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 9 位會員向 dddd 送花:
|
![]()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 |
#33 (permalink) | |||
註冊會員
![]() |
![]() 我已喝完一瓶Macallan
![]() ![]() ![]() ![]() ![]() ![]() ![]() 人的一生有三件事不能等 第一是「貧窮」 貧窮不能等,因為一但時間久了,你將習慣貧窮,到時不但無法突破自我,甚至會抹殺了自己的夢想,而庸庸碌碌的過一輩子。。。。。。 第二是「夢想」 夢想不能等,因為人生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歷練和想法,試想一個問題:如果你20歲時的夢想,在60歲的時候才得以實現,那會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 譬如說你20歲時的夢想是希望能買到一輛法拉利的跑車,然後到德國的無限速公路狂飆。你一直努力工作,好不容易到60歲了,總算買得起跑車了,但要實現年輕時的夢想,恐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吧。。。。。。 第三是「家人」 家人不能等,或許我們還年輕,未來有很多的時間可以讓我們摸索、打拼,但是家人嗎?他們還有時間等我們成功嗎???還有時間等我們賺到錢,讓他們過好日子,讓他們以我們為榮???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很多人的痛,也是很多人一輩子的遺憾。
|
|||
![]() |
送花文章: 9114,
![]() |
有 7 位會員向 莊孝偉 送花:
|
![]()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 |
#34 (permalink) | |
管理版主
![]() ![]() |
![]() 引用:
![]() 不要再等了啦要起身走出來 ![]() |
|
__________________ 老了不想像以往只是打嘴泡閒扯蛋 |
||
![]() |
送花文章: 5180,
![]() |
![]() |
#35 (permalink) | |
長老會員
![]() |
![]() 引用:
起立鼓掌三分鐘 ![]() 在灌水區該這一主題吧 ![]() |
|
__________________ 勇氣鼓舞運氣 ![]() Just Do It !! ![]() You Are What You Think You Are ![]() 善念充滿^^ 惡念退散 !! ![]() 沒有能不能成功 只有願不願意付出代價 ![]() 趴下是真功夫 ![]() |
||
![]() |
送花文章: 40448,
![]() |
有 7 位會員向 放下是真功夫 送花:
|
![]()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 |
#37 (permalink) |
註冊會員
![]() |
![]() 南師懷瑾論救世之道
2006年10月末,記者來到位於江蘇省吳江市廟港鎮的太湖大學堂,這是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目前暫時居住與傳道的地方。大學堂兩面臨太湖,佔地200餘畝,寧靜而肅穆。 六年前,先生來到江蘇吳江的太湖之濱,開始興建太湖大學堂,六年土木,始有規模,樓宇莊嚴,芳草萋萋,精英彙集。六年前,這裡是一片蘆葦蕩,六年後,按照當地人的說法,這裡變成了一塊風水寶地。先生打趣地說:「以前這裡可是鳥不生蛋的地方,現在來了很多鳥爭著在這裡生蛋。」事在人為,從一片荒地變成一塊風水寶地,其中傾注了這位九十高齡,卻執著於傳道授業解惑者的心血。先生說:「王勃有云:人傑地靈。一塊地方好,『人傑』要排在『地靈』前面。」 先生也敘述了他為何花如此大的心血,來創辦太湖大學堂的原因。