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萊姆論壇

返回   史萊姆論壇 > 教學文件資料庫 > 多媒體影音轉檔燒錄技術文件
忘記密碼?
論壇說明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Google 提供的廣告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舊 2004-07-14, 09:30 AM   #1
psac
榮譽會員
 
psac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3662
在線等級: 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07
住址: 木柵市立動物園
文章: 17381
現金: 5253 金幣
資產: 33853 金幣
預設 資訊 - HDCD原理

HDCD原理

--------------------------------------------------------------------------------


你可能已經聽說過HDCD,也可能在一些CD唱機上看到過HDCD的標識,也有可能你擁有幾張用HDCD技術編碼的CD,可到底什麼是HDCD呢?

HDCD通過編碼和解碼來提高CD碟片的音質。

用HDCD技術編碼的唱片可以用任何CD播放器還原出來,在保真度上比傳統的CD會有一些提高。可是如果你有一台裝備了HDCD技術解碼器的CD唱機,那用H DCD技術製作的唱片就會比傳統方法錄製的C D在音質上有極大的提高。

這種處理技術是由Keith Johnson和Michael Pflaumer發明的,他們和Michael Rimer組建了太平洋微聲公司來發展和推廣HDCD技術。

CD有一個根本的問題就是還原音樂的數碼資料量不足以正確編碼所有我們可以聽到的訊息,CD的取樣頻率44.1kHz不夠高,而且16bit取樣又太少,面臨的挑戰就是通過CD的16bit /44.1kHz的通道放入更多針對音樂訊號的訊息如何將更多的訊息放到這個已經放滿的通道裡呢?

HDCD編碼器在讀取模擬聲音或16bit/44.1kHz數碼母帶訊號後,把它提升成一個極快的取樣速度(176.4kHz)和20bit的解析數位訊號。

由此產生的資料量太大以至不可能存儲在一張CD碟上,於是HDCD編碼器分析了這個高度解析的訊號,來決定當訊號轉化為16bit/44.1kHz成的訊號儲存在一張CD上時,有哪些音樂方面的訊息將丟失。


然後編碼器輸出一個16bit/44.1kHz的數碼音訊號,在其第16bit有一個隱藏的控制程式碼,這個隱藏的、聽不見的控制程式碼在CD播放器裡告訴HDCD解碼器執行某些有關聲音訊號的程序來恢復一些當初在高解析數碼訊號中表現出來的訊息,解碼時可以產生巨大的聲音訊號的變化。這個控制程式碼是一種解碼器可以識別的速寫方式。


打個比方,如果我們想把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由一個地方傳輸到另一個地方,我們不會把整首交響曲傳輸過去,相應地,我們只會傳輸幾個bit來音告訴另一個設備輸出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這就是HDCD的工作模式。


控制程式碼不是通過傳輸通常在一般的編碼程序中會丟失的音樂訊息,而是傳輸指示給解碼器如何還原這些訊息。


因為在HDCD解碼器當中有許多的「智能」,所以控制程式碼中的幾個bit就完成了原本要很多bit才能完成的工作。


讓我們看一看HDCD是用什麼方法來克服CD的20kHz頻寬限制的。


沒錯,人只能聽到至高20kHz的純聲(如果你是16歲的話;但當你40歲時能聽到的就只有15 kHz了),那也並不是說人不能感知超過20kHz的音樂訊號了。


一個聲音系統的頻寬說明了它對音樂訊號的反應速度。試想一個低音喇叭,想再現三角鐵的打擊聲,那個低音喇叭由於不能快速震動而不能準確地再現三角鐵轉瞬即逝的波形的情形。

這就是當我們用一個限制在20kHz的頻寬錄音時經常發生的事情。

20kHz頻寬的數碼音系統不能準確編碼音樂中強度變化非常快的部分,其效果就是聲音變得轟響渾濁,而且聽者也不能準確地找到演奏者的位置。


實驗證明,耳與腦的結合利用了那種短促的資料作為引導提示。


更有甚者,限制音樂訊號的速度改變了樂器的音色。CD的頻寬不夠,樂器的音色就變了,自然它的引導提示也變了。

在HDCD編碼錄音的第16bit中的這個控制程式碼指令告訴放在CD唱機中的HDCD解碼器,把訊號中原本的那個短促的陡高音還原出來。


這樣,HDCD就能夠在CD的44.1kHz的取樣頻率極限內,把頻寬超過20kHz的聲音訊號重現出來了。

這只是許多HDCD技術中的一種用來通過16bit/44.1kHz通道壓縮更多的音樂的方法,相仿的技術讀取和存儲了超強範圍的16bit的編碼。


該系統在使用程序中表現了極端的精良技術,同時也反映了一個人類聽覺、錄音、電子設計和數碼訊號處理的新時代的到來。

HDCD技術是數碼音響的重大飛躍。

輕易比較一個用HDCD編解碼的母帶和一個傳統的16bit/44.1kHz版本的母帶,HDCD可以得到更多的細節解析度;音色的還原也更加準確;高音部分更加平滑,也少了許多人工的痕跡;更寬的動態範圍;大動態和複雜的章節更有透明度;更寬廣的聲場;當其他大音量的樂器演奏時,可以更好地聆聽小音量樂器的精微演繹。


即使我們期盼已久的超高音質的CD制式面世後,16bit/44.1kHz制式CD仍將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退出音樂舞台,因為HDCD系統提供了一種從CD格式裡獲取最好音樂的方式。
psac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3, 收花文章: 1631 篇, 收花: 3205 次
有 3 位會員向 psac 送花:
calvin1211 (2007-01-23),grc45 (2008-01-01),家鄉的風 (2007-05-11)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舊 2006-10-28, 06:20 PM   #2 (permalink)
榮譽會員
 
psac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3662
在線等級: 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07
住址: 木柵市立動物園
文章: 17381
現金: 5253 金幣
資產: 33853 金幣
預設

什麼是HDCD XRCD
什麼是HDC

HDCD即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相相容性高解析度數碼技術)的縮寫,它採用一種新的錄音技術,在將母帶上的模擬音頻信號送入HDCD編碼器的時候,以超過傳統CD制式44.1KHz,16BIT的高解析力編成數碼信號,此時產生的信號將多於普通CD所能容納的信號。

HDCD編碼器讓多出來的信號進入以11個Motorola DSP56001處理器組成的超強電腦處理,以連續且即時處理的方式,配合工程師所研究的音響心理學的影響,將全部信號篩選後再分成傳統的CD音軌所能容納的部分和超出的信號部分,HDCD編碼器將後一部分資訊放在傳統CD的隱藏式指令軌裏面,以便能與現有的CD系統相相容。

因此HDCD解碼晶片PMD100包含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數位濾波,另一部分是HDCD解碼。在播放普通CD唱片時,HDCD解碼部分是不工作的,此時的PMD100可看作一片高性能的數位濾波器,其音質優於現在廣泛使用的NPC系統的數位濾波器。當播放以HDCD方式錄製的CD片時,PMD100中的HDCD解碼器會自動檢測到CD片隱藏式指令軌中的信號,並將之還原成高解析度信號,經數模轉換輸出,即可感受到高解析度CD的獨特魅力了。

什麼是XRCD?

