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萊姆論壇

史萊姆論壇 (http://forum.slime.com.tw/)
-   時事、科技、娛樂新聞話題討論區 (http://forum.slime.com.tw/f7.html)
-   -   今年整年沒寒流 氣象局:67年來首見 (http://forum.slime.com.tw/thread288040.html)

mini 2017-12-26 01:48 PM

今年整年沒寒流 氣象局:67年來首見
 
2017年進入尾聲,中央氣象局觀測,今年都沒有寒流,是西元1951年有紀錄以來首次整年都沒有寒流的一年,專家吳德榮分析,今年太平洋高壓強勁,不利冷空氣南下。

距離2018年剩不到1週,中央氣象局觀測,今年冬天還沒有寒流報到,而進一步觀察,去年冬天到今年初,台北市也沒有出現攝氏10度以下低溫,沒有達到寒流標準


根據中央氣象局定義,每年的冬天為該年的12月至隔年2月,寒流的標準則為台北市出現10度以下低溫。中央氣象局預報員徐仲毅今天受訪時表示,去年冬天沒有寒流,以目前預報看來,到今年底都不會有寒流報到,創1951年有紀錄以來整年都沒有寒流報到的紀錄。

他說,台灣寒流報到的時間平均值落在元旦左右,該年的12月10日到隔年的1月23日都是寒流來襲的正常範圍,不過,近年寒流都來得相對晚,2014年冬天的寒流是在2015年2月9日報到,2015年冬天的寒流是在2016年1月23日報到,去年入冬到目前為止更是沒有寒流的紀錄。

中央大學大氣系副教授吳德榮今天分析,今年冷空氣大部分集中在東半球,亞洲的日本、韓國和中國大陸都很冷,不過,由於太平洋高壓強勁,不利負北極震盪發生,當環境不利冷空氣南下時,冷空氣就會呈東西向移動,因此北方冷的感受較明顯,而地處亞熱帶的台灣就相對沒那麼冷。

他進一步說明,今年12月還有2個颱風形成,都往南海移動,由此可知今年的太平洋高壓有多強,但這樣的狀況是否為氣候異常,他則表示,這是機率問題,民眾不需要太過擔心,而他也認為,今年雖然沒有強烈的冷空氣南下,但東北季風和冷氣團也是一波波報到,今年冬季平均溫度應屬正常範圍。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894503

=======================

2017要結束了貼個今年的氣象終結

未滿67年算是66年才對 (六六大順?)
一般人當然不需要太過擔心 (農人比較擔心?)

近來台灣沒事 (連續躲掉幾個颱風)
但上面的日本暴風雪
東邊的美國火燒山 (說到美國...以往美國每到它們的年假都是大雪攪局,今年則是...)
下面的菲律賓12月底還有颱風 (造成死傷數百, 第三個也已形成...)
台灣則是好端端只是農作反而還是收成差
有人去台南求了一個詩籤指稱是賴神顯靈啦~ (神威消耗後難怪衰落)

以極端氣候之思
沒有特別冷讓人想到前年的霸王寒流 (國人平均餘命降0.2歲)
2018會否極泰來與否
要看各廟的國運籤了 (這裡就不跟那些廟搶著預測)
先來看 2017的各地國運籤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260414
整體來說 還蠻符合籤意
因為
籤都是以農曆立場抽出, 所以有跨西元的意義
有趣的有
台中的李世民籤 與 出名的台南南鯤鯓代天府
台中之籤會不會剛好與這個66年一遇相呼應
剛好碰上選舉就看個人解讀了

grc45 2017-12-26 02:39 PM

剛陪同孩子們的寵物們出去雪地作夜遊,氣溫為零下11度,

加上寒風效應,體感溫度為零下23度,曝露的皮膚在不到3分鐘後都接近凍傷了。

只有寵物們完全都不受到任何的影響,牠們才是真正的地球原住民,

人類個個包得像是大粽子似的,但動物們全都赤身露體的,而且還覺得不夠冷。

就整體地球的天然挑戰而言,人還真是不如動物來得適應環境的任何考驗呀!

