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扁操弄公投 賠掉台美互信
【聯合報╱本報記者劉永祥】 2007.06.21 04:04 am
陳水扁總統宣示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再次讓台美關係生波。過去七年來,扁一再演出類似戲碼,聲稱要藉此彰顯台灣主體性,結果非但沒有讓台灣走出去,反而更深陷外交困境。
不管是「一邊一國」、「廢統」、「正名」或「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陳水扁都意在凸顯「台灣是個與中國沒有任何關聯的主權獨立國家」。
任何為台灣爭取更大空間及自主權的努力,都值得肯定,問題是,扁拋出敏感議題的動機,往往是國內政治考量或選舉操作,最後都淪為即興式的操弄,讓原本具有正當性的議題或歷史性意義的發展,失去應有的價值;更嚴重的是,為內政甚至一黨之私,濫用的是台灣本已侷促的國際空間。
二○○四年的防禦性公投就是明證。扁基於連任考量,在缺乏朝野共識的情況下,堅持公投與總統大選合併舉行,以致兩個公投議題都未過門檻,出現「台灣人民不支持加強國防」的奇怪結果。扁的私心,讓具有歷史意義的台灣首次公投,成為一場荒謬劇。而今年藉「以台灣之名加入聯合國」公投,換來的不是國際同情,而是美國拒絕重申恪守了廿五年的「對台六項保證」,這份堪稱台美斷交以來,維繫雙方關係的重要礎石,是否會因為扁政府一心求勝選而賠掉老本?
扁宣示要彰顯台灣的主體性,向世界正視台灣是個主權國家的事實,但他的作為缺乏戰略思考,只是讓台灣面臨更大的羞辱。美國長年來都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但很少公開評論台灣的主權問題,扁一再試探美方底線的作法,等於是逼著美國表態,才會出現前美國國務卿鮑爾指稱「台灣不享有國家主權」這樣的場景。
扁聲稱要彰顯台灣主權,結果卻是讓台灣在國際間更受限制。美國現在形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扁在主權問題採取行動,美方就在第一時間「吹口哨」示警;在這樣的互動關係,台美關係很難再談互信。
台灣要爭取更大的國際活動空間,美國的協助是必要的,陳水扁頻頻給美國人「意外」,明顯已消耗美方對台灣的支持力度。如果扁持續一意孤行,只怕台灣的主體性還沒有獲得彰顯,台灣外交就已走進死巷。
【2007/06/21 聯合報】
如果公投通過,我們就可以加入聯合國,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發起一個公投:大陸連談判或打仗都不必直接投降給我們,公投一過關兩岸統一,天下太平,這個公投比加入聯合國更加實際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