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亂七八糟的次文化
老看到國內的文化在走下坡,真是遺憾。
例如︰網路上的國內新聞,某一媒體就大剌剌的寫著︰ 新聞 ing~ 中文與英文是兩個完全不同語法的語文,要中就中,要不就全英。 真無法相信,今日台灣的中英文夾雜的如此之變態。 理由如下︰ 新聞 - news 在英文為名詞,但我知道他們把它加 ing 的用意,是所謂的報導新聞中。 但是,在英文中的現在進行式,只有在動詞後可加 ing;名詞加 ing ,怎都不合英文文法。 昨天在教會禮拜後的聚會中,有一新台灣與會者拿著一本「富爸爸提早享受財富」的書,他說他是台大畢業的, 但是卻無法真正的去辨別書中的誤植,譬如,他在引述一句在該中文翻譯版時,就把那個錯誤的兩個字都寫錯在黑板上。 我暗示他,請他再看看有無寫錯或語法錯誤,但他絞盡腦汁都還看不出來。 我從未讀過那本翻譯成中文的書,但我在當下可以輕易的發現有兩個以上的錯誤。 由最簡單的談起,就是成功之門(The dorr of successful),其中的 dorr 事實上, 在我向他求證時,他說 dorr 就是門的意思。 那我就假設他是一時疏忽寫錯了,因為他堅持那是成功之門的門(但是正確的寫法只有 The door of success), 這下我真的長見識了﹗我再問那個介詞後的名詞,怎會是用形容詞的? (只有 of + noun 才是對的;介詞 of 後加 形容詞,那是個大笑話,根本就是在胡扯﹗) 他向我說,那是原書本上寫的。我最後又問那段所謂的 rich people in American,到底是原著的,還是你寫錯或記錯的? 他說︰他背的很熟練,那在中文翻譯本上寫的很清楚,就是....in American。我很慎重的當著大家的面說, in America(地點/place)才對, 若是對人而言,應為 by American(人/person)。他當真是台大生?真是悲哀呀﹗ 連這麼普通的基本英文文法都無法正確使用, 我真懷疑當今的教育是在教些什麼個玩意兒?他才30歲不到,我真的很納悶,更為台灣的將來冒了一身的冷汗。 他是教會弟兄的親戚,來加拿大探親,並到教會來交流。聽說他在台北某補習班教書。 那麼,這般的水平都可以教書,那肯定是名師出高徒,桃李滿天下了﹗ 他還是很堅持己見,僵持下沒好處。只能看他自己的去將錯就錯了。若是為了面子,我早已給台階下了。 這般的教育水平,我無言。不知大家有無碰到過類似的高手?﹗ 話說回來,上述的 新聞 ing~,若以英文來表達也是錯的︰名詞的 news 如何能在之後加上 ing 成 newsing? 這就是名副其實的次文化。 這跟美國領土內大部份南部州裡的黑人之次文化不同,在美國的前奴隸社會裡,黑人受到各種人權的壓制與剝削, 教育當然無法如白人般的普遍受教, 也難怪今天的黑人的後代所說的英語都很不正統,表現的是無奈的結局,也就是低下的教育的必然結果 - 次文化的肆虐。 幾曾何時,教育普遍的發達的台灣也都沈淪了, 教育與文化水平如土石流般的直走下坡。現在推行了什麼母語,它不叫做台語,叫閩南語才正確。 然而,真正的母語(native language)是原住民千百年使用在他們族裔中, 代代相傳的語言。至於移民帶入的語言,竟成了代表台灣的母語,這是天下的大笑話。 閩南語在東南亞中也講得很普遍流行,那麼它為何不能代表官方語言(official language)? 現在的所謂母語教育,聽來都 2266 ,多語教學後,國語不標準(學生竟可以發成學深;人生也變態的發成了人參;我還當歸哩﹗), 台語不流利,客語也不怎樣,原住民幾大語呢?就連殖民過的日本, 他們的日語在我的日本同學訪台時,也覺得不是很正統,最後,投資那麼多心血的英語呢?更爛﹗ 英語竟然還落後過日本與韓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真是拿錢在放炮 - 浪費﹗ . |
