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後代 台灣有3000人
孔子後代 台灣有3000人
【聯合報/特派記者陳東旭/北京報導】
經過十年編修,「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已近尾聲,目前已完成全部調查工作,全世界將收錄一百八十萬名孔子後裔,台灣部分有三千人,二○○九年完稿付印。
「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會長、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孔德墉告訴本報記者,「孔子世家譜」第五次續修工作在一九九六年啟動,孔子後裔最近一代已繁衍到第八十三代,是一名「念」字輩的遼寧省十多歲小女孩。
孔德墉說,台灣部分,台灣孔氏後裔的調查工作進行很順利,共有三千名孔子後代被收錄;台灣最近的一代是孔子第八十代孫的孔佑仁(今年一歲),孔佑仁也是前考試院長孔德成的曾孫。
孔德墉指出,「孔子世家譜」已有二千五百年歷史,距上次大修已七十年,那次就是由孔德成主持編修,始於一九三○年,成於一九三七年,當時收錄五十六萬人,稱為「民國譜」。根據現有資料估計,目前健在的孔子後裔至少有三百多萬人,大陸最多,有二百五十萬人,其餘分布較多的地區有香港、台灣、南韓、美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
「孔子世家譜」因為繁衍時間之長、族系複雜、編輯之廣、核查嚴謹與保存完備,二○○五年被列為金氏世界紀錄的「世界最長家譜」。孔德墉表示,「孔子世家譜」目前已排至一百零五代,各代都遵循著既定輩分,從輩分就可知道自己的一支繁衍到哪一代。目前發現重名者以「孔憲明」最多,共有一千一百九十二人。
孔德墉說,「孔子世家譜」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家族史與正史、地方史志一樣是國家歷史的組成部分,透過「孔子世家譜」能與同時期的文化相輔相成,發現更多的歷史人文價值,也提供研究儒家學說及人口學、社會學、教育學等方面的重要參考資料。
【2007/02/02 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