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很漂亮
都可以摘一段放在冰箱興賞的說~ 台灣這裡據新聞報導也猝死好多人 以往台灣冷氣團都是以每6~7天一個循環,但這次卻是4~5天... 北極據觀測原本有減無增的冰棚竟開始恢復大面積 原本入冬美國在聖誕前一個月竟沒暴風雪(依幾年來慣例都會有)還吹起數十道龍捲風 不過也在十二月時恢復慣例... 看來今年的北半球還有的冷 (不過mini還是穿短袖的說~):on_14: |
之前在youtube看了一篇日本北海道除雪小組成員的行車紀錄器,他們
除雪猶如特攻隊赴死...... 作者收到通知某條道路因為超大風雪路面嚴重積雪高度大約有60CM,上 頭要他先駕配備除雪鏟的鏟裝機(台灣人講的大山貓)出勤,於是作者接過 妻子遞給的大保溫瓶(好像是裝熱湯)、外套、電話、一包大片的巧克力的 包包後作者就出門作業了.....鏟裝機居然停在自家門口咧 由於是單機作業,作者上了車先啟動引擎使引擎達到工作溫度後下車確認 燃料、除雪鏟、圓鍬等相關裝備狀況,然後跳上駕駛座就出發了。起先路 況還正常,後來到了作業區之後氣候就很惡劣了~~大雪紛飛四周一片黑 暗,鏟裝機的雨刷開到最快效果也不是很好視線很差,只有鏟裝機的投射 燈、大燈與車頂的黃色警示燈燈光,偶而路過有路燈的路段勉強看得清楚 些....... 到了作業區用無線電通報現場情況後開始除雪,只聽見外頭強風的呼呼聲 還有那康民斯柴油引擎的最大動力怒吼聲,開始一點點剷除路上大量積雪 ,四周一片白茫茫..........駕駛不時得到車外拿塑膠小鏟子清除擋風玻璃 上頭雨刷片堆積的冰塊,回到車內後拿抹布擦擦起霧的擋風玻璃,然後喝 點熱湯軟軟身繼續作業。 作業途中還意外發現受困車輛,駕駛趕緊下車確認車內狀況,確認無人後 用無線電通報車號並回報位置,從深夜一直做到天為微亮。經過一間商店 前一位歐吉桑準備開店做生意,揮手招呼要鏟裝機開過來,原來是老闆拿 東西請駕駛吃......歐吉桑遞上一杯熱飲一碗拉麵,駕駛就在車內迅速解決 後趕快恢復作業,避免道路又被積雪大量覆蓋........ 感覺挺悲壯.....單槍匹馬出動沒有支援、沒有音樂陪伴,車外大雪紛飛強 風吹的雪到處飛散..... 天亮後大隊人馬才趕到現場,由除雪車、砂石車搭配把鏟雪車清開的快一 層樓高積雪運走,路面由整平機刨除路上的積冰、積雪,直到看見柏油路 面。 感想是~~台灣還好不下雪阿,不然麻煩可大了.......... 此時駕駛停車把車上堆很高的積雪用塑膠鏟子清掉,然後在車旁休息嚼起 巧克力.......帶巧克力應該是保險用吧?萬一自己受困在比較偏僻的地方起 碼自己還有熱湯、巧克力可應急,等候人家救援... |
除了冷,不知道該怎麼形容,越來越覺得天氣往極端的方式在跑,祈願大家平安阿
|
引用:
|
光是看到照片就 ... 好冷喔 ...
:on_04: :on_04: :on_04: |
引用:
|
引用:
|
難不成南部會變跟赤道一樣溫暖嗎??
|
好冷,保重呀…
小Q最近也像住在冰箱裡,好冷… |
引用:
|
小時候嘉義有過3度的記錄~
早上屋頂及田埂小草都一片白茫茫的霜~ :on_02: |
引用:
|
在嚴重的災害之下,人對於同伴的情感就會加強
|
這個禮拜 ... 美國陷入了宛如電影「明天過後」一樣的氣候災難 ...