感覺媒體膚淺化, 年輕人雞排妹化! 這種次文化若是溫水, 年輕人難免像青蛙. 溫水煮青蛙, 如果年輕人在安逸的生活中不能體察世局環境的變化, 「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到頭來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
引用:
|
別說英文了,連新聞的中文字都是錯字連篇,連校稿都不用的,實在不願意相信
|
引用:
發錯音,唸錯稿也不說聲對不起,然後藉由媒體的以訛傳訛,大家習焉而不察,就這樣的漸漸沈淪了。 CNN 在報新聞時,不慎唸錯,他們都會馬上說︰對不起,再更正。多倫多的媒體也都這般的做法,這不是傳統,而是對大眾負責。 台灣則假裝沒事,就這樣的混過去了,還有什麼比這種裝聾作啞的做法更差的?誤導視聽,貽害社會。 |
日文一樣拿來亂搞
泡"湯",泡啥湯? 英雄"世話" 亂搞一通 |
引用:
他們大聲的就在女生們的面前說︰ 那就是帶小弟到小妹那兒去,就是泡湯啦! 我很不開心,因為他們欺負我的求知慾與好奇心﹗ 註︰小弟與小妹是我美化的說法,他們直說性器官,這我說不出口,因為我吐的是象牙~ |
引用:
有很多年輕一輩日本人也搞不懂他們老一輩的用語 ... 這現象不是日本或台灣特有 ... 全世界都有 ... 有些正確的答案 ... 反而要去問 ... 正統的日本歷史文化的教授才答的比較像樣的答案出來 ... 不過一些簡單的答案 ... 教語言的可能會知道 ... 迪西倒是有學到一點點 ... 不知道以下說法對不對 ... 日本的對熱水的說法 ... 用漢字表示 [湯] ... 說 お湯 因為泡澡 ... 是泡在熱水裡頭 ... 所以就是 泡お湯 ... 可能說 泡お湯 的說法不通順,就像很多語言都會有片語或是發音之類的東西 ... 就變成了泡湯 ... 洗澡的說法是「入浴」或是「お風呂」是比較常用的詞彙 ... 反而泡湯是與溫泉或是公共澡堂(看日本旅遊節目) 有關聯的樣子 ... 跟西方人洗澡一詞也有區分一樣 ... 是 Shower 還是 Bath ... 雖然都是洗澡 但不一樣的地方 ... 對中國人或台灣人應該說是華人 ... 不過就是洗澡嗎 ... 幹麼還分啥 Shower 還是 Bath 或者是 「入浴」或是「お風呂」或是「泡湯 」... 那麼囉說 ... |
引用:
shower 本身在氣象學就是陣雨。 再談 bath,它指的是在 bathtub(浴缸)中的泡浴,是身體泡在水裡的。前者的 take a shower 是站著淋陣雨的,哈~哈~;而後者 take a bath 是坐在浴缸內洗浴的。 這些問題,我在台北美國學校就問過他們了。還有,在北美我要上廁所,你可說成︰I want go to bathroom or I want go to washroom, 千萬別說成︰ I want go to W.C. 因為沒有人聽得懂的。瞧瞧我們的英文多少年未更新了﹗ . |
最近國際牌常有這句~NENOE好像也不對,老師說最後一個E不發音
|
引用:
若是該母音 E 處在前一個音節內,那就一定要發出音來。 若以西班牙文或日文就肯定要發出音來。 還有 Honda & Toyota 等字在英語中發音完全與我們常以日語的發音法不一樣。 英語是個很獨特的語文,要學好不容易。很多中國人(也包括台灣人)都犯了自說自話的毛病。 語文是溝通的工具,工具的精準度就要高到一定的水平,否則,雞同鴨講,彼此都聽不懂啦~ . |
置於字尾的母音 E 不發音的例子如︰time, lime, siime, wide, tide, ride, paste, write,
guide, mike, slide, suite, mute, knife, marine, remote...etc. 那個字尾 E 形同虛字,沒辦法,這是英文拓字的無奈。 |
在網際網路上(internet),因為這是個互相連結的網路(互聯網),它是地球村的縮影,也是國際化的溝通平台。