mini 2017-12-26 03:48 PM

引用:

作者: grc45 (文章 2372216)
剛陪同孩子們的寵物們出去雪地作夜遊,氣溫為零下11度,

加上寒風效應,體感溫度為零下23度,曝露的皮膚在不到3分鐘後都接近凍傷了。

只有寵物們完全都不受到任何的影響,牠們才是真正的地球原住民,

人類個個包得像是大粽子似的,但動物們全都赤身露體的,而且還覺得不夠冷。

就整體地球的天然挑戰而言,人還真是不如動物來得適應環境的任何考驗呀!

冷之之~

家中的隔夜菜還要放冰箱嗎? :on_16:

grc45 2017-12-26 10:48 PM

引用:

作者: mini (文章 2372218)
冷之之~

家中的隔夜菜還要放冰箱嗎? :on_16:

這是昨天星期一早晨七點半時,跑步到離家八公里的老婆公司前,順便拍攝在星期天晚產鏟雪後,所鏟的雪堆,若非我穿著極地的保暖裝(很寬鬆保溫)否則呆在室外一下子就凍成冰棒了!

https://preview.ibb.co/hM7eH6/IMG_3739.jpg

這是家裡室內暖氣總出口(中央冷暖系統)的溫度,高溫超過50度以上多的多了,類比式溫度計無法確切的顯示出真實的溫度。

https://preview.ibb.co/nn7JAR/IMG_3751.jpg
how to host an image

這是在房間對角所測得的一米八高度的溫度

https://preview.ibb.co/ny5APm/IMG_3752.jpg

這是房間內最低的室內溫度,高達29度

https://preview.ibb.co/fDGv76/IMG_3770.jpg
up load pictures

這些菜和剩菜就無法不放在冰箱中冷藏,因為室溫高所以一定要放入冰箱中,否則會因高溫而迅速腐敗

https://preview.ibb.co/dc46VR/IMG_3754.jpg

https://preview.ibb.co/ekNFPm/IMG_3755.jpg

順便貼一下家中的兩個傳統冷藏和冷凍兩用冰箱和一直立式(從上掀開)的專業冷凍庫,它是用來放魚肉,海鮮等等蛋白質食物的專用櫃。

https://preview.ibb.co/mKwgx6/IMG_3753.jpg

https://preview.ibb.co/dVHh4m/IMG_3756.jpg

https://preview.ibb.co/kvJYAR/IMG_3757.jpg

https://preview.ibb.co/jpx4H6/IMG_3759.jpg

https://preview.ibb.co/fjeUjm/IMG_3760.jpg

https://preview.ibb.co/jbvfqR/IMG_3762.jpg

https://preview.ibb.co/nLStAR/IMG_3764.jpg

https://preview.ibb.co/gJZvPm/IMG_3765.jpg

https://preview.ibb.co/ccwmVR/IMG_3766.jpg

https://preview.ibb.co/hDeJc6/IMG_3768.jpg

a471 2017-12-26 11:27 PM

所以下雪還是要用冰箱

grc45 2017-12-26 11:41 PM

引用:

作者: a471 (文章 2372227)
所以下雪還是要用冰箱

當然要!不過一般的住戶(獨立洋房),他們的地下室都有冷凍地窖,它是一個大約四坪的獨立空間,不設暖氣和絕緣物,所以在冬天就是直接的冷凍庫。

在冬季時的打獵中,如粉嫩的鹿肉就在去內臟,足蹄和皮毛後分塊,直接的懸吊在該空間內。還有多倫多的郊區的自然放牧牛,肉質特優,郊區人們都也如此的處置。

打獵的種類很多,所以蛋白質等容易腐爛的肉類,一律如此在冬季處理。冰箱家家戶戶都有,但是天然的冬季冰箱都那麼的冷,不用是說不過去的。

進入了夏季,這兒的夏天氣溫比台灣還熱,但濕熱的情形很少,絕大多是乾熱,縱使處於安大略湖的地理位置上也一樣。

順便談談國內永遠打不破的觀念,濕冷算是什麼冷?所謂的濕冷,大氣中的水分都處於零上的液態,這根本就無法與北國的乾冷相比較,因為氣體中的水分子全都凍結成固態,

完全都沒有零度以上的水分之存在。不知台灣的教育是怎教的,說破了嘴都無法改變他們,簡直與迷信沒兩樣;真是遺憾!

