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雅婷
在現今巧克力市場中,有許多巧克力品牌商把巧克力的種類分的很細,姑且不論巧克力的成分區分,先以巧克力所含的可可量區分會容易些。
依可可含量區分:
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dark chocolate)或稱純巧克力,指的是牛奶含量低於12%的巧克力,可可豆成分佔了較多,味道濃苦,卻是喜愛品嘗巧克力原味的人之最愛。許多人初嚐巧克力時,會以為可可成分越多就是越好的巧克力,事實上,完全不加糖的巧克力,通常是用來烹調食物用。而可可含量在75%的巧克力,才是巧克力可口的上限。也因此巧克力的選購並非可可含量越高就是品質越好,可可豆的品質與生產過程,才是決定巧克力優劣的先決條件。
白巧克力:
白巧克力(white chocolate)即是不含可可粉,只含可可油和牛奶的巧克力。白巧克力由於沒有含可可粉,所以顏色上呈白色;但因為白巧克力只有可可的香味,嚐起來的口感和一般巧克力不同,所以有人並不認同其歸類為巧克力。白巧克力的好壞區分在於是否摻雜植物油;當然還要注意油膩感是否太強、甜味是否過多、斷面是否光潔。
牛奶巧克力:
牛奶巧克力(milk chocolate)就是至少含10%的可可漿和至少12%的牛奶,由於牛奶和可可的味道並重,喜歡奶香的人愛食用。台灣早期市面上的巧克力以牛奶巧克力居多;不過也因為添加物較多,吃起來的感覺較甜膩,造成許多人對巧克力的口感印象還停留在甜膩的味道。牛奶巧克力最初是瑞士人雀巢(Nestle)先生發明的,也是瑞士巧克力的特色;在優質的牛奶巧克力中,即是可可味與牛奶味相得益彰、入口即溶而且沒有油膩味的才是極品。
依添加物區分:
實心巧克力:
就是不含果仁、餅乾等成分的巧克力,如「瑞士蓮」,以片狀及塊狀居多。
夾心巧克力:
一般我們在巧克力專櫃中看到的一顆顆光彩奪目、令人垂涎的巧克力大都屬於夾心巧克力。這類型的巧克力以展現巧克力藝匠無限的創造力,以及激起觀看者忍不住想品嘗的衝動為其特色。有內包「果仁類」的巧克力,像是核桃、花生那類的單顆巧克力;包「餅乾類」的巧克力,像是金莎巧克力等,這類巧克力以口感層次為號召,同時可以享受餅乾的酥脆和巧克力的細滑;「酒類口味」的巧克力,即是在巧克力中注入各式酒類,咬下的瞬間,可感受到香醇的美酒伴隨著巧克力溶化在舌尖上的細緻。夾心巧克力的研發,是依據各種夾心的製作方式與口味為創意,市面上的夾心巧克力種類有一百多種,像是 VALRHONA 的專櫃約有六十多種供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