在這種環境下,我們因陋就簡的使用了個不倫不類的 PO 字,來代表在上述網路環境中的唯一正確的動詞 - POST。 POST 由於是動詞,所以英語世界的人們,再怎懶,又怎省時間和圖書寫或打字之方便,從來都沒有人會把該動詞省略成 PO的。 PO 或 po在英文中的使用如下︰ PO的縮寫 = Pissed Off (受夠了,賭爛,閃開啦) 或 當作 Police Officer(警官)用 它的另一意義為 p/o = part of (部份的) 在電子學上,它指但是 power oscillator (功率振盪器 ) 在英國的口語中,就為室內便盆、便器、夜壺,Petty Officer (海軍士官 ),postal order(郵政匯票 ), Post Office(郵局),purchase order(訂購單 ), Personnel Officer (人事官)。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發現除了用POST 或 post 為正確的動詞外(如貼圖或貼文),若用PO 或 po, 就讓英語世界的人完全看不懂,連次文化都不如﹗ 本人在家中的國際無線電台的SSB短波波段上,從電報到無線電話的兩上下波段上的例行國際連絡中, 不管是老手或新手,從來沒有人會這麼用的, 在無線電電文內或無線電話內容內,火腿族是最喜歡用簡字或縮語的,到現在為止,從無此字被用過。 我也曾向五大洲中所有的英語系國家請教過,他們都問說那是哪國在用的?我都不好意思說﹗ 有許多人都直說,連英語文盲也不會這樣說,可見得劣質文化泛濫之悲哀。 . |
日本人沒人說泡湯的
澡堂他們叫做錢湯 洗澡也沒說泡錢湯 世話是照顧的意思 以前華視演武田信玄片名說是英雄世話 想當然耳是以為英雄的偉大故事 扯啊 |
不說有很多人不知
一直以來就覺得 國內有很多現代用詞/語 (特別是科技方面) 比大陸好多了 (特別是把 會意 形聲 與該事物 翻的很到位) 結果卻是 都是引用日本的 (多到讓你想不到) 因為別人有專門的政府機構在翻譯定義 台灣這方面就好像沒有 而是撿現成的用 再看看現代青年的作文 所以可想而知 台灣的文學素質在走下坡中... ======= 話說最近那些記者再推廣 小確幸 之類的日本用詞 覺得好噁的說 有夠 小x人的感覺 不喜歡~ (像小市民也一樣根本就是作賤用詞) |
國內的名嘴號稱留美回來的,竟然說出了一句︰
......我會給你做一個 confirm(確認)時,把這個字發成了 conform (它是及物也是不及物動詞,在不及物動詞時意思為 遵循、依循,在及物動詞時為 要遵照、要遵受的意思。) 結果在意思上相差了十萬八千里,英語的發音要發得相當準確,否則就意義全失了。 |
con- 是 com- 的變體字,它們屬於字首 (prefix),被放置在名詞或形容詞之前。它們代表「完成、促成、一起」的意思。
如 con+firm 就變成了及物和不及物動詞,意思為「確定、確認、認定、證實」;而 con+form 也同樣的變成了及物和不及物動詞,意思是「依循、按章、遵守、與...一致」。 所以完成確定 = confirm,名詞就在之後加上字尾 (suffix)的 -ation= confirmation(確定、確認、證實、批准), 同樣的,conform 加上字尾 -ation = conformation (構造、形態、符合、一致)。〔註︰字尾 -ation 即為構成名詞的要件,表示動作、狀態或結果〕 不管任何語言在發音的時候要如無線電中的發射頻率(說者)與接收頻率(聽者)能夠一致,這樣才不會因頻率偏差而造成溝通上的困難與誤解。(有聽沒有到,聽不懂的遺憾) 恰如同英語語文在行文時、書寫的拼音一定要正確一樣,要精準的表達出來,閱讀者才能迅速的了解。 總的來說,口齒清晰、行文正確,在聆聽與閱讀上,就能了然於心,賞心悅目,就能迅速完美的達成了溝通的目的。 這在社交、求職與人生大道上將有相輔相成、事半功倍的正面效果,人緣也會如魚得水般的無往不利,充分享受精彩人生。 頭腦清晰、發音清晰、語法正確,您將到處受到歡迎;好處多到不勝枚舉,您的伴侶或伙伴都會很樂意的與您相處,因為那是一種無隔閡的人生享受,沒有遲疑,沒有猜忌。 做一個溝通的良導體,人生也能以電學上的『歐姆定律』來表達,當電阻(阻力)越小時,電流與電壓就相對的提高,互勉之~ . |
引用:
