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5 (permalink) |
超級版主
![]() ![]() |
![]() 西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農曆5月5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之後為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就地區而言, 北 方 的 粽 子 以 甜 味 為 主 , 南 方 的 粽 子 甜 少 鹹 多 。 閩 南 的 粽 子 分 鹼 粽 、 肉 粽 和 豆 粽 。 鹼 粽 是 在 糯 米 中 加 入 鹼 液 蒸 熟 而 成 。 兼 具 粘 、 軟 、 滑 的 特 色 。 冰 透 後 加 上 蜂 蜜 或 糖 漿 尤 為 可 口 。 只是地方習俗上的粽子不同 心意同就行了 ![]() ![]() |
![]() |
送花文章: 19080,
![]() |
向 atie 送花的會員:
|
![]() |
#6 (permalink) | |
註冊會員
|
![]() 引用:
![]() ![]() ![]() |
|
![]() |
送花文章: 221,
![]() |
向 zzz8669039 送花的會員:
|
![]() |
#8 (permalink) |
註冊會員
|
![]() [quote=夏天~*;1732162]相傳三國時候,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諸葛亮親自帶兵去討伐他。瀘水一帶人煙極少,瘴氣很重而且有毒。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一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顱去祭河神。
諸葛亮當然不能答應殺“南蠻”俘虜。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了另一個辦法:用麵粉和成面泥,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當作祭品來代替“蠻”頭去祭祀河神。 打那以後,這種麵食就流傳了下來,並且傳到了北方。因為稱“蠻頭”實在太嚇人了,人們就用“饅”字換下了“蠻”字,寫作“饅頭”,久而久之,饅頭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 沒錯!!就是這樣!!你太利害了夏天老師....... ![]() ![]() ![]() |
![]() |
送花文章: 221,
![]() |
![]() |
#14 (permalink) |
超級版主
![]() ![]() |
![]() 據說1700多年以前,諸葛亮為了擴充蜀國的勢力,親自率領大軍南征,獲得了七擒孟獲的勝利,爾後班師回朝。這一天,當大軍行至瀘水時,只見江中浪濤洶湧,水流急湍,不能渡江。眼看大軍被阻隔江岸,諸葛亮十分焦慮。這時,降將孟獲求見,孟獲對孔明說,瀘水中有一猖神,經常興妖作怪,弄得舟翻人亡。所以,來往行人必須給猖神祭祀,如能在江中扔下49顆人頭以及一頭黑牛白羊,瀘水就會立時風平浪靜,讓行人渡行。
諸葛亮聽後,沉吟了半晌。對孟獲說:“如今蜀國四方安定,如何無故殺人祭神,你看這樣如何?”原來諸葛亮想了個補救辦法,他讓廚師用白麵摻水塑成人頭的模樣,裏邊包上牛羊肉,用以替代真人頭,起名叫“饅頭”。當天夜裏,孔明披上八卦袍,在瀘水岸邊點設明燈數盞,把白羊黑羊及49個饅頭供在備案上。午夜三更,命人把祭物扔進了江中。次日天明,只見雲開霧散,江水準各,蜀軍安然流過瀘水。從此,饅頭被人傳為美談,並被人們視為高貴的食品。一般在宴會上都要上饅頭。 ========================================= 丫偶怎麼是這種滴答案啊 ![]() ![]() |
![]() |
送花文章: 19080,
![]() |
![]() |
#15 (permalink) | |
註冊會員
![]() |
![]() 引用:
主要是七擒孟獲完,要班師回朝那時候的事情。 渡瀘水,獻人頭。 但孔明不想就是犧牲無辜之人命。所以才想出此一策計 三國演義跟三國志中,都對這件事情有所琢磨,可以去看看。 |
|
![]() |
送花文章: 18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