正因為「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先生在數十年前就曾經講到:「今日的世界,由於西方文化的貢獻,促進了物質文明的發達:如交通的便利,建築的富麗,生活的舒適,這在表面上來看,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們為了生存的競爭而忙碌,為了戰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慾海的難填而煩惱,這在精神上來看,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痛苦的時代。在這物質文明發達和精神生活貧乏的尖銳對比下,人類正面臨著一個新的危機。」 兩千多年前,孔子感歎當時的時代「禮崩樂壞」,諸侯為了膨脹的慾望而使整個社會逐漸陷入混亂不堪的局面。於是孔子奔走四方,隨緣教化,想要用上古的文化傳統恢復社會的秩序。現在先生懷有的,也是相同的理想,他想運用認知科學、生命科學與傳統文化結合的研究與傳播,挽回這個時代所面臨的危機。先生說:「我們雖失望,但不能絕望,因為要靠我們這一代,才能使古人長存,使來者繼起。為了挑起這承先啟後的大梁,我們一方面要復興東西方固有文化精華,互相取長補短,作為今天的精神食糧;一方面更應謀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會,以期消弭迫在眉睫的人類文化大劫。」 「凡事我但盡心,成功不必在我」,對於太湖大學堂是否陳義過高的問題,大學堂解釋道,「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此次來到太湖大學堂參加學習討論的團隊,被稱為ELIAS,ELIAS是EmergingLeadersforInnovationAcrossSectors的縮寫,意為「跨國部門創新成長中的領導者」。ELIAS項目起始於安南對在聯合國全球契約計劃中開發學習共同體工作的要求,其參與者要求在單位、組織和部門之外有豐富的人脈關係和同事網路,掌握共同理解並處理複雜問題的先進技巧,還要對推動本地和國際社會的真正可持續健康發展有深刻的個人願望。 先生的講座是ELIAS「國際創新領導人進修」2006項目的一個環節。先生之所以在太湖大學堂接待了ELIAS,正是因為他看到了這些學員「對推動本地和國際社會的真正可持續健康發展有深刻的個人願望」,也就是先生口中的「存救世之心者」。 2006年10月30日晚,《第五項修煉》的作者、世界著名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便帶領著ELIAS,這支來自12個國家,25人組成的團隊,來到先生的太湖大學堂,聆聽先生為期四天的講課。這25個人裡面,有的是聯合國環境、資源、衛生等組織的負責人,有的是BP、聯合利華(U NILEVER)、巴斯夫(BASF)、日產(NISSAN)等跨國公司的高級主管。這支團隊裡的25人,是將在未來會對世界各個領域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作用的人,同樣也在各自的工作中體會到,我們的世界正陷入一個必須被拯救的境地。他們來到太湖大學堂,向先生請教「救世之道」。 在大學堂的演講廳,先生對著這些存救世之心者,鄭重開講。 「我看了各位的背景,感覺到每位都有救世主的思想。以諸位的抱負,關心致力解決全球的環境問題、資源問題、和平問題,乃至整個人類的生存問題。」先生如是說。 「但是綜合起來研究這些問題,不是三天五天或幾個小時能夠解決的,」先生說,「但是我以一個老年人的經驗告訴大家,讀了一輩子書,我看到宇宙人類只有一個字:變。」 「宇宙萬物隨時隨地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對於我們,思想情緒感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沒有不變的道理。至於宇宙萬物的法則,『變』,明天會變成什麼,是有一定規律的。」 「這個規律的法則可以找得到,不是找不到法則。不過大原則是物理世界也好,精神世界也好,總而言之,沒有不變的事情。認知科學的基本也就在這裡。」先生這樣解釋「變」的重要性。「而對於我們來講,我們要能夠首先認識怎麼『變』。但如果知道了『變』,跟著『變』,那還差一點,沒有智慧了。認識『變』,同時領導『變』,這才是智慧之學。」 先生打了一個比方解釋等待「變」和掌握「變」的人的區別所在:「譬如我們等公共汽車,每一個人都想第一個上車坐前面的位子,可有的人坐到了想要的位子,有的人卻連車都趕不上,拚命罵汽車為什麼不等我,氣得不得了。