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聽克裡希那穆提為我們解答人生疑難
你是否快樂?
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你一旦認為自己是快樂的,你就停止快樂了,是不是?假設你在遊玩並發出歡樂的叫聲,這時如果你覺察到自己正在快樂,你會怎麼樣?你就停止快樂的感受了。你是否注意過這一點?因此快樂不是在自我意識下存在的東西。
如果你執著做個好人,你是好人嗎?「好」是不是可以鍛煉的?「好」是不是因為你看見、觀察到、瞭解了,而自然來到的?同樣的,如果你覺察到自己正在快樂,快樂就從窗戶跑掉了。尋找快樂是件很荒謬的事,因為只有在你不去尋求它時,它才存在。也就是說,當妨礙快樂的事物消失時,當焦慮、沮喪以及對個人安全感的追求停止時,快樂就自動出現了,你根本不必追求它。
要如何消除心中的憂慮?
一個人如何才能消除憂慮?首先心田不能供給問題生根的土壤。你可曾觀察過自己的心?你到目前為止所學習的一切,你記憶中所有的經驗,你的父母、老師告訴你的一切,你從書上讀到以及從周圍世界觀察到的事物,這一切都是你的心。人的心能觀察、分辨、學習,能培養所謂的德性,它能溝通觀念,它有慾望及恐懼。它不只是你表面上看見的,同時也是無意識的深沉層面,其中隱藏著種族的野心,各種動機、衝動及矛盾。這一切都是心,它稱為意識。觀察你自己的心,你會發現它是多麼不安寧,它總是被別的事情佔據,被別人昨天所說的話佔據,被你剛學的東西佔據,被你明天將要做的事情佔據。只有一顆不被佔據的心,才是永遠清新,才能應付並且解決問題。
我們為什麼希望出名?
讓我們一起來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人想要出名?首先,有名就會有錢,同時,有名能帶給你很大的快樂,不是嗎?如果你是世界聞名的人,你會覺得自己非常重要,而帶給你一種不朽的感覺。你希望有名,希望在世上為人所知,時常被人談論,因為在內心裡,你認為自己什麼也不是。你的內心沒有富足感,什麼都沒有。因此你想在外面的世界出名。如果你的內心是富足的,你有名或無名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內心的富足比起外在的富足要困難多了。它需要更多的滋養,更多的關注。如果你小有才華又懂得如何去拓展它,你就會成名了,但是內心的富足不是用這種方式可以得到的。要得到內心的富足,必須先知道放下不重要的東西,譬如想成名的念頭。內心的富足暗示著獨立自主,而想要成名的人害怕獨立,因為他依賴別人給他的奉承及好評而活。
請你教我如何去愛好嗎?
怨恨和仇恨是容易的,它就像時尚一樣把人們聚在一起追隨同一樣東西;它製造了各種的假想,它形成各種不同的合作,譬如戰爭。但是愛就困難多了。你無法學習如何去愛,但是你可以觀察恨,然後把它輕輕地放在一邊。不要說恨人是多麼糟的事,只要觀察恨是什麼,然後把它丟掉。漠視它的存在,它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別讓恨在你的心中生根。你明白嗎?
你的心就像沃土,如果你給予足夠的時間,任何問題來到其上,就會像野草一樣生根,然後你就得費心去把它拔掉,可是如果你不給問題足夠的時間生根,它就沒有地方生長而自動枯萎了。如果你鼓勵恨,給它時間生根、滋長、成熟,它就會變成一個大問題。如果每一次恨的感覺升起時,你讓它過去,你會發現自己的心思變得非常敏感,但不是多愁善感,如此你就會明白什麼是愛。
死後,靈魂是否依然存在?
