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arrielee
李登輝執政12年,他也很自豪對台灣"本土化"及民主化"的貢獻,連民進黨人都不敢否定
所謂本土化及台灣主體意識,民進黨有沒有很清楚的論述?單單閩南語普及化就是主體意識?語言只是溝通工具,民主進展也是潮流的趨勢,我不相信當年另一可能接班人之一的林洋港或其他國民黨人當總統會不走這條路
可惜的是民進黨台灣主體強調台語之際,不講台語非我族類,去中國化才是他們核心價值,因此,我很難苟同這就是"政績"
深化民主?我個人認為不是開放或容忍人民透過不同管道批評政府,可以在網路上留言批藍批綠,民進黨政府在這八年的所謂深化民主只不過是一種口號工具,搞個公投為了達到政治目的,深化是這樣嗎?應該是加強及教育選民高品質的民主,不同意見能以理性討論,多了更多討論政治的管道又有何用?品質沒變好(政論節目反而變成亂源),何來政績之理?
保存或提升不同種族的文化,是該做的事,只是國民黨以前沒做,民進黨上台後把客委會變成綁樁的工具,只要客家團體要錢一律照給,向立院要預算沒人不敢不批,早前親民黨客家藉立委鐘紹和對預算有意見,當時的立委羅文嘉一聲不尊重客家人,帶隊包括鐘委員,完全沒有任何理性討論空間...
民主國家,我認為所謂"政績",至少說出來讓人心服口服,能放諸四海皆準才能算是好的政績
例如:陳水扁北市市長任內提升了公家機構的服務品質,我想沒有人會反對這是好的政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