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
畢竟小弟不是天師
即使小弟是個基督徒
還是無法百分百大聲說:我參透了
換句話說
即便小弟喝過所有的星巴克咖啡種類(包括各種糖類、奶類、冰塊的組合)
得到的結論和另一個喝過所有星巴克的人
還是不一樣
『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
很多事情的感覺,小弟只能用揣摩~~
恰到好處時,當事人會稱讚「你很體貼」
份量不及時,當事人會說「你不過隔靴搔癢」
份量過重時,當事人會責罵「你多管閒事,侵犯我的人格權」(註:民法上有規範喔...)
就這樣,深層同理心的使用
結果不一定是好的,即使一開始小弟是出自善意...
「嚮往人際關係活絡」這件事
讓小弟更外向,也更內向
參加社團、辦營會帶團康、讀社工、工作、結婚、生子...
說穿了,到現在小弟還是認為「保持一個大腦最單純」(就算大腦產生很多角色與聲音)
簡單說就是「一個人最好」
不過小弟並不後悔到目前為止的「選擇」
回到校長的「清明之識」
有沒有一種意識狀態
進入之後,『不用多說,眾人應允明白』
所有看法『共享共生共滅』
沒有『爭執困擾』
也許是唯一,也許又能保有異我的不同
兼容並蓄下
就像神聽--千里之外如臨身旁
就像心電感應--我不說你亦明白
就像網路--看似一體實為點點相連
如果有這種狀態
是在「生」就可體驗?
還是要「死」才會出現?
抑或都可以...?
人類的大腦
可輕易穿越時空
大概是受到了某種機制的保護
使得表現受限
一旦拿掉保護
靈的能力增加了
但伴隨而來的大量的知
或許大腦就會承受不了
失序or瘋狂
以上是一些胡言亂語
看不懂,表示您的心智很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