冰凍美國 ... 加拿大也一樣嗎? 迪西猜的 ... 因為加拿大在美國北部 ... g 大沒事吧 ... |
冰封世界真的很美
不過只需要看看圖片就可以了啦!!! 看過世界各國的氣候變化 只能說台灣真的太幸福了呀!!! |
引用:
|
引用:
冰風暴過後,一週多又來了北極的強勁極冷氣旋,把加拿大大多數的省份帶入了極度嚴寒的日子(多倫多零下21度,加上急速的氣流猛刮,體感溫度零下41度多,人體曝露在未絕緣的環境裡, 5分鐘後就會凍傷,嚴重者需要截肢),而在加拿大西部省份,尤其是草原省,更是冷到不行; 多倫多的地理位置因特殊的五大湖的因素,所以處於美、加陸地邊界線以南的兩個州多以南,所以災害的程度差不多。 我所住的地區為約克區(York Region),知道在美國未從大英帝國獨立出去時,加拿大多倫多的約克才是道地的經典地帶,政、軍、經的核心。而在我們南方紐約(New York)區, 在當時還只是個歐洲窮移民(經濟難民)可以登陸的廉價地區。 所以多倫多有所謂的 York (Old York),而美國就衍生了所謂的 新約克(New York),讀本地地理課時才知道,原來美國之獨立於大英,就如同新加坡之獨立於大馬。 至於獨立與分離都是政客野心為自己謀福利的老梗,很有戲看。翻讀歷史書本,狼心狗肺者不乏其人。美國雖然獨立了,但是英國皇室到美國時,效忠他們的人還是很多,而他們根本就是獨立下的真正愛 國者。他們被迫於在強悍的槍桿子下被獨立成美國人了,這種強姦式的被動成為美國人,也就是當今傳統加拿大人最不齒那些歐洲軍閥們在血腥的權力鬥爭下,低頭妥協的成為了所謂的聯邦。這些都寫在 歷史課本內,令人永遠難以忘懷;而這個血淋淋的以武力來達成的(自由)國家,就是無奈的結局,在他們效忠英皇室者,永遠都不會忘記歷史,這也是我們從未真正學習到的歷史。 回歸正題,我還是照常跑步,我有冰爪跑鞋,在冰雪上跑得很開心。回家後,游泳(室內)、器械操後再三溫暖,一切作息全都沒變化,就連最新近的體檢都健康的不得了;感恩~ 我是不是改天使點小聰明,把自己的健檢資料給貼到網路上,好讓大家瞧瞧,不過先聲明,這可是犯法的,所以還是保留給自己欣賞了。 感謝 getter 大的關心,謝謝您~ . |
老天爺說了一句嚴重警告人類的話:『 冰 的 啦~ 』
受不了這種冷的人就說了:『 冰 ... 冰 ... 冰過頭了啦~ 』 謎之音:『 這兩句好像都在哪裡看說 』 ps:北極都會這樣的釋出冰風暴、極地震盪 ... 那南極咧 ... |
美國好像0下50度的樣子 我看到很多照片 牛仔褲跟石頭一樣硬 剛洗完就結冰
整條褲子站在那邊 還有拿去敲東西也不會破 還看到火災過後的房屋 全部都結冰 噴水池的水 噴除來瞬間變成冷凍的冰條 一堆有的沒的 |
嗯:on_45:據說有不怕冷的人.冬天還在吃冰:on_45:
目前冰淇淋缺貨:on_81:只好喝可樂:on_02: 冰冰涼涼:on_41:住在北美的人應該都不會怕冷:on_45: |
今晨六點的8公里跑步回來,真的有夠冷。
據加拿大環境部的酷寒警報,室外體感溫度零下28度,這是本地入冬以來的第三度嚴寒警報。 先是冰風暴,再來是北極的極寒冷氣旋,今天又來了; 昨天還陽光明媚,結果跑步時才知道連頭髮與眉毛都因流汗而結冰了。 這倒也不急,回到室內23度的環境中,它們就都自然解凍了。 最近寒流也侵襲台灣,據衛星電視報導,昨天氣溫就在零上14度,大家可要好好的禦寒才是。 |
剛剛加拿大環境部又更新氣溫變化訊息,今、明兩天多倫多會持續下降至零下30度(攝氏)以下,明天個人跑步照常。
|
大自然翻臉了啦 ... 雖然沒有『明天過後』那樣的誇張 ...
但是 ... 冷阿 ... 這類的災難片 幾乎都有固定模式 ... 1.一個研究學者的發現,有些片子則沒有。 2.一些開場的事件預兆,尤其都會有動物行為的入境。 3.一個研究學者的發現,跟驗證。 4.對於當地政府,提出警訊與因應的對策。 5.政府高官傲慢不理會的態度。 6.事態嚴重,政府高官會請這位或這些研究者來商議對策。 7.處理事件,過程中會死幾個同伴。或有親友被災難捲入其中。 8.事件完結,依故事需要,參與處理的人全死或死一部分。 9.過程中會有災難畫面串場。 如:天崩地裂之火山爆發、美國危機之強震風暴、明天過後 當然也有跟這個模式有部份雷同的 [地心毀滅] 而 [末日預言] 則只有一點點像結局是幾乎全死光 |
加拿大環境部又發佈繼前三日的嚴寒警報之後的又一新嚴寒警報。
一股來自北極的冷氣流經由安大略省北方直下大多倫多,加上在本地西北方的強烈低氣壓, 今夜氣溫將再直降至體感溫度零下三十度(自然氣溫零下21度,但在強烈的對流氣體下,也就是風洞效應), 加上安大略湖上來自墨西哥灣的龐大水氣團(在溫暖的夏天將成為強降雨;在寒冷的冬天將成暴風雪), 在大湖區有調節氣溫的作用,雪可能降得不夠多,但因安大略湖面的無地理高地勢的阻隔物屏障條件制約, 在大氣環境內高壓圈與低壓圈的壓力差下,可造成強烈的氣體對流,換句話說也就是猛刮的強風。 所以居住在大湖區沿岸的住戶,將成為最大的受影響者。據衛星與雷達對大氣運動的監視與計算, 強風可達40~60公里的時速。北美的房子除了公寓或市中心的高樓大廈是水泥建築較為堅固外,木製屋頂很容易被掀飛。 其餘的大多為木製的建築物,而木製建築物屢屢成為風災下的最大受害者,因而房屋保險費較水泥建築物高。 |
北半球變得非常冷,南半球也是異常的熱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1:50 P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