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贊同李家同教授的看法
相較之下,李遠哲是住在象牙塔內不知民間疾苦的學者
我父母那輩連初中都有升學考,大學升學率超低,初中、高中、大學沒上榜就直接就業
到了我這一代,雖然升學壓力也很大,還是覺得現在的教改白老鼠很可憐
教改學者群說要讓孩子「快樂學習」,更改了教育體制、方針,相關師資、配套沒設好
事實上,多元入學方案並沒減輕家長負擔,反而令人無所適從,
不若以前的一試定江山的錄取分發,放榜時就可以知道自己大約會落在那個標準
推甄入學也不若舊有聯考制度具有公平性,像鄉下孩子擁有的資源少,
孩子的父母若不是高社經地位,也就沒有資訊來源能幫孩子做生涯規劃,
幫忙設計作業,更別說認識大人物幫孩子寫推薦函
學者們說填鴨式教育會扼殺孩子的發展可能
我想,如果不是葉惠美女士的不放棄,在舊有體制下,今天就沒周杰倫在樂壇發光
我也不知如果當年的小周杰倫放到今日的教改體制,結果會不會比舊有體制好?
舊有填鴨式教育也許缺點多多,但至少讓我這平凡的孩子,按部就班地汲取知識,平順地升學、就業
家長也只須煩惱學費和孩子有沒有學壞而已,
不像現在的家長擔心自家的小孩輸在起跑點上,
深怕學校課程不敷日後所需,小學就提早上才藝班、學數理、國文、英文
甚至於經濟許可的,就把小孩往國外送
如果當年提倡教改的學者、政客,仍是抱持著別人的小孩死不完的心態
自己對教改沒信心,自家的孩子沒經歷過教改之苦
今天看到台灣學子素質的低落,怎麼有臉大肆讚揚教改的好處?
不肯認清現實,為著虛名,不敢承認自己的失敗
怎麼就不肯聽聽現在的學生和家長「快樂」嗎?
大學本就是為了基礎已打好的學生設立的「研究型」機構
國中畢業後本來就可以選擇技職性的職校,或是為升大學做準備的高中
高中畢業也可以依據自己的性向再次選擇技職學校或升大學
有必要把大學再細分成研究型、教學型、技職型,白白浪費學生時間和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