第一流有智慧的人,算好時間車子一到,就先上去了;第二等人,是和大家一起擠上車去;第三等人排在最後,上不了車,車子一開,後面臭氣放出來,只好在那裡跳著腳罵。」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人類的智慧是要知道如何先行應變。「而先行應變的關鍵是要掌握兩個重點:一個是時間,一個是空間。掌握了合適的時間和空間,才能掌握好『變』。」 將變的問題聯繫到現實探討的問題,「譬如我們諸位擔心世界的未來怎麼走,人類的環境問題啦,能源問題啦,經濟問題啦,戰爭問題啦,很多很多問題。但是自己忘了我們就在『變』的當中。只不過你沒有辦法改變現有的『變』罷了。」先生說。接下去他解釋了中國儒釋道三家對於應變的不同方法。 儒家意識到時代的轉變,以孔子、孟子的教義來說,他們認為世界越變越不對了,越變越壞,儒家的精神有四個字——「中流砥柱」。但是時代的巨變好似黃河、長江那樣大的洪流,那個水勢是擋不住的。但是儒家的精神,硬要站在中間,要把它砥住,擋住洪水沖往下流。 道家不是這樣,道家認為這樣沒有用,你站在時代洪流的前面,想擋住是不可能的。你越提防,力量越是大,會把你衝垮。所以道家是四個字「因勢利導」。因為時代的大洪流是這樣走的,你站在中間擋是擋不住的;你只能計算它水流的速度,計算流到什麼地方變弱了,再在那裡輕輕引導方向,才不會出事。 先生比較贊同ELIAS學員採用「因勢利導」的辦法,「我看你們諸位都用這個方法吧。看你們擔心這個擔心那個,都想領導時代,所以也非常佩服你們。」 至於佛家的辦法就不同了,「來去皆空」,反正開始奔流以後,不論如何變易,萬變最終都歸於「空」,開始新的時空了。 「所以我們瞭解了諸位的想法,我主張,先要認識『變』的原則,然後再找出出路來,依個人的思想、個人的修養再作出一個方針。」在第一堂課的最後,先生總結說。一堂課兩個小時,接下去,ELIAS成員可用整整一天的時間就進行深入探討。 太湖大學堂的餐廳,有個很大的露台,在露台上可以看到旁邊舒展的草坪,與草坪盡頭若隱若現的太湖景色。 ELIAS的成員雖然活動項目很繁忙,卻也喜歡在忙裡偷閒跑到這裡來喝咖啡。先生看上去也頗喜歡這個地方,後面有不少堂課,他都坐在餐廳的圓桌旁邊,和大家一邊喝茶一邊漫談。 這次他講的是人生的目的。先生點起一支煙,回憶起一段往事。 「抗戰時期,四川大學的一位教授來找我,讓我給他的學生講一堂課。上課之前,我問學生,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的嗎?一位學生舉手問道,什麼是人生的目的?」 「幾十年後我仍然清晰地記得當時的回答,我說,首先,你這個題目出得很好。其次,這個題目其實不是一個題目。最後,你的題目又非常合邏輯。 」 為什麼這個題目出得不是一個題目?先生說:「有誰光著屁股從媽媽肚子裡出來就說,我生來就是為了來幹什麼什麼的嗎?所以關於人生的目的,有許多理論,可那些理論全都靠不住。」 先生甚至用孫中山先生舉了例子,「孫中山先生提出: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可哪個孩子光著屁股生出來的時候就會說:我為服務而生?他這個是政治哲學,如果僅僅以邏輯本身來講,不合邏輯。」 那為什麼最後又說題目非常合邏輯呢?先生說,「因為這個問題的本身就是答案。人生的目的是什麼?人生的目的就是人生。但是僅僅這樣回答我們不甘願,仍希望有個目的。於是就有了兩個問題。」 首先,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生命=生+命,所有外在的生物叫做『生』,也就是佛學裡的『眾生』。而有思想、有靈魂的叫做『命』。」 先生說,「但是不能因此就說生命是個二元論的組合。生命實際上是一元論的,生命背後的能量雖分陰陽,其實是統一的。這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心物一元論』。」 其次,生命的價值是什麼?「中國有句老話叫,生有輕如鴻毛,死有重如泰山。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裡的價值觀。中國的傳統文化影響了周邊的許多國家,所以我們與我們的周邊國家,傳統教育都重『忠』『孝』,知識分子都重視『節操』。輕視生死,同時重視生死。」先生說。 「可是這些教育到現在都沒有了,現在的教育,變成一個販賣知識的過程。