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夫妻回憶,小琳七個月大時全身還軟趴趴,即使拿不到玩具也不哭不鬧,只是逆來順受的躺著。「我很難教她,」瑪莎為了刺激發展,總是不厭其煩的跟小琳玩遊戲,一次又一次的把圓形的板子放到圓形的洞裡。
三歲半時,小琳的發展比預期更遲緩,醫生診斷:「她發展非常落後,約只有二十二個月大。我想她終生都是心智障礙者!」
縱使早有心理準備,但要瑪莎接受這個消息還是不容易。所幸,荷蘭對身心障礙兒的照顧,為瑪莎夫婦織出一張安全而牢靠的大網,小琳,就在這個網裡長大,情況逐漸好轉。
社工每兩週到家裡訪查 四歲半時安排小琳進特殊日托中心
小琳到荷蘭的第二天,公衛諮詢中心就派員到家裡,恭喜瑪莎夫婦,並約定時間替孩子做健康檢查。在這個制度下,如果有孩子沒有按時出現,中心就會派員查詢,這近乎滴水不漏的通報網,讓荷蘭可以盡早發現需要幫助的孩子。
也是在這個完善的通報轉介制度下,診斷小琳為心智障礙者的醫生,立刻將瑪莎一家轉介給「社會教學服務機構(SPD)」。
「不是每個母親天生就是母親,更何況是心智障礙者的母親,他們不只告訴我哪裡可以找到資源,更在心情上幫我走過來。」瑪莎描述機構對她的幫助。而且,社工每兩週就會到家裡訪查,教瑪莎怎麼幫孩子洗澡、如何跟他們相處,持續四、五個月。其間,瑪莎也勤讀各種資料,翻遍了圖書館裡各種心智障礙書籍。
在社工的介紹下,四歲半時,小琳進入一所特殊日托中心,並於六歲加入了一所小型基督教特殊學校,這是荷蘭給重度智能障礙孩子就讀的特殊學校(編按:荷蘭特殊學校分四大類,包括:感官障礙、輕度智能障礙、重度智能障礙、學習情緒障礙)。在這裡,小琳接受各種語言、感官訓練,直到二十歲時才會完成所有教育,離開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