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糞塗牆時、各有一片天
每個人自說自話,自認為真
就會變成這個樣子...
社會上有很多「物質生活不虞匱乏」的人
她們已經進入「後現代化」的境界
生活目標追求的,不外乎「自然、環保、人文、簡樸...」
每週上班不到五天
清晨有空時會去附近俱樂部練練揮杆,當作運動
週末可能會去上個EMBA課程,順便social一下
時尚名牌不太稀奇,因為太容易擁有,也看破了...
(PS.當前的名牌追逐者,大都不是真正的有錢人說)
有長假時就跑去深山裡面或鄉下,過著反璞歸真的生活
她們對社會有期待,希望大家的精神層面都提升、更具智慧些,而非汲汲營營於政治和金錢的紛擾
物質的不匱乏已經讓她們Level UP,像個聖人般的存在
有空時她們也當志工,也樂捐做善事
這樣的人發言評論社會時
不能說她們錯了
不食人間煙火,並非一朝一夕可達成
只是M型化更拉大了她們與中低階層的距離
交集事務自然少了
價值觀點幾乎不一樣
試想:一個三餐不繼的人,請他參予「減炭」運動幫助地球,他會有濃厚興趣嗎?(除非這運動可以幫他填飽肚子...)
再試想:如果有一個獨居老人,騎著一部老舊機車去拾荒,環保人員舉發他的機車排放廢氣量過高、不符政策要求,必須開立罰單,並強制沒收他的機車。而這部機車卻是這個老人生計的依靠,可是,這個老人繼續騎這部機車,卻會戕害民眾健康,之間如何取捨?
每個人的主張不同,不是對或錯的問題,而是價值排列順序差異所造成的
環保和衛生哪個重要?社會公平和經濟發展哪個重要?
吵架的人多,身體力行的人少
被牽著鼻子走的人多,思考的人少
到最後~~
老天爺(上帝)會說:對對對,你們人類講的都對,一切都是我的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