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萊姆論壇

返回   史萊姆論壇 > 綜合討論二區 > 生活話題、日常閒聊、喇勒唬爛灌水區
忘記密碼?
論壇說明 標記討論區已讀

歡迎您來到『史萊姆論壇』 ^___^

您目前正以訪客的身份瀏覽本論壇,訪客所擁有的權限將受到限制,您可以瀏覽本論壇大部份的版區與文章,但您將無法參與任何討論或是使用私人訊息與其他會員交流。若您希望擁有完整的使用權限,請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註冊的程序十分簡單、快速,而且最重要的是--註冊是完全免費的!

請點擊這裡:『註冊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發文 回覆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舊 2007-10-05, 10:45 AM   #1 (permalink)
註冊會員
 
風月無邊 的頭像
榮譽勳章

勳章總數
UID - 259866
在線等級: 級別:7 | 在線時長:78小時 | 升級還需:18小時級別:7 | 在線時長:78小時 | 升級還需:18小時
註冊日期: 2007-01-01
文章: 40
精華: 0
現金: 40 金幣
資產: 40 金幣
預設

認同scotty的說法,也認同莊孝偉的說法。
曾看過佛印和蘇東坡的故事,佛印心裡想的是佛,看到的一切即是佛;蘇東坡心裡想的是屎,看到的就是一坨屎。見佛是佛,心裡想的對照出來就是做為。
現代人講動機造成結果,心理學上信念影響一個人,用一個故事說明:外國文獻上,有一輛即將啟程的火車,有一節車箱是冷凍車箱,專門運送需要冷凍的食物,某日有人急忙中跳上火車卻發現上了冷凍車箱,門已經關上火車也啟程了。他大聲求救卻無人聽的到,慢慢的他感覺到愈來愈冷,用僅存的一點意志寫了一封短信和家人告別。火車抵達終點後,車掌才發現有人死在冷凍車箱,症狀就是凍死的。問題是那天的冷凍車箱是故障並無冷凍功能,他的死因令人想不透。後來的人研究才發現信念影響人的腦部運作,他堅信自己會凍死就真的凍死。
信仰也因為人們相信,才有那些無法理解的神蹟,不論任何宗教都是勸人為善,所以,只要相信的人動機是善的,得到的結果也是善的。














註:在這版發覺很多高手深藏不露,博學多聞,希望能和愛看書的版友以書會友,我在i-reading及aNobii都有線上書櫃,如果你也有設線上書櫃,歡迎在書櫃上加我為好友。
http://blog.xuite.net/jiiggl/blog (書櫃連結網址)

此帖於 2007-10-05 10:59 AM 被 風月無邊 編輯.
風月無邊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96, 收花文章: 33 篇, 收花: 100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舊 2007-10-05, 05:08 PM   #2 (permalink)
non 帥哥
長老會員
榮譽勳章
UID - 17047
在線等級: 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7小時 | 升級還需:39小時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7小時 | 升級還需:39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24
住址: 蘭亭序始
文章: 1327
現金: 4538 金幣
資產: 1578521 金幣
預設

to scotty:

辯贏了我不會得到什麼.. 沒能力是真的!

我還是有我執.我所.. 一介凡夫

只是提供資料給各位而已.. 取捨在你!

說論證那是沒資格的.. 僅一朵花~心都會動了 談論證.. 個人以為那是如如不動的人的境界

《金剛經》:「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我是信佛的.. 目前只是依聖言量

我沒智慧 不能解你疑,這是我的錯

當各宗教的領導者見面的時候.. 我想是不為會有衝突的.. 因為他們懂得包容跟愛

換言之;那身為教徒的我們又何必輕視對方呢?

