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說明 |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
|
主題工具 | 顯示模式 |
2015-11-15, 08:10 PM | #1 |
列管會員
|
個人評論 - 馬英九 日前受訪親口承認:投靠中共是唯一生路
總統馬英九日前接受德新社採訪,談及對台灣而言,向中共靠攏是唯一可行的求生途徑,並稱將學習當年兩德處理雙邊關係,最終實現統一的經驗,但不適合直接套用,因為台灣與中共正處於一種歷史上前所未見的關係。
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馬英九公開談論中、台關係,預期雙方在他總統屆滿之前,能分別設立辦事處,但和大使館不同,辦事處不具有外交承認的意義。馬英九希望,在今年11月的亞太經合會(APEC),能有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直接會晤的機會,但目前北京仍然拒絕。 報導稱,馬英九擔任總統以來,一直致力於改善台灣與中共間的關係,縱使不斷引起爭議,導致民調支持度不到2位數,甚至在今年3月引發太陽花學運。不過,馬英九仍認為,向中共靠攏是唯一可行途徑,否則台灣空間將被縮小到極限,且學運學生的抗議,並不會長期影響台灣政治。 馬英九也說,在台灣與中共接近的程序上,相信能借鑒東、西德處理雙邊關係上的做法,當年,兩德於1972年簽署基礎條約,他認為是非常好的一步,可能台灣未來能在中共設立台灣辦事處,類似於西德1972年在東德也曾設有常設代表處(東德最終於1990年併入西德,完成兩德統一)。 馬英九解釋,兩德關係無法直接套用於台海情形,台灣並不運用一德兩國原則,因為北京與台北之間的關係,不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也不是一個國家內部的關係,而是歷史上還從未有過的特殊關係。 馬英九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的時候,明確的表態要學習兩德模式邁向統一! 而且再次呼籲要會面習近平,並且有明確的時程表,兩年內! 這是近年來最直接、最爆炸性、最不暗示、最直接了當的政治表態 大家不要噓本篇,用推的! 要把資訊散佈出去知道嚴重性!! 由於德國之聲中文網是簡體 礙於版規所以不使用新聞使用爆卦分類 實力不斷增強大的中國大陸縮小了年輕民主制台灣的活動空間。馬英九總統確信,引起爭 議的接近大陸政策是台灣求生的唯一機會。為此,他願意借鑒德國。 (德國之聲中文網)雖然與北京緩和關系的政策在台灣內部遭強烈抵制,馬英九總統仍致 力於繼續推進兩岸關系緩和進程。馬英九日前在接受德新社和另外兩名記者的采訪時表示 ,他願意學習兩德處理雙邊關系、最終實現統一的經驗。他稱,台灣方面下功夫研究德國 歷史。 馬英九預期,在他本屆任期2年後屆滿之前,兩岸將分別在對方設立辦事處。他強調,這 並不意味著是“外交承認”,辦事處本身不是大使館。他同時表示希望,能夠在今年11月 的北京亞太經合峰會期間會晤中國領導人習近平。 不過,北京方面迄今予以 拒絕。 自6年前入主總統府以來,馬英九一直致力於緩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系。過去數年裡 ,相互敵視超過60年的台海兩岸實現了直接三通(通航通船通郵);通過貿易框架協議 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和其他協定,馬英九為擴展兩岸經濟關系奠定了基石。 大陸目前是台灣第一大貿易對像,而台灣是在大陸投資的最大投資方之一。 不過,這一路線在台灣引起 激烈爭議。去年,馬英九總統的民意支持率降至9%。今年3月 ,衝突激化,大學生因抗議兩岸“服貿協議”,衝擊並占領立法院3個多星期,只是在立 法院院長王金平許諾再度嚴格審議“服貿協議”後,學生們才和平離去。 盡管抵制強烈,在馬英九總統看來,與大陸改善關系是唯一可行的途徑。他在接受德新社 的采訪中表示,否則,台灣的活動空間將被縮小到極限。他稱,大學生們的抗議行動不會 長期影響台灣政治,不過,有關未來改善兩岸關系的新設想、新做法應向民眾做更好的說 明。 借鑒德國經驗 馬英九總統表示,在兩岸接近程序上,他相信可從當年東、西德處理雙邊關系的做法上取 經。對話導致兩德得以於1972年簽署“基礎條約”。馬英九稱,“這是非常好的一步”。 他認為,有可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台灣辦事處,類似於德意志聯邦共和國1974年在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開設的常設代表處。 馬英九總統同時指出,兩德關系並不能直接套用於台海情形。他強調,台灣不運用 “一 德兩國原則”。他指出,北京和台北之間的關系既非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也不是一國內部 的關系。他稱,台海兩岸關系“是歷史上還從未有過的一種關系”。 自1949年國民黨在台灣建政以來,北京將台灣視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威脅一 旦台灣正式宣布獨立就將以武力收復台灣。