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萊姆論壇

返回   史萊姆論壇 > 教學文件資料庫 > 多媒體影音轉檔燒錄技術文件
忘記密碼?
論壇說明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Google 提供的廣告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舊 2004-01-31, 01:42 AM   #1
psac
榮譽會員
 
psac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3662
在線等級: 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級別:30 | 在線時長:1048小時 | 升級還需:37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07
住址: 木柵市立動物園
文章: 17381
現金: 5253 金幣
資產: 33853 金幣
預設 給你吃一粒攝影的退燒藥

發佈日期:2003-3-4 作者: 朱博士 來源: 蜂鳥論壇 共有1165次瀏覽
本站最新消息



誤區一:一味比拚鏡頭成像或機身效能

  在罈子裡經常能看到這樣的主題:「XX與XX比成像誰好」、「XX的成像比XX究竟好多少」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排除各廠家鏡頭在成像風格上的差異,同等級的鏡頭,無論是不同品牌還是相同,差別是很小的。即便是上萬元的專業頭和幾千元的普及頭,都用最佳光圈在相同條件下使用相同膠磁碟區拍攝,後期製作條件也一致,不放大到10寸以上,肉眼一般是很難看出差別的。而對於一般的初哥來說,他一年中有幾次機會需要將片子放大到10寸以上呢?

  此外,決定照片成像的因素並不僅僅是鏡頭的像質,還包括機身的精度、膠片的解析度與顆粒度、後期沖洗製作等等。這些因素中無論哪個環節都能完全左右最終的效果,而且最終的效果絕對是由其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所決定的。比如你的鏡頭可以打99分,膠片的水準可以打90分,後期的綜合水準可以打70分,而拍攝的技術水準只能打40分,那麼最終的結果絕對不會高於40分!

  我想不少朋友都看到過各大公司對某些專業或者高階鏡頭的展示片,往往對鏡頭的素質驚歎不已!其實那種效果在我們實際使用中是很難達到的,因為其中不僅包含了頂級的相機和鏡頭,還包含了幾乎可以說世界頂級的拍攝技術和暗房工藝!以本人的經驗來看,由於種種主觀客觀原因,用萊卡也好,尼康佳能賓得美能達也罷,在平時使用中,大多數人是很少能把鏡頭的潛力發揮到70%以上的。再加上後期製作等因素,單純講某某鏡頭的成像有多好,可以說幾乎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

  再說機身。必須說明的是,同等級、定位相同的機身是不會也不可能分出好壞的。廠家在設計機身的時候,都會體現自身特色,同時考慮競爭對手。如果自己的機身在效能上遠超對手,勢必增加生產成本,這樣在價格戰上就將自己置於不利的境地,同時會影響上一等級機身的銷售。反過來,如果為了在價格上取得優勢而在機身的效能上偷工減料,那麼其可靠性和耐用性必然受到質疑,時間久了,會與低一等級的機身淪為一路貨色,消費群必然大量流失。

  舉例來說,尼康和佳能現在各自當紅的機身F80與EOS30,這是幾年來被發燒友頻繁比較的兩款機身。兩機身定位相同,硬指標相同(1/4000秒快門、1/125秒閃光同步),互為競爭對手。仔細比較我們就能發現,兩機身特點鮮明,各有千秋,互有優勢又都有不足:1、EOS30有眼控對焦,F80無;2、EOS30機身為鋁合金,F80為塑料;3、EOS30有反光鏡預升,F80無;4、F80有點測,EOS30無;5、F80有網格輔助構圖功能,EOS30無;6、F80過片軌為金屬,EOS30為塑料……

  你說誰的功能更強大吧,我看都很強大;你說誰的性價比高吧,我看都很高,絕對不存在質的差別。EOS30加上點測,把過片軌改為金屬難嗎?肯定不難,但這勢必會影響EOS3的銷售,這是佳能公司不願看到的。F80的下料足一點,加上反光鏡預升難嗎?也不難,連F60的用料都比它好。但這勢必增加生產成本,將自己在競爭中置於不利的境地。

