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萊姆論壇

返回   史萊姆論壇 > 綜合討論二區 > 生活話題、日常閒聊、喇勒唬爛灌水區 > 轉帖文章區
忘記密碼?
論壇說明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發文 回覆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舊 2006-11-18, 05:24 PM   #1
觀風使
長老會員
 
觀風使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12809
在線等級: 級別:26 | 在線時長:802小時 | 升級還需:35小時級別:26 | 在線時長:802小時 | 升級還需:35小時級別:26 | 在線時長:802小時 | 升級還需:35小時級別:26 | 在線時長:802小時 | 升級還需:35小時級別:26 | 在線時長:802小時 | 升級還需:35小時級別:26 | 在線時長:802小時 | 升級還需:35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16
住址: 和光同塵
文章: 487
精華: 0
現金: 10065 金幣
資產: 1631447 金幣
Post 文藝 - 香港作家的身分認同



【聯合報/吳宏一】

鄭樹森界定香港文學,有狹義和廣義的兩種

談香港文學,按道理應該對「香港文學」這個詞語先下界說。鄭樹森〈香港文學的界定〉一文以為:香港文學有狹義的和廣義的兩種。狹義的是指「出生或成長於香港的作家在香港寫作、發表和結集的作品」,廣義的則包括「過港的、南來暫住又離港的、僅在台灣發展的、移民外國的」,這話當然說得不錯,可是筆者以為此時此地談這個問題,不能不作進一步的思考與辨析。

首先,談香港文學,我以為必須注意它所涉及的地域觀念。文學是一個極為廣泛而難以確定的觀念,談論它,可以從國別、種族區分,也可以從朝代、文類區分,其中頗為常見的一種,是從地域著眼。例如古代有公安、竟陵、常州、陽湖等等流派,近代有「京」派、「海」派等等。它們都是從某一地域的觀點,來討論作家及作品的問題。所謂「香港文學」,自然屬於這一類。

不過,經驗告訴我們,在討論某一地域的作家作品時,往往是把它和其他地區的作家作品,一方面區隔出來,另一方面卻又拿來互相對照比較,求其同,較其異,然後才可以看出各個地方區域的特色。而且,在對照比較的時候,毫無疑問,我們可以發現:它必然有獨特不同之處,也必然與其他地域有共同相通之處。前者我們稱之為獨特性,後者我們稱之為共通性。

香港人在身分的認同上,較之其他地區或城市複雜

我們知道香港原是僻處嶺南的濱海小島,一百多年來,它卻由以捕魚為業的漁村,變成國際著名的金融大都會;它曾長期割讓給英國作為殖民地,自1997年起,卻又回到祖國的懷抱。這樣的發展歷程,自然值得尋索探討。有不少人注意到,香港在英國殖民時期,積極發展商業貿易,卻一直沒有明確的文化政策。居民只要不違背港英政府頒布的法令,那麼,想要提倡中華固有文化,維護傳統,或者師夷崇洋,全盤主張西化,都悉隨尊便,可以各行其是。在上世紀中後期,就常聽到有人戲稱,大清律例、民國憲法和英國法令,同時存在於新界、九龍和港島。即使是目前,大家也一再強調「港人治港」,表示香港居民有其自主性,希望外力不要干預太多。這樣的情況,和曾割讓給日本的台灣,曾租界給列強的上海,或者曾被英、法政府殖民過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地,都顯然有所不同。這可以說是它的獨特之處。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現在的香港居民,無疑的,絕大多數都是外來人口,都是過去一百多年間,由其他地區先後遷徙而來。其中以華人所占比例最大,他們之中,又以占籍粵、閩、上海等地最多。固然他們遷居香港,有的是為了經商謀生,但不容否認,有很多人是為了避禍逃難。特別是一些著名的文教界人士。他們分別在民國肇建、對日抗爭、國共內戰及文化革命前後,南下避居於此。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時代環境和文化背景,因此,觀念自然不盡相同。加上英國殖民以後,歐西等各國人士來港者日多,華夷雜處,東西交會,一切顯得紛繁而多樣。大家為了生活和諧,社會安定,固然學會了包容異己和互相尊重,但也各自保存著一些原來的文化習慣。因而,所謂香港人,在身分的認同上,較之其他的地區或城市,也要複雜一些。一直到今天,還有不少香港人,持有兩種以上的護照或身分證件。他們自認是香港人,同時也是某某地方的人。這意味著香港是個自由開放的社會,包容性很大。過去,常有人說香港不民主,卻很自由;也常有人說,香港「不中不西」,卻又「亦中亦西」。我以為這些話都不無道理,但這也同時說明了:香港固然有其獨特性,然而在其獨特性中,實際上又與其他地區、城市有互通共同之處。我們稱之為跨地域性。要談香港文化或香港文學,我以為必須從這裡談起。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還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談香港文學,除了要注意其地域觀念的特性之外,我以為還要注意到香港作家身分認同的問題。