XRCD是採用日本JVC公司開發的K2介面,包括了Mastering設備、製造工序、硬體與理論等多方面成果。發明這一技術,在CD製作的各個環節都以獨創的主時鐘系統對時基進行控制,使CD製版的抖晃失真係數以及玻璃母模的組誤差係數有大幅降低,製版精度相應地則有大幅提高,從而使CD製作中的保真度有了很大的保證。

XRCD可以說是完美的16位,不需要任何附加設備,在任何一部唱機上都能表現出CD的最高音響效果來。在完全一樣的音響系統上,XRCD很明顯在透明度、高頻的圓滑延伸、立體感與珠圓一滑的質感等方面,要勝過原版CD。好透明的聲音,好幹淨的背景,絲毫不帶火氣與毛邊的樂器與人聲,這是首次聽XRCD者共同的印象。原來的CD都像有一層薄霧遮掩在聆聽者與演奏者之間。XRCD如同一陣風吹散了輕煙,眼前一片通清明朗。

高相容高解析度的HDCD








CD雷射唱片問世至今已十幾年的光景了。由於它許多特有的優勢如:小型、容易儲存、頻響寬、信噪比高、動態範圍大,至今仍是HiFi設備的主要音源。隨著人們鑒賞力的提高,CD音源固有的缺陷也日漸突出。同傳統LP唱片相比,CD所播放的聲音總有一點生硬感,細節少,臨場感欠缺。如果把近幾年風起的VCD音質也列於其內的話,那就更使許多燒友、行家們宛惜之聲不絕了。

對於CD這種固有缺陷,得從CD當年制定的紅皮書規格說起。

限於當時微處理技術軟硬體的限制,1982年2月發佈的CD DA雷射唱盤紅皮書標準做了如下規定:唱盤直徑120mm,盤速1.2m/s,調製方式EFM,誤碼校正CIRC,資料速率0.6Mbps,資料量0.7GB。如要將變化著的模擬音頻信號記錄到這張光碟上,首先要對模擬信號進行採樣,其重現信號波形的條件基於香農定理:設信號帶寬為Bw,採樣頻率為fs,如滿足Bw<=fs/2的條件,即可完整重現原波形。基於人耳可聽到的最高頻率為20kHz這一研究結果,CD的採樣頻率為44.1kHz,將採樣所得的採樣值相對於振幅進行離散的數值化操作(即量化)就可得到一系列的脈衝串,再加上CIRC糾錯碼、同步信號和位址訊息之後,再經EFM格式調製後所得到的資料訊息即可灌制到CD唱片上了。

由於受當時雷射唱盤容量和晶片技術的制約,量化採用了16bit操作,其能夠表現的動態範圍D為D=20lg2+1.76[dB]=98dB(n=16),這就是CD的理論動態範圍。20kHz的頻響,97dB的動態範圍再加上低不可測的抖晃度,使得雷射的唱盤在數位音響領域中大放異彩,很短的時間內即成為HiFi放聲設備的重要音源,以致人們毫不猶豫地拋棄了磁帶和膠木唱片。但是,隨著數位音響進一步深化和探討。這種44.1kHz/16bit的記錄格式其缺陷已日漸突出。

首先,44.1kHz採樣率是影響音質、音色的第一要素,44.1kHz的採樣能夠完整重現一個20kHz的正弦波,卻難以完整重現一個7kHz的非正弦信號。這是因為非正弦信號可分解一個基波加上二次三次…諧波組成。雖然基波能夠重現,但三次以上的諧波在D/A轉換後可能丟失或畸變,至使最終得到的波形與原始訊息產生差距,造成音色的變化。

受當時的認識和條件制約,雷射唱片的資料訊息記錄格式定義為16bit其能夠實現的理論動態範圍為98dB,實際上為留有一個安全裕量,以免出現強限幅,尚不能完全用足16bit,加上錄製編碼至解碼過程的丟失,使得動態範圍難以突破96dB,這對於表現古典打擊樂(118dB)顯然不夠。這是人們發現的數位音頻所特有一種失真-缺損性失真(Subtractive distortions)。

由於原始模擬訊息是無限連續變化著的。而雷射唱盤上的訊息是將這些原始訊息分成65536個階段進行記錄的。16bit的CD錄音為完善訊息只得把處理階段之間的聲音四捨五入,加到上一階段或下一階段中去。這樣一來,CD所含有的訊息即使能夠完全復原也與原來的聲音相比有誤差。

如果量化的精度高,則重現原始模擬訊息越逼真,細節更豐富,用一個16位遊戲機和32位遊戲機的畫面做比較很容易得出結論。低位的量化使得量化後的誤差也比高位的量化大,這些量化後產生的誤差(量化噪聲)使得聽感發刺、混濁,尤其是小信號時影響更加突出,這些原信號中未有的諧波成份構成了新增失真(additive distortion)做為數位音響的一個特例,VCD所表現的音質更是典型的數位運算後得出的結果。它較之普通CD唱片放音感覺更為空洞缺乏細節和層次,高音尖刺感更突出,這是因為VCD為兼顧圖像聲音訊息能夠在一張12cm的光碟上重放,對圖像和聲音訊息利用人耳的掩蔽效應忽視了那些人們不易察覺的訊息,對資料進行了大量的壓縮和編碼重組,其過程為一大幅度減法運算,其最終結果是形似而神少。

如果採用高比特和高取樣率進行數位處理其音質可獲得質的飛躍,實際上,不少錄音公司已在CD先期製作採用如96kHz取樣率、20-24bit的錄音技術製作母帶,但在製作CD唱片時,受制於現行CD規格,不得不重新進行編碼處理使得符合16bit/44.1kHz的格式,因此我們所能見到的標有20、24bitCD唱盤,實際上仍然為16bit的資料流。

如要改變CD現狀,一是推翻現有CD格式,採用高取樣,高比特記錄格式和播放設備,這無疑要增加訊息容量和傳輸速度。現行CD機無法勝任,好在DVD的面世已可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高品質音頻光碟的記錄格式尚未確定,而一旦確定則意味著已風光市場十幾年的CD轉盤、DAC、LD、VCD機將與其無緣而成為玩具,即使上萬元的CD機也難逃厄運。

解決問題另一辦法則是對先行CD進行改良,以求得在現行體制下能有所突破,如同當年黑白電視向彩色電視過渡一樣。HDCD技術則是這類方案中一個成功而成熟的典範。

HDCD簡述

為改善現有CD記錄格式的缺陷,使之既能高度相容而在音質上又能有所突破,美國Pacific Microsonics公司推出了具有專利保護的HDCD錄播新技術,它的英文全稱是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譯為高解析度的CD。用HDCD方式編碼製造的雷射唱片與普通CD具有高度的相容性,用在普通的雷射唱機上播放,已可領略到HDCD編碼錄音技術的優越性,如用帶有HDCD解碼功能的CD唱機播放,則可充分欣賞到全部釋放的HDCD訊息所特有的魅力:音質清晰細膩、動態範圍廣闊、信噪比極高,音色更為自然逼真。

HDCD的編碼與製造

針對傳統CD錄音格式的局限與不足,PM公司的兩位HDCD創始人,Keith OJohnson錄音師和Michael W.pflaumer電腦專家在多年音響製作中,查找並證實了對CD音質影響的幾個關鍵因素,並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HDCD技術是在前期錄音製作中即重視所錄製信號的完整和精確性,採用高於一般兩倍的取樣頻率88.1kHz對模擬信號進行採樣,以最大限度地展寬高頻響應,減少缺損性失真,高的採樣率也為HDCD編碼運算留足了空間.用24bit量化其取樣值為1677216個,它比16bit系統高出256倍,採用高位元處理技術可以提高處理精度,降低量化誤差,增加動態範圍至120dB。在模擬至數位信號轉換過程中,HDCD技術十分重視轉換精度,盡量減少串音和處理的穩定性,其能夠達到的指標為轉換精度百萬分之一,失真份量<-120dBfs。這個高精度、寬頻帶的數位信號構成HDCD編碼製造的基礎,其資料訊息量十分龐大。用一般CD PCM編碼格式無法將其容納。如要在普通CD機上相容播放,需經特殊運算編碼方可。用高採樣和高比特技術進行CD的錄音製作已被普遍認可和廣泛採用,但提醒一點是目前市場上所能見到的20、24bit CD雷射唱盤其實質應是錄音過程中採用的比特數,由於CD「紅皮書」所制定的44.1kHz/16bit標準格式制約,這些高訊息量的母帶在灌制CD唱片時,均經過重新運算,編碼製成16bit的CD唱片。因此,我們現在CD唱機所能解讀出來的規格仍然是16bit/44.1kHz,由於各唱片公司在轉化過程所採用手法不同,我們現在能聽到的不同版本的CD音質也的確各有千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高比特高取樣技術製作的CD音質遠勝16bit/44.1kHz錄音格式製作的CD。

那麼HDCD技術又是怎樣製作與普通CD相容的高清晰度唱片呢? 以下的幾點可以說明:

(1)取樣頻率轉換。首先對88.1kHz取樣資料進行動態轉換,這是HDCD技術一大特色。它採用多個資料插值濾波器經分析系統做動態控制,這個系統既時分析信號頻帶寬度,波峰能量和高頻訊息,以高分辨信號精確控制濾波器的波通特性。執行結果使得即使變化為44.1kHz最後採樣率,其頻寬在16kHz-22kHz變化仍然很少。該系統有超越44.1kHz取樣率的記錄,能夠反映聲音的每個精細微妙的變化。

