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有錢人課奢侈稅 中產階級怒火 蔓延全球
向有錢人課奢侈稅 中產階級怒火 蔓延全球
老百姓的生存空間頻頻受到擠壓,生活品質每況愈下,富豪與政客們卻貪腐頻傳,財富急速增長,全球各地的中產階級群起抗議,要求改善社會、階級之間種種的不平等。
文/楊淑娟
今年以來,在台北遊行、靜坐、抗議貪腐蔓延、要求總統陳水扁下台的台灣人,並不寂寞。
在加拿大,執政十三年的自由黨因為爆發收受回扣醜聞,在今年初黯然失去政權。
在日本《朝日新聞》的民調發現,三分之二的民眾認為央行總裁福井俊彥不當投資基金、賺取高額報酬,應該下臺。
在泰國,一個月內發生三次超過十萬人、連佛教人士都參與的大遊行,逼退了前總理塔克辛,因為他的家人涉嫌不當買賣股票獲得鉅利。
在法國,學生罷課、抗議走上街頭,最後釀成暴動,因為經濟、就業政策讓他們覺得未來沒有希望。
在智利,中小學生在大學生、教師、父母的支持下,走出教室、上街抗議教育資源獨厚權貴子弟,剝奪他們向上流動的機會。
他們在抗議些什麼?
即使是在共產當道的古巴,已經八十歲的獨裁領導人卡斯楚都站出來斥責貪污腐敗,發動近三萬名學生遊行,換掉超過三分之一的地方領導人。「我們會毀了自己,」卡斯楚警告。
更不用說在中國,光是去年就有八萬七千次的抗議,主要發生在農、工階級,抗議政策不公。
「人們不願再花幾十年等待生活變好,」美國《新聞周刊》分析,世界各地的中產階級都在抗議。
他們在抗議些什麼?
大家不滿政府政策與官員親信貪污腐敗。
在日本,民眾不滿在失落的十幾年間薪資停滯、銀行存款也幾乎沒有利息,但是暴發內線交易的村上基金卻為福井俊彥帶來超過一○○%的投資報酬率。
在泰國,儘管前總理塔克辛致力改善窮人生活、在暴動時摺紙鶴祈求和平、在禽流感時帶頭吃雞肉、在海嘯後迅速重建,他的兒女卻透過買賣股票與避稅,家族財富一夕暴增超過十億美元。英國《每日電訊報》指出,塔克辛執政後,家族集團資產已經翻了三倍,民眾難以接受。
在加拿大,政府撥款二.五億加元進行一項政府宣傳工作,但是這些款項卻被撥給支持當時執政的自由黨的廣告公關公司,而且這些公司還把其中大筆資金以各種名義回撥給自由黨的支持者,造成加拿大有史以來最大的腐敗醜聞。
全球的中產階級也不滿,他們的日子愈來愈難過,社會愈來愈不公平。
《金融時報》一篇評論分析,在美國,儘管十年來人們的每小時工作產出增加了三成,從一九六六~二○○一年,上班族收入中位數(最中間那個人)卻只成長了一一%,但前○.○一的人增加了六一七%。在一九七○年代,執行長們的薪水是一般人平均收入的十倍,現在已經變成三百倍。
目前,美國的收入分配情況在近二十年惡化下,已經跟一個世紀前一樣。「再這樣下去,就會像貧富差距驚人的巴西一樣,」《經濟學人》指出。
財富分配影響了資源分配,即使是在許多人懷著美夢前來,認為只要努力就有機會的美國,階級流動也愈來愈不易。
《經濟學人》引述一項調查指出,在頂尖的美國大學裡,只有三%的學生來自社會最底層四分之一的家庭,因為富有的家庭大有資源可為他們的孩子請家教補習。
將來想當科學家、還是企業執行長?「先挑你的父母吧!」《經濟學人》的一幅照片圖說一針見血地點出社會矛盾。
在日本,即使經濟明顯好轉,還是有許多人的生活不見曙光。在二○○五年,有三分之一的上班族是沒有福利與契約的兼職、非正式員工,遠高於一九九○年時的二成。
他們的收入分配也愈來愈不均。而且,以衡量收入分配的吉尼係數比較,在先進國家中,日本的分配不均僅次於美國、義大利與英國。「我們不能讓日本變成一個有人流汗工作、卻因為改革而被利用、剝削的社會,」一名日本檢察官員公開指出。
資訊發達刺激比較心態
其他亞洲政府也面臨嚴峻挑戰。儘管經濟蓬勃發展,亞洲有五億人口失業、生活無著,在十年內,還有二億五千萬人要被迫屆齡退休。
而且,世界銀行的報告發現,從一九九○~二○○二年間,八個東亞國家的收入不均程度惡化了四五%。
印度孟加拉的銀行家余紐士告訴《新聞週刊》,當電話與電視不普及時,大家會覺得自己過得還好,不知道有人過得多麼奢靡、外面的世界多麼發達,但現在大家都看得到電視,懂得比較、心生不滿。
這些差距從何而來?