現在的教育注重實用主義,把傳統文化的價值觀拋在一旁。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生命的問題分兩個層次,先是生存問題,接下去才是生活問題。可是在現在的背景下,人們做的種種一切都是為了生活,而忘記了生存。可以這麼說,現在全世界人民沒有思想沒有文化,一片空白,忘記了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這樣下去後果很嚴重。」 東方的固有文化被推翻了,西方的固有文化也被推翻了,現在我們只為「生活」而努力,忘記了「生存」,忘記了社會生存的深層問題,更忘記了生命的意義。如何重建這些被推翻了的文化傳統?相當困難。先生說,這就是知識分子的任務,不是錢財能買得到的。 知識分子要做什麼?知識分子要做出事業來。先生說:「中國文化對『事業』的定義很艱深,《易經》有雲,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像現在隨便開個公司賺點錢,那只能算作職業。真正的事業,是為『天下之民』的利益干的,否則都是職業而已,哪怕皇帝,也只是一個職業,職業為的永遠只是生活,不是生存。因此我們為何要修煉?為何要反思?我們就是要追求並非只為了生活,而要追求生命更深層次的東西。」 先生抽完一支煙,煙霧與他的語句一起在整個餐廳裡飄動。 太湖大學堂確實非常漂亮,每幢樓都精巧別緻,各有洞天。樓與樓之間以長長的迴廊連接,即使下雨天,穿行在兩幢樓之間,不會被淋到分毫。樓宇西側是一塊大草坪,草坪修成一個大大的太極圖,草坪四周雜以各種灌木和喬木,在秋季的湖風吹拂下,落英繽紛。 大學堂修建了六年,尚未竣工,先生說,學堂修來不易啊,當初他修金溫鐵路,也只用了六年。 二十多年前,政府想與先生合作修築金溫鐵路,從金華通到先生的故鄉溫州。先生接受這一提議,但是他提出四點要求,修築這條鐵路,要用「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主義的福利,資本主義的管理,中國文化的精神」。 「首先我要用資本主義的辦法,把這條鐵路變成公司。可在當時,鐵路全都是國有制,沒有鐵路公司化的先例,」先生說,「但是我的願望卻是把滿清以後的所有鐵路都變成公司化。」他的想法是,為僑商回國投資,鋪開更寬闊的道路。 「其次我想把這條鐵路分成一股一股,一股十塊錢,全部賣給沿路的百姓,」先生繼續說,「但是由於當時的中國,股份制這個概念還不深入,所以政府並不理解這樣做法。其實這是取之於民、還路於民的方法。」 最終鐵路修完後,先生還是把鐵路所持股權全都還給了中國政府,只是收回了最初的投資本錢。投入多少收回多少,一分錢都沒有賺,利息也沒有算。「我修鐵路就是想為家鄉的老百姓做些事情,完全沒有私心。今天我在這裡要說,一個人如果真正『天下為公』,真正一點私心都沒有,那誰也拿你沒有辦法。」先生說。 百姓仍舊是真正的受益者,先生說,「這條鐵路一共挖了人家的墳墓一萬六千多座,沒有一個老百姓反對過。這個道理是什麼?老百姓的願望,願望這個國家發展。這就看到老百姓的心願。」 最後一天的講座,先生仍舊坐在餐廳裡,四天的時間很長也很短,先生用一句成語送別所有的ELIAS成員:臨別依依。 在最後一堂課上,先生總結了這四天講的人類社會面臨諸般問題:「這些問題都屬於十六世紀以後,文藝復興運動以後,工業的第一次第二次革命,到現在第三次的精密工業革命所發生的。」 「工商業的發展促使了科技文明精密的發達,使人類傾向於唯物的享受了。所以科技文明精密的發展,和工商業發展的今天,給人類帶來了很多生活上的方便,但科學文明的發展並沒有給人類帶來更多的幸福,甚至可以說給人類帶來更多更新的煩惱。」 先生回顧中國四千年多的文化傳承,試圖從歷史上找到和現時代問題相似點:「以中國歷史來講,中國文化四千多年,我們用的歷史是以黃帝紀元開始,現在是四千七百多年了。在那個時代,中國的文化成就是以天文、數學為主,所以真正要研究人類科學史,數學的歷史或者天文的歷史,中國的文化當中,數學、天文,應該是人類歷史先進的第一頁。而且把非常複雜的天文數字,非常複雜的數學原理變成幾個字,譬如我們今天講的十個天干,十二個地支,以天干地支搭配,描述地球運行的規律,沒有數字,也沒有複雜的理論,卻非常合乎科學。不過現在這些東西卻用作給人算命、看相、看風水,變成迷信的東西了。」 「到了兩三千年前,中國的文化由表及裡,由科技發展到人文,所以產生諸子百家之學。當時有個學者叫做墨子。