此帖於 2007-10-05 05:55 PM 被 non 編輯.
__________________
大千海水尚可量 十方虛空猶可涉 諸眾生心尚可同 世尊功德不可盡
諸佛世尊有 百四十 不共佛法

以彼彼諸名 詮彼彼諸法 此中無有彼 是諸法法性
odysee | Buddha-img | 如何得觀音菩薩感應
non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551, 收花文章: 704 篇, 收花: 1830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有 3 位會員向 non 送花:
anotherlevel (2007-10-05),dddd (2008-05-15),風月無邊 (2007-10-06)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舊 2007-10-06, 12:06 AM   #3 (permalink)
non 帥哥
長老會員
榮譽勳章
UID - 17047
在線等級: 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7小時 | 升級還需:39小時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7小時 | 升級還需:39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24
住址: 蘭亭序始
文章: 1327
現金: 4538 金幣
資產: 1578521 金幣
預設

to scotty:

戒定慧三學不明瞭... 你絕非佛教徒! 原來如此... 那前面說的會排斥也是正常;是我沒發現..

如果不排斥中國的文化.. 儒可藉弟子規入門 道可藉太上感應篇 文昌帝君陰騭文入門

不管是什麼學問.. 少了誠敬能學到什麼東西呢? 學生對老師這是基本的吧;任何宗教都一樣

還希望你別因人而廢言>_<

關於佛法我有找到一些方向.. 可能是你需要的

在回覆之前的文章時.. 隱隱感覺到你似乎不明白什麼是三皈依

佛在世的時候成為弟子都是三皈跟五戒一起受的.. 後來的人根器慢慢差了才分開受...

雖然你不一定是佛教徒.. 但這對瞭解什麼是佛法多少有幫助的..

詳說:皈依三寶的意義 聖嚴法師 [***強力推薦]
簡說:http://blog.sina.com.tw/alanwang29/a...7&entryid=3975

另外;這個能推敲與所推敲的"心" 並不是真心~犯了 認"識"為心的毛病

楞嚴經上有細講 ;下面連結提供給您參考
http://book.bfnn.org/books2/1896.htm

之前說謗佛這事.. 請收pm 內詳

以上資料現在才給你.. 還請原諒~弟煩惱眾多智慧淺薄無法馬上回覆..後來因緣際會才得到資料

且我自己有解行不一的毛病...... 就像今日事今日畢這句話

3歲娃兒說得出,近百老人不一定做得到;知跟行程度由此略見

---------------------------------------------------------------------------

149樓這篇 再引一次玅境法師的結論

引用:
......所以誰也不要說這個佛法好、那個佛法不好,誰也不能說這種話。無論那一個學派的佛法,若有一個大人出來弘揚,那就是最好的佛法,人都是這樣子,人都是這樣子。你的智慧不夠,那你就不要談,這個事情不要談。你說什麼都沒有用,人家不聽你的。如果大福德、大智慧你說錯了也是好,這是事實是這樣子,人是這樣子。初發心的人自己沒有眼睛,都是看著,就是這樣子。等到你本身修學地位高了,你才自己才有眼睛,但是誰能到那個程度?那個程度的人很少,很少的。

  所以這個學派之間,每一個人都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場去分析,去發揮,去說明這個,所以這個機會是平等的。但是人家接受、不接受又一回事情。又是一回事情。
法師講經都是依據經典.. 雖然每部經的旨趣不同.. 那是因為接引的對象不同
好像感冒得吃感冒藥.. 你吃破傷風的藥是不會好的

以下引自瑜伽師地論 > 卷第三 > Tape 38 玅境長老講 [電子書]

我們也沒有學《中觀論》,這個系統的經論沒有學,我們也沒有學習唯識的經論的系統,一開始就聽講《起信論》、講《法華經》、講《楞嚴經》,心裡面很平靜,很快樂。但是聽人說,支那內學院王恩洋、呂澂這些人和傳統佛教的老法師打筆仗,說:「《楞嚴經》不對!」呂澂寫出來一本書叫《楞嚴百偽》,就是有一百條,舉出一百個理由說出《楞嚴經》是假的。哎呀!這個心裡面很不舒服,感覺到為什麼這樣?你若學過了唯識的經論,你才知道有問題,才知道這件事。我們沒有學的時候,這常住真心很好嘛!當然,佛法裡面本身有不同的想法、有不同的思想,思相上就是有點衝突。衝突,就提出辯論;辯論也沒什麼不好,明辯也是很好。

