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家瞭望/工資驚奇 日本復甦壓軸大戲
經濟日報╱安倍晉三(Shinzo Abe) 】 2014.01.13 03:41 am
前言:經濟日報今天起推出「全球名家瞭望2014」系列專欄,由重量級國際決策官員、金融市場權威,以及學術界巨擘執筆,為讀者解析今年的世界政治與經濟大勢,掌握投資時機。 此一系列專欄是與世界知名的新聞評論機構Project Syndicate合作,邀請到的執筆名家包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南韓總統朴槿惠、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拉加德、世界貿易組織(WTO)前秘書長拉米、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國際金融炒家索羅斯,以及微軟公司創辦人蓋茲等,每周一至周五見刊。 2013是日本經濟從20年的停滯轉折的一年。未來將因為出現所謂的「工資驚奇」而更加光明。 9月以來日本政府、商界和勞工領袖間的激烈討論,正產生良性循環—工資增加帶來更強健的成長。 截至目前,我參加了四次會議中的兩次,其他參與者還有財務大臣、經濟大臣、勞動大臣、豐田汽車的豐田章男、日本工會聯合會主席古賀伸明等人。每次會議後,我都有充滿信心、歡欣鼓舞的感覺。 讓我們面對現實。日本的通縮壓力已遠超過十年。在我擔任首相之初,我啟動觀察家所稱的「安倍經濟學」政策組合,因為長期以來,只有我國的名目工資水準處於負成長狀態。 我第一次看到統計數字時吃了一驚:自2000年以來,日本工資水平以平均每年0.8%的速度下降,而美國和英國名目工資平均每年成長3.3%,法國則成長2.8%。1997年,日本受薪員工總收入為279兆日圓,到2012年卻降到244.7兆日圓。 換句話說,日本受薪族在過去15年收入減少了34.3兆日圓,這個數字比丹麥、馬來西亞或新加坡的年國內生產毛額(GDP)還大。只有這一趨勢得到扭轉,日本經濟才能重回長期成長軌道。 另一方面,日本企業的資本狀況不再不足。我還記得,15年前日本公司淨值比率低到什麼程度--不到20%,而歐洲和美國為30%。 因此經濟學家說,日本公司的行為可以用過度借貸來形容。 現在情況已經改觀。由於過去15年來公司獲利力持續成長、且企業持續去槓桿化,負債水準大幅降低。就淨值比率而言,日本公司目前已與歐洲和美國等量齊觀。 我驕傲地說,安倍經濟學在更根本的層面取得了成功:我們重新振作了日本的集體心理。在我的政府執政一年中,認命的思維已被無限可能的想法取代,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東京贏得2020年夏季奧運會和殘奧會舉辦權。 其結果是,華爾街投資人開始長期看好日本市場。 這就是安倍經濟學的前兩支「箭」—積極的貨幣政策和靈活的財政政策—所取得的成就。那麼第三支箭—藉一系列政策促進民間投資、從而讓生產力成長維繫日本的長期復甦—又如何? 有人說,與第一支和第二支箭不同,第三支箭實現起來很困難。我不否認:根據定義,結構性改革要比貨幣和財政政策花更多時間。 許多政策需要立法,而國會過去幾個月已投入大量時間在這方面。在這個過程中,儘管國會審議曠日廢時,觀察者也不應見樹不見林。 從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談判,到設置特別放寬管制區,我的政府竭盡全力催化經濟復甦。 「工資驚奇」也出現在這裡,因為只有在長期遺失的公司獲利力與工資的環節重新建立後,對住房、汽車等耐久財以及整體家庭消費的投資,才能讓日本擺脫通縮、走向經濟可長可久的道路。 「工資驚奇」的靈感來自荷蘭。1980年代初荷蘭人形成一個共識:為了維持就業,雇主和員工應共同分擔馴服猖獗通膨的責任。這個共識被寫入1982年的瓦聖那協定(Wassenaar Agreement)。 如今,日本也正迎接類似的全國共識,或可說是荷蘭共識的反向版:政府、主要產業和勞工組織應合作提高工資和獎金(同時提供促進生產力的誘因)。 不消說,工資水準應完全由管理階層和工人來決定。但同樣正確的是,政府、商界領袖和工會之間新達成的共識,已促使愈來愈多公司承諾大幅提高工資和獎金。 這就是「工資驚奇」的根本內容。它將是一個全新的現象,將與5兆日圓的大規模財政刺激,共同克服提高消費稅帶來的潛在不利影響。最重要的是,它將繼續讓日本經濟運行在可持續成長的軌道上。這一點我可以肯定。 (編譯吳國卿)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421315.shtml 這新聞應該是安培本人寫的,由經濟日報和國外團體合作,聯合邀請幾位專家來寫的 安培在這篇新聞裡面寫滿多自己對於日本經濟的看法,應該有參考價值 接下來陸續會有全世界經濟專家撰寫,不知道會不會邀請彭淮南談論一下台灣經濟 |
我們也是工資驚奇呀!!!
22K不再是工資驚奇後 15K會再次讓我們驚奇一下吧 然後................... 結論是我們是被工資嚇死的 |
台灣是個變態國家~~請神來也沒救了
在野黨除了一直攻擊執政黨的政策之外,自己也拿不出可以讓人刮目相看 的妙招,更不用說絆馬腳一是他們的最高指導原則,執政黨的失敗就是我 的成功。等到自己主政之後再來拿香跟著拜,如果出代誌就推給前朝,要 是效果良好就是我主英明.... |
引用:
日本自從1985年簽了廣場協議,就開始了日本失落的二十年 這段期間日本經濟有多麼慘,全世界有目共睹 但現在經過安倍的三支箭,不敢說改善了,但至少漸漸有好轉的跡象 台灣現在還沒比當年的日本還要慘,嚴格來說還是有機會的 |
引用: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1:28 P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