YaYa07 2017-12-27 06:12 PM

誰說台灣今年沒寒流的
經濟政治整年都是寒流凍死人了
老天爺只好禮讓不再雪上加霜而已

grc45 2017-12-27 06:19 PM

剛跑步回來,外面的風大,屬於酷寒的等級。在跑步時吸入的空氣馬上讓鼻孔的粘膜和鼻毛結冰成僵硬狀,在呼氣後又因體溫而溶化成正常。

吸進的空氣非常的清新,比到森林浴還令人心曠神怡,只是風大時,地面的冰雪粒子隨風而移動,會直接把冰雪粒子吸入體內(它會在呼吸道的最前端融冰成水分)。

在強風刮起地面的超冷的乾冰雪粒子,瞬間會產生雪盲之妨礙視線的效果。為了不讓眼睛凍傷,我是帶著滑雪用的防風鏡(偏黃色)在屏蔽風寒傷害的。

它不但可以保護眼睛,更可讓視線更清楚,特別是在暗夜的雪地上,視覺可增益不少,該防風鏡之大白天還可防紫外線的侵襲和減弱雪地的強反射只白光。

在如急速冷凍的室外環境下中,眼球的潤滑效果會在長時間的曝露,特別是跑快步時產生幾近凝結的不舒服感,怎眨眼都很不舒服,進入室內後,眼球的微血管會造成紅眼的疲憊感。

疾跑40分鐘回家後一看氣象預測如下圖所示,明天將會比今天更冷,氣溫將冷至零下22度,若再加上風寒效應(持續的刮大風),那麼體感溫度會冷至零下30度以下。

https://image.ibb.co/cdkJew/WEATHER_RPT.png

grc45 2017-12-28 08:00 AM

多倫多12月22日星期五晨四點,在10公分的雪地上連續跑了兩個半小時,雪地上的空氣無比的清新,肺部的氧交換效率達到最巔峰。

由於天色太暗了,閃光指數太低,即使是用閃光燈也無法拍遠過五米以上的距離,所以利用了鏟雪車的燈光,再回家用 PS 處理一下亮度和對比,我附帶了最後一張曝光不足照,以為佐證。

雪還是稀疏的持續地下著下(乾雪粒),室外溫度據調頻台的報導,當下為零下十九度,但我並不覺得有酷寒的感覺,這與30年前剛到多倫多時的體會完全不同。

沿途看到家家戶戶都美麗生動的聖誕燈飾,踏著鬆軟的雪面,內心無比的溫馨寧靜,恭祝耶穌生日到來的同時,也哼唱著英語版的『平安夜』。

跑步時還能從容的唱歌,這就是有氧運動;感謝上蒼賜予的美好人生和健康的身體,有了祂的保守與祝福才有今天一切的美好與平安!


https://preview.ibb.co/mMBWZw/25542594_10155882660527999_5049832514171392339_o.jpg

https://preview.ibb.co/bTqfSG/25626001_10155882660507999_7496217268767518595_o.jpg

https://preview.ibb.co/mhqQuw/25542769_10155882660502999_3630340452052184299_o.jpg

YaYa07 2017-12-28 08:10 AM

看新聞真的能感受到台灣真的是得天獨厚呀!!!
世界各地的氣候災難真可怕
唯獨台灣的氣候變化最輕微啦!!!

grc45 2017-12-28 08:14 AM

引用:

作者: YaYa07 (文章 2372259)
看新聞真的能感受到台灣真的是得天獨厚呀!!!
世界各地的氣候災難真可怕
唯獨台灣的氣候變化最輕微啦!!!

