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今天看到的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偶覺得啦
)
2006.09.17 中國時報
公共論壇 角力下失落
施正鋒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700216,00.html
引用:
透過台灣本土社團所發動的「手護民主、手護台灣」活動,總算讓隱忍許久的五顏六色民眾宣洩胸中的鬱卒。由於民進黨高層政治人物刻意淡化,即使遭到自己人惡言相向也要委曲求全,以免落人「當家者鬧事」的口實、或是外力趁機介入,再加上警方進行隔離奏效,紅與非紅雙邊並未發生嚴重肢體扭打,暫時化解令人擔心可能一觸即發的大規模衝突。
|
淡化?民進黨如果有刻意淡化?
堂堂民進黨主席會說:中國人糟踏台灣人
倒扁的場子沒看到國旗,民眾又穿紅衣,就是中共的代言人;
老天下雨,是天佑阿扁
前幾天新聞有播出「地下電台」的偏激、不理性的言論
民進黨放任違法的地下電台散播偏激言論
,又不出來安撫支持者情緒
民進黨政客根本就在擺爛
恨不得挺扁、倒扁群眾衝突愈大愈好,中央政府公權力才有藉口介入
引用:
其實,用不著民進黨中央登高一呼,各地公職服務處自從「倒扁」行動以來,一直面臨支持者請纓的壓力,「不能再沉默不語、以免被人瞧不起」的說法不斷蔓延,也就顧不得先前所作的自我約束。如果由男歌手在演講台上所唱的「天光」引起的共鳴來看,未嘗不能說是不少人對於當前的政治紛爭視為「暗夜的惡夢」,仰天長嘯,長夜綿綿,不知何時才能天亮?
|
「反貪倒扁」是訴求清廉的政府,不分藍綠找回基本道德觀
是挺扁人士被有心人士煽惑成被迫害者,
自己先有卑下的念頭,又利用卑下的念頭行使暴力及不理性言行
為反對而反對的不理性態度,才真的令人瞧不起
引用:
由參與的綠營群眾來看,大致上可以分為搭乘遊覽車北上、以及大台北都會區兩大主力。坦承而言,不管是從藍綠政黨認同、或是族群人口分布而言,難免可以看出彼此在城鄉、職業、以及社會經濟條件的差距,當然就有政治參與模式的差異,更不用說集體動員上的交通考量。因此,只要沒有接受傳統地方派系所發的「走路工」,都可以視為自動自發的行為。
|
挺扁人士的言論常提及:倒扁人士都是泛藍發動的,
有發走路工及餐點,才會有這麼多人聚集
這些倒扁人士都是瘋子、笨蛋,才會冒著大雨、餐風露夙地為施明德、馬英九拚命
反過來說
今天挺扁人士是由民進黨動員而來,由各地方的民代引領進場,揮舞著旗幟
這些人算「自動自發」?
不算「走路工」?
引用:
民進黨上台以來,除選舉造勢場外,對於社會運動意態闌珊,尤其是與選舉無關的活動,會刻意保持距離,以免給予本無淵源的企業帶來負面印象,因此,民間社會稍有自主發展的空間。然而,在中南部縣市,即使民進黨得以執政,並且嘗試努力社區發展,卻一直對於國民黨透過地方派系的宰制一愁莫展,如何讓基層支持者形成水平式的另類結社,不再完全倚賴政治人物的動員,恐怕是更基本的課題。
|
又來了
每次對民進黨有所批評,就牽施到國民黨
自己眼睛只有藍綠沒有是非,就以為別人同自己一樣,硬扣別人帽子
引用:
令人擔憂的是,在以鐵絲網以及拒馬所構成楚河漢界兩邊,連台鐵在台北車站的動線都要涇渭分明,以免彼此因為看不順眼而動口角、甚至於鬥毆,連原本彼此可以共享的公共空間都要做謹慎的切割。此時,如果企盼建構一個可以凝聚共識的公共論壇,豈不是緣木求魚?當一邊口口聲聲「人民」之際,另一邊則強調「老百姓」,不禁令人懷疑,大家都是同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成員嗎?所謂的「親綠學者」,除了口誅筆伐以外,請告訴大家,公民社會從何而來?
|
陳水扁腐敗到連親綠學者都挺不下去,
公民社會本來就有對執政者「口誅筆伐」的言論自由
如果連「反貪腐」的訴求都不算「凝聚共識」,
還好意思強調「大家都是同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成員」
引用:
比較遺憾的是,有兩家電子媒體轉播台被憤怒的群眾佔領,在現場的主播甚至於踉蹌離場。對於任何的暴力行為,應該是民主社會所不容,或許,在下回的類似場合,主辦單位還必須對於享有崇高地位的第四權提供特別的保護。然而,除了有意無意暗示反扁人士比較理性以外,媒體本身也要反躬自省,為何自己會特別招致嫌惡、甚至於唾棄呢?
其實,不論是從秒數、所出動現場轉播車數、場景選擇、取景角度、報導方式、還是主播的表情,都可以看出媒體工作者本身、或是新聞台的立場,究竟是否公平,觀眾心中自有一把無言的尺。當媒體競相播報倒扁的溫馨面,卻刻意誇大非紅的粗鄙面,當媒體強調忠孝東路一路通暢,又對照鄰近中山南路阻塞不便,卻不明說這是警局隔離線所致,又如何讓身歷其境的第三者信服?當政治媒介儼然變身為行動者、甚至於挑撥者之際,本身已經構成另外一種文化性的暴力,這才是台灣民主鞏固最大的挑戰。
|
自己在合理化暴民行為
還能大言不慚地責怪媒體挑撥、有特定立場、有文化性暴力
難道媒體對陳水扁貪腐事實是胡亂瞎掰?
陳水扁真是清白無瑕?
引用:
對於不少本土人士而言,缺乏語言表達、對談論述的能力,恐怕是一輩子最大的痛處;噤聲無言,除了因為長期殖民的內化,也有母語缺乏在公領域表達的無奈。然而,即使在高唱入雲的「包容」口號聲中,如果不願意承認對方長期在結構上的劣勢,只願意以刻板印象來強化自己的優越感,譬如說,「南部人比較沒有水準」,當然也就沒有辦法作真正的相互了解,更不可能作有意義的公民互動。
當群眾場的叫囂透過媒體,蔓延到日常生活肆無忌憚的不寬容,我們彷彿看到另一個北愛爾蘭蟄伏而出,究竟,誰來負責?
|
真是夠了
明明就是民進黨政客刻意向不理性的支持者尋求溫暖
避開陳水扁的貪腐事實、道德瑕疵
讓這些熱心挺扁的民眾找不出像樣的支持理由
只能喊喊「愛台灣」、「護民主」
責怪媒體立場偏頗、駡駡外省人、泛藍支持者及政客、施明德、馬英九
稱讚泛綠政客「搶下」凱達格蘭大道、附和台上發言者偏激言論
想讓倒扁群眾「包容」挺扁群眾,「了解」挺扁群眾的痛苦
希冀倒扁群眾勿擴大抗議聲勢,使挺扁群眾心情低落
自己卻不理性地否定「反貪腐」訴求的正當性
拒絕認同、「包容」放棄了舒適物質生活、享受的倒扁民眾
為了向執政者表明人民要收回做主人權利的決心,
為了奠定不分藍綠不分統獨,一致反貪腐、要清廉的基本價值
為了台灣的未來而努力,
而自動自發地上街遊行、靜坐,
毅力堅強地向掌有國家資源的執政者表明和平的訴求,
卑微地希冀執政當局能保有最後一絲的道德良知,回應反貪腐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