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單個文章
舊 2006-07-09, 10:20 AM   #1
觀風使
長老會員
 
觀風使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12809
在線等級: 級別:26 | 在線時長:802小時 | 升級還需:35小時級別:26 | 在線時長:802小時 | 升級還需:35小時級別:26 | 在線時長:802小時 | 升級還需:35小時級別:26 | 在線時長:802小時 | 升級還需:35小時級別:26 | 在線時長:802小時 | 升級還需:35小時級別:26 | 在線時長:802小時 | 升級還需:35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16
住址: 和光同塵
文章: 487
精華: 0
現金: 10065 金幣
資產: 1631447 金幣
Post 民俗陣頭轉型 藝陣前進劇場

如果,連本土歌仔戲,都已早早進入藝術殿堂,所謂的專業劇場來正式演出,那麼,台灣民俗陣頭是否有朝一日也能進入國家級的兩廳院劇場來演出呢?

說到台灣傳統民俗陣頭,也就是一般人認知的「廟會文化」,多被附屬在宗教儀式中,有迎神賽會、年節慶典,就會有民俗陣頭,如常見的七爺、八爺、乩童,神將踩街、鼓樂隊伍、藝陣等等內容;民眾對此多是當作一種「看熱鬧」的心態看待,甚至於會聯想到中輟生,其節目很少被個別「完整地」來欣賞。

不過,為了擺脫一般人對陣頭組織的刻板印象,不少民俗團隊不斷地自我提升,嘗試著要將此廟會通俗演出轉型為表演藝術,期待能進劇場表演並躍升為國際觀光文化產業。

其實,台灣陣頭已經有多次進劇場的經驗,例如:鴻勝醒獅團、哪吒劇坊等陣頭團隊,曾各別或與舞蹈團、劇團合作的方式在室內舞台演出;「九天民俗技藝團」也已在文化中心、傳藝中心及台北新舞台等地有多次劇場實戰經驗。

「九天民俗技藝團」團長許振榮認為:「不論是陣頭或藝陣,都是原汁原味的台灣民俗文化之美,有必要讓下一代了解它的本土特色及保存的重要性。」但他也強調,傳統民俗要帶入新活力的,因此「九天」團員堅持了9年進行環島任務,在前年還揹鼓成功地登上玉山;也曾經請來雲門舞集老師及與大開劇團等專業科班合作交流,研發以傳統技藝為主與現代表演為助力的新式融合空間。

對非科班出身的陣頭成員而言,要進劇場最大的困難在於成本太高。平日在廟會或是戶外排練,演出內容的彈性較大,又不用燈光佈景。但是想要登入正式劇場,演出,燈光、音響、舞台效果加上排練設計,都需要額外的大量經費。

另外,由於廟會與劇場的觀眾屬性不同,若要登上正式劇場演出的內容勢必要作調整,在平日耍陣頭節目之外,還要考慮娛樂效果或表演內容如何調整,以呈現給室內靜態專注的觀眾,這才是街頭與室內表演最大不同的挑戰。當陣頭演出從外台廟會走進室內劇場,當觀眾群從戶外走動觀賞,改為室內靜態欣賞時,演出形式及內容勢必被要求精緻化。如何在有限的舞台空間還能保留住原來的奔放活力,以及將民俗的草根性轉為藝術化,也考驗著技術人員的專業。

對這些傳統陣頭團隊而言「進劇場」的考量面向是完全不同於一般活動的,但也因為上述種困難,很多都只能先以保守地先守住廟會等待機會轉進正式劇場或其它表演場域。但即便傳統的市場也面臨枯萎,主要在於本土民俗在流行文化的主導、社會形式的改變下,許多的傳承都在漸漸消失中。廟會如今不找陣頭,改找電子花車的更多了。

走出去還是走進來,守住過去還是擁抱創新,台灣陣頭為求生存,現在正站在傳統與創新的分水嶺上。
__________________
應費醍醐千斛水
灑作蒼茫大宇涼
觀風使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99, 收花文章: 177 篇, 收花: 399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