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SEA561
所以說像是RJ11的6P4C,RJ45的8P6C這些C(接觸點)的多寡並非決定於網路速度而是看功用為何囉?
請問有沒有相關RJ11,RJ45的相關網頁資訊可看,因為我找許久都找無
因為這是我的HOMEWORK  資料好少喔.........
|
唉,不瞞您說,這也是小弟的痛~~
網頁上較新的資訊大都以英文方式藏在茫茫網海中,沒有用對key word還真搜尋不太出來~~
小弟當初是分別從好幾本書閱讀比較後,才逐步抓出一點頭緒,談區域網路的書大都不會詳談資料編碼(像Gigabit Ethernet從MAC下來又詳分PCS、PMA二子層編碼與PMD訊號轉換,數位資料轉成媒體訊號的過程如果無法充分了解的話,就無法分辨其特性、限制與不同編碼手段間的差異,比如「無遮罩雙絞線」是一種媒體,某種編碼傳輸方式透過此種媒體所能達到的"速率"就是其「特性」,同時也有做不到的「限制」),而各種編碼方式的探討又多見於資料通訊領域,知識體系有點龐雜...。
大大可能要有耐心地逐一把搜尋引擎的資料篩檢過濾,才能找到比較好的資訊。key word除了rj45、rj11之外,像T-568、UTP、Category 3~5、Ethernet、CSMA/CD、802.3、MAC、MII、GMII、PCS、PMA、PMD...
希望您能順利完成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