什麼樣的人,才算是香港作家?什麼樣的作品,才算是香港文學?上文引用鄭樹森的說法,說有廣狹二義。狹義的那種,屬於「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人,寫香港的人情事物,在香港發表、出版,自是道道地地的香港文學,但這種說法畫地自限,未免過於狹隘。廣義的那種,屬於「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它包括了原非香港出生的人,卻曾經居住於此,後來又遷往台灣、大陸或歐美等地,他們的作品,也未必發表在香港。這種人算不算香港作家?鄭樹森以為應該算,但當事人自己怎麼想,則不得而知。在我想來,恐怕因人而異。據說徐訏居住香港幾十年,卻始終不承認自己是香港人,要把他歸屬為香港作家,恐怕他不會樂意。余光中居港十年,寫了不少歌詠香港的詩文,影響不小,談香港文學,如果對他略而不提,恐怕也會起爭議。有人告訴我,應該視這些作家是否曾經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證而定。如果他曾經擁有,當然算是香港作家;如果他從來不是香港居民,只是在香港投稿,發表作品,就把他列為香港作家,把他的作品列為香港文學,似乎也不適宜。

這樣的看法,真的就沒有問題嗎?我想,還是有討論餘地的。

一個香港作家,不妨可以擁有兩種以上的身分

我想到的問題是,有些作家雖然生長於香港,但他後來寫作、發表的地方,都不在香港,甚至所寫的題材內容也與香港沒有關係。一般香港的文學工作者,也不知其人。這樣的作家,要怎樣歸類呢?

例如陳子善曾經從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之交的上海《幻洲》、《現代小說》等刊物中,發現謝晨光其人,認為他是香港的「北上作家」第一人;說他擅長描寫愛情小說,是「香港新文學的開拓者」,可是他在香港卻罕見有人提起。又例如我以前在台北時,知道一位香港出生的政大僑生,本名叫吳思明,在台灣讀書、就業,並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筆名叫司馬翎。我一直以為他和臥龍生、古龍是台灣武俠小說界最值得注意的代表作家。同樣的,他在香港也鮮人提及。我常常想,這樣的作家作品,如果不算是香港文學,那多麼令人惋惜!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有些作品是在香港發表、出版的,可是作者卻已不詳,無從查考。例如我以前在台大讀書時,看到香港所出版的女俠盜黃鶯的故事系列,作者署名「小平」及「一平」。我個人以為不只在香港,即使在中國民初的偵探小說,也罕有那樣恢宏而縝密的格局。我到處向人請教。有人說可能是倪匡所著。我親自請教倪匡,他說不是。他還說印象中書稿來自上海,文筆相當好,卻無法得知作者是誰。盧瑋鑾教授則告訴我,最近已有人找到作者「小平」其人,現住上海浦東。我非常期待有進一步的確實資料。又例如我在四十幾年前,從香港進口台灣的《大學生活》、《中國學生周報》等刊物上讀到一些至今記憶猶新的作品,一樣不知若干作者為何許人。這樣的作品,是在香港發表的,如果不視之為香港文學,又是多麼令人惋惜!

因此,談香港文學,我是主張放大眼界,敞開胸懷的,不妨把與香港有關的作家作品,都當成香港文學來看待。以前,我在台灣,曾主張不要把台灣文學囿限於台灣人寫台灣事的小格局中,否則多少在台灣成長,對台灣藝文界極有貢獻的一些「外省籍」作家學者,如白先勇、余光中、洛夫、鄭愁予、朱西甯、司馬中原等等,以及在台灣發表出版的一些名篇佳作,被擯棄在外,是多麼可惜!也多麼無知!前人說得好,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辭細流,故能就其深。我認為一個香港居民,既然可以擁有兩種以上的證照,一個香港作家,也不妨可以擁有兩種以上的身分。

也因此,我在這裡要承應上文所說的,談香港文學,不但要注意其跨地域性,而且要把它和同文同種的兩岸三地文學,乃至海外各地的華文文學,放在一起觀察,這樣才能在對照比較之餘,了解香港文學與各地文學的異同,從而看出它的獨特性與共通性。當然我在此必須強調,本文所說的香港文學,涵蓋了港、澳地區,指的都是以漢字或所謂華文所寫成的文學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
應費醍醐千斛水
灑作蒼茫大宇涼
觀風使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99, 收花文章: 177 篇, 收花: 399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發文 回覆



發表規則
不可以發文
不可以回覆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論壇啟用 BB 語法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語法
論壇禁用 HTML 語法
Trackbacks are 禁用
Pingbacks are 禁用
Refbacks are 禁用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11:29 P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4,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SEO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