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為何贏得這麼驚險?
2006/12/13 00:07
林育任
蘇貞昌南下輔選時提到陳菊對台灣民主貢獻的那幅動容畫面,到現在都還令人印象深刻,而這也幾乎是選前幾位重量級人物為陳菊輔選時皆強調的主要論調。在這個泛綠基本盤勢大過泛藍的都市裡,以陳菊曾擔任過五年多勞委會主委及一年多高雄市社會局長的資歷,加上市民對前市長謝長廷的施政滿意度普遍頗高,應該很好選。為何她會選得這麼辛苦?贏得這麼驚險?而且最後所有站台者幾乎只強調她對台灣的民主的貢獻,相當令人玩味。
高雄市是台灣第二大城,不僅擁有國際機場及國內第一大港,更是鐵公路運輸的樞紐與工商、文教、政治的重鎮,在這樣的優越條件下,經濟沒有理由不繁榮,工作機會更應絕對遠遠勝過南部其他縣市,理論上失業率應為最低,然實際上卻剛好相反。拿五年前的民國90年12月來說,高雄市的失業率遽升至5.44%,搶到南部七縣市第一,較七縣市平均失業率5.28%為高,亦較台灣總失業率5.22%相對偏高。南部失業率一向高於北、中部與全台灣平均失業率,顯示高雄市失業率總是名列全台灣前茅。
再看今年上半年,台灣總體失業率已降為3.87%,較90年底降低1.35%,而高雄市的失業率為4.1%,在同樣比較的基準下,雖然亦降了1.34%,然仍為南部七縣市之首。這些狀況,從多個民調中都可看到高雄市民最希望候選人提出的政見還是「就業」,就可作為佐證。
另外,從民國90年起,經濟部轄下的十二家國營事業相繼瘦身、裁員、甚至關廠,這種民營化浪潮下的變革,受害最深地,顯然是國營事業最多的高雄市。
我們絕對同意產業轉型可能會面臨到的陣痛期,不過以政黨輪替後就擔任勞委會主委五年多時間的陳菊來說,她應該有機會透過執政黨內或政府體系內制度性或非正式的溝通管道來為勞工爭取最大的緩衝空間與最佳的調整方案,但她似乎都沒有,相當程度地損及了她的地位。
其實雖然勞委會職掌的範圍不只是勞工的就業,還包括勞資關係、勞動條件、勞工福利、勞工安全衛生、勞動檢查等,不過,若勞工根本就找不到工作,勞委會其他的工作執掌還有意義嗎?陳菊對於在主委任內沒有積極協調解決失業問題,恐怕也是無法卸責。
從高雄市民最期待候選人「就業」的政見及上述的失業數字來看,特別是在這個勞工佔全體就業人口比例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城裡,陳菊之所以會選得辛苦、贏得驚險,或是站台者最後都只能強調她為台灣民主奮鬥的歷程,事實上是有跡可尋,尤其民進黨中央執政成績又不佳。畢竟,沒有頭路,遑論享受其他優質建設所營造出來的好生活?所以,若要將選舉過程中困窘的狀況歸咎於同屬泛綠的羅志明參選,甚至牽拖到李登輝身上去,那就未免也太牽強了。
(●作者林育任,北縣,政治大學博士生。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http://www.ettoday.com/2006/12/13/301-2026936.htm
最後所有站台者幾乎只強調她對台灣的民主的貢獻,相當令人玩味。
確實是吧!!!陳菊對台灣民主有何貢獻呢????
難道會比施明德更多更大嗎???
那施明德又為何會競選失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