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單個文章
舊 2006-08-05, 11:58 PM   #80 (permalink)
non 帥哥
長老會員
榮譽勳章
UID - 17047
在線等級: 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1小時 | 升級還需:45小時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1小時 | 升級還需:45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24
住址: 蘭亭序始
文章: 1312
現金: 4506 金幣
資產: 1578489 金幣
預設

群盲摸象的故事

有一群瞎了眼的人,聽說世間有一箇大動物,名字叫象,但是沒有眼去看到,很是納悶。

一天有人牽了一隻象來,對這一群瞎漢說:象來了,你們大家看吧!可以長長見識。

這群瞎漢聽說象來了,又恨自己無眼,怎麼看呢?只得用手各去摸索。

(甲)摸著象的鼻子說:知道了,象好似一張琴的樣子。

(乙)摸著象的耳朵說:你錯了,象好似一具畚箕。

(丙)摸著象的脊背笑說:你倆皆不對,象分明似屋頂一樣。

(丁)摸著象的腿大聲說:笑話笑話,象好似一根柱子相同啊。

(戊)摸著象的尾巴說:你們一概是胡說,這象實在還似一把掃帚呢。大家爭爭吵吵的齊說:我親手摸的,那會有錯嗎?其實在有眼的人看著,笑破肚皮。

一般不明佛學的人,偏要充懂得的樣子,隨便加以批評,什麼佛教是迷信的,是消極的,是多神的,是分利的,是不合時代的,就是看過幾天佛經的人,根本路子都還沒弄清楚,也在那裡爭空執有,這皆等於群盲摸象,無有是處。

佛法是利益眾生的,被這樣的人一瞎講,倘若信了他的瞎話,把萬劫難逢的無上至寶就當面錯過了,真是可惜!


三世怨

有一般人,不懂佛理,卻自作聰明的阻人學佛。說甚麼只要多做善事,不昧良心,就是對了,又何必妄去學佛呢!

這話乍聽,像是有理,要用理智一研究,纔知這是見識短,就讓他真的多做善事,不昧良心,固然很好。因他但知修福,不解修慧,可惜是箇半邊架子,好比(半身不遂),決定得不到澈底的好果。

佛法裡這種行為,叫作(三世怨)。就是說今生做善,第二生去享痴福。因他沒有慧的關係,十分八九,迷了本性,在享痴福的時候,殺盜婬妄,又造出許多罪業來。到了第三生,仍不免酬償惡業,去墮三途。(畜生餓鬼地獄)。

況且沒智慧的人,那裡分得出善惡標準來?那能懂得心性良與不良呢?若不相信,請先請一本《十善業道經》查看!那纔曉得我們平素做事善與不善,存心良與不良!


小聰明

白天製備燈籠,是預備夜間走路,免去黑暗的困苦,晴天購買雨傘,是預備陰雨走路,免去水淋的困苦,豐收年景屯積穀粱,是預備荒歉時候,免去飢餓的困苦,這卻是聰明人辦的事。

試思人生困苦,就是這幾條嗎?不是還有水火,刀兵,颱風,地震,及意想不到的種種危險嗎?為什麼不設法預防呢?

更有一箇長存不滅的本性,(世俗叫做靈魂)現時固然寄託在這四大假合的色身上,後來色身壞了,究竟他歸宿到那裡去,也有箇預備沒有?

若是小的困苦,有預備,有辦法,那大的困苦,反倒沒預備,沒辦法,這豈能稱得起是聰明呢?唉!話雖這樣說,試問這些事,誰能有法解決呢?

佛法無邊,這些事在佛法裡都有辦法,請你先生買幾本佛書看看,或是常到講經的地方去聽聽,自然得到解決的法門。


棄金擔麻的故事

有甲乙兩人,相約出外營商,走到半途,忽見路旁高高的一大堆麻,四顧無主,兩人大喜,一錢不費,拾了便宜,兩人各裝了兩滿筐,繞道回家。

行走不遠,奇怪,道旁又發現了大堆的綢緞,也是沒主,甲就棄捨了麻,裝換了兩筐綢緞,說這貨物比麻貴重多了,不料乙仍然擔著麻走。甲說:你沒有看見綢緞嗎?為什麼不去掉換呢?乙說:我已經發了財,何必再找麻煩。甲再三相勸,乙那裡肯聽。

兩人又向前走,啊!路旁金光耀眼,甲近前一看,叫道:幸運到了,這裡竟有許多黃金。急忙棄捨了綢緞,滿滿的裝了兩筐黃金。誰知乙仍是擔著麻走,甲實在忍耐不住,拉住乙的擔子說:你是傻瓜嗎,為什麼不取黃金呢!

