了:on_52: |
主管的主觀判定最好取得他們的背書(endorsement),讓空口無憑變成具體化文件。經過法律制度的簽署後,一切後續責任就由該簽名者來承擔。例如,本公司的產品品管(保)爭議,在主管背書後,就可免責。方法是在出貨包裝箱上簽名,並且註明有所爭議的事項之保證即可。主管有義務簽證自己的產品認可,這是他們不可逃避的職責。
|
引用:
引用:
|
引用:
|
30年前在電子公司任職
生產線在焊接組裝成品 成品經由QC測試 OK的才能出貨,不良的就要技術部門維修檢查 那時我是維修部門組長 因為不良率太高 在開會時建議公司對於生產線作業員進行必要之技能課程教學 以降低不良率 經過人員訓練可以提升品質 僅供參考 |
引用:
一天開始要先去倉庫幫忙分料與備料,然後分配到插件線,當插件線有人要廁所或是有其他事我們要暫時支援(插件人員超強,我們兩個頂一個位置還得追著線跑,他們可以邊插邊聊天,然後常常給我們插錯),過錫爐也要我們支援,銲線材也要我們支援,甚至最後的電路板清潔沒人也要支援清潔。 成品送至QC部門,換4個QC檢測員釘我們兩個技術員(終於恢復成維修技術員),就一直丟不良品我們就開始修不完的板子,修完之後還要上架測試燒機24小時(又變成QC支援人員),測試不良打下來,我們在修在測。 然後良品下架打包裝箱送倉庫也是我們(變成包裝人員),記得還要稱重量,一箱18公斤,然後要出貨也是我們要搬(變成倉管人員),從四樓經過貨梯搬到1樓上車,然後跟車運貨到貨櫃車在搬下車,在上貨櫃車,一天出100箱大概要四趟才搬的完,搬完手腳都軟了。 想想早期的小加工廠裡的小小技術員簡直是無敵的 :on_44:。記得那時候電子公司的技術員薪水是14000,加工廠是19000。 |
現在,我遇到一個問題了
推行「產品首、末件」檢查當品質卡關動作 這應該是很多公司、工廠會執行的基本檢驗程序吧? 不過,我老闆居然跟我說現行人員不足,要我認清事實再推行 不就是製造的第一件成品、半成品送至檢驗區讓品管人員檢驗會很難嗎? 要我再想辦法去進行製程產品的管控 我是有想到一點,針對製程單位的自我檢查這一點進行查核和驗證 而且,我也沒有增加製程單位的工作負擔了吧 去驗證和查核製程單位有沒有確實去管控自已生產產品的品質 這個方向應該就沒有意見了吧...:on_13: |
引用:
怕漏掉的是 有些單位有生產能力,但沒有檢查能力 也有可能有生產速度下降,影響交貨時機 |
自檢部份,就我的觀察是我公司已早就有推行的制度
從此處下手 就沒有任何的反對了吧 我只是請我同事三不五時就去核對表格、尺寸 用不到也妨礙不著製程中心人員生產流程 如果這樣再反對 我也就真的快變不出花樣了 一方面要馬兒跑得快 一方面又不給馬兒草吃 真再反對 只能跟他說 公司是你的不是我的 你愛怎麼搞就怎麼辦:on_61: |
其實一般來說老闆也希望不良率不要過高
不能出貨那就是壓資金 大致來說 只要可行,最好不必多開支 大多OK的啦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4:33 P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