這要感謝綠色政權,只有該集團才能讓台灣與世界不同。

否則總統腐怎要圍起來,最好還架機槍叫 TMD (湯姆)去把關。

他所支持的菜英文竟然這麼的英明到甚至可以挖護城河來隔絕人民了!

grc45 2017-12-28 08:55 AM

這是前幾天在多倫多的室內絕緣窗對外所拍攝的室外下小冰粒(冰晶)的視頻。它們不是雪,從質量的降落速度之快就可得知,

因為比重大受到地心引力作用,所以降落速度帶著重力加速度(俯身貼耳與冰晶面上可聽到到它們在細說著大自然的輕聲細語)的劇降,

相對的快過雪花之輕質量飄落如降落傘(完全無聲),在之後的氣溫再升少許後,會再下冰雨。

冰雨是開車的最大忌諱,比濕雪還危險,因為路面會很光滑,剎車反而更危險。而且最怕的是黑冰,人們在駕車時看不見其反射而失去了警惕心,知道失控時都已來不及了。

黑冰面就是在太陽無法透過厚雲層時,無法充分反射冰面之最危險和難以觀察的狀況下,很容易造成人命和財產的嚴重損失。

萬用多媒體播放器
點擊這裡下載

grc45 2017-12-28 09:22 AM

多倫多的冬天儘管很冷,但是市區的地下街有30公里長的連貫綜合購物商場可悠閒遊。

這段視頻是一個美國遊客在秋天來旅遊的,但冬天逛地下街真的是很舒服,那是一種無上的享受,該旅客應該在冬天也來一趟吧!

『便宜到爆』的多倫多之旅 - 一個美國遊客的心聲 (請不要畏懼英文說明,只需國中英語水平就可懂,建議從頭看到尾,說不定您也會想到這裡一遊呢!)

萬用多媒體播放器
點擊這裡下載

grc45 2017-12-28 12:54 PM

四季分明的北國,在夏季時的氣溫比台灣還高,經過冬天的冰封後的土壤,肥沃無比,什麼肥料和農藥都不必用,光略微澆水,就可使得植物作物生長得很健康快樂。

有圖有真相;請看~

2017夏末秋初前,百媚千嬌在枝頭~

栽植自宅陽台上的中國枸杞子照

(使用的是35年前的手動調焦無CPU的尼康老鏡頭加上數位相機,曝光靠手動測光)

https://preview.ibb.co/iYefcG/25189063_10155863559422999_2689687376040977868_o.jpg

https://preview.ibb.co/dOErjw/25299921_10155863515827999_3517273898046496037_o.jpg


https://preview.ibb.co/kyHYxG/25300042_10155863501907999_1192479052419956810_o.jpg

freeimagehost

mini 2017-12-28 03:20 PM

還能種 枸杞子
這個東西不錯用的說 :on_02:

grc45 2017-12-28 03:34 PM

引用:

作者: mini (文章 2372274)
還能種 枸杞子
這個東西不錯用的說 :on_02:

不但能種,它還可以年年過嚴冬,在來春時的室外,完全不理會的在春雨下滋生的綠意盎然。

這棵是十年前在超市買的一包中國進口的乾燥枸杞子,我把其中的一顆泡水一夜後,於隔天種在西向的窗邊。

它們在兩週後發芽並亭亭玉立的長高約三公分後,就在春寒料峭的春天把它們移植到室外。

它們很粗生,根本就不用操任何心,在五年後開始生長枸杞子,一年可2~3收,每次收上千顆,老婆用它們來做菜,吃不完的就在室內陰乾存在玻璃罐內。

它們可用來泡茶,比綠茶還棒,具有抗氧化的強作用,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

朋友知道後,我就把種好的都送給他們,只留下最難看的給自己,但越難看的越會生長枸杞子,很奇特!