  所以晉朝的道安法師他讀《般若經》,他講《放光般若》,還有講什麼?有時候,那句話不知道怎麼講?沒有辦法!那麼就想要去見彌勒菩薩來抉疑,這個道安法師;這是很久,中國古代的大德。後來到了隋唐之間,我們的玄奘大師也是,學習《攝大乘論》,又學習《成唯識論》、《俱舍論》、學習《大般涅槃經》、《地論》,也是有疑惑;疑惑,就想要到印度去。有疑惑呢,他就說不能容忍這件事,就要到印度去取經,到印度去拜見那些大德來請問。我認為這個認真的態度是對的!感覺有衝突的時候,按住它,不要講,就算了。別人講的時候,「你不要講!大家都不要講!」不是太好,還是討論一下好。討論一下,如果你讀經論讀得更多了一點,就明白了,這個問題就明白,這個疑問還是能明白的。

  我想我們……,這個佛教是發揚在印度,印度有這麼多的大德,佛說的這麼多的經論,我們到中國來以後,我們中國人發覺這地方有問題,印度人不知道啊?佛不知道啊?所以經論裡面都解答了這些問題。但是你只讀這一部經論啊?就不行!你就不知道。你要多讀才可以。除非你要這樣子:「我就念阿彌陀佛,我不要讀書了,我就求生阿彌陀佛國」,那也是可以。但是佛法要住持下去,問題是要解決的,不然怎麼住持下去呢?你本身就有問題嘛!你就疑惑了。所以若想要做大法師,你就是要廣學;你若做小法師,那不要緊。

此帖於 2007-10-06 07:37 AM 被 non 編輯.
non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551, 收花文章: 704 篇, 收花: 1830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有 3 位會員向 non 送花:
anotherlevel (2007-10-07),dddd (2008-05-15),風月無邊 (2007-10-06)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舊 2007-10-06, 05:27 PM   #4 (permalink)
non 帥哥
長老會員
榮譽勳章
UID - 17047
在線等級: 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7小時 | 升級還需:39小時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7小時 | 升級還需:39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24
住址: 蘭亭序始
文章: 1327
現金: 4538 金幣
資產: 1578521 金幣
預設

補充資料 瑜伽師地論 > 卷第二十 > Tape 238 [電子書 - 修所成地]

妙境法師講 何等名為修所成慧俱光明想所治七法?

.......七、於不應思處,強攝其心,思擇諸法。

  這是第七種過失。於不應該思惟的地方,你偏要勉強自己去把心收回來,去思惟觀察不應該思擇的事情,這也是對於修止觀有妨礙的。看這個《披尋記》。

《披尋記》七二八頁:

於不應思處強攝其心等者:《顯揚論》說:有九種事不可思議:一、我,二、有情,三、世間,四、業報,五、靜慮者境界,六、諸佛境界,七、十四不可記事,八、非正法,九、一切煩惱之所引攝。(《顯揚論》十七卷七頁)如是九事,應知名為不應思處。若強攝心方便思擇,障入現觀故。

  「於不應思處強攝其心等者:《顯揚論》」,《顯揚聖教論》上說:「有九種事不可思議」,你不可以去思惟觀察的。那九種事?第一個是「我」,第二個是「有情」,這兩個其實都是「我」。這個「有情」這是玄奘法師的翻譯,若是鳩摩羅什法師就是翻個「眾生」。那麼「我」是總說的,這個「有情」也是「我」,約另一個意義來說明這個「我」的相貌。就是他有眼、耳、鼻、舌、身、意,眼識、耳識、鼻識……的分別,這都是「我」的體性發出來的作用,也是「我」。這兩法呢,你不應該思惟。

