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單個文章
舊 2007-07-09, 11:11 PM   #12 (permalink)
non 帥哥
長老會員
榮譽勳章
UID - 17047
在線等級: 級別:35 | 在線時長:1398小時 | 升級還需:42小時級別:35 | 在線時長:1398小時 | 升級還需:42小時級別:35 | 在線時長:1398小時 | 升級還需:42小時級別:35 | 在線時長:1398小時 | 升級還需:42小時級別:35 | 在線時長:1398小時 | 升級還需:42小時級別:35 | 在線時長:1398小時 | 升級還需:42小時級別:35 | 在線時長:1398小時 | 升級還需:42小時級別:35 | 在線時長:1398小時 | 升級還需:42小時級別:35 | 在線時長:1398小時 | 升級還需:42小時級別:35 | 在線時長:1398小時 | 升級還需:42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24
住址: 蘭亭序始
文章: 1135
現金: 4038 金幣
資產: 1578001 金幣
預設

既然是考古.. 日後定有文章可看

下面是法藏法師講中國佛教史的講綱一段~有些東西可以參考
引用:
講 綱
壹、懸 談:
甲一、道人為何仍要研究佛教史?
乙一、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故
乙二、傳承佛法故
乙三、為後世豎立佛法正義故
乙四、深化解行故

甲二、「歷史」及「歷史研究」泛論

乙一、「歷史」是什麼?

歷史乃過去曾發生過之事件的總稱

乙二、何謂「歷史研究」?

歷史研究的「操作型定義」乃是指:「歷史研究者」對「歷史的素材」,所進行的一系列「觀察、測量、歸納、分析、比對、演繹、推論與辯證」等(八項)工作,而得到「呈顯歷史」乃至「結論歷史」的結果之謂。

這其中有以下三事值得吾人注意者:

丙一、所謂「歷史素材」者,主要是指史料、文獻、文物、考古訓詁科技乃至天文、地理、自然、風俗、民情等,一切世間存在之萬事萬物,皆得用為歷史研究之參考與佐證。唯此中必然存在有素材「充不充分」、「真不真實」、「引用恰不恰當」、「解讀正不正確」、「綜合運用合不合理」等等的問題在。

丙二、所謂的「觀察、測量、歸納、分析、比對、演繹、推論與辯證」 等歷史研究之方法,雖在某種程度上,有著人類邏輯上的客觀標準,但卻也一直受限於人類有限的邏輯與經驗為基礎而發揮!然而光憑藉著人類的心靈乃至科技經驗等,可足以完整地發現過去事件之「真相」嗎?

丙三、所謂「歷史研究者」,即是指專職或兼職(以某些史學專題之 研究,往往需要具有對該專題之專業素養者,方能勝任之故,如〝佛教史〞之研究正是如此)的歷史學家而言。唯其研究結果,總不可避免地受限於他的歷史理理念、哲學思想、專業能力、專題知識、學術派別、主觀價值、客觀環境、研究勤隋、研究機緣乃至人生經驗與宿世因緣等條件影響。

丙四、所謂「呈顯乃至結論歷史」,即是指下科(乙三)歷史研究的 目的而言。

乙三、「歷史研究」的目的何在?

丙一、呈現「曾發生過之事件」的「真相」(靜態)或描述其「演變 之事實」(動態)。

丙二、依此「真相」或「事實」,去解析並說明其中靜態(已確定者)的或動態(仍有疑點尚待釐清者)的「因果關係」。

丙三、透過對此「因果關係」之理解,而歸結出對該事件的「結論」、「經驗」或「知識」等。

丙四、由此歷史「結論」、「經驗」或「知識」等之體解,從而提出面對現代或展望未來的勸告或建議,乃至對該事件的後續「回應」 或對未來之人的經驗警策等。【這也正是歷史研究對人類最大的價值,而歷代相續不絕的主要原因所在!】

乙四、對於「歷史研究」的一些保留態度及價值思考

丙一、「歷史研究」既然存在有如「乙二」科中所示的不確定性,那麼它還算是一門「科學」嗎?它與自然等科學的差異何在?
此中所謂的「科學」,乃是指透過人類的前五根(含儀器的運用),對世間事物的觀察、測量等為基礎,以人類的第六分別識,進行歸納、分析、比對、演繹、推論與辯證等邏輯思維與運算為方法,而得到的一種可以明確「描述」的,合乎人類理性或經驗法則的因果性結論。此一結論可以被重複地實驗與推演,以驗證其「唯一性」與「必然性」,成為人類之「知識」的一部份,從而可於未來加以廣泛運用者。此中的手段與結果,吾人統稱之為科學。
又前述中所謂的「描述」,乃是指:人類運用共同(通)的邏輯語言或符號,以呈顯或傳遞特定的概念或思想之謂。

因此在上述兩種意義下,「歷史研究」是不是「科學」的關鍵,乃在於觀察方法的「客觀性」可能及結論的「可重複性」及「唯一性」可能上!

丙二、「歷史研究」能確定導致「乙三」科中,所期望的目的嗎?

丙三、不當的「歷史研究」是否會導致錯誤的歷史認知?

丙四、引用了錯誤的歷史認知,或錯誤引用歷史知識,會對人類產生怎樣的後果?

丙五、既有如此的不確定性,而我們仍需要做歷史研究的原因何在?

丙六、我們又當用何種態度來面對歷史研究及其結果?

丙七、我們可以從歷史研究的過程及成果中,得到怎樣的知識與啟示?

丙八、「歷史無用論」有何偏激之處?

乙五、在俗歷史研究的濫觴與發展(史學史):
丙一、中國
丙二、歐洲
丙三、美洲

乙六、世俗歷史研究的哲學(理念)基礎(史學史觀)與研究方法(史學方法論):
丙一、中國
丙二、歐洲
丙三、美洲
以下略.. 原文出處
__________________
大千海水尚可量 十方虛空猶可涉 諸眾生心尚可同 世尊功德不可盡
諸佛世尊有 百四十 不共佛法

以彼彼諸名 詮彼彼諸法 此中無有彼 是諸法法性
odysee | Buddha-img | 如何得觀音菩薩感應
non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476, 收花文章: 605 篇, 收花: 1705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向 non 送花的會員:
ccbear (2007-07-10)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