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文明發明了「靈魂」這個字眼。任何一種文明都是共同意志造成的結果。這個共同的意志在靈魂這件事上認為,人除了死亡、會毀滅的肉體之外,一定還有一個更大、更深、一個不會毀滅、永恆存在的東西,因此就製造了靈魂這個觀念。偶然有一兩個人親自發現了「不朽」的意義,那種不死的境界,於是那些平庸的人就說了:「對!這一定是真理,他一定是對的!」因為他們想得到永恆,所以他們都抓著靈魂這個字眼不放。你知道靈魂是什麼嗎?還是你只不過是聽別人告訴你有靈魂存在。你的父母、傳教士、佛經、你的文化環境等,他們告訴你這樣,然後你就接受了。但是你從來不親自去發現到底有沒有這種境界的存在。
不要依賴任何人。我或是其他人可能告訴你有個超越時間的境界存在著,但是這對你來說又有什麼價值?如果你肚子餓了,你會去吃東西,而不只是說說就飽了。重要的是,你必須親自去發現什麼是真理。
至於死亡之後還有沒有生命存在,這個問題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在活的時候認識死亡。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受教育並不只是精通數學、歷史或地理,我們也應該瞭解死亡這個不平凡的東西,不是在你身體死了以後才瞭解,而是在你仍然活著,在你歡笑、在爬樹、划船或游泳的時候,你就能瞭解。死亡代表不可知的事,重要的是,你必須在活著的時候就知道那些不可知的事物。
我們為何對死亡恐懼?
你認為一片葉子從樹上墜落時有恐懼嗎?你認為鳥兒對死亡有恐懼嗎?當死亡來臨時,它就迎向死亡;它並不關心死亡,因為它太專注於生活,專注於捉蟲、築巢、歌唱,為了飛翔的快樂而飛翔。它們的喜悅似乎那麼無限,如果死亡來臨,很好,它們就從此結束了。它們生活在每一個剎那,從不擔心將會發生什麼事,不是嗎?只有人類永遠擔憂著死亡,因為我們根本不是真正地活著,我們是死的,這就是我們的困擾。老年人已經接近墳墓了,年輕人也離它不遠。
我們對死亡存著先入為主的觀念,因為我們害怕失去熟悉的事物,那些我們擁有的東西,我們害怕失去妻子或丈夫、孩子或朋友;我們害怕失去我們學習和累積的事物。如果我們能夠看開自己所擁有的朋友、財產、美德與個性等,我們就不會害怕死亡了,不是嗎?
所以我們發明了死亡和來世的理論。事實上,死亡就是結束,但是我們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去面對這個事實。我們不想離開熟知的事物,因此是我們對已知事物的執著在我們心中製造了恐懼,並不是不可知的事物造成了恐懼。因為未知的世界不是已知的心智所能理解的,但是這個充滿已知事物的心智卻告訴自己說:「我要結束了。」所以死亡才令他那麼恐懼。
什麼是真正的生活?
有個小男孩提出了這個問題。玩遊戲、吃好吃的東西、奔跑、跳躍、推擠,這些就是他真正的生活。你知道的,我們總把生活分成真的與假的。真正的生活就是全心全意做你喜愛的事,沒有任何矛盾,不必在你所做的事及你必須做的事之間交戰。因此生活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在其中有極大的喜悅。
我們很少有人真的知道如何去思考,大部分的人只是重複著我們在書本上讀到的東西,或是別人告訴我們的事,我們的思想只是自己有限經驗的結果。我們環遊世界,有數不清的經驗,遇見許多不同的人,聽他們說話,觀察他們的風俗習慣、他們的宗教信仰、行為舉止,我們把這一切都記住,然後便稱為思想。我們比較、評斷、選擇,透過這個程序,我們希望找到較合理的人生態度。但是這種思考方式是非常受限的,它被局限在非常小的範圍裡。
你的四周充滿著生、老、病、死、金錢、地位、權力的掙扎,這個被我們稱為人生無止境的掙扎過程。即使你還非常年輕,難道你從來沒有懷疑過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們大部分人都希望有人告訴我們答案,所以我們拿起一本政治或宗教的書來讀,或是向別人詢問,但是沒有人能告訴我們。因為生命不是可以從書本上瞭解的東西,它的意義也不是從跟隨別人或透過某種祈禱就可以獲得的。你我都必須自己去瞭解,我們可以做得到,只有在我們是全然地活著,非常機敏、警醒、充滿觀察力、對周圍一切都有興趣,我們才能發現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上述克裡希那穆提的對答,節選自《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