台北是中華民國政府所在地。像北京一樣,中 華民國迄今聲稱代表全中國。 台灣有人口2300萬。台灣政府認為自己才是1911年建立的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共和國的 正統和中華民國憲法的維護者。由於北京施壓,外交承認台灣的國家越來越少,目前僅剩 22個,且均為小國。聯邦德國與台灣沒有正式外交關系,但在台灣設有“在台協會”,代 表德國利益。 德國之聲中文版今天刊登了一篇對馬英九的採訪,其中提到馬英九說要實現終極統一 大概是因為怕影響到台北市的選情,總統府下午跑出來澄清,說德國之聲的報導是子虛烏有 《德國之聲》中文網刊登,馬英九總統日前接受德通社等外媒採訪時表示,「矢言將持續推動目前的傾中政策」、馬總統「強調願意學習當初東、西德處理雙邊關係,最終實現統一的經驗」、「接近中國是台灣求生的唯一機會」,總統府方面下午否認導內容,發言人馬瑋國晚間澄清表示,該篇報導相關說法乃子虛烏有、完全不是事實,該報錯誤引述、未經查證,違反新聞倫理,總統府表示遺憾。 德國之聲沒有誤會馬英九啊... 舉例來說 - For example, Germany has provided us with a great reference in dealing with the two Germanys, so when we deal with the cross-strait affairs, we actually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Germany. 這句的翻譯應該是 - 德國在處理兩個德國這件事上,提供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參考,所以我們在處理兩岸事務上,我們可以從德國經驗學習。 別忘了,兩德的結局最後是統一,馬英九要學習德國經驗,那不就是要學習怎麼被統一嗎? 另外一段 - For example, in 1972 the two Germanys signed the Basis of a Relation’s Agreement, and also the ideas behind it have provided us with great inspiration. 翻譯: 1972 年,兩個德國簽了關係基礎條約,而這個概念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啟發。 這個條約,其實就是德國被統一的基礎啊~~ 簡單來說,馬英九其實暗指的是他非常想簽定但卻非常賣台的兩岸和平協議。 然後再看這一段 The 1972 agreement went so far as to recognize the territory of East and West Germany, but they went short of recognition of sovereignty. I think that’s a good move, and even though they haven’t used the word sovereignty, Chancellor Brandt wrote a letter to his East German counterpart, attached to the agreement, saying that whatever was said in the agreement would not affect the eventual unification of the two Germanys. 這一段說的是當初兩德在協商條約用字時,西德代表告訴東德說,不管用什麼字,最後兩德一定會統一,大家別太計較了。 然後下面馬英九還說到這是他的參考依據。 這怎麼看 都是馬英九明目張膽地說要跟對岸統一啊 由以上三段 要推論馬英九的意思是公開宣示他想要跟對岸統一 也是非常合理的推論 有哪邊誤會他了? 個人認為,德國之聲把這段說成要借助兩德的經驗,追求終極統一,也並沒有不合理之處 反而是總統府發新聞稿否認,是要玩那種我就是沒說"某個字眼"的小學生遊戲嗎? .呂秋遠 我很少評論馬英九,因為我都是懷著一顆崇敬的心來看他,怎麼可以有一個人這麼像水母。然而,對於今天所發生的新聞,我一定要讓大家了解他有多偽善。 首先,德國之聲從來就沒有自稱「接受專訪」。德國之聲中文網是這樣說的:「虽然与北京缓和关系的政策在台湾内部遭强烈抵制,马英九总统仍致力于继续推进两岸关系缓和进程。马英九日前在接受德新社和另外两名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他愿意学习两德处理双边关系、最终实现统一的经验。」是的,這是簡體字,因為德國之聲的推特沒有繁體字版本。但是從新聞來看,他們並沒有自稱馬英九接受他們的專訪。 其次,發言人說,這份報導提到馬英九「願意學習當初東、西德處理雙邊關係,最終實現統一的經驗」、「矢言將持續推動目前的傾中政策」、「接近中國是台灣求生的唯一機會」,是憑空捏造,與事實不符。從德國之聲的原文來看是這樣: 「他同时表示希望,能够在今年11月的北京亚太经合峰会期间会晤中国领导人习近平。」 「在两岸接近程序上,他相信可从当年东、西德处理双边关系的做法上取经。对话导致两德得以于1972年签署“基础条约”。