  這個在《顯揚聖教論》上說出個理由,為什麼不應該思惟呢?因為「無自相故」。「我」和「有情」沒有它自己的相貌,你思惟什麼呢?無所思惟。你若執著有一個東西,有一個「我」、「有情」的體性,這是不符合法的,不符合三法印。那麼應該觀察是「無我」、「不可得」也就沒有「我」的思惟了。

  「三、世間」就是這個宇宙的情況。這個宇宙的情況,《顯揚聖教論》上的解釋的理由就是它是現成的,現成的事情你不需要思惟。其它的地方也有說是這個世界是不可思惟也不可思議,有這種說法。

  「四、業報」,這個「業報」,我們造了業,由業會得果報這件事也不可思議。為什麼不可思議?就是甚深故不可思議,其義甚深不可思議。這個業力,這個人造了這種業力會得到一個毒蛇的果報,這件事是不可思議。

  「五、是靜慮者境界」,就得到四禪八定的人,他的心裡面的境界也是不可思議的,也是甚深不可思議。

  「六、諸佛」的「境界」,也是不可思議。這在《阿含經》裡面的確有這個說法,諸佛的境界不可思議。

  「七、十四不可記事」,十四個不可記事也是不可思議。十四個不可記事是什麼事呢?就是這個世間是常、是無常、是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這是四個了,這是約過去世說的。約現在世說呢,說世間是有邊、是無邊、是亦有邊亦無邊、是非有邊非無邊,這是約現在說這四個,加過去的四個是八個。另外還有四個,就是說如來死後是有、是無、是亦有亦無、是非有非無,這個《大品般若經》是如去、不如去、亦如去亦不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這麼四句。三四一十二,這十二句。另外還有一個兩句,就是這個我和五蘊「是一」是一句,「是異」又是一句,這兩句加起來就是十四句。這十四句也是不可記的。

  它那上面說一個譬喻呢,譬如說有人問:「石女兒是黑的?是白的?」這個事不可說。因為根本沒有石女兒嘛,沒有石女兒你說「石女兒是黑是白?」這是戲論。這裡面說這個十四不可記事有這樣意思。

  「八、非正法。九、一切煩惱之所引攝」。這個「非正法」就是不是佛法,就是外道的邪知邪見的這個法。這是你若去思惟這些事呢,「能引無義」,就是沒有價值、沒有功德;你思惟這件事,不值得思惟。「一切煩惱之所引攝」的這些煩惱的境界,你思惟煩惱的境界也是能引無義,能令你有過失,所以也不應該思惟。這是在「(《顯揚聖教論》十七卷七頁)。

  「如是九事,應知名為不應思處。若強攝心方便思擇,障入現觀」,有什麼不好呢?你若勉強地去思惟去,能障礙你得聖道,能障礙你得初果,障礙你得無生法忍,所以是有過失,所以不應該思惟。

巳三、釋

如是七種,是修所成慧俱光明想所對治法,極能障礙修所成慧俱光明想,令修所成若智、若見,不清淨轉。

  這是第三科「釋」,前面這個「修慧俱法」,第一科是「徵」,第二科是「列」,現在第三科是解「釋」。

  「如是七種」,像前面所列出來的七種這個所對治法,這「是修所成慧」在一起的「光明想所對治」的過失。這個過失「極能障礙修所成慧俱光明想」,它能障礙你這個修所成慧的光明想。這就是互相障礙;就像那個欲能破壞定,定也能破壞欲,它們兩個是不共存的。現在這裡也是一樣,你若有這七種過失呢,能障礙你修所成慧的光明想,但是你若把這個修所成慧的光明想提起來也能破壞這個過失,就是這麼意思。

  若是你有這七種過失呢,「令修所成若智若見,不清淨轉」,就是不能夠清淨、無過失地活動。「清淨轉」就是沒有過失,「不清淨轉」就是有過失的活動,這個修所成慧的光明想就是不如法了,就有過失了。