(2)振幅分析。HDCD技術另一特點就是對振幅進行了有效控制,由Decimation濾波器傳送的是一個24bit/44.1kHz的信號,為了容納這個信號,編碼器在這一級被精確地進行振幅解析和增益控制量化編輯為20bit然後再分配到16bit格式中執行。自然界的音響變化範圍是很寬的,突響的聲壓能造成記錄設備瞬時過載出現削峰現象,在模擬磁帶記錄過程中採用電平壓縮方式以避免磁帶的飽含失真,而對於一個數位記錄系統過載可導致出現不必要的量化誤差(資料碎片),同樣會對音質產生影響。為此普通A/D轉換器設備都有一個絕對最大錄音電平(0dB)以保證峰值不削波。HDCD採用獨特的振幅編碼技術,可獲得比一般數位記錄多出一個比特(相當於+6dB)的容量來處理大動態信號。由於採用數位運算處理方式,這個擴展訊息能以精確穩定的特性控制重放設備的譯碼器復原。加上數位處理特有的「超前處理」(Look ahead)能力,所以系統能在一個大信號開始前瞬時恢復增益,提供更大訊息容量避免信號瞬時過載。

對於這個一個比特的訊息擴張量,何時操作受制於HDCD的隱含控制碼(稍後講到),對於普通CD播放,訊息無變化,而用HDCD譯碼器播放,則可在隱含碼的控制下,訊息準確膨脹,達到大動態播放的目的。

(3)高頻擾動技術(Dither)。採用高頻擾動技術,可提高量化信號的分辨能力,使之量化器的非線性變換特性得以改善,降低低電平信號的諧波失真,而且有可能重現低於量化差值的信號。但如新增不當,高頻振蕩(dither)將會變成真正的新增噪聲。HDCD技術採用了改良的高頻擾動技術,使得音樂細節更為豐富而噪聲低不可聞。

(4)HDCD隱含控制碼。對於HDCD的最後量化操作部分,為準確控制HDCD編碼記錄的超量訊息在解碼器上精確播放,特設置一相關的控制代碼,這個代碼被插入資料記錄的字組段中的最小有效位LSB位,如被普通CD機播放該碼為隱含而不被激發。由於所處的特定位置且只佔LSB位元的1%-5%,對於CD音質的影響弱不可聞。當用HDCD解碼器播放時,系統可準確捕捉該隱含碼並用來啟動主要資料通道的訊息,使得訊息量膨脹,得到數倍於普通CD格式的訊息輸出,經DA轉換即可獲得大動態、細節豐富、高信噪比的模擬音頻信號。

為避免誤碼操作,HDCD採用在主副通道設置雙重代碼同步計時器,這樣它與該字組段中的主要訊息相伴而生時序不會錯位。只有在隱含碼與主要相關代碼呼應時,主通道選擇資料才有效,否則取消解碼操作。

模擬音頻信號經緩衝器低通濾波後,先進行模數轉換,並用一個高頻擾動信號對ADC既時控制,量化產生88.1kHz、24bit資料流,該資料流向主副兩通道,主通道訊息被延遲存儲,而副通道訊息相對於主通道提前一個份量進行資料分析產生控制信號,該信號動態控制數位濾波器做取樣率變換,振幅編碼和增益控制。最後由微處理器將分析、濾波、資料再格式化容易被漏失的訊息分離(這些訊息可能涉及到音色、聲場、微細聲音),與控制碼一起組合產生隱含碼被插入主通道音頻資料LSB位,經高頻擾動處理後再量化為16bit/44.1kHz標準CD格式輸出,完成全套HDCD編碼過程。


HDCD的解碼操作是編碼過程的逆動作。設計目的是在DAC的數位濾波器部位用HDCD解碼專用整合電路取代,完成HDCD訊息解碼及超取樣數位濾波雙重作用。

解碼器首先檢測資料流中的LSB位中是否攜帶有HDCD隱含碼,如有則按照隱含碼的連續指令啟動主通道音頻資料訊息使之膨脹,恢復在編碼過程中對資料訊息的壓縮。由於隱含碼的控制,可準確地對波峰進行適時擴展,對低於平均電平值的訊息做適當的增益下減,因此HDCD方式可獲得高於一般的大動態及小信號的高清晰度。

作為HDCD的唯一解碼晶片是美國PMI公司生產的PMD100,PMD100既有HDCD的解碼功能,還有數位濾波的功能。它的數位濾波部分與NPC的SM5842功能品質一樣。該《HDCD》標籤需經授權使用。它是一個28腳DIP封裝的大規模整合電路。當PMD100接收到輸入資料為HDCD編碼方式則自動轉換到HDCD解碼格式下工作,並在其27腳輸出電流驅動LED發光管做狀態指標。當非HDCD信號時,訊息資料被接收做一般超取樣數位濾波處理,因此該器件有雙重特性。在做普通CD格式數位濾波器使用時該器件特性也相當優良,通帶紋波從0-20kHz不超過0.0001dB,阻帶衰減>120dB。

該器件的其它特性為:

系統時鐘為256fs或384fs ; 可按受32-55kHz任一輸入取樣頻率 ;具有2、4、8倍超取樣數位濾波 ;

可接受24bit輸入資料及同精度處理 ;輸出16、18、20及24bit不同資料格式;具有數位去加重功能 ;

可用0.188dB步長進行;44.1/48KHZ ;有數位增益控制器 ;

PMD100引線腳功能

1
DIN
串行資料輸入

2
BCK
位時鐘輸入

3
XTIM
系統頻率選擇:「L」為256fs 「H」為384fs

4
DITH
高頻振蕩選擇:「L」停止:「H」振蕩有效,可選8種方式中一種

5
GAIN
模擬輸出增益:「L」為低增益:「H」為高增益(+6DB)

6
XTI
系統時鐘輸入

7
VDD1
電源正5V

8
VSS1


9
PROG
選擇輸入方式:「L」為停止:「H」為輸入方式(由10-14腳決定方式)

10
OSIZO
 
10腳
0
1
0
1

BIT控制

11腳
0
0
1
1

11
OSIZO

BIT
16
18
20
24

 

12
COB
輸出資料校正:「L」為二進制補償:「H」為2』S補嘗

13
JUST
輸入資料識別:「L」向左識別至24BIT:「H」向右識別至18BIT

14
PCPL
輸入資料閂鎖:「L」在上升沿:「H」在下降沿被閂鎖

15
SMUTE
軟靜音:「L」為關:「H」為開

16
DEEMPH
去加重濾波器:「L」為關:「H」為開

17
HMUTE
硬靜音:「L」為關:「H」為開

18
FSEL
去加重濾波器fs:「L」為44.1KHZ:「H」為「48KHZ

19
SCAL
增益均衡:」L「為6DB:」H「為控制模擬增益

20
DG
DAC取樣和同步消噪信號

21
VSS2
地(與VSS1共用)

22
VDD2
+5V電源(與VDD1共用)

23
DOR
R聲道串行資料輸出

24
DOL
L聲道串行資料輸出

25
WCK
碼組時鐘輸出

26
BCKO
位時鐘輸出

27
HDCD
HDCD編碼探測:「L」為不編碼:「H」有編碼(輸出電流12MA)

28
LRCI
碼組時鐘輸入



PMD100整合電路詳細資料,請用瀏覽。請到HDCD網站下載。

Purer
__________________
http://bbsimg.qianlong.com/upload/01/08/29/68/1082968_1136014649812.gif
psac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3, 收花文章: 1631 篇, 收花: 3205 次
有 3 位會員向 psac 送花:
calvin1211 (2007-01-23),grc45 (2008-01-01),飛鳥 (2006-10-31)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舊 2006-10-28, 06:22 PM   #3 (permalink)
榮譽會員
 
psac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3662
在線等級: 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07
住址: 木柵市立動物園
文章: 17381
現金: 5253 金幣
資產: 33853 金幣
預設

一張真正「天碟」的誕生

HDCD「高清晰度相容數碼」大剖析



HDCD技術簡介:

 太平洋音響軟件公司的HDCD(高清晰相容數碼CD)數碼錄音技術運用了一套複雜的編碼/解碼系統,大大地減小了數碼錄音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新增失真」和「丟失性失真」,而且又與現有的CD格式相容。採用HDCD技術製作出的CD在普通的雷射唱機上播放時具有更高的保真度。只要在一台普通的雷射唱機上加入一塊HDCD解碼晶片,採用HDCD方式編碼的CD將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高保真音效。更奇妙的是,裝上HDCD解碼晶片後,連未經HDCD編碼的普通CD的音質也能顯著提高。