马英九称,“这是非常好的一步”。 他认为,有可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台湾办事处,类似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74年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开设的常设代表处。」 「尽管抵制强烈,在马英九总统看来,与大陆改善关系是唯一可行的途径。他在接受德新社的采访中表示,否则,台湾的活动空间将被缩小到极限。」 好的,發言人再次詆毀了德國之聲。馬英九有沒有說過,要在對方那裡設立辦事處?想不想見習近平?改善與中國的關係是「唯一可行」的途徑?(請注意唯一可行四個字),否則會被「縮小到極限」? 換句話說,不就是「願意學習當初東、西德處理雙邊關係,最終實現統一的經驗」、「矢言將持續推動目前的傾中政策」、「接近中國是台灣求生的唯一機會」? 對啦,語氣不一樣,但是意思一樣不是嗎? 我早就說過了,接受專訪,不要假裝自己很厲害,喜歡用英文跟記者演講。總統府不是設有翻譯嗎?依照國際禮儀,我國的官方語言是中文,就應該用中文接受訪問,他是很厲害是不是?說不定用英文來講,他就是這個意思,哪裡是污衊他了? 說真的,我覺得馬英九真的越來越邱毅了。 歷史是算總帳的,這是歷史的仁慈之處,但也是殘酷之處,如果後人要以一句話來論斷中華民國3位民選總統的功過,每位總統最想留下的評價為何? 如果只論功不論過,前兩位民選總統已經完成了他們的歷史課題,李登輝的功業也許是寧靜革命、民主轉型,陳水扁至少贏得第一次政黨輪替的光環,還在寫歷史的馬英九,向來最在意歷史評價,但歷史會如此仁慈的對待馬英九嗎? 馬英九自上任以來,「終極統一」和「賣台」的罵名就如影隨形,而且,這可不只是台灣獨派刻意「抺黑」,馬英九澄清國際媒體的「統一說」就不只一次,日前總統府才對《德國之聲》中文網的「強調願意學習當初東、西德處理雙邊關係,最終實現統一的經驗」這段話,大動作發文澄清。 就如李登輝在總統任內,說一百遍統一也沒人相信,同樣的,馬英九即使講一千遍不會推動終極統一,許多人對馬英九仍然是「有罪推定」,這是香港出生的台灣總統,必須負擔的原罪嗎? 只是,任何國家外交方向的含糊其詞(ambiguity),通常也是總統有意為之,總統都必須負出一定的代價。例如,經過自我辯證、已經「不是我的我」的李登輝,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他的原意,但是他當年的「兩面性」,卻是最高程度的政治藝術,李因此可以游刃有餘於藍綠政黨之間,成為全民總統,推動修憲大業(即使是毀譽參半),這是李登輝的馬基維利時刻。 同樣的,馬英九在國際場合避談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真的是表露心跡促統?或者,中華民國主權獨立是某種程度的「可做不可說」,這是已逝的信介仙以小事大的古老智慧,以對主權的沈默不語來換得對岸的善意,雖然不碰觸主權爭議,但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來換得兩岸互不否認治權。 這些都是馬英九多次在公開場合的說法,重點是他所欲為何?反馬人士認為這是促統的陰謀,而對馬英九最善意的評價應該是,這是他追求兩岸和平紅利的陽謀。 確實,和平本身就是重要價值,但追求和平也是危險的,要戰要和絕非易事,稍一不慎就可能粉身碎骨,古今中外已有不少英雄豪傑埋骨於此。汪精衛並不是一開始就想當漢奸的,他出走投日也許有國民黨內權力競逐失利的因素,但是就像胡適形容汪精衛受「烈士心理」之累,不惜犧牲名譽性命,他當然也考慮到中國當時沒有和日本一戰的實力,有意促成中日和平來保存蒼生大地,但最後卻「不能不負惡名」而死。事實上,連胡適最後都不得不承認,「和比戰難」! 如果主權的模糊性,是馬英九在兩岸大戰略下有意為之,現在看來,不但國內反對聲浪波濤洶湧,對岸也未必配合演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會見台灣統派團體時,重新唱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老調,即使還不算是一錘定音,但馬英九的兩岸大戰略已經烏雲罩頂,如果鼓吹「九二共識」六年多的下場,卻換得台灣人絕不可能接受的「一國兩制」,那無疑是馬英九的重大挫敗。 還剩下不到兩年任期的馬英九,現在最在意的,應該是搶救自己的歷史定位,可嘆的是,外在環境大都不能「操之在我」,即使真能操之在己,馬英九有沒有駕馭時勢的能力,也是值得懷疑的! 來自:http://tw.gigacircle.com/2332375-1 =============================== 馬先生的說法大錯特錯而是我們未來要加強我們的國防,也就是全民皆兵每戶都有一把 國造T-91或65k2,這樣阿共仔打我們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當游擊隊去伏擊解放軍與 中共官員,這才是愛國與保衛國家該有的表現與想法 |
送花文章: 56979,
|
向 lutunhsiang 送花的會員:
|
YaYa07 (2015-11-15)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