.

mini 2017-12-28 03:51 PM

引用:

作者: grc45 (文章 2372277)
不但能種,它還可以年年過嚴冬,在來春時的室外,完全不理會的在春雨下滋生的綠意盎然。

這顆是十年前在超市買的一包中國進口的乾燥枸杞子,我把其中的一顆泡水一夜後,於隔天種在西向的窗邊。

它們在兩週後發芽並亭亭玉立的長高約三公分後,就在春寒料峭的春天把它們移植到室外。

它們很粗生,根本就不用操任何心,在五年後開始生長枸杞子,一年可2~3收,每次收上千顆,老婆用它們來做菜,吃不完的就在室內陰乾存在玻璃罐內。

它們可用來泡茶,比綠茶還棒,具有抗氧化的強作用,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

朋友知道後,我就把種好的都送給他們,只留下最難看的給自己,但越難看的越會生長枸杞子,很奇特!

是歐~
家裡有一包
也來試試看 (不知冰過還種不種得出來)
Thx~

這個對眼睛不錯
3C族每天一點是不錯的選擇

grc45 2017-12-28 05:27 PM

找到了,這就是發芽兩週後的枸杞子之照片。

https://preview.ibb.co/kzkZ4w/20414200_10155508271577999_4858511440609534146_o.jpg

grc45 2017-12-28 05:34 PM

這些是今年春夏秋的陽台植栽,種什麼都成功。可是夏天很熱,冬天很冷。

很極端的氣象狀況,30年來第一次!

https://image.ibb.co/jGUSPw/20376032_10155508227137999_347990932552586710_n.jpg

https://preview.ibb.co/eZdAcG/20901304_10155567042192999_4316779972263632797_o.jpg

https://preview.ibb.co/gn1wHG/21014072_10155567819672999_3066047648578570068_o.jpg

https://preview.ibb.co/bD6kBb/21014149_10155567042187999_4288413338148521332_o.jpg


https://preview.ibb.co/jNNE4w/22528890_10155720019782999_7175815421338631246_o.jpg


https://preview.ibb.co/ecTnPw/22538735_10155720019777999_5629179379318349993_o.jpg

https://preview.ibb.co/ieyXrb/22538937_10155720019912999_4375535321673151288_o.jpg

mini 2017-12-28 07:53 PM

(聖女)小番茄
高麗菜(芽/嬰仔)? https://i.imgur.com/BAKBuDi.jpg
還是芥藍?
還有一個是...小辣椒嗎?

grc45 2017-12-28 08:43 PM

引用:

作者: mini (文章 2372288)
(聖女)小番茄
高麗菜(芽/嬰仔)? https://i.imgur.com/BAKBuDi.jpg
還是芥藍?
還有一個是...小辣椒嗎?

是小包心菜!這是西方餐桌上的生菜,它很健康但綠色的菜蟲很多,但都被我處以絞刑。

哎呀,我又殺生了,要被全台的偽善心人士的口水淹死。

被毀的小包心菜就摘下直接咀嚼,嫩脆可口,真鮮美。

不過成熟後會略帶苦澀味。



另外的是小辣椒沒錯,越南河粉店內的泰國產指天椒,我吃辣椒皮,

但留下種子十多顆以餐巾紙包回家種的,換來的是五百多顆的超辣新鮮小辣椒。

天天吃,特別是老婆做的紅燒牛肉麵時,真是無盡的爽;超級棒!


.

grc45 2018-07-10 06:25 AM

引用:

作者: mini (文章 2372279)
是歐~
家裡有一包
也來試試看 (不知冰過還種不種得出來)
Thx~

這個對眼睛不錯
3C族每天一點是不錯的選擇

不好意思,到現在才看到這個問題,不要說冷藏過,就連冷凍過後也都可以快樂的生長。這是老天的賞賜,多年在北國的親身體驗最具說服力!

mini 2018-07-10 10:18 AM

引用:

作者: grc45 (文章 2374211)
不好意思,到現在才看到這個問題,不要說冷藏過,就連冷凍過後也都可以快樂的生長。這是老天的賞賜,多年在北國的親身體驗最具說服力!

