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 dddd
在台商全面西遷前,台灣夏天的電,原是絕對不夠用的。
祗是方案問題...;特別是要不要核四,
可是現在,已經說不上個準頭了...
當年台灣的核電之爭是個兩難;
當時,行政院麾下所有的會屬事業機構顧問團隊都是徵諮對象,
人人都需針對相關議題提出專業看法,
人們在電視上看得到的,祗有以政院委由經濟部辦理的公開座談。
那已經是很後面的事情了。
之前的專業分析;結果傾向;令人難過:
「用了,廢料處理,後患無窮;無處可容,患留子孫。」
「不用,其它能源,成本都高;外敵強大,無以為競。」
以後,台灣的用電如果不再連年暴增,
那到底意味著什麼?
難道... 當年的院屬顧問團隊... 的結論對了嗎?
「錯失今日,明日難繼。」
|
不管推動什麼政策
都會有人反對
因為大多數人的自私
形成二套標準--嚴以待人、寬以律己
要享受很便宜的電價,但當核電廠/變電所決定蓋在他(她)家隔壁時,他(她)就反對...
這種矛盾持續至今
就好比:當公務員/教師領死薪水很好,兒子(女兒)你要去考公教人員,最好佔到肥缺,升遷無虞,錢多事少離家近...
可是當政府效能不彰時,就大罵政府官員,但怎麼樣就是不去指責在當公教人員的自己兒女,也從不反省「就是自己」在教育/放任這些公教人員去做"能混則混"...
小弟還沒看過:當子女說要去報考公職人員時,父母跳出來指責子女說「能力這麼差,還想去拖垮國家效能,動盪社會,禍延子孫,不准去...」的案例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深自警惕並自律:
當我在責難別人的不是時,是否也用同樣標準反求諸己;自己先做到,再去要求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