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族群的包容性沒有像美國那樣大(雖然美國內部也很多矛盾),族群問題常被政治人物操作。
當新移民的後代成長,並產生政治或社會運動領袖時,這是另一個新族群。為了表面上的和諧,政府做刻意的平等,成立了原住民委員會、客家委員會、退輔會、蒙藏委員會,以示公平。
如果這樣下去,新住民有領袖領導聚合形成一股足以影響選票的力量時,不久就會有新住民委員會了。
個人覺得成立一堆族群委員會,更是強化了這些矛盾。不想辦法讓台灣的族群融合問題降低,選舉時操弄省籍情結的問題,一旦發展成操弄種族仇恨時(就像清朝移民時期,泉州、漳州跟客家人的械鬥爭搶地盤、平地人與原住民的鬥爭),就糟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