只是由於各省發音太雜 搞到大家都被訓練出自我調整的聽覺 反正上下文聽得懂就好 現在還更以本土型錯誤發音引以為傲 所以大家也見怪不怪了 粉好呀!!! 最後連文章用字也汙染了 有次還看到某人說 學英文有必要學正確的發音嗎?? 要有本土味就好 保留自己原有的腔調才是正確的 唉!!!!!! 自由是紛亂的本源啦!!! |
引用:
即以上文中所提到的"汙"字來說 我們時常在報章雜誌中看到"貪污"、"空氣污染"、"水污染"等 "污"這個字,每個繁體字的使用者...應該都"認得" 請您試著上教育部國語辭典網站上查查看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您會非常、非常、非常的驚訝,"國字"裏根本就沒有"污"這個"字" 那....大家怎麼會都認得這個字????? 說起來也"粉"簡單 "污"這個字不是繁體字,而是簡體字 到對岸的"漢典"中就可以查到這個字了 我們再試試看,在"Google"查詢中輸入"汙染法" 您會非常訝異的發現 查詢出來的繁體網頁全部都自動替您更正為"污染法" 環保署也好,法務部也好 您只看得到"水污染防治法"、"空氣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 您應該看不到"汙"這個字 小老兒就有些兒困惑 請問我們應該如何教... 下一代 |
引用:
一個是電腦輸入法惹的禍 ... 另一個是古早的小學教育惹的禍 ... 也就是說從以前就這樣教了 ... 還有一種 ... 很久以前是這樣用沒錯,尤其是在民間 ... 到了某個時期 ...教育部就改掉了 某些真有程度的國文老師會明白指出哪些字是 [簡體] 的 ... 迪西以前遇過的某高中國文老師就是 ... 他曾說過 ... 教國文的有的是簡繁不紛亂教一通 ... |
前天晚上跟老婆在床上蓋棉被聊天時,談到了我的眾前任女朋友們最喜歡我的是哪些優點?
我就坦然的說,她們最喜歡聽我說話或唱歌,因為她們說那是一種無上的享受。 與此同時,我問老婆說,追妳的人很多,妳為何獨選我呢?她說︰他們長得都不錯,學歷也高,甚至於很富裕, 但是他們的發音不是很正確,有的還一口破國語。 老婆家的族譜我有幸看到,他們的祖先來自江蘇,她的書法很好,她說,說話時的發音與寫字時的勾勒一樣, 聽來,看來就是舒服,那是用錢也買不到的..... 她說,會說話的口齒,連舌頭都很柔軟、靈活,這種幸福盡在不言中~ . |
記的在職場上曾遇到同事也很喜歡使用 fu 這個名詞 , 我說不是 feeling 才對 , 他回答:
(態度極為強硬) 你太落伍了 , 大家現在都說 fu , 現在那有人在用feeling . 我回覆:這不是強詞奪理嗎? 今天高中聯考英文試題 <感覺 >, 難到你會選 (D)fu , 你可能因這題錯過考上第一志願的機會 ; 他啞口無言後又說也對 . 該名同事工作認真負責 , 據他說當年高中聯考,因晚間收看世足賽 轉播,隔日應試精神不佳才未考上第一志願 |
feel,這個字,以英語發出的音,根本與 fu 一點關係都沒有。
當心英語的發音,稍微一發錯音,意義就走樣了。 怎說呢?因為 feel 中,除了f 字母之後,完全沒有所謂的 U 音存在。 它的關鍵在於 f 之後的 eel,我很不願意以中文來表達英語的發音, 然而在解釋這個廣被錯誤發音的字,就不得不借助中文的破例來一次,請海涵~ 在 f 音之後,所發的 eel 音,應為 「億~偶~」,而不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 u 音。 如果要發音成所謂的 fu~,那唯一,僅有的原則/方法,就是要改成 fue, 這才能在英語中真正的發成 fue (=台灣風行不倫不類的) 音。 但是,很遺憾的是,在英文中根本沒有這個字,也沒有這個絕音;常說要與國際接軌,真不知道要從何接起? 尤其是大學生滿天下的台灣特產,真是遜斃了﹗我們的英語教育投資,資源全都扔進了馬桶裡,以訛傳訛的次文化說法越來越猖獗,這難道是進步?﹗ (這個 u 音有點類似國字的注音符號的ㄩ),但是在英語的發音原則下, 若要發成原母音的原音的話,那就要在該母音(如A;E;I;O;U)之後緊跟著一個無聲的母音E。 