 HDCD技術的高保真音質是怎樣達到的呢?原來,它先找出存在於數碼重播過程中的不明原因的失真來源,再加以糾正。數碼重播的失真源之一是來自模擬數碼轉換以及數碼模擬轉換這兩個人工環節所引起的「新增失真」,其二是來自目前錄製的標準:44.1千赫、16比特PCM取樣所引起的「丟失性失真」。HDCD技術有效地消除了「新增失真」——同時又將「丟失性失真」中丟失的訊息加以補償。因此,以HDCD技術製作出的錄音在解析度和失真度上,都足以和最優秀的模擬母帶相媲美,甚至更有過之。同時,它又能和現存的雷射唱機和家庭音響系統完全相容。

 HDCD技術的主要關鍵在於它的編碼器中。這一編碼器已經能被做在一塊成本低廉的整合電路晶片中。

 專業HDCD編碼/解碼器符合AES/EBU工業標準,與所有的44.1千赫、16比特PCM數碼錄音設備相容,並能與20或24比特編輯系統及數碼工作站相容,包括流行的「音響解法公司」(Sonic Solutions)的產品。

 從技術上說,HDCD技術的流程可以這漾加以描述:模擬聲音信號先被讀入HDCD編碼器,在編碼器中被轉換成相應的數碼信號,而且在這一轉換中,取樣頻率高於44.1千赫,字節長於16比特。因此,這一高解析度的數碼信號包含 比普通CD上的信號多得多的訊息。接 ,運用DSP技術(用到11塊摩托羅拉56000系列的處理晶片)對這一高解析度信號進行連續性的既時分析,以便確定在那些多包含的訊息中,哪些才是人耳能感知到的。這一分析過程至關重要,運用了太平洋音響軟件公司根據心理聲學和人聽音原理而開發出來的特殊算法。

 一旦人耳能感知的那部分高解析度信號被找出來,HDCD編碼系統用兩種方法將此信號壓縮成一般的16比特、44.1千赫線性PCM信號。

 一部分訊息被直接編碼成線性PCM數碼信號,另外一部分被編碼成隱藏的控製信號。這部分隱藏的控製信號是聽不見的,對可聞的聲音信號也沒有任何影響。當經過HDCD編碼的聲音信號在普通的音響系統上重播時,附加的線性PCM信號將會使我們明顯地感覺到它的音質比普通CD好,而當它在一台帶有HDCD解碼器的音響系統上播放時,隱藏的控製信號就起作用了。它告訴HDCD解碼器,這一信號是經過HDCD編碼的特殊信號,從而啟動解碼器的解碼功能,精確地還原出高解析度的信號。這一信號隨後以20比特、8倍超取樣的方式輸出到雷射唱機中的數碼模擬解碼器。由於HDCD解碼器取代了一般的單片數碼濾波器,在播放普通的CD時,它也起 數碼濾波器的作用,而且性能較一般的數碼濾波器更為優越。

HDCD技術的優點:

 13年前,當雷射唱片出現在大眾消費品市場上,它採用的44.1千赫、16比特PCM格式是受當時硬體水平的限製和成本的控製,不得已而為之的。

 從那以後,數碼錄音技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由於所有的雷射唱機、雷射唱片、數碼錄音設備都是照這個老格式製作的,整個錄音圈仍採用 13年前的那套老格式。儘管新的格式從技術上說已完全可以投入使用,但積重難返,不管新技術多麼優越,都不可能動搖現存老格式的巨大根基,因而遲遲不能進入市場。

 儘管事實是如此 ,但在專業錄音圈裡,在音響發燒友中,仍有一部分人堅持認為,現有的數碼錄音格式不能記錄足夠的訊息,重播音樂的準確性不夠。

 一個具有諷刺性的事實是,許多30多年以前的模擬錄音或者黑膠唱片比現在的先進數碼錄音更有活生感,更加逼真。許多人擔心,在將來的人看來,即使現在最優秀的錄音工程師們的天才也遠非完美。

 HDCD技術解決了這一令人左右為難的問題。它是一種比最好的模擬錄音更逼真、忠實的數碼錄音技術,但同時又能與現有的數碼音響系統相容。這一技術很容易就進入了音響市場,因為它沒有廢棄現有的音響系統。

 唱片公司馬上能從中得益。它使用HDCD技術能製作出音質更為優異的錄音,使它們的產品更具商業價值。現有的數碼錄音、光學製模技術、CD壓片設備都能繼續延用。不會因HDCD而廢棄。

 同樣,雷射唱機和解碼器的製造商將會運用HDCD技術製造新一代產品,並從中得益。由於HDCD的音質更高,製造商們從中所獲的利潤也會比生產現有雷射唱機的利潤更高。這些運用HDCD技術的產品會得到消費者的歡迎,因為他們親耳體驗到了HDCD給音質帶來的進步。在普通的雷射唱機上播放HDCD編碼的唱片時,音質有提高,在加裝了HDCD解碼器的雷射唱機上播放普通CD時,音質也有提高,在裝有HDCD解碼器的雷射唱機上播放HDCD編碼唱片時,音質更是突飛猛進。

 對音響發燒友和普通消費者來說,HDCD技術使他們能享受到更逼真的音樂,如果他們的雷射唱機安裝了HDCD解碼器,這一享受將更趨完美之境。

 有了HDCD技術,錄音師能捕捉到音樂表演中的更多細節,更忠實地重現音樂演奏藝術的妙處。

 作為HDCD技術的發明者,太平洋音響軟件公司感到無比驕傲,因為這一技術將把偉大音樂家們的天才表演完美地儲存下來,並傳播到天涯海角。

HDCD技術的前景:

雷射唱片是當今最主要的音響傳播媒體,由於現今世界上所有的雷射唱片和雷射唱機都是根據老的格式製作的,無法從根本上加以改動,看來至少在未來十年內,現有的格式仍將一直延用下去。假如HDCD技術能得以廣泛應用,克服現有格式的種種缺陷,那麼這種可能性就更大了。

 一旦低成本的波長更短的雷射二極管被發明出來,能更精確地讀取光學信號,播放時間更長的CD或數碼影碟會很快進入市場。HDCD技術將會與這些新產品直接相容,並使之受益。

 最近,幾種運用資料壓縮技術的數碼音響格式出現在市場上,但都不能與現有的CD格式相容。這些技術包括荷蘭飛利普公司的DCC(數碼盒帶)、索尼公司的MD(微型唱片)以及幾種DAB(數碼廣播系統)。由專家進行的對DCC和MD的一項調查表明,DCC和MD的音質比CD還不如。

 既然如此,考慮到現有的大量雷射唱片和雷射唱機,我們不得不認為DCC和MD不會在市場上取得大的成功。它們的主要優勢在於能在家庭中方便地錄製音樂。對CD的使用者來說,這一功能只有CD-R才能實現,但CD-R只能錄一次。(可反複擦錄的CD-R很快就會出現了。)無論如何,DCC、MD、DAB和其它新產品,不管是否使用了資料壓縮,都以線性PCM錄製的母帶為音源,因此HDCD都有用武之地。

 展望將來 ,無論數碼音響系統將會採用何種形式,數模轉換過程中的一些基本方面是不會變的。由此可見,HDCD技術的廣泛實用性意味 它能對任何形式的新產品作出貢獻,決不會被淘汰。

HDCD技術的表現:

 HDCD技術的表現可以從兩方面加以衡量:音響質量、與現有音響系統的相容性。

 太平洋音響軟件公司在發展這一技術的過程中顯示出了它的雄心壯志。這就是,在整個HDCD技術的運用過程中,從編碼、錄音、重播到解碼,音質水準不允許有任何可聞的降低,與原始錄音保持嚴格一致。現有普通CD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模擬母帶被送入標準的44.1千赫、16比特的錄音/重播設備,加以轉換,結果是,處理後轉換出來的數碼信號又乾又硬,無法與模擬母帶相對比。即使是第一代HDCD的聲音也比它好得多。經過多年的實驗和改進,太平洋音響軟件公司終於達到了它的最終目標。