墨子主張科技的發展,他是中國社會最初的科學家、工程師,同時堅決反對戰爭。史書記載墨子『摩頂放踵,以利天下』,哪個國家發動戰爭,他就跑過去阻止。」 先生指著台下的ELIAS學員們說,「所以我這一次看你們來,你們諸位好像是現代的墨子,都替人類著想,墨子累得臉都是黑的,光個腳,瘦的累的,為世界上和平到處跑。這麼一個人,天下為公啊。」 墨子主張的「兼愛,非攻」,對現時代的社會和諧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但同樣,儒家道家的自然主義對中國文化的發展也是意義非凡。 「在以後的兩千多年裡,中國文化素來是走道家、儒家的自然主義,對於奇怪的發明、一概斥以『奇技淫巧』,不准使用。因為說物質文明越發達,人類的慾望越提高。人類對於物質的發展欲求越提高,社會越亂,精神的生活越空虛了。這是中國兩三千年政治領導思想的中心。所以在這個階段,中國對於生命科學、認知科學的研究非常發達,儒釋道三家歸納,儒家孔子,道家老莊,印度的釋迦牟尼佛,成聖賢成仙成佛,生命的昇華,往自我的精神方面走,研究個人、自我,研究生命。而在西方,其它一些宗教同樣也在形成發展,和中國一樣,西方這一二千年的文化也在這一方面走,一直持續到文藝復興。」先生說。 在沒有科技沒有先進生產力的時代,中國一直過得很舒服。「當時中國人太舒服了,而這一時代歐洲很貧窮,直到十六世紀文藝復興以後,通過騙中國,搶印度,才漸漸富強起來,」先生說,「我這樣說沒有貶低歐洲的意思,只是說,本來一個民族,在沒有什麼科技的時代活得很舒服,但是西方文明一來,全都變了。」 「但是,中國從西方科技的發展中也受益了很多,雖然中國現代科技一度落後,但卻可以迎頭趕上。但是西方科技文明的發展到底帶來了什麼?還是大問題。科技是沒有感情的,而支配人的動力卻幾乎全是感情,大家常常說的理性,其實基本還是為情緒服務。而感情、情緒是需要哲學、宗教、文藝來修養的,不是靠科技。現在科學科技領導一切,傲視一切,世界也越來越亂,越來越痛苦。其實,基礎科學研究的根本問題,與哲學、宗教研究的根本問題是一個,都是宇宙與生命的究竟。哲學從宗教派生出來,科學從哲學派生出來,其實,宗教、哲學、科學本來三位一體,現在只有重歸三位一體,才有希望。」先生沒有再講下去,也許該再回味一次中國堅持「兼愛,非攻,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的科學家墨子吧。 離別之後,交換而來的是收穫,與收穫之後的加倍努力。許多ELIAS學員說,在這幾天,不光是思想,發生改變的,甚至是自己的整個世界觀。但是正如先生所說,整個世界的諸般問題,並不是這三五天便能解決的。以後的努力將更為漫長。 「以後的發展如何不可知,我不知道,帶這些人來的彼得·聖吉也不知道。但是他們懷著理想而來,他們並沒有經費,完全是自己出錢來到這裡。所以我非常樂意接待他們,治道的方針,非一言所能盡,能做的唯有盡力所能及之力罷了。」 在最後一節課後,先生這樣說道。 |
![]() |
送花文章: 9114,
![]() |
有 5 位會員向 莊孝偉 送花:
|
![]()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 |
#38 (permalink) |
註冊會員
![]() |
![]() 太湖,我國第三大淡水湖,面積240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6895平方公里,是上海和甦錫常、杭嘉湖地區最重要的水源———如果把太湖流域視為人體的話,無論從其地理位置、輪廓還是戰略功能上看,太湖就是上海和甦錫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臟”
![]() 太湖大學堂是由南怀瑾先生主持創辦的教育基地,隸屬于東西精華農科(甦州)有限公司,位于江甦省吳江市七都鎮廟港。大學堂旨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同時與現代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相結合,發展認知科學與生命科學研究。 ![]() |
![]() |
送花文章: 9114,
![]() |
有 5 位會員向 莊孝偉 送花:
|
![]()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 |