那個懸在字尾的母音E,是完全不能發音的,例如 ate; bite; decide; gate; hide; idle; jade; kite; lime; make; made; mute; note; pade; pave; quote; relate; side; tame; ultimate; vase; wide 等字,在最後的 e 字母是 silent vowel sound (靜默母音)。 標紅的 e 字母,完全不發音,而且還使得該不發音的母音 e 之前的音節之 任何母音(標藍)必須要發成原來的音。 於此同時,在最後的無聲母音前的母音(或前一個音節裡的母音,就只能完全的發出原來的母音之本音,發音例如上面的例子一樣。 雖然這些看來與本次的主題無關,但是務必學習並使用正確的國際語言 英語 之正確的發音。 鑑於若要自己錄音再上傳的 Youtube 會有點費時費事,那麼就到 Youtube 上去找個如何正確發音的一些例子來佐證。 先從國人最容易發錯的音來舉證,如 Skype,在最後面的母音e都是無聲的。
英語字母 g 的發音,不是那個八萬竿子都打不到的 「居」音。 倘若 g 以「居」音來發,那麼你完全無法發對任何的英語中的 g 音。
請再仔細的聽聽 字母 g/G 的唯一正確的發音,以免誤人誤己。想要讓自己的發音正確,請多加練習此正確音。
曾經在20多年前,於加拿大的多倫多到蒙特婁路途中,聽到該移民總裁在烙英文,他說我們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與美國最接近的城市為 漢米爾頓(Hamilton), 那是大錯特錯的音。連同在車上服務的白人司機都猛搖頭。該總裁就畢業於台大化學系。
當時我很禮貌的與司機輕聲的問道,Can we have a chance to visit Hamilton? 時,我發的正確音竟然讓他嘟嘴白眼的很仇視的斜瞄了我一眼..... 剛愎自用的他,後來被加拿大皇家騎警(等同於美國的FBI)搜捕.....移民事業那就更不用說了﹗ 他的發音,如今晚我們要入住幾星級旅館,他又烙英文的把 hotel 後的 l 音,錯發成了中文的「爾」音;正確的發音應為「偶」。 再次強調,使用中文來作例子是不恰當的,所以要學習真正的發音。學習語言非常簡單, 您就把自己當成小寶寶在牙牙學語時的空白錄音帶就是了,之後再不斷的反覆複誦直到完全正確就是了。 對與 r/R 這個字母的發音,也是國人所最容易發錯音的,實例請觀賞聆聽之~
就暫時敘述到此,祝福大家學有所成,並能積極的影響到其他人的長進;就當做是在作功德﹗ . |
g 大說得非常對喔 ...
迪西剛剛用了 Google 翻譯的發音 ... fu 跟 feel 完全不一樣 ... fu:ㄈU~ feel:ㄈ億有~ 聽起來就是不一樣 ... 可以說成一樣 ... 真的很 ... |
引用:
嗯,找個機會上傳聲音檔較容易詮釋之﹗ |
引用:
因為台灣的廣告愛用日語,而用了日語後免不了會出現日本人 講的英文,因此發音就被帶壞了... |
引用:
fu 這個名詞 使用頻率已遠遠高過正統用法 真是乞丐趕廟公 我看十年後編進英語字典裡 Fue (專有名詞) 感覺棒極了! 英文試題選項又多了 (B) fue (C) Fue 隔壁部門主管聽到後說現在很多人都這樣講,你好像有點鑽牛角尖 產線人員的看法是 你太 lo 了 (原意應是local ) 而他們所謂的lo是指跟不上潮流,古板的意思 就連我的英文名字從進公司開使就被發音成 醬 , 因為那時很流行 日式醬燒烤肉之類的 or 7-11 吉祥物 open匠 各位猜我的英文名字是甚麼? 喧賓奪主有點像野蠻人的文化 .. |
引用:
可以任意與各種物質融合的東西..... 過去大量的採用日本方面的用語(隨日劇潮流引用),現在則慢慢 吸收大陸方面的用語...例如那一搓白髮的"軍事專家",他老愛把 飛彈說成"導彈"....... |
引用:
