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scotty
若述道儘限法師
那,除了釋迦牟尼
之後的人不就不適合弘揚佛法了?
我想我們不該拘泥於只有法師的身份才適合弘法
如同不知道大大說的
法早就存在了
後人們只是想用更精準、更合適眾生的觀念、方式來弘法
否則不就變成各派都在爭誰是唯一傳人了?
這實非弘法之本意啊
另外,一個人是不是不信佛法就會受”娑婆十種苦”?
我們可以先來想想
一個人的第一世,生於夏禹忙於治水之時
他至臨終,未曾行惡
且謹守父母教訓,友愛、行善
此世亦是安穩渡過,無有結仇
那,他是否還受娑婆之苦?
若受,是為何?
若不受
那與信仰佛法與否,有何關係?
我們該說他的”友愛、行善”就行是佛法嗎?
但他實不知佛法為何
且佛法之起,實在他身後
|
我沒有說僅限法師.. 是你誤會了 ;
是怕自己知見不正.. 誤導他人! 也要負因果的>_<
引用:
「不昧因果」和「不落因果」有何不同?
《五燈會元》中記載:百丈禪師有一天上堂,下座後,各人都已散去,獨有一老人未離去。百丈問他做什麼。他說:「我不是人,實是野狐精,迦葉佛時曾是這裡的住持,有個學人問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我說:『不落因果。』因此便墮野狐身五百世,無法脫身,請和尚慈悲開示。」百丈說:「你來問我。」那老人便道:「請問和尚,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百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禮謝道:「今承和尚代語,令我超脫狐身,乞和尚以亡僧禮送。」
請問法師,「不昧因果」和「不落因果」有何不同?
中台世界的回覆
這則公案中,野狐前世為修行人,因為以錯誤的知見回答「大修行人不落因果」而自誤誤人,墮五百世狐身。百丈禪師則以自性智慧回答「不昧因果」而令野狐得度。
古德云:「只貴汝知見,不貴汝行履」,修行學佛最重要的就是確立正知見。若知見偏邪錯誤,盲修瞎練,則會走錯路、走遠路,一來白白耗費時間、心力,且種下三塗苦因,戕害法身慧命,甚至「一盲引眾盲」,建立正確知見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因緣果報之說不只是佛學理論,更是十方三世絕對不變的真理。例如佛陀身為證悟圓滿的聖者,尚於琉璃王滅釋迦族時頭痛三日,因為過去曾有一世為小兒身時,戲敲大魚頭而感此果報。科學上的方法論、邏輯思惟,莫不奠基於種類繁雜的因果律、因果法則。生活在人際互動、資源的使用、活動或行為的進行,無一不受因果規律所形成的秩序影響。不論聖凡智愚,古今中外,因果是宇宙間的真理,能被觀察、理解、運用、建立。
野狐過去生為寺院住持時說「不落因果」,顯然是誤解了因果,也誤解了修行。不落因果似意味著能超然於因果法則之外,不被支配,不受報也無庸承擔。但修行不是為求脫離因果法則,相反的,而是清楚的洞晰因果法則,承擔過去的善惡因所感得的現前果報,進而在當下因地上踏實努力,修正心念、行為,以作主明白的心於因中努力,起身口意自利利他,廣行菩薩道,朝圓滿佛果的目標努力。
凡夫不明因果或不重視因果,迷闇顛倒隨順習氣造作惡業,反受惡業因果的纏縛而輪迴三界;大修行人深明因果,承擔過去所造諸業的果報,心不起執著煩惱,並且在因地中不斷植下淨因、善因、正因、出世因,清楚明白「不昧因果」,而非脫離於因果法則之外的「不落因果」。
因此不昧因果,不愚昧闇鈍,清楚明白作主,自能解脫自在,於因果法則中大轉法輪,大作佛事,廣度眾生;這才是修行的正確觀念。
|
與其猜測佛法的內容.. 不如親自瞭解一下!
什麼是苦?
引用:
「苦」是心、身受到的痛苦;種類很多,略說分「已定」、「未定」兩種。(甲)已定的苦有八:一、生苦,在母腹中作胎的時候好像坐牢獄。二、老苦,風燭殘年,身體衰敗,精神昏沉。三、病苦,臟腑傷損,皮肉瘡癰,全身疼痛。四、死苦,絕命的時間,風刀解體,又好像生龜脫殼。五、愛別離苦,父母夫婦子女兄弟眷屬,不是生別,就是死離。六、怨憎會苦,冤家仇人,偏要時常遇到。七、求不得苦,希望富貴平安的事,隨了心願的很少。八、五陰盛苦,因有這假心、身,就時刻愛取欲塵,如火不息。(乙)未定的苦,就是水、火、旱、潦、大風、地震、賊盜、刀兵、牢獄,這些天災人禍。
|
摘自
佛學常識課本 第二十三課 四諦(一)
相關連結:
淨業三福講記
引用:
淨空法師講述
傳淨居士整理
前言
佛法的本質——教育
佛法的教育宗旨——闡述宇宙人生的真相
修行——修正錯誤的行為
修行的基礎—淨業三福
總論
第一條——人天福
第二條——二乘福
第三條——大乘菩薩福
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