 由於HDCD技術的共同發明人凱斯‧莊遜本人是一位錄音師,為「RR」、「喇叭花」等唱片公司製作了很多備受推崇的錄音,太平洋公司得以任意使用莊遜先生的模擬母帶,作為音質參考的標準。這些模擬母帶是用一台由莊遜先生親自設計的錄音機上錄製的。它的調製噪音極小,不飽和的高頻響應超過40千赫。在錄音時,還使用了經莊遜先生設計或改裝的特製電容式麥克風。這樣製作出來的錄音可以說達到了當今世界的最高水準。為了監聽的需要,一台由莊遜先生設計的速度極快的放大器(頻寬達2M赫茲)推動一對高解析度的使用陶瓷球頂高音單元的監聽揚聲器,通過不會產生任何可聞噪音的低損耗切換開關,對直接饋入放大器的模擬母帶和在懷入放大器以前先經過HDCD數碼錄音/重播系統的母帶進行即時對比。

 今天,即使是莊遜先生那樣聽覺靈敏,而且對自已製作的錄音瞭如指掌的「金耳朵」,也聽不出這兩種聲音的區別。

 此外,在技術開發的每個環節中,未經解碼的HDCD錄音也經過仔細的監聽,以保証在普通設備上播放時,它也能有優良的、毫無數碼聲的重播效果。

 應該指出的是,這一技術開發對數碼系統來說具有雙重的難度,因為一般來說,數碼處理後的音質總要比原始的模擬母帶有所降低,我們又做了這樣一個實驗;用同樣的麥克風,接入兩套錄音系統,一套是模擬式的,用模擬母帶,一套是數碼式的,用HDCD數碼母帶,將模擬母帶和HDCD數碼母帶做對比,結果竟然顯示:數碼系統的表現更好!

HDCD技術的競爭對手:

 在HDCD技術以前,家用數碼音響系統的音質一直在不斷進步中,但這些技術進步都仍維持著現有CD的格式。到目前為止,市場上仍沒有一種音響系統從根本上改變這一格式.有趣的是,CD的發明人之一索尼公司以前曾為了商業宣傳的需要把CD吹捧成「永遠完美的聲音載體」,現在卻公開承認了現有CD格式的缺陷,並推出了一種名叫SBM(超級比特程式)的新技術。索尼宣稱SBM技術用20比特對聲波進行取樣,然後用噪聲整形算法把20比特信號轉換為16比特信號,因而能大大提高CD的保真度,降低噪音和失真。事實上,索尼公司採取的這種噪聲整形技術早已在HDCD技術的研究過程中被充分探討過,最終沒有被太平洋公司所採用,因為它不能使音質有足夠的提高.SBM技術僅僅提供了比一般錄音稍好的振幅解析度,和它比較,即使是未經解碼的HDCD錄音也在振幅解析度和頻率解析度上遠遠勝出,並且還能消除SBM未能消除的其他各種新增失真。

下一代的數碼音響:

 位於美國加州伯克斯的太平洋音響軟件公司已經開發出了革命性的HDCD技術(即高清晰度相容數碼),一舉解決了數碼錄音技術多年以來一直存在的弊端。在1995年紐約AES展覽會和1995年拉斯維加斯的WCES大展上,HDCD讓發燒友們和專業音響工程師們大吃一驚,它的數碼錄音技術所營造出的解析度、清晰度 和自然溫暖的聲音是前所未有的,100多張用HDCD技術編碼的唱片已在全世界發行,其中14張獲得格萊美大獎的提名。

 大體上說,HDCD技術有如下優點:

■在帶有解碼器的雷射唱機上播放普通的CD時,能獲得更好的音質;

■在普通的雷射唱機上播放經HDCD編碼的CD時,也能獲得更佳音質;

■在帶有解碼器的雷射唱機上重放經HDCD技術編碼的CD時,獲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優異音質。

HDCD技術的發明者凱斯.莊遜教授解釋:

 「HDCD技術能減少『紅皮書』標準格式的數碼錄音中難以避免的新增失真和信號丟失,經過HDCD編碼的CD即使在普通的雷射唱機上播放,效果也比一般CD好,因為HDCD的特殊計算法能糾正信號的失真,減少因採樣頻率和比特數不夠而產生的音質缺陷,假如一個錄音在製作中經過了HDCD編碼,那麼它的空間感和音色的準確性將大幅度提高,加裝了解碼晶片的雷射唱機能識別出經編碼的CD,並達到極高的音質水準,透明度、自然活生感都有很大進步,請注意,加裝了HDCD解碼晶片後,雷射唱機縱使在播放普通CD時,音質也一樣有提高。

業界人士對HDCD技術的評價摘引如下:

■「儘管在普通的唱機上播放時,這些CD的音質十分優秀,一但用上了加有解碼器的唱機,音質更令人瞠目結舌。……空間感、音場深度大大增強,解析度也顯著提高,噪音則減少了許多,經HDCD技術編碼的聲音信號和莊遜教授獨步天下的模擬母帶的音色不相上下。」

羅伯特.哈利《立體聲》雜誌

■「深度和音色的溫暖都顯著進步,……聲音更圓潤動聽,……或許這就是我感受到的它與普通錄音的最大區別」

約翰.瑙蘭德 加州「紅木數碼錄音室」



■「HDCD技術將成為數碼錄音的標準格式」

《公告牌》雜誌的大號標題

■「有了HDCD技術,雷射唱片對人們的音質許諾將向前跨出一大步,趨向完美之境。」
psac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3, 收花文章: 1631 篇, 收花: 3205 次
有 3 位會員向 psac 送花:
ardong7567 (2010-08-26),grc45 (2008-01-01),power_ful55 (2006-10-28)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舊 2006-10-29, 10:15 PM   #4 (permalink)
榮譽會員
 
psac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3662
在線等級: 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07
住址: 木柵市立動物園
文章: 17381
現金: 5253 金幣
資產: 33853 金幣
預設

世界四大唱片公司與各種CD格式介紹


Part 1 CD格式介紹

香港的銀圈版CD
銀圈版與普通版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光碟的內圈製作不同,銀圈版CD的內圈(有些CD連同盤身)都是銀色,而普通CD的內圈則是由透明塑膠材料製成,因而又叫做「膠圈版」。另外;香港大部分歌手在1991年之前所推出的大碟在第一版印製上幾乎都發行過銀圈版CD,之後才是普通CD、再版CD,所以又稱之為「首批銀圈版」,生產數量不多、升值速度極快。因為1992年之後就沒有繼續生產過銀圈版CD!

普通CD
普通CD唱片的採樣頻率為44.1kHz,16比特量化。可以達到20-20kHz的頻響和90DB的動態範圍以及不低於90DB的信噪比。普通雷射唱片的頻率響應非常平坦,底噪聲很小,動態範圍相當大。在模擬錄音的時代,動態範圍達到80DB已屬不易,但數位錄音可以輕輕鬆鬆地做到90DB。既然普通CD唱片的技術指標不錯,為什麼後來又推出了很多種格式的CD唱片呢?這主要的因為普通CD唱片的採樣頻率過低,量化的比特數也不夠高。因此在聆聽老一代的CD唱片時,總會有聲音粗糙,缺少細節的甜美的歌唱性等問題。在重播的音場深度、寬度等方面也比較窄、比較緊,整體的空氣感和臨場感不太好。

改良型普通CD
1994年,美國泰拉克唱片公司推出了採用20比特錄製的CD唱片。在母帶的錄製、編輯過程中,動態範圍達到了112DB。然後轉換成16比特進行數位壓片。1995年,美國泰拉克TELARC唱片公司推出了雙聲道環繞聲錄音方式的CD唱片。這在錄音史上具有階段性的意義。因為通過雙聲道環繞聲方式,在普通的立體聲音響系統中,你可以聽到更深、更寬的音場,能夠體會到一定程度的包圍感了。其實泰拉克唱片公司早在1986年就推出了採用雙聲道環繞聲技術錄製、出版了CD唱片。只不過那時的雙聲道環繞聲錄音技術還處於實驗階段。唱片投放市場後,效果良好。在經過了十年的改進與完善之後,正式推出了雙聲環繞聲系列CD唱片。1996年,飛利浦唱片公司推出了採用24比特錄製和模擬母帶24比特重新製作的系列CD唱片,並且採取限量發行的方式。這批唱片的採樣頻率仍是44.1kHz,24比特量化。主觀聽感的改進很大。音色甜美、細緻,具有豐富的細節。歌唱性不錯,可聽性很強。以上的CD、20比特CD、雙聲道環繞聲CD、24比特CD都屬於普通CD的範疇。HDCD雖然採用了專用的編解碼技術,但最終還是落在了普通CD的技術範疇之中。在播放中,均與普通CD機良好地相容。從以上的CD技術發展來看,不論是提高錄音時的採樣頻率還是提高量化的比特數,都能夠獲得比較豐富的訊息。最後落實到16比特普通CD唱片上,在重播的音質、動態、歌唱性等方面都會有一些改進。