那麼,在此就借花獻佛,再舉些例子來證明這個原則。例如,doe, (母鹿、雌兔), foe (敵人), toe (腳趾), hoe (鋤頭), joe(士兵), poe(蜜雀), roe(魚子/魚卵), woe(悲哀/困境)...等字, 都讓在不發音的母音 e 前的音節中的所有母音(a/e/i/o/u)發成了原來的字母之發音。 還有一個國人最容易發錯音的 rap (國內翻成-饒舌樂;它是以節奏性強的對話或敘述方式在唱一首歌,為黑人最拿手的唱法), 但是國人的發音,尤其是美式的發音中,rap 這個單字中的那個母音 a 的發音法,並非是原來的英文字母 a 之發音, 因為一旦唸錯(發錯音)成 rape,也就是「強姦」,這就很不體統了。 請仔細聆聽 rap 與 rape 的發音之大不同,這點很關鍵,一定要辨清、發對音才恰當﹗有什麼比如此冒失還失禮的? rap
rape
最後,請不要小看那些只有三個字母的單字,它們看似簡單,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很多人栽倒在這些字前,失之交臂,此為應注意的地方。 這尤其是在英文考試時,很多人看不懂,這是很經典的失敗例子。 以前在國內的中文版的「讀者文摘」的最後幾頁,總會舉出這些單字的例子,這也是學習上該注意的地方,尤其在閱讀與寫作上。 . |
有個法國歸國朋友
他教人法文 都先請試讀幾個音 能正確發音的 他就說學法文沒問題 如果有發不出正確發音的 那就前途茫茫了啦!!! G大的意思也差不多吧!!! 這也該就是口音的問題啦!!! 每種母語的人發音上都有獨特之地 在說別種語言時就會形成獨特的發音 好比說日本人說國語就有同樣的腔調口音 你說他們的發音也是正確的 可是說一整句話時就是怪怪的 |
之前在探索頻道看一些英國製作的節目,他們的英式腔就很不同...
老師說那叫做"口音"....就像台灣會有"狗語"、"國語"的差別... 聽習慣就好.... 每位教英文了老師也有自己的口音~~著名的賴O雄教發音 、念單字時口音也很特別.. |
看到 A 大 提到的口音問題,就讓當年在台受所謂的 美語 (American English) 教育的我來說明一下。
美語 - 在當年,由於 美國對台軍援的緣故,所以國內對美國是推崇的要命。坊間賣的英語版熱門歌曲唱片,幾乎清一色的是美國產品, 當然啦,在夜市或一些投機的經營者,他們賣的就不是原版的,不過這也推進了國人如韓、日等國,因與美國有軍事協防條約而造成的學習英語的熱潮。 再強調一次,在這些東亞的國家,並非如東南亞的香港(前英國殖民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受英國影響般的,他們說的是正統的英國英語。 美、英兩國不同語言文化的影響,就如生活習慣不同一樣,對人們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比方說,香港、日本的汽車駕駛座在右方屬英系; 而全世界大部份受美國影響的地方,駕駛座就在左方。所以很明顯的,這些英系國家或殖民地的人,在加拿大(屬於美式)的公司、機關等的入口處, 你會老覺得,英系的人,如香港人,老是在走相反方向的進出口,他們經常會以在香港的生活習慣,由左邊進,由右邊出,也就是靠左邊的交通規則在進出所有的出入口。 所以,來自美系的交通規則的人,就會老與英系的老是唐突的硬碰在出入口,有時還很不愉快,那些老年的香港移民,還會對你白眼。 生活習慣與制度的不同,絕大部份起源於昔日的大英帝國與二戰之後崛起的美國。至於英語口音,也就從此有了劇烈的分野。 美國的英語較沒正統英國英語的韻味兒,英國人以其特有的口音為榮,尤其是皇家英語發音。有到英國留學的人,都會入境隨俗的 pick up 聲韻美妙的英國英語音調。 美國英語與英國英語的最大分別就是前者似說話,後者像在朗誦詩句。此外,美國有一點還是很英國的,例如,長度、重量、溫度...等單位, 美國人用英哩/英磅/華氏...這些都是美國在獨立後所無法改變的當年英系主流的使用單位。加拿大本身就是英系, 但英語較趨美式,為了拉攏法語省份 魁北克,所以採用了米制單位,但是在加拿大的傳統人士裡,仍以英式單位為主。 