乙說:我這麻從遠道擔來,棄捨太可惜了。甲卻熱心,把黃金的貴重,講給乙聽,乙反怨甲多管閒事,甲只得歎一口氣,由他去了。

兩人回家,甲成了大富翁,自不必說,乙賣掉了麻,不消三五天,仍然是箇窮漢,纔相信金比麻貴重,再回路上去找,那裡有半點影子,後悔不及。

眾生一時不明,信了外道,後來遇見佛法,勸他捨假信真,有的人執著不肯,結果所得無幾,就等於棄金擔麻,若到明白佛法有用之時,再去相求,恐怕時機已過,有些來不及了。


黃葉止啼

有一箇頑皮的小孩子,只歡喜吃喝玩耍,少有不如意,就發脾氣,哭叫的一家不安。有一天要想吃糖,又發了脾氣,正鬧的不可開交,老年人只得方便去哄他,從樹根前,拾了一片黃葉子,說不要哭了,給你這金子;去買糖果吃吧。小孩聽了,止住哭聲,接過來不辨真假,就歡喜的去了。

這是譬喻眾生,也想著離苦得樂,求得最後的歸宿。可惜不懂究竟道理只有佛法,卻誤認升到天上去,便是到了極處。佛也只好隨順他的見識,暫且說些升天的小道,那裡曉得升天;並不究竟。好比得了一片黃葉,並不是真金,也不過是哄著小孩子,暫且不哭罷了。


正信因果不迷信神鬼

甚麼叫作迷信呢?就是道理上講不通的一切神話,認以為真,就叫迷信,迷信是靠不住的事。

大眾想要消災得福,得長生不滅,必須在因果上去求。古人說: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這是真理。

「諸惡莫作」纔能消災,「眾善奉行」纔能得福。依著佛的方法證了道果,纔能得到究竟長生不滅,這是因果率。明白了因果率,自知拜天拜神,妄想去消災得福得究竟長生,便是迷信了。若天及神,不問人的善惡,只給拜他的人消災得福,豈不是結黨營私,貪圖賄賂嗎?天及神他自己尚在六道輪迴中
出不來,又何能叫拜他的人得到長生呢?


解釋不明佛理的幾種誤會

問:佛教是消極的嗎?

答:對於爭權奪利,飲食、男女之慾,這些事是消極的。要是對於孝親、愛國、救眾生,就要犧牲一切去貢獻。

問:佛教是厭世的嗎?

答:世人多數的存心,是貪吝、瞋恚、愚痴、傲慢,行事是殺生、偷盜、邪婬、欺詐,佛教對這些事,是厭惡的,所以纔拋棄一切,專門拿出正道來做勸世改造惡俗的工作,且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話,就明白佛家的救世精神了。

問:佛教是迷信的嗎?

答:佛教說的事,皆是體驗出來的,不是寓言空想,普通人無修無得,所以不知,至於佛教修行的辦法,決不是一般信鬼、信妖、信神、信天。是打破一切,全仗自己的理智去做,所謂「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樣再說迷信,試問不迷信的是什麼教?

問:佛教可惜崇拜偶像!

答:這有甚麼不好?此中深意,並非一言兩語能說明白的,就拿世俗理講,也是一種敬的表現,如國家拜國旗,家庭裡供木主,皆有禮節德行的存在,再如吾國君主時代,接旨就得下拜,還有禮義家庭,接到父母的信,尚須跪讀,朋友的信,也須拜讀,試問國旗、木主、君旨、書信,你拜他做什麼?但是這類的話,只許向懂禮的人纔能講論。


究竟安樂只有這一條路

宗教固然離不開勸人為善,希望後來得一種歸宿,這便是宗教的特質。

歸宿二字,是說的一種最究竟的辦法,這樣說來,必須得無限度的好處,纔是究竟。

甲:有人說,就像堯、舜、禹、湯,都是一百多歲,富有四海,貴為天子,這卻值得羨慕了。

乙:哼,時間太短了,我不願做。

甲:老彭活了八百年,可以嗎?

乙:短短。我不希罕。

甲:聽說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二十八層天,壽命都長,你升到天堂去好了。

乙:你既然誇天的壽命長,須說清楚,不可模糊。

甲:好,你細聽,經上說過,欲界六層天,最頂一層的壽命,是一萬六千歲,卻是這樣計算,人間一千六百年,是這層天的一晝夜,你滿意嗎?

乙:不不,嫌短。

甲:色界十八層天,最頂一層的壽,是一萬六千大劫,(劫是數目的名稱。人壽從十歲起算,過百年增一歲,一直增到八萬四千歲,再遞減,百年減一歲,一直減到十歲止,名一小劫,二十小劫名一中劫,四中劫名一大劫。)這可以嗎?

乙:不不,也是短。

甲:無色界四層天,最頂一層的壽,有八萬大劫之久,這不能說短了吧?