HDCD
1992年,在普通CD的基礎上,研製開發了HDCD。HDCD的含意為高精度CD唱片。同年,美國RR唱片公司推出了編號為RR-S3CD的HDCD樣片。HDCD的主要技術原理是:採用18比特進行錄音。在錄製的過程中,16比特為普通全頻帶數碼錄音:另外2比特經過高通濾波器等設備專門用於記錄包含有大量相位訊息的高頻與超高頻。然後在編輯、製作母碟時,將全頻帶部分壓縮成為14比特,將相位專用的2比特單獨記錄。然後壓製成HDCD唱片。HDCD唱片在普通CD機上重放時,只能讀出14比特的全頻帶音頻信號。這時的動態範圍僅能達到78DB。在具有HDCD解碼功能的CD機上,可以讀出並復合2比特的相位、高頻信號,增加了播放時的透明度與細緻度,音場的寬度同時也會有所改善。HDCD由於採用比特預留的預加重方式製作,雖然與普通CD機有不錯的相容性,但不論在何種解碼的工作方式下,都壓縮了動態。對於動態不大的錄音來說,清晰度提高了;但對於大動態的錄音來說,會有一定的損失。再加上HDCD的播放機是九十年代後期才開始大量上市的;世界上各主要唱片公司對HDCD的支持態度也不夠大,採用HDCD方式的唱片軟件不夠豐富。HDCD唱片與播放機真正的普及年代是2000年。在此期間已有多種格式的CD唱片問世,還正式推出了SACD和DVD Audio兩種格式的CD唱片。因此,HDCD唱片的普及具有一種生不逢時的感覺。


DDD
1993年,德國DG唱片公司推出了4D錄音格式。CD唱片原來最多只具有3個D,這就是數位錄音、數碼母帶和數位壓片(DDD)。在這其中還有另外三種方式:這就是模擬錄音、模擬母帶製作、數碼壓片的AAD方式;模擬錄音、數碼製作母帶、數位壓片的ADD方式和數位錄音、模擬編輯製作母帶、數位壓片的DAD方式。4D錄音是在數位錄音機的前端,增加了話筒用的模擬、數位轉換器和數位調音台。同時採用21比特量化。使原始的動態記錄範圍達到了118DB。聲音的細緻、甜美程度有了不小的改善。然後以21比特的方式進行母帶編輯製作,最後轉換成16比特進行數位壓片。4D唱片明顯的播放效果,重播的整體音色厚道了,細緻度提高了。


XRCD/2/24
XRCD也是為音響發燒友津津樂道的另一種可以出得好音質的CD唱片。XRCD和HDCD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重播XRCD版本的CD唱片不需要特殊的CD唱機和解碼器,目前的CD重播設備均能重放XRCD版本的CD唱片。而且,那CD完美的16bit音頻的音響效果都能夠以最高的境界表現出來,因此受到發燒的極度歡迎。但有人稱XRCD為「後CD時代」的「末代皇帝」,主要是由於價格高昂,而且音質更好的DVD Audio和SACD已經出現,所以難以普及。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XRCD全稱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ct Disc,就是「擴展解析度CD」,是由日本JVC公司開發研製出來的獨家技術。使用JVC自身開發的K2數碼界面系統,包括了Mastering設備、壓片製造工序、硬體與理論等多方面成果,技術的主要重點是:加強母帶錄音處理及CD唱片的製作,其目的是讓聆聽者聽到更高保真度和更好音質表現的錄音效果。而且XRCD的錄音處理技術均在目前的CD標準範圍之內。但這就使得其在加工成本上有一個很大的提高,所以不論是JVC自己品牌出的XRCD,還是其他少數公司的重新燒錄XRCD發燒碟,價格都很昂貴,普通發燒友無法張張都買,只能擇其精品下手。事實上,也正是由於昂貴的因素,大多數唱片公司都難以支持XRCD,所以在市面上看到的XRCD品種實在寥寥無幾。


二十世紀末,即1999年國際上提出兩種新的音頻格式。一種是索尼和飛利浦公司於1999年初頒布的超級音頻CD(Super Audio CD,簡稱SACD)的1.0版本;另一種是DVD聯盟指導委員會於1999年3月通過的DVD-Audio(簡稱DVD-A)的1.0版本,並於8月最後定稿的DVD-A音頻格式。


SACD
SACD是由飛利浦和索尼共同研製的第二代高密度光碟。SACD的採樣頻率是2.8224MHz,是普通CD採樣頻率的整整64倍,SACD採用的是DSD(Direct Stream Digital)數位音頻技術,從頭到尾都是1Bit形態,不需任何轉換。SACD也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純粹的SACD。除了使用專用的播放器材之外,和任何一種播放器材都不相容。SACD還有一種復合盤的製作方式。在唱片的下層是SACD,在唱片的上層是普通CD。屬於典型的單面雙層式結構。復合盤的SACD與普通CD機良好地相容。SACD的記錄格式有兩種:一種是雙聲道格式,另一種是多聲道(6聲道)格式。 SACD的音樂播放效果非常理想:就連復合後的普通CD,其播放效果也相當好。目前DVD-Audio和SACD唱片的價格很高,專用的播放器材也很貴;對高格式CD的普及產生了較大的阻力。


DVD-Audio(小白注意區分Audio-DVD)
作為新世紀音頻格式的正統繼承人,讓我看看DVD-A具有哪些特點:

1、DVD-A和CD均採用120mm直徑碟片,但DVD-A的訊息容量已大大增加,從CD的650MB擴展到DVD-A的最大容量17GB,記錄時間也從CD的74分鐘延長到DVD-A的最長時間400分鐘。

2、DVD-A兩聲道格式的取樣頻率最高達192Hz,多聲道格式的最高取樣頻率達96Hz,而CD的兩聲道取樣頻率為44.1Hz。

3、DVD-A的最高量化精度為24bit,而CD的量化精度僅為16bit。

4、DVD-A的重放頻率範圍為DC-96KHz,而CD的重放頻率範圍為5-20Hz。

5、DVD-A的動態範圍最高可達114dB,而CD的動態範圍為98dB。

因此,DVD-A的技術指標全面高出CD很多.與CD相比,DVD-A的另一特點是可以實現多聲道重放。DVD-Video(簡稱DVD-V,即目前的DVD機)雖也能進行多聲道的重放,但DVD-V多聲道重放時採用的是DD、DTS等壓縮音頻格式,丟失了一些聲音細節,對於音質不利,而DVD-A的多聲道的記錄與重放則採用了與CD相同的非壓縮線性脈衝調製PCM或者無損壓縮技術MLP,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聲音的保真度,是多聲道放聲中比較完美的技術。最高支持7聲道同時輸出PCM。 DVD-A的又一特點是可以相容DVD-V,即既可作重放音頻,也可作重放視頻用,當然,DVD-A設備也相容CD。

-------------------------------------------華麗的分割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普通CD,HDCD以上級別的CD光碟都需要專用的解碼設備才能回放出其最佳效果,或者說放出聲~(XRCD第一代除外)。還有大家淘CD的時候,一定要抱著寧缺勿濫的原則,有條件的盡量買原版不要買引進版, 買第一版少買精選集再版(發燒碟除外)。為什麼呢?

