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鳥(選擇適合你的鸚鵡)
真的想要養之鸚鵡嗎
我想要養哪種鸚鵡?哪些種類的鸚鵡適合我?其實在談論這個問題之前,讀者應該先問問自己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這問題在所有的寵物飼養都一樣,那就是“我真的想要養之鸚鵡嗎?”
常常見到一時興起的飼養者,最後因為一些因素,不是照料工作落到父母身上,就是寵物必須轉託他人。站在動物福利的觀點上,這是最忌諱的事情,因為牠可是生命體,不是貨品,喜歡就買,不喜歡或沒熱情了就擱著不理會。所以在飼養之前,仔細評估飼養空間大小、陪伴時間多寡,另外最好能得到家人、鄰居的認同,而且要了解寵物的飼養是一種喜悅,但同時也是一種責任,一切都確認後,接著再來考量要選擇飼養哪一種鸚鵡。
選擇鸚鵡的考量因素(一)
選擇何種鸚鵡應該以自我需求為考量,不要因為是流行鳥種而喜愛,以下有幾個因素供選擇:
1.體型大小:
一般而言,體型大者,智慧較高,也較能抵抗疾病,但價格也較高,同時需要較大的鳥籠及活動空間。切記,千萬不要以為大型鳥的活動範圍只是站架,鸚鵡站架是提供展覽、短時間替代鳥籠使用,平時還是需要相大的活動量,如空間提供有限,建議還是不要選擇大型鳥。
另外大型鳥的叫聲通常相當驚人的,大廈內飼養會是個問題,不過一般手養鳥較沒有這些問題。
2.幼鳥或成鳥:
選擇幼鳥或雛鳥,藉由人工餵食方式,可以讓幼鳥將餵食者視作親鳥,因而有很深的情感,不怕人、甚至還很黏人,也就是所謂的手養鳥,但是因為要從幼鳥養起,需要餵食方式的熟悉以及細心照料,還有疾病的問題,使得幼鳥的育成率也不高。
目前台灣的成鳥幾乎都是野生鳥,因此不會和人太親近,天生的野性依舊,存在著相當的攻擊性,一般選購成鳥大多是為了繁殖的目的,成鳥的健康情形穩定,比較不容易生病,繁殖鳥更要考慮空間、叫聲的問題,另外,性別的確定以及性腺成熟度都是需要考量的,還有就是選擇有渡過台灣冬天氣候經驗的成鳥,畢竟鸚鵡還是產於熱帶氣候地區。另外還有一種選擇,就是被放棄飼養的手養鳥成鳥,牠是手養鳥,然因為一些因素而被主人放棄,牠具有手養鳥親近人的優點,飼養簡易同時健康狀況也穩定,不過需要幾分運氣就是。
選擇鸚鵡的考量因素(二)
3.會說話或特殊技巧的鸚鵡:
一般而言,大型鳥智慧較高,較容易經過訓練而有些特殊的技藝,如金剛、亞馬遜,另外有些鸚鵡很會學人說話,令人驚艷,如灰鸚鵡,還有些鸚鵡會模仿一些如鈴聲、哨音的口技,如吸蜜、雞尾鸚鵡。
4.價格考量:
所謂物以稀為貴,尤其在沒有產鸚鵡的台灣。大型鸚鵡繁殖數量少,價格較高,而像虎皮鸚鵡、愛情鳥、雞尾鸚鵡等小型鸚鵡,價格不高,而且容易與人親近,很適合當入門鳥種,建議可先從小型鸚鵡開始,熟悉鸚鵡的特性後,在選擇飼養大型鸚鵡。
本文轉載自 yam寵物Pets 郭財榮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