#39 (permalink) |
長老會員
![]() ![]() |
![]() 「校長論... 救世之道」
![]() ![]() ![]() ![]() 彼得.聖吉在 「第五項修練」 中,曾表示,「這五項修練,各別都早已成熟,我們在做的祗是將之整合起來,...期待其驚人的縱效。」 這個說法符合各項技術在人類史上的發展歷程。 其中的第四項修練 「團隊學習 (Team Learning)」 旨要將 「學習」 及 「成長」 皆視為 「團隊成長」 的 「團體活動」。在此之前,人類史上所曾記載過最精彩的 「團隊學習」 之一,是 「佛祖及其十大弟子」 在印度所為,祗是佛祖當時已然成佛,而自然地成為了 「團隊學習」 的 「對象」 ;而不祗是 「團隊學習」 的 「引導者」。這當然是美事;可也當然是憾事...。 南懷瑾先生的學問和為人,皆是當世之巔;而彼得.聖吉先生治學的功夫,也不是閉門造車的。祗因 「第五項修練」 所期待的結果;並非一人所為,而是透過 「系統思考」 匯眾人之功的大成。所以聖吉先生在當世可期的最大尺度上 - 全球,嚐試實作第五項修練,將一群來自全球已 「高度自我超越」 ;不斷 「改善心智模式」;追求 「人類共同願景」 之團隊成員;進一步的引向 「巔峰團隊學習」 之路,向全球大師學習,以期 「系統思考」 之大成。 這在人類史上,很可能還是頭一遭...。聖吉引領的團隊的這個作為本身的意義;已開始漸次地打穿了知識的、學門的、地域的、國家的、文化的、種族的自我防衞,嚐試將人類的可能性昇高到前所未聞的領域及層次。南先生不是第一位他們所參訪的人物,也將不是最後一位,因為參訪的目的之一,是向頂尖人物學習;參訪的目的之二,則是對頂尖人物的邀約,期待全球更多頂尖人物的參與,進而帶動團隊學習的全球化,以期 「系統思考的全球化」 ,早日降臨。 曾經... 張忠謀先生也是彼得.聖吉先生拜會、邀約的對象之一;然而張忠謀先生認為:「在企業全球化過程中所引發的白熱化競爭中;怎麼可能同時 「競爭」 又 「合作」 ...?」;不合則離,所以在數次私下及公開的匯談後,兩人互道珍重...。 個人對南先生的治學功夫自是由衷敬佩;但更期待的是,南先生的進一步參與,成為 「系統思考全球化」 團隊的成員,那對人類知見的貢獻,當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好了~!校長唬爛完了,感謝全體師生的不吝見笑~~~ ![]() ![]() ![]() ![]() ![]() ![]() ![]() ![]() 此帖於 2008-02-02 12:47 PM 被 dddd 編輯. 原因: 「更動聽一點...」 |
![]() |
送花文章: 52967,
![]() |
有 5 位會員向 dddd 送花:
|
![]() 感謝您發表一篇好文章 |
![]() |
#42 (permalink) |
註冊會員
|
![]() 第三是「家人」
家人不能等,或許我們還年輕,未來有很多的時間可以讓我們摸索、打拼,但是家人嗎?他們還有時間等我們成功嗎???還有時間等我們賺到錢,讓他們過好日子,讓他們以我們為榮???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很多人的痛,也是很多人一輩子的遺憾。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Sml0DmWgSk[/quote] 鼓掌中..........................,好!!!!!!!!!!!!!!!!!!!! ![]() ![]() ![]() |
![]() |
送花文章: 748,
![]() |
有 4 位會員向 sislly2003 送花:
|
![]() ![]() |
|
|
![]() |
||||
主題 | 主題作者 | 討論區 | 回覆 | 最後發表 |
轉貼 - 生命是一連串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 彭明輝 | anotherlevel | 轉帖文章區 | 10 | 2007-03-18 09:54 PM |
動物 - 往童軍營的路上 | atie | 網路及生活有趣圖片貼圖區 | 1 | 2005-12-18 11:05 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