種了三四次
每次都只到發芽 (如 https://preview.ibb.co/kzkZ4w/204142...09534146_o.jpg )
但之後就不會長大
最後就消失了...

剛剛有去看栽種教學
覺得又不像是土壤問題 (下次去找找看有沒有排水好一點的土)
至於澆水方式(乾了再澆透)這是 可參考的
想會不會是濕熱問題...?

grc45 2018-07-10 03:32 PM

引用:

作者: mini (文章 2374212)
種了三四次
每次都只到發芽 (如 https://preview.ibb.co/kzkZ4w/204142...09534146_o.jpg )
但之後就不會長大
最後就消失了...

剛剛有去看栽種教學
覺得又不像是土壤問題 (下次去找找看有沒有排水好一點的土)
至於澆水方式(乾了再澆透)這是 可參考的
想會不會是濕熱問題...?

植物或作物的栽培,它們最適合的栽植條件就是濕熱,例如最好的是在熱帶地區,其次為亞熱帶,台灣就是處於亞熱帶。土質的養分會流失,

我從2010年底搬家時從後院挖了兩立方米的土壤到 condo 後,就一直在朝向的陽台種了近8年了。

土壤要增肥沃度不需要化肥,只要用廚餘的菜皮果皮爛葉子就能作成堆肥,我們這裡的小動物多,

例如松鼠,狸貓等,若是使用具有蛋白質的魚肉或骨頭類的,哪怕是蛋殼都會因蛋白質腐爛時的臭味而吸引牠們的到來翻找,而且還會有蚊蠅的聚集。

所以純天然的植物類的就行了。還有,吸塵器所蒐集到的灰塵拌着要種菜或水果等也是非常好的材料。

一切都很綠化,澆水只要在廚房收集那些洗米水或洗菜水就很夠了。以最簡易的這些方法來增肥,然後面向陽光充足的地方,種什麼都可以成功。

grc45 2018-07-10 03:44 PM

引用:

作者: mini (文章 2374212)
種了三四次
每次都只到發芽 (如 https://preview.ibb.co/kzkZ4w/204142...09534146_o.jpg )
但之後就不會長大
最後就消失了...

剛剛有去看栽種教學
覺得又不像是土壤問題 (下次去找找看有沒有排水好一點的土)
至於澆水方式(乾了再澆透)這是 可參考的
想會不會是濕熱問題...?