---------------------------------
其中十四個不可記事,有十四種事,若是去請問佛,佛不會回答,我們也不應該思惟。
non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551, 收花文章: 704 篇, 收花: 1830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有 2 位會員向 non 送花:
anotherlevel (2007-10-07),風月無邊 (2007-10-07)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舊 2007-10-07, 11:28 AM   #5 (permalink)
non 帥哥
長老會員
榮譽勳章
UID - 17047
在線等級: 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7小時 | 升級還需:39小時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7小時 | 升級還需:39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24
住址: 蘭亭序始
文章: 1327
現金: 4538 金幣
資產: 1578521 金幣
預設

這有一例.. 佛教經典校勘 ~金剛經校勘記 江味農居士著

--------------------------------------------------------------------------
引用:
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覺而不迷的方法,
「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你只要把這三句話的原則守住,
世出世間法無論哪一法,你學習只有覺就沒有迷了
>你確定那是佛說的嗎?

以下出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佛學集成辭典下載

引用: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引用: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引用: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引用: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引用: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引用: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須菩提;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之人
須菩提"白"佛言;白為表白之義
無為法;無因緣造作的理法,也就是無生滅變化而寂然常住之法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智名,華譯為無上正等正覺,即是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的無上智慧。
法相;諸法一性而相萬殊,由萬殊之相以言法,故曰法相。


佛學集成辭典下載
http://www.budaedu.org.tw/fo-dict/

佛光大辭典線上簡易查詢

玅境法師 演講檔下載[般若] (該網站也有提供其他法師的演講錄音)
http://www.budaedu.org/ghosa/L00066/C006/

--------------------------------------------------------------------------
關於末後的四句偈補充些資料: 淨空法師傳授般若觀空 徐足之

現通行《金剛經》譯本,為鳩摩羅什大師所譯,其中“四句偈”,羅什大師譯云:“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宋朝時候的人常稱“六如”,大文豪蘇東坡還以六如作為客堂名字,所指六如就是“夢幻泡影露電”。

淨空法師在《<金剛經>講記》中,教我們如何依《金剛經》“四句偈”而觀般若空相。 般若空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麼呢? 佛說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我怎麼不知道? 我要怎樣才知道呢? 佛教我們:應作如是觀。
可是,觀空很難,因為空也是空,我怎麼才能觀到實相(真相)呢? 佛教我們念: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佛以這些比如,描述宇宙人生真相,可我一下子看不出來,怎麼辦? 佛教的辦法是:應作如是觀。
淨空法師說,如此反復,時時觀照,境界慢慢就提升了。
近讀宋朝洪邁《容齋隨筆》,洪邁談到,他博覽多種《金剛經》譯本,發現四句偈中的“六如”,夢幻泡影露電,原本是“九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或,暗翳燈幻露泡夢電雲。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云:“ 一切有為法,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 。”唐沙門義淨的譯句與菩提流支相同。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云:“ 如如不動,恒有正說,應觀有為法,如暗翳燈幻,露泡夢電雲 。”
唐三藏玄奘大師譯云:“ 諸和合所為,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 。”

學佛“四依法”中有“依義不依語”,《金剛經》譯本中有“六如”和“九如”之別,皆是比方,並非六字或九字可以說盡。 常觀人生如夢,也能體會空相之一二。

淨空法師1995年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講《<金剛經>講記》,長達256個小時。 淨空法師提醒我們:佛講金剛般若波羅蜜,是我們自性的金剛般若波羅蜜。 用這種態度來學習來修學,那個味道就不一樣了,受用不相同了。

---------------------------------------------------
羅什法師是採"意譯" 其他法師是採直譯.. 所以文字上有所不同

