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單個文章
舊 2006-01-29, 08:49 PM   #11 (permalink)
Heaven
中文化 作者
榮譽勳章
UID - 3649
在線等級: 級別:14 | 在線時長:279小時 | 升級還需:6小時級別:14 | 在線時長:279小時 | 升級還需:6小時級別:14 | 在線時長:279小時 | 升級還需:6小時級別:14 | 在線時長:279小時 | 升級還需:6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07
文章: 545
精華: 0
現金: 625 金幣
資產: 24754 金幣
預設

之前要買 DVD 燒錄機所爬的文 (from PCDVD):

到底DVD+-R有何不同

看多了人問……
看多了人回……每每只會說:〝規格不同〞…………
到底什麼不同卻說不出個所以然………
也就難怪不曉得到底+R比較好,還是-R比較好!

其實講〝規格不同〞也沒什麼錯啦,但…是什麼規格?
其實主要就是定址(addressing)的方式不同。
為什麼需要定址?
因為燒錄片要讓燒錄機知道,從哪開始燒,現在燒到哪……等等,
所以就會有預刻軌道,負責引導燒錄雷射光束,
並且在這軌道中做些手腳,讓燒錄機能夠辨識燒到哪裡了。

那+-R最大的差異,就是這些手腳做的方法不同而已。怎麼不同?
簡單講,

+R採用頻率較高的wobble(引導軌是會搖擺or抖動的,這抖動就叫wobble)817,4kHz,
其定址是利用在預刻凹軌處,wobble的相位調變來達成,此方式的訊號辨識率比-R來的好,
且製造過程的金屬模板較-R來的不複雜(引導軌圖形)。
符合了+R聯盟講的,易高倍寫,易生產製造…等。
可能你會問,那為什麼+R比較貴?其實那是很精確的講啦,
實際上+-R的製造沒那麼大的差異,誰做的量多,價格就可以壓比較低,
而-R的片子較早推出,故∼。

-R wobble頻率為140,6kHz,定址是直接在凸軌處預刻定址訊坑,
此種addressing方式,訊號辨識度較差,當倍速一拉高時,會有定址不易的情形!
故-R要高倍燒錄困難度較高!

哪一種相容性高?
目前來講,一樣!應該各都有個8、9成(這沒根據,我自己說的,信不信在你^^)

保存性呢?
保存性無關+-R,其決定關鍵是染料,同樣的染料可以上在+R,也可上-R,
只要染料一樣,那+-R的保存性幾乎就一樣。

所以假如在同樣染料、同樣反射層的情況,+R是勝出的!
這是毋庸置疑的!!!

有興趣的還可參考這篇:
http://www.cdfreaks.com/article/113
圖文都有。

除非你有非-R不讀的機子,不然的話+R會是較明智的選擇!
而且我相信,未來比較可能成為主流!

有錯誤請指教!
有更深入的問題,請去問所謂的〝大大〞,因為我會倒! ^+++^
這篇希望對大家都有所助益,別再用〝聽來的印象〞判斷+-R好壞!



有幾點需要補充以及修正

1.-R出廠要做pre-write,就是在內圈有一小小圈燒過的痕跡,+R不用,
這是為了Copy once使用,不過目前用不著,不用管它,不過還是得pre-write才能出貨
2.你講的預刻凹軌處在-R上叫做LPP,Land-Pre-Pit,是刻在land上,
這個東東雖是定址用,可是在燒錄過程會影響訊號的讀取,現在已經有新的方式定址,
不再用LPP,而是改用wobble shift
3.會影響保存性的有染料,反射層材質,保護膠材質,不單單只有染料而已
不過我還是會使用+R,因為大多數的廠商燒+R都燒的好,-R要燒的好比較困難


這是小弟補充的淺見,請行家指點,謝謝!

要了解-+R的優劣,先了解光碟的製程,

感謝轉載http://myweb.hinet.net/home1/hn84126757/a7

刻製母片(例如:可用雙雷射光束刻版機,其強大的功能主要用來
製作空白無資料的記錄型碟片之母版,例如CD-R, CD-RW, DVD-R,
DVD-RW, DVD-RAM等碟片之母版。)
-->準備原料-->吸入原料-->光碟射出過程-->光碟射出成品-->
電鍍成品-->已塗佈反光層之光碟片-->(空白片則塗佈染料)-->
反光層上保護膠-->烘乾膠水-->良率檢測

+,-R的差異,是母版刻的紋路的差別,而不是染料不同,因為+-r使用的雷射頻率,
功率都一樣,而光碟上的紋路就是兩大標準(+r, -r)制定的.

至於-+R的優劣僅是在「寫入」的時候,對於位置的找尋控制,
+r的格式較能使用高速定址訊號辨識率比-R來的好;

「讀取」則是雷射光循預刻凹軌處(應是說透明片壓好的軌跡,
如同唱針循唱片軌道般),而且是凹軌底燒出的痕跡,也因為這樣,
只要檔案格式合乎DVD-video,DVD-ROM標準(也就是所謂白皮書),
讀取器材就可辨認資料.(這就是所謂相容性);

所以,這些常見現像,和"+","-"格式無關

***RW,DL,RAM因為是反射率的關係,讀寫頭要能提供不同功率,才能反射雷射光回來,所以 相容性差.
***早期cd和DVD因雷射頻率,功率不一樣,dvd機器也會讀不到cd...

空白片:
***所以,染料品質不好,塗佈不均,製造過程不良-->燒得好就不容易,燒好也容易讀不到
***所以,染料退化-->資料讀不到;

燒(讀)機:
***讀寫頭功率不夠-->資料讀不到
***燒(讀)機控制晶片運算速度不夠-->燒(讀)速度上不去(光靠改韌體改善能力有限)
***韌體內儲存燒片資料不足,易燒飛盤(功率不對,坑燒不深,讀不到...)
***常讀寫爛片傷機(讀寫頭操勞過度)

--天哪,所有的疑問都可以解答...

*"wobble"用最淺的講法--"我們知道只讀的CD 和DVD 的數據是記錄在一個螺旋型的軌道中的。
但是可刻錄的CD 和DVD 的軌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螺旋型的,
而是以正弦方式偏離的。Wobble 就是指這種軌道。
"--把"wobble"想成一條很長的彈簧,像蛇一樣捲成一個圓盤,
頻率高就是擠的比較緊的形狀,頻率低就是拉的比較鬆的形狀

從別人偷來的內容(感謝轉載http://myweb.hinet.net/home1/hn84126757/a9)
Heaven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357, 收花文章: 126 篇, 收花: 517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