所謂原版就是由錄音的公司或者唱片公司直接出版發行,由唱片公司進行首次錄音的母碟(指制做成品CD時所用的做為錄音源的光碟)進行製作。如果是外國歌手就是外國進口碟,如果是港台歌手就是香港版或者台灣版的碟.。原版正版會一般只會有兩種標:一個是唱片公司,一個是出版公司。原版CD製作工藝精良, 從原版玻璃父盤---母碟---模具---CD光碟步步製作。還原能力極好。而使用了XRCD技術的光碟製作更為複雜。因為XRCD可以說是完美的16位,不需要任何附加設備,在任何一部唱機上都能表現出CD的最高音響效果來。所以價格往往很貴,像比較常見的王菲《天空》,一般都要168元左右。咱們MD028的朋友多用的MD,那麼由原版XRCD得到的PCM碟片可以說是最好的音質了。而SACD,DVDA需要專用的解碼設備,價格也相對更高。

所謂引進版也是正版,是指國內的音像發行、製作公司買下了港台和國外一些大唱片公司的音像製品的版權,由原版CD在國內製作,也僅僅在中國內地市場出售的,而且要符合文化部的規定。比如最近引進版的鄧麗君精選之類,打死也不會出現梅花這首台灣「國」歌的。它有一些比較好辨別的特點,最明顯的特點是製作比較粗糙,比方說隨意更改唱片的封面、隨意調換歌曲的排列順序,引進版CD為了賺錢和符合中國國情,往往都很便宜,沒有能力使用高端後期處理技術,生產過程非常簡單。單盤價格大部分在15到60元不等。而且可恨的是現在大部分引進版亂標技術格式,一張很普通的CD什麼都標:HDCD,SACD,XRCD,甚至DVDA都標。明顯與粗糙的包裝和便宜的價格不符。或者SACD這種單面雙層結構只做了一個經過非專業DSD處理的CD層就標SACD。當然也有一部分乃正規HDCD。 但真正的早期引進版CD,比如深飛產的銀圈CD,質量是非常好的。可惜現在很少了。。。

當然國內也有原創歌曲到外地被做成引進版的,呵呵~~。
psac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3, 收花文章: 1631 篇, 收花: 3205 次
向 psac 送花的會員:
grc45 (2008-01-01)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舊 2006-10-29, 10:16 PM   #5 (permalink)
榮譽會員
 
psac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3662
在線等級: 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07
住址: 木柵市立動物園
文章: 17381
現金: 5253 金幣
資產: 33853 金幣
預設

Part 2 唱片公司介紹

SONY&BMG

SONY(新力)&Bertelsmann Music Group(貝塔斯曼)兩家公司合併而來,雙方各佔50%的股票,總資產達到50億。2000年,全球最大的兩家音樂製作公司因合併一事,與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糾纏」了很久,大洋兩岸負責競爭訴訟的律師們曾進行過一場激烈的辯論:需要存在多少家大型的唱片公司,才能確保唱片業內的競爭?競爭管理機構還從來沒有同時面對同一行業內兩起類似的合併案,並對其中一件「揮手放行」。但在2004年,索尼和BMG的高層官員都已在歐洲委員會進行了遊說,試圖說服他們當今的市場與2000年前他們反對華納音樂與百代合併時的市場已經大不相同了,四年以來,音樂市場迅速下滑,唱片銷售每況愈下。2002年銷售額僅為195億美元,比1999年底了20%,因為線上音樂下載已頗為普遍,但幾乎無人為線上音樂付費。唱片業陷入了危機。索尼和BMG認為,二者的合併將加大對藝術家發展的投資,增強反盜版的能力,減輕價格壓力和提高競爭性。最終索尼音樂與BMG合併案終於在歐盟獲得通過,也許正是音樂市場全球疲軟最終影響了歐盟的決定。其屬於卡特爾式的結盟,而不是托拉斯式的兼併。


公司:Sony Music/Columbia
成立時間:1890年
追溯新力哥倫比亞唱片公司(Sony Music)的歷史,最早哥倫比亞(Columbia)唱片公司成立於1890年,隸屬於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其餘為全國廣播公司NBC,美國廣播公司ABC),歷史上與寶麗金,貝圖斯曼並稱為三大唱片集團。該公司1948年製成世界首張12英吋密紋唱片,1965年在倫敦設立分公司,成為橫跨歐美的唱片集團。1989年,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被日本索尼財團以20億美元收購合併,並廢除原有的Columbia和CBS商標,改用全新的Sony Music和Sony Classical商標發行唱片,成為20世紀五大唱片集團之一。索尼唱片旗下擁有Columbia Records、Epic Records、Sony Classical、Leqacy Recording、Sony Nashville、Sony Wonder等多個品牌。
 

公司:BMG
成立時間:1987年
全稱為Bertelsmann Music Group,是德國媒體巨人貝塔斯曼集團(Bertelsmann,世界第二傳媒帝國,被譽為最具全球性的傳媒公司)旗下的音樂業務子公司。貝塔斯曼於1835年由卡爾· 貝圖斯曼在德國創立,最初在圖書業以出版聖經發跡,1958年首次涉足音樂領域,分別收購了德國與奧地利的Ariola和Sonopress兩家唱片公司,1987年一舉買下了美國著名的唱片大廠RCA,並且正式成立了貝圖斯曼唱片集團(BMG)。BMG作為世界著名音樂集團,擁有阿日斯特唱片(Arista Records)、BMG加拿大(BMG Canada)、BMG阿瑞歐拉(BMG Ariola)等200多家子公司。

Universal Music Group

公司:Universal Music Group
成立時間:1930年
環球唱片的前身是寶麗金唱片(Polygram) ---- 20世紀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製品製作,出版,發行)集團,在1972年由德國Polydor International(德國DG唱片公司1941年以後的國際業務名稱)與荷蘭Phonogram(荷蘭Philips唱片公司當時的名稱)聯合組建,從此Polygram便開始了她傳奇的發展史。在1961年, Polygram通過Philips將美國Mercury(水星)唱片公司收歸帳下。 1980年,又將名揚全球的英國Decca唱片公司收歸其下。進入20世紀90年代,Polygram又先後收購了美國A&M公司,Motion公司,英國Island公司。97年以後,隨著一線歌手的逐漸離開與淡出,寶麗金唱片的聲勢也大為削弱,最終98年還是被環球環球媒體及通訊公司收購併組成環球唱片。

至此環球唱片集團旗下的唱片公司已經包括Decca Record Company、Deutsche Grammophon、 DreamWorks Nashville、Interscope Geffen A&M Records、Geffen Records、Island Def Jam Music Group、Lost Highway Records、MCA Nashville、Mercury Nashville、Mercury Records、Philips、Polydor Records、Universal Music Latino、Universal Motown Records Group、和Verve Music Group,及多間由其附屬公司全資擁有或發行的唱片公司。環球唱片集團坐擁業界最廣泛的音樂目錄,並由兩大組別Universal Music Enterprises及 Universal Strategic Marketing於美國本土及美國以外的地方進行行銷。環球唱片集團旗下還包括eLabs,為新媒體及科技組。

在古典音樂領域,環球唱片集團旗下擁有DG、Decca、Philips、Mercury、Impulse、VerveGRP、Archiv、PointMusic、MCA等重量級唱片公司,還代理Telarc等公司的業務,有眾多超一流的藝術家和藝術團體作為其堅強的後盾。

在流行音樂領域,環球唱片集團同樣享有極高的聲譽,旗下擁有Polydor、MCA、Decca、Philips、Mercury、Island、Geffen、A&M、Motown、Interscope、Dreamworks、Walt Disney(迪斯尼影片公司所屬的唱片公司)、DefJam、Argo、BAM、WhatsMusic(上華唱片)、福茂唱片、正東、新藝寶、喜洋洋唱片、上海藝風、浙江步晟等眾多唱片公司,還直接以Polygram和UNIVERSAL(環球音樂)為商標發行唱片,其下雲集了眾多的流行歌手和樂隊:

U2、The Police、Boyz II Men、Spice Girls、Ace Of Base、ABBA、BonJovi、Nirwana、Boyzone、Cranberries、Texas、Metallica、The Jam、Roxy Music、Bee Gees、Slade、Janet Jackson、James Taylor、Shania Twain、Sting、Paul Weller、Tina Turner、Bob Marley、Eric Clapton、AQUA、Sheryl Crow、Bryan Adams、Elton John、Stevie Wonder、Byyan Ferry、george Bensen、Trisha Yearwood、B.B.King、張學友、譚詠麟、張國榮、鄭中基、陳奕迅、Energy、許冠傑、許慧欣、潘瑋柏、鄧麗君、許志安、黃耀明、陳曉東、陳惠嫻、李惠敏、許美靜、許茹雲、范曉萱、迪克牛仔、動力火車、許志安、蘇永康、熊天平、陳慧琳、張柏芝、雷頌德、吳奇隆、李克勤、柳翰雅、黃家強、張敬軒、周傳雄等。


EMI

成立於1897年,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之一。EMI前身是英國留聲機公司(Gramophone Company)和英國哥倫比亞唱片公司(Columbia Phonograph),1931年,兩家唱片公司決定強強聯手,合併成Electric and Musical Industries,簡稱EMI。1955年,EMI收購了美國Capital唱片公司,並於1957年在英國正式成立了EMI唱片有限公司。EMI總部設在倫敦,在全世界146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1991年,英國Thorn-EMI集團以十億美元將同屬英籍之獨立品牌維京唱片(Virgin Music)併入旗下,目前EMI擁有Captial,Apple,Virigin,arlophone,Liberty,BlueNote等多個唱片品牌,是英國唱片業的龍頭公司。

