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回 Jhon Sir #107 樓的話,您說的句句都是實話,一點都不嫌扯﹗
我不知道台灣水電工真的那麼的萬能,又有機會同家庭主婦來一腿,這真是不可思議。以前在美國曾看到一部電影(片名忘了,三流低成本拍攝),僅記得有類似的情節,是五個建築工人對一個的;事後,我懷著滿腔的疑惑,問遍了幾乎都可以問的美國人,他們都說︰你被那些爛片整慘了,我們美國人合法擁有槍械是假的呀?不怕死的儘管來﹗電影都是以誇張的手段來吸引人的,若拍寫實片反而沒人問津﹗
移民北美後,看到加拿大人(不分男女)都很喜歡做 DIY,舉凡換屋頂、油漆房子屋簷下的外側牆板(先用鋼絲刷板和小平刮鏟把舊漆徹底的鏟除和刮出能讓油漆牢牢的附著的粗糙面,這涉及到要用鋁梯爬高到高約三層樓的高度)、每年夏天的室內油漆(換新色澤,增進溫馨的格調)、維修或換新馬桶、換地板(柚木)、家庭園藝、車庫內的一切工作都以自己做為榮(如換機油,以最充分的時間把廢油全部都漏光,換新油封墊片和過慮網,再把新機油給加到最標準的水平,然後再試車,再度測量熱車後的機油水平)、車房內有高壓空氣壓縮機,加上水管可以輕易的清除車底盤的污穢,尤其是冬天時被鹽水(路面溶冰解凍時所撒的粗鹽)積聚的死角,我就曾經以高壓水柱從輪胎上層的角落,沖出好大塊的污鹽。
自己做這些工作是一種娛樂也是一種消遣,省錢是其次,最主要的是那份無法形容的成就感,再者由於經驗的累積,你對車子的維修狀況深具信心,開起來心安理得的很。曾經在2002年時,我的車第一個八千公里要換機油,結果要死的技工,把舊油放光後,可能聊天忘了再加新油就認為好了,總工錢加材料也只不過是30多加幣,那是聖誕夜的前夕的事,車廠也就是我買車的地方,當時離我家不到三公里,開車回時沒事(因為舊機油殘餘的關係),直到第二天公司在北郊100多公里外的豪華餐廳開 Christmas Party 時的回程時(是夜零下29度)方發現機油燈偶爾閃爍幾下,因為冰雪交加所以趕在凌遲三點回家,隔天,感謝我的每日行車前的例行檢查,當我看到油尺居然連一滴油都沒有時,我還以為我的眼睛有問題,馬上察看車底盤有無漏油?答案是否定的,然後我伏身由測油孔望下,我的天呀﹗整個引擎銀光閃閃,底面用電筒探照也是亮晶晶的,一滴油都沒有﹗
我馬上打電話到車廠去,他們說︰人非上帝,孰能無過?就把車開過來吧﹗我很不甘心的問到,這叫我怎開的過去呀?他們就說我有備份機油的話先加一點再開回去,他們想了解一下到底出了什麼事?由於它是新車又在該廠買的,我要求用電腦測量汽缸和引擎是否正常,他們說電腦正好故障,所以請了他們的維修工程師來側聽引擎聲後,他說︰現今的車輛引擎用的是陶瓷加工工藝,在北美,以機油來散熱的功能,早已駕凌於潤滑的功能,聽到這些鬼話,我說把加拿大豐田總廠的投訴電話號碼給我,我馬上撥了個長途免費電話(在首都渥太華),他們說︰假如你可以開來回兩百公里,應該沒問題,而且,我們也要調查這到底是誰的責任?或許有顧客想敲詐也說不定?聽到此,我掛了電話,並對該廠的經理說︰我也是在做汽車生意的,想不到日本車在加拿大的服務是如此的不堪,我保留追訴的權力﹗快把新機油再加入,我馬上要用呢﹗
回家後的另年,突然發現那引擎空氣過濾網蓋的螺絲有三只螺絲被鎖爆,lower & upper cases 的材料嚴重裂開,而其方位就在擋風玻璃下的死角,若不細看就會看不出來,我打電話去 complain ,他們說︰這發生在一年前,已太久了,無法追溯責任﹗我說做保養工作都在你們原廠做,你們該可根據資料查出是哪個缺德鬼幹的?他們竟然說︰你可不要認為車身有刮痕也是我們做的?﹗這下我有警惕了,趕快去檢查車身,果然在駕駛座側的車頂上,有一道約兩英吋的刮痕,我的上班車從來不做他用,往返只有公司和自己的車庫,在公司我的是室內密閉獨用的,電子鎖無人可進出,全家出門時我們開的是美國車大型旅行車,這就醞釀了我自己維修車子的念頭,我到圖書館借 DVD 和汽車維修的書籍回來看,不到兩年我已學到了如何做所有的維修工作。
自己動手做較安心,當然也一直是安全的保障;該 Toyota Camry ,我把它賤賣了,從此不再買豐田車,更絕的是,我把 Toyota Canada 的生意一概的 deny 掉,實在太不值得信任了﹗
自己買高級輪胎來換所有的等級都是最上乘的,全部都是 triple A(AAA)的,如對地面的磨擦力都是絕佳的,所有胎壓和磨損都很正常和均勻,在筆直的高速公路上,在無旁車在側時,鬆開握持在雙手的方向盤,車子在100公里的速度下,車行十五秒都不會走偏,那種信賴感就只有自己最清楚,這就是自己動手的好處,自己的生命自己保,這也是個人的北美生活價值觀﹗
此帖於 2009-02-11 11:42 AM 被 grc45 編輯.
|