  「買的沒有賣的精」,商業競爭上的考慮使得各廠商的產品最終實現了心照不宣的妥協。無論你怎麼比較也是不會有結果的。放寬心,憑借自己的直覺和對品牌的偏愛,選項一家步入攝影的殿堂,我想您都不會後悔。

誤區二:某某品牌要比某某好

  我在《新手購機指南》 中曾說道,如果財力不是太大問題的話,盡量在CANON、NIKON、MINOLTA、PENTAX這四大公司中選項(不是不愛用國貨,而是國貨的品質實在不爭氣)。


那麼這四家的相機在品質和效能上有沒有質的差距呢?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沒有!然而不幸的是,由於歷史原因和觀念上的偏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某某品牌要比某某好的說法,這其中「尼康」要好於「佳能」的說法最甚囂塵上。

  國人中不少人有強烈的尼康情節。這是有歷史原因的。尼康在上世紀80年代初進入中國並迅速佔領了專業攝影市場。而佳能則在80年代後期才姍姍來遲,但近十年的時間差卻讓「尼康」的威名在不少國人心裡深深紮下了根。

  從上世紀80年代起,不少攝影家對135系統的裝備幾乎眾口一詞:買相機,尼康。鏡頭反差大,銳度高,色彩還原好,搞創作非它莫屬。


並把當時尼康主推的機身FM2吹得神乎其神。在這種環境氛圍的熏陶下,影友們的頭腦中逐漸現成了這樣的思維定式:買創作用的攝影工具,非尼康相機和鏡頭莫屬。德國的蔡司、徠卡更好,卻非一般人可以擁有。

  後來,佳能進入中國市場,可不知什麼原因,佳能從登入中國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了不公正的評價,經常聽到有人如是說:「創作用還是尼康好,佳能的鏡頭太軟,銳度差,要不得!FM2全機械全手動,什麼環境都能應付,不像AF電子相機冷了熱了都要罷工,故障率又高。」


那佳能的鏡頭究竟軟不軟呢?筆者曾仔細對比過尼康AF28~105mm/F3.5~4.5與佳能EF24~85mm/F3.5—4.5在同等條件下拍的照片,並沒有發現傳說了十幾年的尼康鏡頭比佳能鏡頭銳度高在哪裡,反差大在哪裡。


反而在暗部細節上,佳能的表現更出眾一些。說白了,尼康和佳能的同級鏡頭並沒有肉眼可見的明顯差別。

佳能L鏡不少在成像上超過尼康的同級鏡頭也是公認了的。那些十餘年來大談佳能頭軟的尼康「死硬派」可能根本就沒有用過佳能,不過是人云亦云,以訛傳訛,以貶低別人來給自己貼金罷了。

  另一個不負責任的指責就是AF相機不耐用。不少人總是認為只有全金屬的、全手動的相機才是好東西,對使用了新型材料(多為工程塑料)、由電子控制的AF相機不屑一顧。這就與史蒂芬森發明火車時,一幫乘坐馬車的貴族嘲笑它一樣可笑和無知。


工程塑料的強度可以超過金屬——不信可以問問材料專家。實際上塑料減震能力要好與金屬。


佳能的機器一樣抗摔打,eos1n 、eos5在的北極探險,在亞馬遜河熱帶叢林的濕熱地帶,在帆船航海的鹽水沖刷下完好無損的經歷都見諸過報端,而尼康行不行呢?我沒見過報導。