植物的栽培很奇妙,越是髒水,雞皮,腐肉在其栽植的根系附近就越是生長的茂盛。
而它們的所有種子都可以經歷地球上的最酷熱和最嚴寒的考驗,

特別是在生長期間越是濕熱越好,但此刻要觀察葉子若有垂頭喪氣的樣子,那麼就是它們在使用『自保神功』的內斂之減少水分的揮發。

這就是土壤內含水量低的現象,也就是要澆水的時候。澆水的最好時機在晨昏最好,正好是上下班前後,它們就不會在艷陽烈日下立馬的揮發,植物度還沒有吸收就都蒸發到大氣了。

grc45 2018-07-10 03:47 PM

四顆中型的蕃茄在食用前,將每個蕃茄切開成四份,用小湯匙將其中的種子刮落在過濾網上,再將全部的蕃茄種子以手指稍為施力,

把番茄種子們分離開後沖水,再將新鮮的種子們在容器內攪動讓它們呈現散開狀,緊接著將種子們灑入了已翻鬆約1~1.5公分深的土壤內。

我用的是70x25x18(公分)之長、寬、高的培養盆,不到三星期就已長高到18公分高,在拍攝後即將要分株到較高大重的盆內栽植,

因為單株需要最起碼30公分直徑的生長空間,然後再以100公分高的小竹竿插入以作為導正和抗風力的支柱。

照片的第二、第三和第四照片分別為該培養盆的左、中、右的分別照片。預計九月底就可吃到親栽的可口蕃茄,它們完全不用任何肥料,

只以廚餘的有機物,如菜葉和果皮等當堆肥,為了不吸引昆蟲或小動物來翻找食物,所以完全不以容易生臭的蛋白質食物來作堆肥。

而所澆的水完全取材於洗菜或洗米水,完全的綠化和循環再利用,完全沒有農藥的弊害和人工肥料的不自然的催生。每每於觀賞時,

除了看到了討喜的盎然綠意外,更見證了生命循環不已,在內心中更是深覺感恩不已,一切融入了天地人的平衡境界裡。

https://preview.ibb.co/dBFb48/36689257_10156374588312999_1768351800856936448_o.jpg

https://preview.ibb.co/fgSdHT/36701868_10156374587907999_6726071505983111168_o.jpg

https://preview.ibb.co/jrWG48/36712477_10156374587882999_738595883691540480_o.jpg

https://preview.ibb.co/eVxpP8/36767379_10156374587912999_8819091803278934016_o.jpg

grc45 2018-07-10 03:59 PM

引用:

作者: mini (文章 2374212)
種了三四次
每次都只到發芽 (如 https://preview.ibb.co/kzkZ4w/204142...09534146_o.jpg )
但之後就不會長大
最後就消失了...

剛剛有去看栽種教學
覺得又不像是土壤問題 (下次去找找看有沒有排水好一點的土)
至於澆水方式(乾了再澆透)這是 可參考的
想會不會是濕熱問題...?

各緯度地區的植物栽培時機要拿捏正確,而幼苗最好以紙漿式的雞蛋盒子裝著培養土(購買,但我都用自己的堆肥來替代)來種,優點是根系會長得很健康紮實又密集,

這是讓它們在移植時最為關鍵的保障條件。有時候我都把蛋殼用牙籤在半圓形的底部打個小洞,也是放置在蛋盒上,加入85%的篩過的細土就是很好的培養幼苗的環境。

土壤要保持潮濕,但不可太濕就行了。為何不能在正午之強陽下澆水呢?因為那將會像是在熱鍋子上加上水樣的迅速蒸發反應,而蒸汽的高熱正好對嫩幼的苗類最具殺傷力。

mini 2018-07-10 05:18 PM

看來的確在澆水哲學上要改
感謝經驗~

番茄說來真的很容易種
時常爛掉的番茄丟到花盆裡就能長出藤蔓
只是要生出能吃的大小 (非小聖女番茄)
就要幫它挺立(架棚)

自己種的番茄可以吃到剛摘的口感與市場買的截然不同
如果種出成熟(發紅)的又是鮮採的
那一定是最好吃的
(如是沒全紅摘下來的番茄 不放冰箱可以放上很久都沒問題)

grc45 2018-07-11 12:17 AM

引用:

作者: mini (文章 2374221)
看來的確在澆水哲學上要改
感謝經驗~

番茄說來真的很容易種
時常爛掉的番茄丟到花盆裡就能長出藤蔓
只是要生出能吃的大小 (非小聖女番茄)
就要幫它挺立(架棚)

自己種的番茄可以吃到剛摘的口感與市場買的截然不同
如果種出成熟(發紅)的又是鮮採的
那一定是最好吃的
(如是沒全紅摘下來的番茄 不放冰箱可以放上很久都沒問題)

的確是如您所說的一樣,很棒的經驗談!再補充一點心得,所有的有種子,例如毀壞後無法被使用的水果的,我都會將它們放在陽台上的栽植物的表土上,連皮的讓其自然分解。

它們的種子往往在過了嚴冬的零下30多度後的嚴苛考驗,可在明年的春天則會自己長成一坨的嫩苗,這是就把它們輕輕的挖起,重新的分株來栽培。

空間越大(指的是間隔)它們就成長的越開心,因為陽光充足的緣故。植物很有靈性,它們可以自己感知到陽光的充足與否,然後自己調整向陽的角度;很奇妙呢!

.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2:28 P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服務條款』

* 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嗎?請聯絡本站的系統管理員 *


SEO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