乙:唉,終是有限度,這正是說夭壽不二,不過是時間問題,那能算得上究竟?

甲:哎呀,你真不知足,升天都不滿意,試問你還有什麼好的所在?

乙:哈哈!實對你講吧,西方有個極樂世界,一到那裡,壽命及一切一切安樂,皆是永久的,無量數的,請你看看《無量壽經》纔能明白,要得究竟安樂,只有這一條路。


珍重諸位的人身 趕快學佛

(人身難得)佛眼看得明白,神識投胎人身,是很難的,譬如汪洋大海,上面漂一片木板,在浪裡忽東忽西,板心有一孔洞,海底有瞎眼的龜,要想向上一攢頭,就攢到板洞裡去,這卻不是易事,眾生得到人身,也就如這樣的難。

(人生七十古來稀)雖然太短了,還是希罕的事,可歎可歎!就讓你長壽活八十年,實在說,也不過只有二十五年的自在,要知前十五年知識未開,後十五年精力已衰,中間五十年,在夜間睡眠,又失了一半,還不是只剩二十五年?但這二十五年中,多半是些人生別離,冤家聚會,真正的自在幸福,恐怕
一少半也沒有。

這樣說來,人生有何趣味,是的,但是此身一失,就怕三途(畜生、餓鬼、地獄)有分了,那就更苦了,為什麼這樣說,還是因著「人身難得」的原理。

莫怕莫怕,一句佛號,最低限度,保得人身,或者昇天,要是按著佛法去修,那就不止人天小果,更要到極樂世界成佛的。


六道是苦海 三寶是慈航

眾生有一具血肉的色身,還有一箇靈性,就寄托在色身上,色身是有時間限度的,到時就要毀壞;性是常存的。這裡的色身壞了,性再到別處投胎,去找寄托。

眾生在大概上說共有六種:一天堂,二人間,三阿修羅,叫三善道,比較這是受苦少的;四畜生,五餓鬼,六地獄,叫三惡道,這就苦不可言了。但是這六道都有色身,都有靈性。色身是都有生死的,靈性如電流一樣,就不一定向那裡再去投生,簡單說就是這六道裡邊都可去的,因業力的關係,還是入三惡道的機會多。

這六道好比苦海。靈性一時入了三善道,就像在海裡伸出頭來喘口氣;不久又入三惡道,像仍鑽入海底裡去,這樣頭出頭沒,總是跳不出苦海來。

佛法僧名曰三寶,他是苦海的慈航,你若肯皈依三寶,就是離開苦海的水,上了船,這不但是頭出來了,連身子也是出來了,若問「皈依」怎麼講?皈是投奔的意思,依是依靠的意思。就是信奉佛教,作一個三寶弟子。

「佛」是教主,好似學校的校長;「法」是功課,是教我們修業的方法;「僧」是講教的人,好比教員。

經上說過:「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這豈不是苦海得了慈航,若再能學著念佛,那就要到極樂世界去,比如坐著這隻船,達到彼岸。這才是真正脫了苦海,出了輪迴,到了究竟安穩之處。快快皈依!


五乘說教

佛的法門,有「凡夫乘」「小乘」「大乘」的分別。

「乘」字當作運載講,譬如乘車,乘飛機的意思;就是說要乘坐車船飛機,纔能達到旅行的目的地。

佛度眾生,先觀察對方程度,分了五種類別,叫做「五乘法」。程度最淺的第一種叫做「人乘」,說些做人的道理;第二種叫做「天乘」,說的是生天的道理;這兩種統叫做「凡夫乘」。

第三種是「聲聞乘」,第四種是「緣覺乘」,都是說的超過人天的不生不滅的出世道理;這兩種統叫做「小乘」。

最後一種是「菩薩乘」,說要自證佛果,普度眾生的道理,這便是「大乘」。

這五乘有個好比喻:學「人乘」的等於幼稚園的兒童,學「天乘」的等於小學生,學「聲聞」「緣覺」乘的等於中學生,學「菩薩乘」的等於大學生;說教的步驟是看對方的程度,合乎那一乘,便擇那一乘來教。

有人說:「佛法太深,不容易懂。」那是說法的不契機。實在佛法深淺都有,是教任何人都能得到利益的!就如佛法裡面有一個特別法門,叫做「淨土法門」,是屬於「大乘法」的;但不問你是小學生,或是大學生,都可來學,都各有成就!


念佛三大利益

一、一句佛號,能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是過去的)。

二、一句佛號,能息除人生煩惱,消災延壽得福慧(這是現在的)。

三、一句佛號,能跳出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永遠長生不滅(這是將來的)。

怎樣念佛(摘錄岐路指歸)

以上摘自 小宣傳集錦
non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547, 收花文章: 696 篇, 收花: 1822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向 non 送花的會員:
anotherlevel (2008-01-27)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