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查到玅境長老在解說七聖財[信、戒、慚、愧、聞、捨、慧]的"聞"提過這事.. 主題有關就轉上來
引用:
第五是「聞」。這個「信、戒、慚、愧」,都要有「聞」的功德做基礎,就是要多聞佛法、多讀經論。多讀經論,從經論裏面得到一些智慧才知道什麼是是?什麼是非?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事情是功德?什麼是罪過?才知道。如果不去多讀經論,不知道,不知道什麼是惡,不知道。所以說「聞」,聽聞,多聞佛法,一次一次的聞,而能夠積集不忘,在自己的身口意上發生作用,這是一個快樂,是個快樂。
我在沒有出家的時候聽說一件事,這個做土匪的被政府的軍隊抓住了,抓住了,就是要殺。決定了要殺,就是跪在那裏要殺的時候,要殺的時候,他的母親來了,母親看兒子被殺,就是端一碗飯、菜,好的菜給他兒子,兒子一看見他的母親就不高興了,說是你都光是愛護我,不告訴我說做土匪是錯誤的,我不知道,說了這麼一句話。原來就是不知道,他並不是願意做惡事,不知道是惡事,所以才做。但是他怨誰呢?怨他母親,說他母親沒有告訴他,所以這是一個問題,應該要多聞。所以我們佛教徒,有佛菩薩的經論,我們應該注意學習,這樣子才能夠有智慧,才能夠有「信」、有「戒」、有「慚愧」的。
|
轉貼的多是法師的文章~畢竟正知正見由他們來闡述不也是最恰當的嗎
引用:
清涼大師說「有解無行」,解是理觀,沒有事修,「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這兩者都是盲修瞎練。所以佛法講求的是解行並進,解與行一定是相輔相成。理事、性相兩邊都顧到,不偏於一邊,這是大乘經當中常講的中道。
|
http://www.cybersenior.org.hk/Common...set=big5_hkscs
最後多事提一下.. 使我個人震撼的經文受持讀誦,如法修行
十大願王的人,未成佛前,若發願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其人:
引用:
「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普賢行願品)
|
清朝慈雲灌頂法師云:
不值佛,不聞法。惡友纏,群魔惱。受輪迴,墮惡趣。塵緣障道,壽命短促。修行退失,塵劫難成。此即娑婆十種苦也。
常見佛,常聞法。聖賢會,離魔事。輪迴息,無惡道。勝緣助道,壽命無量。入正定聚,一生行滿。此即安養十種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