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抗生素用藥氾濫,引起抗藥性問題日趨嚴重!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針對全國微生物抗藥性偵測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鮑氏不動桿菌的抗藥性與日俱增,已從2002年的3%,攀升到2006年的32%,4年以來快速攀升達3成以上,尤其值得醫院醫護人員及探病民眾關注。
每2年主持一次「全國微生物抗藥性監測計畫」的楊采寧博士指出,從2000年到2006年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全省北中南東25家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合作,從各醫院收集、培養分離出來的菌,來做抗藥性的研究。2006年的研究結果發現,院內感染的頭號兇手為鮑氏不動桿菌(俗稱AB菌),抗藥菌株從住院到門診病人都可找到,顯示問題的嚴重性。
楊采寧表示,鮑氏不動桿菌已對其他許多非第1線抗生素,如常用的第3代頭孢素等產生超過7成的抗藥性,而碳青黴烯類(carbapenem)抗生素是目前臨床上用治療AB菌的最後一道防線,從這項研究更顯示,AB菌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的抗藥性,更從2002年的3%,2004年增加到16%,到2006年驟增到32%。她也指出,碳青黴烯類抗生素主要是治療如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的格蘭氏陰性桿菌的後線抗生素。
楊采寧進一步指出,AB菌主要是經由接觸傳染,多半因住院病患長期臥床、使用呼吸器、免疫功能不佳等原因而受到感染,這些長期臥床插呼吸器、放置靜脈導管點滴的重症病患,往往因為抗藥性提高,使得治療失敗,嚴重會引起敗血症、肺炎,死亡率也相對提高。
在此次偵測中也發現,另外一個常見引起院內感染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則對抗甲氧苯青黴素具有抗藥性,而這個名為「抗甲氧苯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是國際間相當重視的超級細菌,因為不同菌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會引起皮膚、傷口、骨髓炎、肺炎及菌血症等各種感染。!
楊采寧表示,鮑氏不動桿菌與抗甲氧苯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均屬於多重抗藥菌,會因為醫院大量使用抗生素量多、密集,更容易於醫院內環境生存,此外,也會以皮膚、傷口、鼻腔等體內黏膜為宿主,尤其是免疫力低落的病人,導致下呼吸道的感染。
由於病房內一旦出現AB菌傳染便很難消滅,楊采寧強調,只能透過加強環境消毒、出入醫院的醫護人員及民眾勤洗手,及徹底隔離受感染病患等方式來預防。
有需要到醫院的大家請注意自己與病人的安全請多洗手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