  「酒香不怕巷子深」,佳能憑借自己強大的科技研發能力、出色的光學製造水準造就了AF時代的輝煌,不僅在國內,在全世界佳能的市場份額也早已超過尼康。

  撥開神話的光環和偏見的迷霧,平心而論,佳能和尼康的專業級機身鏡頭都是35mm相機中的佼佼者。


與美能達、賓得兩家的產品也沒有一些人想像的較大差距,事實上它們的機械效能、成像品質和耐用性基本上都在同一水準。多年來流行的「誰硬誰軟」,「機械相機比電子相機耐用」,「AF自動調焦相機比MF手動調焦相機的故障率高」都是經不起實踐檢驗的東西。

誤區三:將所有焦距段一次性配齊

  不少新手總覺得焦距是越全越好,好像只有這樣攝影才有意義。於是經常看見很多初哥一上路就花大價錢上器材,我在銳意店就親見過一位顧客一次性就購入F5、AFS17-35/2.8、AFS28-70/2.8、AFS80-200/2.8,問她為何要如此破費,她稱咨詢了幾個人,說這些是好東西,便沒了下文。而這位顧客連鏡頭的光圈是什麼還不知道。本人對一次購入夢幻級器材的做法不敢苟同。

  首先,盲目購入太多器材很可能導致日後換系統的麻煩。其實如果並非某家的堅定擁躉,博采各家所長是個很好的選項。

  其次,相機購買是成體系的,機身、鏡頭、腳架、閃燈、攝影包、濾鏡,一個也不能少。因此,全部投資至多花80%在機身與鏡頭上。


配置並非要一步到位,可以選准目標,慢慢來。其實花不多的錢,即可享受攝影的樂趣。

  第三,用好一個焦距段已屬不易。世界上不少大師都是一鏡走天下的,為什麼呢?因為只有那個焦段最適合他們,或者說他們已把這個焦段用得如火純青。


但達到這種程度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磨合期的,據我個人的經驗,用熟一個焦段至少也要一年時間。


只用一個焦段或幾個焦段創作,雖然方便性降低,但有助於訓練你的眼力,督促你在拍攝每一張照片之前都深思熟慮,對於提高技藝是大有裨益的。但如果一次把所有的焦段都上齊,短時期內很難吃透它們的玄機,到頭來只是把它們扔在防潮箱的底下,可惜了。
N/C之間的區別肉眼是可以分辨出來的。尤其是同樣的場景中,N偏硬,C較柔和是不用置疑的。說N比C 銳一些是感觀的事情,相對來說中國人偏好一些較硬的影調。

但是我絕對不同意RICA的說法,攝影是光的藝術,沒有光那裡來的構圖和創意。有人說大師都是不講技術的,沒錯,確實是有這樣的,但是這樣的大師沒有一個不是苦練技術,然後忘掉技術,然後再次苦練技術,再次忘掉技術才得來的成就。如果你多看看真正的攝影大師的作品,你會發現很多平淡的畫面在他們的手中變得神奇,這就是用光的能力高低了。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北京的朋友一定去拍攝過北京的各種古建築物,這些古建的照片很一般,但是很少有朋友說他們可以很隨便的就拍攝出成功的照片。


如果去過天壇拍攝祈年殿就會發現,祈年殿的設計外方內圓,要取下全景,只有四個邊角可以弄好了,有一台自動曝光的相機多半可以拍攝出曝光準確的相片,但是只是祈年殿而已。。。。。這時候你唯一可以講究的就是用光。


無論是風光攝影,人物攝影,紀實攝影沒有一個不識講求用光。掌握不好基礎的曝光,那麼那些一縱即逝的美景是不可能完美表現的。人像攝影中的擺光簡直就是一門學問。


構圖有規範,黃金律什麼的,但是可以打破,創意?沒有紮實的基本功,那裡可以實現創意。
psac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3, 收花文章: 1631 篇, 收花: 3205 次
 



發表規則
不可以發文
不可以回覆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論壇啟用 BB 語法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語法
論壇禁用 HTML 語法
Trackbacks are 禁用
Pingbacks are 禁用
Refbacks are 禁用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1:12 P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4,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SEO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