近十年的經濟榮景,讓財富更加集中。《經濟學人》指出,一九九○年代後半期股市狂飆,二○○○年泡沫後又接著一波房地產狂潮。在泡沫經濟中,受害的多是最後才投入股市的一般民眾,有錢人的資產就順著股市、房市一路扶搖直上。
在歷史上,當政治經濟發展到鼎盛時,常有戰爭、疾病等天災人禍摧殘一切,大家在重建中都有機會重新再起。但是自二次世界大戰後,世上沒有大規模的戰爭,醫療突飛猛進也控制了許多疾病蔓延。所以,一九五○、六○年代,大家都分享了重建帶來的機會與財富,但從一九八○年代起,貧富差距就開始擴大。
偏偏這段時間內,政府的政策又多半有利富人。
《經濟學人》便批評,政府的政策多半著重成長,篤信甘迺迪「潮漲了,所有的船自然會向上浮」的哲學,而非分配平均。
而且,政策也常受企業、富人捐款、遊說,而不利縮小貧富。像法令讓企業愈來愈容易解雇員工,減少福利,或是雇用非全職員工代替正式職員,帶來普羅大眾的生活壓力。
還有政府力減富人稅。像是布希就降低所得稅最高級距的稅率,也有許多國家如美國、香港,降低或取消遺產稅。
這種效應,還擴散到影響社會階層流動的教育政策。例如,全球的教育費用急漲,許多中下階層難以支應。
在台灣,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從一九九八~二○○三學年度,因為經濟因素而休學的大專院校學生就從二六六四人增加到七一二九人。
在智利,有些地方政府連每個月每名學童約六十美元的經費都付不出來,富人讀的私立學校卻不斷更新設備與學習機會。
在美國,名校更保留入學機會給校友的親戚或巨額捐款的金主。
另一方面,多數靠薪水維生的中產階級生活條件卻每況愈下。
亞洲開發銀行出版的新書《亞洲勞動力市場》指出,從一九九六~二○○三年,十八個亞洲開發中國家只有三個國家的失業率沒有下降,近三成、五億人口的勞動力就業不充分或失業,另外還有五億人每日收入不超過二美元。
中產階級生存大不易
放眼全球,有工作的上班族則多半因為「責任制」工作而生活品質低落。美國生活教母瑪莎史都華的多媒體公司最近便告訴員工,如果他們在未來幾個月不願在晚間與週末加班,而且沒有加班費,那就準備走人。
另外,中產階級還要面對工作無著的生活壓力。《外交事務》雙月刊的調查指出,九成的上班族擔心工作被外包。
「凡此種種不平等,都是道德破產的徵兆,」《經濟學人》下了重話。
這當然需要政府矯正。
《金融時報》就提醒,許多政府要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間求平衡,尤其是亞洲國家,更應該多點社會主義。
《經濟學人》引述一些學術研究發現,在資本主義昌盛的美國,個人的發展有一半受上一代的社經地位影響,但是在社會主義較重的北歐與加拿大,上一代的影響只有二成。
這些經驗顯示,國家政策應該增加社會保障。例如,提高農村醫療、建立養老金系統、鼓吹給員工較好的生活與勞動條件。
在中歐,斯洛伐克在從共產主義中走出來時,就是特別建立退休金制度、醫療保險與勞工保障,而比其他鄰國走得穩健,被譽為「中歐之星」。
一樣重要的是教育政策。
《華盛頓郵報》報導,富人的成就靠基因,但是對沒有經濟優勢的人,教育等後天環境的刺激與學習機會更是關鍵,影響力是環境對富人影響的四倍。
二次戰後,美國便因為給予退伍軍人大量獎學金,鼓勵他們重返校園深造,而提升人力資源,展開半個世紀的繁榮。
別讓不平等伺機坐大
最重要的,政府政策在承平時期要更積極,如果只是守成,就會讓不平等伺機坐大,倫敦政經學院教授韋德指出。
所以,有不少國家對富人的昂貴消費課徵奢侈稅,用以移轉到窮人身上。因為政府效能有限,許多非營利機構也加入協助,抑制不平等繼續擴大。
在美國芝加哥,就有慈善組織在郊區協助中下階層,只要他們按時繳納房租、水電費用,或是孩子乖乖做完功課、學業進步,按時看醫生與吃藥以維持健康,都可以獲得紅利點數,累積到一定程度就能兌換腳踏車、DVD播放機等獎品。
這個計劃幫助了一百多個家庭。杭特的八歲兒子就因此乖乖做功課和到學校當義工(有助未來申請學校)。「以前老是很難要他做功課,可是他現在自動自發,因為想要得到一台電子遊戲機,」杭特的眼睛,看到了孩子未來的希望。
以上文章來自 天下雜誌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