此帖於 2007-10-07 08:01 PM 被 non 編輯.
non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551, 收花文章: 704 篇, 收花: 1830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有 2 位會員向 non 送花:
anotherlevel (2007-10-07),風月無邊 (2007-10-09)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舊 2007-10-20, 04:41 PM   #6 (permalink)
non 帥哥
長老會員
榮譽勳章
UID - 17047
在線等級: 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7小時 | 升級還需:39小時級別:37 | 在線時長:1557小時 | 升級還需:39小時
註冊日期: 2002-12-24
住址: 蘭亭序始
文章: 1327
現金: 4538 金幣
資產: 1578521 金幣
預設

以下摘自 建立慈氏學的人:訪韓鏡清教授 主站

記者:改革開放以后,國內的佛學開始繁榮起來,作為老一輩的學者,你在這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翻譯了不少著作,培養了不少學生。從世紀的眼光來看,你覺得這個世紀的佛學研究應該怎樣評價,未來的佛學研究會朝哪方面發展?

   韓鏡清:過去佛學發展有很大的問題,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文字結構方面。一是理論結構方面。前者主要在翻譯上出現了問題,后者是對教義的解釋上有問題,所以必須把過去錯誤有所更正。才能使大乘佛教重新興起於世界。

   在亞洲國家,日本比較注重歷史、梵文的研究,並在這兩方面對中國的佛教研究有過影響。但是日本的佛教根本上還沒有離開中國的佛教,仍受中國佛教的影響。日本對真正大乘佛教理論並沒有真正認識,現在大乘佛教真正理論在慈氏學開發上,應該注意三自性,什麼是遍計、依他、圓成等問題,必須嚴格認識清楚。歐陽大師《晚年心得》講了兩句話:「萬事東風吹馬耳,一園春色寄猿心。」諸法有它獨到的地方,大氣滂薄,有氣魄,對學問歐陽有特別的見解,兩句詩說明什麼事都跟□心有關系。古人有修養的,像王陽明等「非談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與后來禪宗大師不在之下。對大眾來說,什麼是有,什麼是無,必須尋求一個最后的解決不可,所以重新好好認識三性的問題。不要隨便談,因為隨便談很容易把有無的概念弄亂了。從我的認識來看,中國佛教的第三個一千年最重要的仍是開發慈氏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第4期(總第24期)
--------------------------------------------------------------------------

韩老說法
http://www.mldc.cn/hlsft1.htm
non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1551, 收花文章: 704 篇, 收花: 1830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有 2 位會員向 non 送花:
anotherlevel (2007-10-22),風月無邊 (2007-10-21)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舊 2007-10-20, 05:20 PM   #7 (permalink)
長老會員
 
K22514 的頭像
榮譽勳章
UID - 53122
在線等級: 級別:68 | 在線時長:4912小時 | 升級還需:125小時級別:68 | 在線時長:4912小時 | 升級還需:125小時級別:68 | 在線時長:4912小時 | 升級還需:125小時級別:68 | 在線時長:4912小時 | 升級還需:125小時級別:68 | 在線時長:4912小時 | 升級還需:125小時級別:68 | 在線時長:4912小時 | 升級還需:125小時級別:68 | 在線時長:4912小時 | 升級還需:125小時級別:68 | 在線時長:4912小時 | 升級還需:125小時
註冊日期: 2003-03-29
住址: 台中
文章: 11296
精華: 0
現金: 887793 金幣
資產: 35672319 金幣
預設

路過 ~ 路過 ~

這一樓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我這只會裝瘋賣傻的人 還是趴低一點 ~~

K22514 目前離線  
送花文章: 97190, 收花文章: 9908 篇, 收花: 53954 次
回覆時引用此帖
有 3 位會員向 K22514 送花:
anotherlevel (2007-10-22),莊孝偉 (2007-10-20),風月無邊 (2007-10-21)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發文 回覆


主題工具
顯示模式

發表規則
不可以發文
不可以回覆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論壇啟用 BB 語法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語法
論壇禁用 HTML 語法
Trackbacks are 禁用
Pingbacks are 禁用
Refbacks are 禁用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7:52 A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6.8
版權所有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SEO by vBSEO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