這在來自台灣的我們,在生活習慣上很不方便。但是,本地人早就習慣了雙語、雙制,這是籠絡人心的權益變通之計。 回到正題,口音人人都有。但是正統英語的獨特腔調,在日不落國的大英全盛時期,卻是一種官腔,人人爭學。然而,在受美國文化日益影響之後,就會對官式英語有了極大的不方便。 譬如,個人以前在全球的海上國際無線電通訊中,無線電報是以電碼在發送,所以很容易明白;但是若以無線電話在溝通,那就很頭痛了。 聽正統的英國腔英語對我來說很費力,原因是很不習慣。縱使我在國內經常收聽 BBC 的短波無線電英語教學,但因深受美國英語,尤其是英語九百句 (English 900) 的影響甚巨。 平常在台灣幾乎有機會就收聽當年的美軍電台之英語廣播,電視也全部都是美國影集,就如同我在小學時期,滿街滿谷都是日本文化,如招牌等一樣的,久了就習以為常的融入了。 話說英國音的確非常的難講,聽也一樣,所以在無線電 SSB 上的英語溝通作業曾面臨了極度痛苦的窘況,這就是我能深刻的體會到 A 大所提到口音的地方。 口音,事實上可以透過學習改正,但是腔調卻是因人而異。所以,我就很不理解為何人們,不止是女性,連男性也都 copy 林志玲的特有家庭腔調? 難道他們也姓林,是在同一個屋簷下長大的?我經常收看衛星國內電台、或網路國內廣播,我很驚訝的發現, 連什麼教授級的人物國台語是那麼的差,年輕人在如此的潛移默化下,就什麼竹出什麼筍了。更遺憾的是連那些留洋歸國的, 尤其是留美的,那口原地踏步的台灣英語,真讓人感到教育的浪費。入境不隨俗,口音難改可以理解,但是以台語的聲調在說美式英語, 連在英語結尾處,那個很台灣化的低三聲(真是三聲無奈﹗),也都帶進了英語,變成了很慫的破英語。這不能怪口音,而是怪學藝不精。 學習就是通過時間不斷的自我提升、去蕪存菁,雖然它有挑戰難度,但是就跟學彈鋼琴樣的,你就是不能離譜,說話是最方便的溝通方式,溝通時就是要同聲同氣。 我經常在海外到動物園去觀察靈長類的動物,發現牠們的溝通語言竟然是如此的大不同。但是我知道他們沒有學習的機會與環境, 更無如我們人類有著非常高的智商來改造自我。牠們就是我行我素,非我同類者,不是打鬥,就是殺伐。冷血無情,牠們為的不是食物,而是無法溝通。 所以,溝通的問題很重要,但是也不要像在民國60年初時一樣,當時的李小龍電影很受歡迎,結果有些人也莫名其妙的學他在武打動作中的戲劇效果, 不時的發出那鬼吼鬼叫的聲音。例如,在當今的 UFC 格鬥中,雖然我很不贊同他們那種綁手綁腳的打法,但是,我從未發現他們在搏擊時需要發出那種 哦~~~~的鬼吼音。 學習如宗教,要從善如流。教育可以改變氣質,努力可以克服困難。倘此原則都辦不到,那麼一切都是白搭了。 什麼是提升?以墮落來作反面解釋,那就如當今的年輕人般的,在飽受教育資源的嘉惠下,所得的結果卻是令人痛心的本「土」化, 說話可以揭示文化的水平,哪怕是從網路看到的所謂演講等等表現....結果呢,唉﹗教育全盤大失敗。要本土化,直接學習原住民語還差不多。 既然要國際化,那麼就要有國際的溝通標準;書不同文,車不同軌,一切分崩離析~ 哪天等我興緻一到,讓我來模仿那些很入流的異世界口音,分享一下靈魂受盡折磨的快感。 . |
美語,英語 傻傻分不清楚..
電影也有美式風格,英式風格 福爾摩斯 , 007 特務系列 , 傲慢與偏見...(帶有古典神祕色彩) 鋼鐵人,蜘蛛人,美國隊長,雷神索爾,超人...(標準美式英雄主義,爆破大場面,英雄救美) |
引用:
現代人講英語沒有人會說得這麼費力兼辛苦的了, 我最不欣賞的就是講話便秘型的怪胎,在應徵者當中沒有一個這種人可以過關。 那種不能與時俱進的怪腔怪調與節奏,到英語系國家會被當外星人看待。 千萬不要講那種不倫不類的英語,當今世上很難找到如此說英語者, 太矯情、太做作,說到一半肺活量不足者,可能無法把句號前的句子全講完。 他在出席某國內頗受歡迎的綜藝節目並被稱為英語名師時,面對那些說錯英語(文法錯誤)並發錯音者,還能通融或不反應,這很令人納悶。 奇蹟,又是台灣奇蹟再現之一呀﹗ . |
英國音與美國音的差別,從嬉笑調侃中,可以看到文化環境的差池︰
BRITISH V.S. AMERICAN ACCENTS!