EMI在中國發展也有近百年的歷史。上世紀二十年代,EMI所收購的法國Pathe-Marconi唱片公司在中國上海成立了分公司,而EMI在中國之所以稱作「百代」,也正是這家法國公司Pathe的音譯。而今天位於上海衡山路上的中唱上海公司,其前身就是EMI當年在中國設立的這個分支機構。當年如雷貫耳的周旋,胡蝶,聶耳,冼星海等昔日巨星和進步音樂家均雲集EMI。而已故的一代歌神羅文從79年到93年一直是效力於EMI旗下。如今天王劉德華起步樂壇簽的第一家唱片公司也是EMI。而在內地方面,早在90年代EMI就曾與那英、鄭鈞、解曉東等人簽約。

在華語歌壇,從八九年十代開始,EMI就一直以音樂品質著稱,有陳百強、張宇、巫啟賢、彭羚等歌手。1996年EMI成功收購台灣本土著名的點將唱片,蔡琴、伍思凱、張清芳、優客李林的加入壯大了EMI百代唱片的實力。而EMI真正騰飛卻是在90年代末期,97年EMI一方面以6000萬港幣簽下產後復出的王菲,另一方面全力打造那英內地天後。兩位天後的成功瞬間扭轉了EMI缺少一線歌手的薄弱環節,大大提升了EMI百代在華語歌壇的地位。

兩千年以後,Virigin維京音樂成為EMI其下最重要的子品牌,之後維京音樂的總監姚謙躍升為EMI亞太區總經理,成為EMI發展的另一個轉折點。林憶蓮簽約EMI推出《至少還有你》成功轉型後,EMI便走著時尚化的音樂路線。彰顯都市時尚質感的林憶蓮、簫亞軒、B.A.D,創作歌手陶喆、順子、張宇,優質女聲戴佩妮、江美琪、許茹芸、何韻詩等都是EMI旗下的藝人。2003年劉若英、齊豫加盟旗下,為EMI百代平添了幾分人文氣息。在2001年之後的幾年,EMI在華語樂壇蒸蒸日上。

20世紀中期,EMI百代唱片在全球各國已擁有大量如下著名歌星與樂隊:
法蘭克辛納區(美),納京高(美),佩姬李(美),迪安馬丁(美),賓·克勞斯貝(美),朱迪加蘭(美)、楠希·威爾森(美)、克利夫理查德(英),雪莉貝西(英)、派裡科莫(美)、海倫夏皮羅(英)、影子樂隊(英)。1960年至1980年,轟動全球的披頭士樂隊(英)和其他世界知名的EMI百代唱片歌手及樂隊如:赫理斯合唱團(英),赫爾曼隱士樂隊(英)、沙灘男孩(美),深紫樂隊(英),平克·弗洛伊德樂隊(英),皇后樂隊(英),滾石樂隊(英),寵物店男孩(英),杜蘭杜蘭(英),藍色男孩(英),傑克遜五兄弟(美),黛安娜·羅斯(美),史提夫汪達(美),瑞夫雪克(印度),席拉布萊克(英),葛倫坎柏(美),喬考克(英),菲爾柯林斯(英),席娜伊斯頓(英)等。他們的盛大成功,令EMI穩佔國際五大唱片公司之列。

過去15年,EMI百代唱片不斷加強發展,培養更多世界頂尖演藝人才,如:空氣合唱團(法),原子少女貓(英),藍色男孩(英國),化學兄弟(英),酷玩樂隊(英),傻瓜朋克(法),電台司令樂隊(英),辣妹合唱團(英),加斯布魯克(美),赫柏特格羅納米耶(德), 珍妮傑克遜(美),喬絲史東(美),凱莉米洛(澳),琳恩瑪蓮(挪威),諾拉瓊斯(美),赫諾(法),羅比威廉姆斯(英),莎拉布萊曼(英),塔莉亞(墨西哥),宇多天光(日),進一步促進EMI百代唱片的發展,朝氣蓬勃的邁向21世紀。


台灣代表藝人:林憶蓮,陶喆,簫亞軒,順子,齊豫,劉若英,張宇,戴佩妮,江美琪,任賢齊,許茹芸、何韻詩

值得一提的是:女子十二樂坊也屬百代旗下


Warner

公司:華納唱片
英文名稱:Warner/Wea
成立時間:1930年

華納唱片(Warner/Wea)集團是20世紀全球四大唱片集團之一,原隸屬於擁有好萊塢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時代雜誌,財富雜誌,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傳媒鉅子的時代華納(Time Warner)集團。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購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順利進軍唱片業。隨後又分別於1968年和1970年兼併了Atlantic(大西洋)和Elektra Nonesuch兩家唱片公司,並成立了華納唱片集團(簡稱WEA)。近年來, Wea先後將法國Erato公司,德國Teldec公司,芬蘭Finlandia公司收歸帳下。2004年3月,時代華納正式將旗下的華納音樂集團以26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由前任環球(Universal)集團總裁小艾德加·布隆夫曼(Edgar Bronfman Jr.)領導的美國布隆夫曼投資集團,之後華納音樂集團 (Warner Music Group, WMG)內部經歷了巨大的人事動盪,公佈了一系列重組措施。

2003年華納唱片(華語)公司入主中文市場恰巧十年時間。1992年著名的台灣本土唱片公司飛碟被華納控股,1993年華納正式收購飛碟唱片,成立華納台灣唱片公司,標誌著華納全面進軍華語樂壇。雖然收購了飛碟唱片,原飛碟旗下歌手王傑、蔡琴、郭富成、姜育恆、葉倩文、蘇芮、張雨生、陳百強、呂方、林憶蓮的唱片版權也歸於華納,但華納在90年代卻發展的並不順利。隨著旗下歌手合約紛紛到期,整個華納一度面臨著鄭秀文郭富城一王一後獨撐大局的窘境。而90年代華納唱片最值得圈點的則是,1995年將朱哲琴adawa成功的推向了世界市場,《阿姐鼓》在56個國家和地區同步發行,成為國際唱片史上第一張全球發行並且銷量最高的中文唱片,在國際樂壇引起強烈反響。

華納唱片的真正猛崛起始於2000年前後。在1998年周建輝新任華納大中華區總經理之後,華納代理了擁有梁詠琪、古巨基的EEI唱片的發行業務。另外,華納把目光伸向了台灣和內地市場,在兩地分別簽下張惠妹、那英兩位大牌,更成功打造了人氣小天後孫燕姿,加上鄭秀文坐鎮香港,構成了華納獨一無二的「天後宮」。此外,華納主攻內地市場,與專營校園音樂的獨立品牌「麥田音樂」和以專業演藝經管為理念的「普萊音樂」簽約,兩者成為華納的加盟品牌。華納麥田的樸樹、周迅、老狼等人以及內地頭號男女歌手孫楠、那英均招至麾下,無疑擴大了華納的品牌內涵與內地影響力。

目前華納除了「四大天後」(張惠妹,那英,孫燕姿,鄭秀文)、「兩大天王」(郭富城,孫楠)之外,還擁有蔡健雅、麻吉等藝人。華納的成功,更多的是依托如雲的大牌歌手搶佔市場。憑借國際化推廣的經驗,各自獨立的發展空間和相對固定的市場,避免了女歌手之間的顧此失彼。另外,華納音樂還是以港台商業化的主流音樂為主,在全世界各地有三十餘家分公司和40個以上加盟品牌。於八十年代末期開始開展對華版權貿易業務,向中國內地介紹了大量優秀的古典和現代音樂精品。同時利用成熟的全球性網路致力推廣大陸原創音樂,把中國優秀的音樂推向海外,於2000年進入中國大陸內地,創辦北京中文華納文化有限公司,致力推動內地原創音樂。
psac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3, 收花文章: 1631 篇, 收花: 3205 次
向 psac 送花的會員:
grc45 (2006-10-29)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發表規則
不可以發文
不可以回覆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論壇啟用 BB 語法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語法
論壇禁用 HTML 語法
Trackbacks are 禁用
Pingbacks are 禁用
Refbacks are 禁用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2:52 A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4,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SEO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