樓上的名英語教師,強調的是美語教學。 從影片的檢驗裡後的結論是,那是不英也不美,而是台灣音很重的本土腔超重的非主流英語。(還真難找到合適的形容詞來形容﹗) 說英語,不,說任何語文都要在發音周邊的所有肌肉,全都絕對地放輕鬆。 不能在任何的肌肉形成非必要的收縮與緊繃,那是發音的不得體,也是語言發音的大忌。 說話時,人體發音機構要如同風阻係數極低的滑翔機似的,否則,那就是在自找麻煩。 千萬不要把語文講成舊石器時代那般的重度拉扯聲帶的嘶扯聲,那是在開語音學的大倒車。 講的人辛苦,聽的人更累,沒多久就會在潛意識裡把你忽略,當你是個透明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 |
不論講任何語言,絕對要擺脫那種孩提時的指手畫腳的肢體動作,那些是多餘的,也是表達能力欠缺下的相對輔助行為,這很容易讓人感覺到詞不達意,口不從心之感。
君不妨試想一下,那些沒受過教育的人,還有在第三世界如非洲大陸國家裡,這些多餘的肢體語言反而隨處可見。在所謂的歐美國家中,教育發達自不在話下, 但是若你仍把那些英語世界人完全無法理解的肢體動作亂揮亂舞,你難道是在叫他們猜東方謎嗎?說話不能低頭不看人,不能在說如第一時,用右手去扳出左手的其中一指。 你就是保持雙目接觸對方的眼神,直接心平氣和的說︰First (of all),也就行了。根本不必以超濃厚的國語語調中的四聲亂套在英語所該有的聲調中。 我所認識的台灣移民美國者,在談一句話過後,就可強烈的感到學習英語只學到毛皮的窘境。閉著眼都會很想直接用國語或台語跟他們說。 一般而言,在國外場合(英語世界),在他們的眼前或周圍,千萬不要講國語,那會引起很大的誤會與不舒服感。假想一下,當外勞在你的面前說了一大堆他們的語言時, 在地的你會作何感想?入得羅馬就要講羅馬話,就是這個意思。講不來,又不學或學不好,那該怪誰?誰叫你來的? 不要永遠在主流社會裡的支流裡徘徊,居住擠在同區,出門大聲吼叫,披頭散髮,服裝穿得不得體,買菜討價還價,隨地吐談,亂丟垃圾等,都很丟人。 作生意、找工作也一樣,千萬不要狹隘的只在自己族裔社區裡混飯吃,你的事業生意要做大,就要儘快的融入主流,賺宏觀市場的錢。 前些年還跟美南年輕過我十來二十歲的『美國公民』朋友通電話,光聽到那口「老芋仔腔」的英語,就叫我馬上想吐。 在台灣南部長大的外省人,就算台語學不好,到了美國也有段時日了,那麼那口外省腔濃到死的英語,真老美聽了一定很噁﹗ 不想老王賣瓜,在世界上(不是現在在談加拿大的自己,去除這個國家的範圍,否則太不客觀了!)的各國工作、旅行那麼多年中, 不管到哪裡或哪一個國家,他們都會在最後問我一句︰Why you can speak English so well? 我就回問,這有什麼好驚訝的? 他們回答說,我(們)根本無法相信你這個『中國人』竟然可以說英語說得這麼好﹗我說,應該改成台灣人才對。 他們說︰不,你們都一樣,我說到底還是有些不一樣。還有,他們會問說,你到底是不是在某國出生長大的? 我說︰我不欣賞那個國家,拜託,別把我想得那麼的『榮光』,我擔當不起,也不會感到自己的身分會因為出生地或國籍而高人一等。 真的出生在那個美麗的國家的人就能說好英語?根本是在作夢﹗聽那些ABC的香蕉們混回台灣時講的是什麼?大多講的是 street English。 為結尾順利成功,我經常會莞爾的說,因為我有過『美麗之國的女朋友三個』,但是,真的就這樣我就得道了嗎? 別忘了,這也是「善意的謊言」(a white lie)一樁,請別忽略了成功背後的努力。一切靠己,靠人人跑,靠山山倒。 .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1:18 AM。 |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